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资深语文教研员、语文学术期刊编辑现身说法,具体告诉老师们怎样搜寻、筛选文献资料,如何备课、上课、撰写语文教研论文,要言不烦,好懂管用。
学术研究须在他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撰写语文教研论文,往往习惯于从教学经验出发。本书作者从自己的教研经验出发,探讨备课、上课或者反思教学行为、撰写教研论文时,如何寻找优质教学资源,搜寻、筛选与自己当前关注的对象相关度*的优质材料。全书闪现着理性思考之光。
|
內容簡介: |
本书针对语文教师常感困惑的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义、途径、步骤与方法。总论以《愚公移山》《金岳霖先生》为例,论述一线语文教师在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中常常忽略的文献意识问题。具体告诉老师们应该怎样阅读语文教研期刊,怎样搜集文献资料,现身说法,而且要言不烦,好懂管用。分论从备课、文本解读、阅读与写作评价等角度,用论文案例 推荐优质资源的形式,提供研究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源。
|
關於作者: |
冯渊,先在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任中学教师,后任出版社和杂志社编辑,现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出版有《中学语文命题探索》《仰望星空从仰望伟人开始》等专著。
|
目錄:
|
目录:
序 教研编辑,左右逢源
○前言
○总论
教研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意识
3 一、从钱穆读《墨子》说起
4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研论文为什么要有文献意识
9 三、文本解读的文献意识:以《愚公移山》为例
24 四、同一寓言材料的不同功能:以宋人献玉为例
文本解读中的文献意识
33 一、从定期翻检期刊说起
36 二、形成文献意识的目的
37 三、怎样搜罗文献:以散文名篇《金岳霖先生》的解读为例
64 四、基本结论
○分论
备课
69 一、释李白的天姥梦境
83 二、图文互证:惊心动魄的那一刻及其他
《荆轲刺秦王》备课札记一
95 三、田光为什么笑及其他
《荆轲刺秦王》备课札记二
104 四、以《香菱学诗》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
117 五、《套中人》入选教材删去了什么
126 六、解读现代诗歌怎样引入文本之外的资源
以《三棵树》为例
138 七、如何讲解常见实词的陌生义项
以婴为例
文本解读
151 一、古人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和拒绝他人
以书体文为例
161 二、古人如何推介自己
兼说书体文特点:干谒书信
172 三、古人说理文字是怎样的迂回曲折
论述类记体文的说理艺术
180 四、古人怎样写介绍信推荐朋友
赠序的特点
189 五、《子贡赎人让金》的主旨是什么
195 六、诗歌中的紫
写作评价
205 一、写作题命题新思路:设置情境,给定任务
以江苏高考语文卷独立命题 13 年的写作题为例
220 二、学生高考作文:最缺乏的是思考的针对性
以 2015 高考上海卷为例
234 三、从考场作文看学生写作现状
以 2016 高考上海卷为例
249 四、写作论述性文章要遵守形式逻辑原理
有针对性地讨论问题
259 五、有理讲清楚 有话好好说
不要完全依赖事实论据来说理
阅读评价
272 一、课程标准对高考阅读题设计的导向作用
286 二、理性评价高考语文卷 促进命题和教学的改进
以 2016 年全国卷为例
299 三、文学作品赏析题的两难处境
310 四、鉴赏能力检测的新思路
以古诗阅读为例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的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为了深入解读文本和确定教学内容,应该阅读哪些资源?在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成果时,应该将自己的研究放在怎样的学术背景下继续讨论?
寻找优质教学资源,是指备课、上课或者反思教学行为、撰写教研论文时,搜寻、筛选与自己当前关注的对象相关度最高的优质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前贤著述和同行成果。
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撰写语文教研论文,我们习惯于从教学经验出发,这本是好事,但仅仅依赖个体的实践和经验,不重视他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深度和高度姑且不论,低层次的大量重复,可能造成资源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学术研究须在他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但在强调实践的中学语文教师身上,大家都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个基本要求。
基于这一认识,本书第一部分总论,提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有文献意识。为避免不着边际的高论,全文以案例形式呈现;为阅读方便,增加了一些链接资料,庶几可免读者翻检之累。
第二部分分论,从备课、文本解读、阅读评价、写作评价等角度,以论文案例 推荐优质资源的形式,提供研究这一问题或者类似问题的文献资源。
笔者尽可能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必须援引的外部优质资源一一呈现;读者可以举一反三,学会甄选文献,借助优质资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序言
冯渊是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也兼任过《语文学习》和《语文建设》编辑。在我的印象中,语文教研员兼任语文刊物编辑的,似乎还不多见,要做好当然就更非易事,而冯渊却能兼善,左右逢源,以教研促编辑,以编辑助教研,而且做得风生水起,因而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记得在任翔教授主持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会上,我们曾多次见面,我在《语文学习》上发表的《我的语文梦》就是应他的约稿写的。我也经常读到他有关语文教研、文本解读和语文高考等方面的文章,感觉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学术视野开阔,分析语文问题往往能切中肯綮。最近读到他的《从考试说明与课堂教学角度看 2016 年全国卷》,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这一印象。
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不少语文教研员朋友,其中不乏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多年的工作和交游实践,使我对语文教研员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也很能理解他们的甘苦。说实在话,要当好一个教研员也确实不容易。在我看来,语文教研员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指导所在地区的语文教学,二是组织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三是围绕语文教学开展研究。当然,其他学科的教研员也应如此。这三方面虽有联系,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学做文章,但着眼点、侧重点却又有所不同。比如,要指导语文教学,就要求教研员自己必须首先熟悉教学,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指导课外活动甚至复习备考等各种课型都要门儿清底儿透。因为教研员有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要经常到学校听课,听完一般还要评课,评就要评到点子上,哪些是亮点,哪些还需要改进,要评得让老师们口服心服,不能一味说好,和稀泥,更不能说外行话。开展教研活动,则要求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善于发现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外地优秀语文名师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借鉴吸收,用于指导本地的语文教学,让本地老师受益。开展教学研究不仅要求教研员自己有研究能力,有扎实的学术基础,能著书立说,好的教研员往往还能带领老师们一起做研究,围绕教材、教学和考试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彼此容易互相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把老师们习焉不察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归纳,提升为教育教学理论,这就能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以教助研,以研促教,从而促进本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多出教研成果,多出语文名师。但在现实中也颇多无奈,因为种种原因,不少教研员常常无法专心搞教研,而是陷入事务性工作,有的甚至还要兼任所在单位领导的文字秘书,以读写见长的语文教研员更是如此。
语文刊物编辑,工作重点却在编。当然,如果要作专题策划或深入访谈,那是所谓策划编辑,对编辑的要求就更高了。单就文字编辑来说,要对作者来稿进行编辑加工,有时遇到基础尚可但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提炼的稿件,甚至要反复多次,发表时却只能署作者的名字,顶多在文末加个责任编辑xxx,所以编辑工作又常被人称作为他人作嫁衣裳。我曾经在青海师范大学做过三年学报编辑,对此深有体会。我的专业本来是汉语史,但编辑部不可能每个学科都配备一名专业编辑,免不了要跨界,当时我不仅负责汉语言文字方面的稿件,文学、哲学、美学甚至文化学等方面的稿件也都归我负责。对编辑工作来说,要判定一篇文稿是不是符合要求,光看文字表述还不够,关键还要看内容上有没有新意。这就要求刊物编辑必须具有衡文的眼光,也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知音,能够在众多来稿中慧眼识珠,挑选出好的或有修改价值的稿件,然后进行编辑加工。这衡文的眼光不是一蹴而就的,源于编辑的自身素养与修为。人说好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其实好编辑也应如此。面对一篇文稿,你不一定要对文中论述的问题有多么深入的研究,但起码要知道子丑寅卯,明白来龙去脉,如果完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恐怕难以取舍或判断。所以刘勰曾感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不过话又说回来,对编辑个人来说,这也是逼着自己不得不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编辑出版领域,又涌现出许多学者型编辑甚至优秀编辑出版家。记得当年我编一篇书评,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某著名哲学教授主编的《人的哲学》,我硬是把这部几十万字的大部头通读了一遍。这样不仅在编发稿件时更有底气了,也确实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冯渊就是这样一位语文教研员,也是这样一位语文刊物编辑,而且两者做得都很出色,谓其不然,这部《问津录: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就是明证。该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针对语文教师常感困惑的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义、途径、步骤与方法。总论以《愚公移山》《金岳霖先生》为例,论述一线语文教师在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中常常忽略的文献意识问题。既讲其然,又讲其所以然;既讲为什么,又讲怎么做。具体告诉老师们应该怎样阅读语文教研期刊,怎样搜集文献资料,现身说法,而且要言不烦,好懂管用。分论从备课、文本解读、阅读与写作评价等角度,用论文案例 推荐优质资源的形式,提供研究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源。比如,为了深入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应该阅读哪些资源?在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成果时,应该将自己的研究放在怎样的学术背景下讨论?针对教研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作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路径、援引的文献资源一一呈现,尤重对语文教学与研究方法的揭示。对作者来说,很好地沟通了教研与编辑;对广大教师读者来说,则很好地沟通了教学与教研、读者与编者。所以我相信,本书不仅对一线语文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书中对高考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思考,也很值得从事中高考语文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2016 年国庆节
于京东大运河畔之两不厌居
一、从钱穆读《墨子》说起
钱穆先生早年读《墨子》,打开书一看就发现有错字,一路读下去,越读疑问处越多,于是他逐条列出,加以改正,想写一部纠正《墨子》错误的书稿。
毕竟是钱先生,知道读书作文的规矩,他马上想到《墨子》乃是传世名著,几千年来,这些错误前人不可能没有发现。于是他翻阅《辞源》,发现孙诒让著有《墨子间诂》一书,马上找来读,一读之下,发现凡是他怀疑的地方,孙诒让的《间诂》都已经一一指出,并有详细确凿证据。孙诒让读书精博,钱先生叹为观止。那一刻,钱穆方知自己孤陋寡闻,好像初生婴儿对八十老翁,觉得自己在学问上与前贤相去太远。从此钱先生用心于考据训诂之学,力求精进,终成一代大家。
链接 孙诒让《墨子间诂》 钱穆(略)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研论文为什么要有文献意识
钱穆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是好事,如果只是将这发现告诉身边的学生,对于师生双方都不失为善举。如果写下来发表,要耗费大量精力,而且要传播到更广远的地域让更多的人知晓,就要考虑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的这个发现,别人是不是已经发现?如果别人已经撰文讨论过,且比我更周详,我再去搜罗整理,不是重复劳动吗?
作为语文教研刊物的编辑,笔者在阅读大量来稿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突出的感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呈现这样的现象:陈言太多,误解不少,正解罕见,新见太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