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货币战争

書城自編碼: 30239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战略管理
作者: 宋鸿兵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7635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1/31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編輯推薦:
本书将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打击中国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本书角度新颖,史料翔实,不仅回顾历史,而且结合当下,以史为鉴,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令人耳目一新。文字浅显流畅,可读性强,既有专业性,亦不失通俗性。《货币战争》系列一版再版,作为百万现象级的畅销读物,书中观点常常引发热议,每次展卷,都能感受到货币战争的硝烟战火和悲壮惨烈,书中有警醒、有启示,更有对未来经济的启发。
內容簡介: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经济泡沫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货币背后隐藏的集团利益之争,却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知。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们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它们又怎样制造泡沫和危机,从中渔利?本书*次揭开了货币背后的战争大幕,为我们展示了政治风波和经济危机之后的翻云覆雨之手。
關於作者: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影响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10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在中国财经图书市场上热销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等皆成为流行词语。
目錄
再版序言 VII
推荐序言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吗? XI
第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如果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就如同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令人不可思议。奇怪却并不意外的是,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它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力如此巨大,而其知名度如此之低,其隐身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003
罗斯柴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007
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一桶金 010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014
詹姆斯征服法兰西 016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019
罗斯柴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021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022
第二章
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的100多年里,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
刺杀林肯总统 031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034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年) 036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年) 039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041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042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1857年恐慌 046
美国内战的起因: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047
林肯的货币新政 050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052
谁是刺杀林肯的真凶 054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055
第三章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不算夸张地说,直到今天,中国可能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神秘的哲基尔岛:美联储的策源地 065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动者 069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076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079
1912年大选烽烟 081
B计划 084
《联邦储备法》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085
谁拥有美联储 088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091
不为人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092
真相何在 093
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他们策划战争,他们挑动战争,他们资助战争,国际银行家们华丽的大厦,从来就是建立在死亡枕藉的废墟之上。他们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通过经济衰退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101
斯特朗操纵下的战时美联储 105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106
大发战争财的银行家们 108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111
剪羊毛与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112
国际银行家的1927年密谋 114
1929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动 117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119
第五章
廉价货币的新政
纸币自由兑换黄金实际上成为人民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上,民主和其他形式的自由才具有实际意义。而1929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被国际银行家因势利导地完成了正常状态下极难实现的废除金本位的大业,从而铺平了通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金融大道。
凯恩斯的廉价货币 129
1932年总统大选 132
谁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34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138
风险投资选中希特勒 142
华尔街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145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147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英美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后仅一个多月,国际银行家便开始实施他们策划已久的计划:控制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此时的国际银行家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核心的组织机构,这些组织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统治的世界政府,建立最终统一的世界货币发行体系,然后是对所有地球公民征收世界税,这就是所谓的新世界秩序!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155
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16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166
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172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174
三边委员会 177
第七章
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的短短3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肯尼迪遇刺事件其实已经不是一次秘密谋杀,而更像是公开处决,意在警告今后的美国总统们要搞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宰!由肯尼迪的遇刺可以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银行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和白银这两种诚实的货币,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总统令11110号:肯尼迪的死亡证书 183
白银美元的历史地位 187
银本位的终结 190
黄金共同基金 194
特别提款权 199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201
经济杀手与石油美元回流 203
里根遇刺:粉碎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205
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为了站稳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 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1973年中东战争:美元反击战 215
保罗沃尔克: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 218
世界环保银行:要圈地球30%的陆地 222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227
索罗斯:国际银行家的金融黑客 232
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236
亚洲货币绞杀战 239
中国未来的寓言 246
第九章
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垮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债务的货币化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以满足现在的需要。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 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
部分储备金体系:通货膨胀的策源地 251
债务美元是怎样炼成的 254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258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262
政府特许机构:第二美联储 265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271
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退出黄金定价 278
美元泡沫经济的死穴 280
第十章
谋万世者
货币是否坚挺成为一个国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现的征兆。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从历史上看,凡是操弄货币贬值来试图欺骗财富的国家,最终也必将被财富抛弃。
货币:经济世界的度量衡 289
金银:价格动荡的定海神针 292
债务货币脂肪与GDP减肥 294
金融业: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军 297
未来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301
迈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 304
后记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几点看法 311
附录美国债务内爆与世界流动性紧缩 319
大事记 347
內容試閱
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积聚膨胀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货币从本质上看,就是财富的一种索取权,人们持有货币,相当于持有财富的收据。什么是财富?以什么样的财富形式为抵押发行货币,这决定着货币的性质。最广为人所接受的财富就是通货。财富,也包括通货,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通货的商品属性,其实质乃是劳动属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2 000多种商品担当过通货的职责,而市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淘汰了其他通货,最终选择了黄金和白银作为财富的终极代表。无论哪个地区,无论什么文明,无论何种宗教,金银作为最广泛被接受的财富形式而变成了货币。此时的金银,既是财富的索取权,同时又是财富本身。
纸币的出现,原本作为金银的收据,主要是为了方便交易。人们持有纸币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这张收据,而是为了拥有收据所能索取到的金银,以及最终金银能够自由且等值兑换的其他财富。这样的货币制度一直运转到1971年,美元正是这一货币制度的代表。在此之前,人们手持美元觉得踏实的真正原因,就是美元钞票能够最终兑换成黄金。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忘记了美元仅仅是一种财富的收据,而绝非财富本身,不过,美元还是逐渐被描述成与黄金一样美好的终极财富。
虽然人们在长期被洗脑的过程中已逐渐淡忘纸币收据背后的黄金,但黄金毕竟制约了收据的超额增发,因为当收据过多时,迟早会激发人们对这些收据所能索取的黄金的兴趣。银行家们作为货币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并不喜欢黄金作为纸币的抵押物,一是黄金不足以满足纸币膨胀的欲望,二是黄金不能产生利息收入。银行家们更愿意使用永不枯竭而且能够生息的资产去替代黄金,这样的想法具有无比的诱惑。1971年之后,黄金的非货币化其实是货币游戏规则制定者单方面强加给其他人的不平等条约。于是,我们见识到了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主权信用货币。
这是一种以主权国家的债务为抵押资产来发行货币的尝试,纸币这一收据所能索取到的最终财富不再是黄金,而是国债!国债是具备劳动属性的财富吗?也许。因为国债是对纳税人未来缴税的承诺,但是这个未来时态引入了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时间。黄金是已完成的劳动成果,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国债则是未完成的劳动成果,它是未来的财富,它始终存在着违约风险。当国债成为货币收据的最终索取物时,就相当于透支了未来的财富。同时,债务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另一个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双重利息成本,人们不仅需要为借用货币支付利息,同时还不得不为货币的抵押品再次支付利息。在债务货币制度下,货币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负担。
为使用公共货币而向少数人支付利息成本,将国家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这是一个无法令人在逻辑上感到信服的设计,同时也是一个从基因里就存在着癌变信息的货币系统。货币发行量越大,债务规模也就越大,利息成本就越高,全民被负债压力就越重。由于利息只与时间有关,因此货币扩张呈现出内生性的刚性需求,具有天然的货币贬值倾向,通货膨胀成为最终的必然结果。而通货膨胀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世界范围内出现贫富分化的元凶。
如果货币与信用扩张及其利息成本增加的速度持续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势必造成整个经济体形成债务堆积的堰塞湖效应,这就是总负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的不断攀升。当这一比值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经济体将不堪债务重负而出现大面积违约。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正在于此。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扩大了危机的范围,并加剧了危机的剧烈程度。以美国国债为抵押来发行全球贸易与储备货币,势必造成美国国债规模与其财政收入的严重不匹配,以及美国经济体总负债与GDP比值日益恶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美元主权信用的危机。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2006年在《货币战争》中,我提出了以下推论:1. 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它会源于美国,但波及整个世界;2. 美国的次贷危机绝不是孤立、可控和不会蔓延的小问题,而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3. 美国资产泡沫最严重的房地产业的金融中枢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4. 为拯救金融机构,美国将不得不海量增发货币,从而引发美元主权信用危机;5. 在美元危机恶化的同时,黄金将大幅上涨,因此建议中国应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
5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突变,已经或正在验证这些推论:
2007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2008年金融海啸;
2008年9月,两房与雷曼兄弟公司相继破产;
2009年和2010年,美国两次开动印钞机,大搞所谓货币的量化宽松;
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危机从南欧五国拉开序幕,目前仍在恶化之中;
2011年7月,黄金价格冲上每盎司1 600美元,为2006年年初的3倍。
2011年7月19日,美国国会正在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提高美国国债的上限,如果在8月2日仍未达成妥协,美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国债违约危机。尽管最终国债上限将会被再度提高,但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与因国际收支赤字的危险性所造成的国债隐性危机,已在全世界面前显露无遗。
究竟为什么美国乃至全世界都采取了这样一种必然会导致危机的债务货币制度?为什么货币没有选择无利息成本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制度安排?到底是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在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们又是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的?
正是在对这些强烈疑问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慢慢开始了《货币战争》的求索历程。从美国到欧洲诸国,再到中国,逐渐形成了货币战争系列的研究风格,这就是用货币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历史的纵深感来解读和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并前瞻性地审视未来。
2006年,当笔者在写《货币战争》一书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短短几年之后,货币战争这一曾被讥讽为子虚乌有的词语,竟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广泛关注的国际性热门话题。
历史已经证明了货币的巨大力量。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样必将与货币紧密相连。

宋鸿兵
2011年7月19日于香山


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积聚膨胀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货币从本质上看,就是财富的一种索取权,人们持有货币,相当于持有财富的收据。什么是财富?以什么样的财富形式为抵押发行货币,这决定着货币的性质。最广为人所接受的财富就是通货。财富,也包括通货,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通货的商品属性,其实质乃是劳动属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2 000多种商品担当过通货的职责,而市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淘汰了其他通货,最终选择了黄金和白银作为财富的终极代表。无论哪个地区,无论什么文明,无论何种宗教,金银作为最广泛被接受的财富形式而变成了货币。此时的金银,既是财富的索取权,同时又是财富本身。
纸币的出现,原本作为金银的收据,主要是为了方便交易。人们持有纸币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这张收据,而是为了拥有收据所能索取到的金银,以及最终金银能够自由且等值兑换的其他财富。这样的货币制度一直运转到1971年,美元正是这一货币制度的代表。在此之前,人们手持美元觉得踏实的真正原因,就是美元钞票能够最终兑换成黄金。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忘记了美元仅仅是一种财富的收据,而绝非财富本身,不过,美元还是逐渐被描述成与黄金一样美好的终极财富。
虽然人们在长期被洗脑的过程中已逐渐淡忘纸币收据背后的黄金,但黄金毕竟制约了收据的超额增发,因为当收据过多时,迟早会激发人们对这些收据所能索取的黄金的兴趣。银行家们作为货币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并不喜欢黄金作为纸币的抵押物,一是黄金不足以满足纸币膨胀的欲望,二是黄金不能产生利息收入。银行家们更愿意使用永不枯竭而且能够生息的资产去替代黄金,这样的想法具有无比的诱惑。1971年之后,黄金的非货币化其实是货币游戏规则制定者单方面强加给其他人的不平等条约。于是,我们见识到了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主权信用货币。
这是一种以主权国家的债务为抵押资产来发行货币的尝试,纸币这一收据所能索取到的最终财富不再是黄金,而是国债!国债是具备劳动属性的财富吗?也许。因为国债是对纳税人未来缴税的承诺,但是这个未来时态引入了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时间。黄金是已完成的劳动成果,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国债则是未完成的劳动成果,它是未来的财富,它始终存在着违约风险。当国债成为货币收据的最终索取物时,就相当于透支了未来的财富。同时,债务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另一个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双重利息成本,人们不仅需要为借用货币支付利息,同时还不得不为货币的抵押品再次支付利息。在债务货币制度下,货币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负担。
为使用公共货币而向少数人支付利息成本,将国家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这是一个无法令人在逻辑上感到信服的设计,同时也是一个从基因里就存在着癌变信息的货币系统。货币发行量越大,债务规模也就越大,利息成本就越高,全民被负债压力就越重。由于利息只与时间有关,因此货币扩张呈现出内生性的刚性需求,具有天然的货币贬值倾向,通货膨胀成为最终的必然结果。而通货膨胀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世界范围内出现贫富分化的元凶。
如果货币与信用扩张及其利息成本增加的速度持续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势必造成整个经济体形成债务堆积的堰塞湖效应,这就是总负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的不断攀升。当这一比值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经济体将不堪债务重负而出现大面积违约。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正在于此。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扩大了危机的范围,并加剧了危机的剧烈程度。以美国国债为抵押来发行全球贸易与储备货币,势必造成美国国债规模与其财政收入的严重不匹配,以及美国经济体总负债与GDP比值日益恶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美元主权信用的危机。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2006年在《货币战争》中,我提出了以下推论:1. 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它会源于美国,但波及整个世界;2. 美国的次贷危机绝不是孤立、可控和不会蔓延的小问题,而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3. 美国资产泡沫最严重的房地产业的金融中枢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4. 为拯救金融机构,美国将不得不海量增发货币,从而引发美元主权信用危机;5. 在美元危机恶化的同时,黄金将大幅上涨,因此建议中国应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
5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突变,已经或正在验证这些推论:
2007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2008年金融海啸;
2008年9月,两房与雷曼兄弟公司相继破产;
2009年和2010年,美国两次开动印钞机,大搞所谓货币的量化宽松;
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危机从南欧五国拉开序幕,目前仍在恶化之中;
2011年7月,黄金价格冲上每盎司1
600美元,为2006年年初的3倍。
2011年7月19日,美国国会正在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提高美国国债的上限,如果在8月2日仍未达成妥协,美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国债违约危机。尽管最终国债上限将会被再度提高,但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与因国际收支赤字的危险性所造成的国债隐性危机,已在全世界面前显露无遗。
究竟为什么美国乃至全世界都采取了这样一种必然会导致危机的债务货币制度?为什么货币没有选择无利息成本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制度安排?到底是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在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们又是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的?
正是在对这些强烈疑问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慢慢开始了《货币战争》的求索历程。从美国到欧洲诸国,再到中国,逐渐形成了货币战争系列的研究风格,这就是用货币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历史的纵深感来解读和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并前瞻性地审视未来。
2006年,当笔者在写《货币战争》一书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短短几年之后,货币战争这一曾被讥讽为子虚乌有的词语,竟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广泛关注的国际性热门话题。
历史已经证明了货币的巨大力量。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样必将与货币紧密相连。

宋鸿兵
2011年7月19日于香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