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专门针对重要智库成果形式皮书的编写、编辑出版、评价而制定的指南与规范,是皮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的研创者、编辑、出版者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谢寿光,笔名谢曙光,男,1956年10月出生,福建武平人,编审、教授、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1973年1月毕业于武平一中,l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社会学卷编辑工作。1997年9月调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98年10月任社长兼总编辑,1992年任副编审,1997年任编审。2011年6月受聘华侨大学社会学学科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社会学研究。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其事迹被收入《世界名人辞典》等。2008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9年荣获韬奋出版奖,同年被评为数字出版先进人物。策划的图书多次荣获中国政府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社科研究、出版业内人士和媒体高度评价他为中国皮书第一人中国皮书之父学者型出版人等。除皮书数据库外,还策划了列国志数据库和古籍数据库等系列数字出版产品,已逐步形成了数字出版生产、运营、营销一体化流程,建立起具有中国专业出版社特色的数字出版经营模式,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的引领者。基于数字出版领域的一系列成就,多次荣获出版业网站突出贡献人物年度数字出版先进人物年度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代表作有:《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责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责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责任编辑)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通则/001
1.1 术语与定义(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001
1.2 皮书的特征(Main Features)/003
1.3 皮书的功能(Functions)/005
1.4 皮书类别(Classification)/007
1.5 要点概述(Summary)/011
第二部分 法律规范、权利责任与版权管理/013
2.1 术语与定义(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013
2.2 与皮书相关的法律规范(Rules and Requirements)/013
2.3 与皮书相关的权利(Rights and Permissions)/016
2.4 著作权人(Copyright Owner)的权利与责任/019
2.5 皮书编辑(In-house Editor)的权利与责任/021
2.6 出版机构(Publisher)的权利与责任/022
2.7 与皮书传播(Marketing)相关的权利与责任/023
2.8 版权管理(Rights and Permissions)/025
第三部分 研创规范/026
3.1 研创基础/026
3.2 研创者/028
3.3 皮书名称、篇章架构与摘要/033
3.4 皮书报告/035
3.5 附录及其他/040
第四部分 技术规范/041
4.1 体例及用法(Style Requirements)/041
4.2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Citations,Notes and References)/063
第五部分 编辑出版规范/072
5.1 皮书编辑(In-house Editors)/072
5.2 编辑出版流程:从原稿到出版(Manuscript Preparation and Editing)/073
5.3 皮书的装帧形态(Appearance of Final Publication)/075
第六部分 评价与评奖/083
6.1 皮书评价(Pishu Evaluation)/083
6.2 评价指标体系Pishu Evaluation Index System/083
6.3 评价方法(Evaluation Method)/085
6.4 评价主体(Evaluators)/085
6.5 皮书评奖(Pishu Awards)及其结果的使用/085
第七部分 发布与推广/087
7.1 皮书的发布(Release)/087
7.2 皮书的推广(Marketing)/088
第八部分 英文规范/090
8.1 丛书名(Series Title)/090
8.2 书名(Volume Title)/090
8.3 全书及各篇报告摘要(Abstract)/091
8.4 目录(Contents)/092
8.5 关键词(Keywords)/094
参考文献/095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2017年,皮书品牌的专业化建设迎来了二十周年。
二十年,从最初一个出版社的学术产品名称到媒体和公众使用频率极高的热点词语,从专业术语到大众话语,从官方文件到独特的出版形态,作为重要的智库成果,皮书始终致力于成为信息爆炸时期的信息过滤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成为政策制定、评估、调整的智力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资料集成库。皮书的概念不断延展,皮书的种类更加丰富,皮书的功能日渐完善。
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改革深化的今天,在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跨越的新环境中,皮书作为智库类成果的代表,它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与繁荣,更记录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与路径;它的成长,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学术出版机构应有的时代担当与责任,更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解读这个伟大的时代提供了平台与渠道。
原创、实证、专业、连续、前沿、时效,这六大特色一直是皮书努力保持的方向。一本好的皮书需要研创单位、出版机构共同合作,精心雕琢。2016年,工匠精神首登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专业、专注、严谨等理念深入各行各业,为浮躁的社会开出了一剂良方。
早在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就与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荷兰Brill学术出版社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将皮书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皮书翻译成以英文为主,同时也包括俄语、韩语、日语等其他语种在西方主流学术界出版发行。从皮书国际化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道理显而易见:没有与国际规范对接的学术规范体系,既不能提高学术成果内容质量,也无法真正进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实质的影响。我相信,这是中国学术出版机构的历史担当!
鉴于此,2012年,我社联合国内50多家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倡导中国学术规范发展。2014年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衔专业团队,先后承担了近10项学术出版规范的起草工作;同时,在出版社建立完备的内部学术出版规范制度,成立SSAP学术出版规范课题组,开始编撰《SSAP手册》,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
这本《皮书手册》就是《SSAP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本手册是皮书的研创、出版、评价规范,但由于皮书是智库报告最为典型的发表形式,在发行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它为整个智库成果的写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让我们获益匪浅的是,从皮书读者、作者到资深的皮书编辑,都对我们的手册提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修改建议。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智库团队使用我们的《皮书手册》来规范智库成果的出版、传播,有更多的智库人、皮书人为《皮书手册》的修订建言献策。
《皮书手册》出版的初衷就是提供关于皮书研创、编辑、出版的完善、合理、有效并能经得住考验的方案,并帮助相关环节的专业人士正确识别并恰当地使用这些规则。此次再版,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修订。第一,更新并增补案例(示例)。皮书的设计、版式每个年度都会有微调,皮书手册理应介绍最新的皮书设计成果,同时,对于摘要、关键词等重要要件,我们遴选了最新出版皮书中的优秀案例,以资参考。第二,重新布局第三部分研创规范中的内容。原先本部分的排篇布局是按照皮书研创时所需处理事项的前后顺序来写,修订时,对这些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归类,使之更加清晰。第三,在第六部分中增补了关于皮书评奖的内容。优秀皮书奖的评选工作始于2009年,和皮书评价一样,多年来,对于遴选优秀皮书、引导皮书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四,对于不再适应实际需求的规定、表述进行及时的删改。皮书作为应用型的智库成果,不仅在内容上紧随时代发展的热点,其呈现方式、表达方式亦可谓百花齐放。如何在充分体现每一本皮书独特性、创新性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通用的表述规则,是我们不断修订手册的动力。当然,《皮书手册》本身表述的科学性、规范性也是课题组始终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使《皮书手册》更便于阅读,我们在修订中也重新梳理了文字。
正如我在第一版前言中所提及的,只有通过一整套通用规范,为数以万计的皮书研创者实现沟通、交流,提供科学、便捷的标准,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皮书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皮书专业化二十年之际,《皮书手册》的再版工作得到了出版界、学术界同仁的智力支持,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的同仁、课题组的各位执笔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为课题组组长和手册的主编,我要向各位为皮书的专业化、规范化付出心力与智慧的皮书主编致敬!感谢各位关心、支持皮书事业发展的学界同仁、皮书读者!
二十年的皮书正是好年华,愿每一位皮书人付出的心血与智慧不辜负这个时代!
谢曙光
2017年春于马甸
前言
皮书这个概念在中国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或专门机构正式发布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是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要求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二是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关于某一门类、地域或领域的社会科学资讯类连续出版物,作为一种出版形态存在,强调的是服务社会、权威专业、跟踪前沿、趋势预判、数据分析。第二层含义是对第一层含义的转化和延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独特品种。皮书概念超越了原有的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重要文件范畴。
皮书从官方文件到出版形态,被社会广泛接受,源于1990年的蓝皮书,即刘国光、李京文等人运用经济模型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用蓝色封面装订成册,在内部传阅。1991年,经济蓝皮书作为正式出版物开始公开出版发行。建立皮书概念,使皮书研创出版实现质的飞跃则肇始于199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简称SSAP)开启的皮书市场化、系列化运作。
1997年之后,皮书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抱负、有想法、有热情、有能力的作者投入皮书的内容创作,为皮书带来丰富的内容资源。随着研究团队的相互启发与切磋,皮书内容的视角与切入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不断细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成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法治、金融,医疗、旅游、人才、教育,行业、地区、国别等,皮书产品不断丰富。除了蓝皮书,皮书还包括侧重于国际问题研究的黄皮书和专注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绿皮书。随着内容和品种的丰富,读者获得了更具多样性的服务和更为专业、精深的研究成果。出版社的工作贯穿于皮书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准入、与作者探讨、修改到编辑加工、印制发行和市场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细致安排。这几个方面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使得皮书市场十分活跃,为皮书品牌的树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智库成果及其发布平台,随着全球智库建设的升温,皮书已然成为全社会的热词。皮书的读者主要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国内外现实问题研究者、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社会组织管理者、新闻工作者、投资者、对国内外现实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等。各类研究机构(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主办的皮书及其连带的内容、观点逐步深入人心,在中国随处可见其踪迹和影响:政府部门的资政参阅,研究人员的研读借鉴,企业领袖的决策参考,顶级新闻媒体的实时发布,投资者的资讯追踪,普通大众的街谈巷议。皮书正成为一个平台,为广大对中国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理解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其观点的舞台,为广大对中国现状有着热切渴望的读者提供一个资讯台,为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提供一个场域。这一平台所具有的凝聚力正在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社会各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参与中国的发展。
然而,皮书的发展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在研创方面,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学术规范欠缺,原创性不足,研创过程缺乏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在出版方面,作者与出版社责、权、利不清晰,编辑体例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评价方面,皮书类成果的评价社会认知度低,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正如美国心理协会出版人格雷范登博思博士在第六版《APA格式》前言中所述:统一的写作体例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从文章中提炼出要点和研究发现写作体例能够帮助大家恰当表述定量研究的结果,选择与分析方法最匹配的图表,以准确且体面的语言描述有关个体,皮书的研创出版同样急需一整套通用规范,为数以万计的皮书研创者实现沟通交流提供科学、便捷的标准,从而实现皮书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2009年起每年发布《皮书操作手册》(2013年起改版为《皮书研创编辑出版评价手册》),作为内部工作指南。这些手册为规范皮书研创出版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也受到了皮书作者、编辑的广泛好评,因此,决定2015年修订后正式出版。
在融合前几版《皮书手册》内容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在设计思路上借鉴了《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等国际出版标准,着重从皮书写作、编辑和出版三个方面论述,结合皮书的特殊要求,增加了皮书的权利、许可与版权管理,皮书评价,皮书推广等特定内容。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则,是与皮书相关的重要概念界定与全书内容概要;第二部分法律规范、权利责任与版权管理,明晰了皮书研创单位、主编、单篇报告作者、编辑、出版机构的权利与责任;第三部分研创规范,主要从作者和原稿的角度论述了皮书研创的方法及要求;第四部分技术规范,是对皮书体例的统一,作者和编辑都可以直接参考、使用;第五部分编辑出版规范,介绍了皮书编辑和出版流程的相关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探索,介绍了皮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第七部分发布与推广,介绍了皮书发布与推广的主要方法;第八部分英文规范,说明了皮书常见英文的规范性用法。
《皮书手册》是社会科学文献人长期从事皮书工作的智慧结晶。皮书工作者对皮书发展进行了孜孜探索,付出了辛勤努力。皮书管理者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皮书规范与评价标准。《皮书手册》研创团队结合出版社的皮书工作,就皮书规范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最终形成本手册。学术专家和业界专家对手册提供了不吝指导,使手册更具专业性和前沿性。《皮书手册》是《SSAP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SAP手册》课题组成员参与手册专题研讨,从实践工作角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与帮助。值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社30周年和《皮书手册》出版之际,作为主编,我衷心感谢上述各位的辛勤劳动和智力付出!
与往年的每一版《皮书手册》一样,本书尽最大努力提供关于皮书研创、编辑、出版的完善、合理、有效并能经得住考验的方案,旨在帮助相关环节的专业人士正确识别并恰当地使用这些规则。同样,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得到来自作者、读者和编辑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这些规则。
愿这本小册子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优质的皮书服务于我们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谢曙光
2015年秋于北京马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