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孙姓是中国的大姓,孙姓名人和孙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广有影响。该书围绕孙姓起源与孙姓文化这一主题,对孙姓的起源、流变、播迁,孙姓的家风家训家教,孙姓名人及其历史文化贡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是系统研究中华孙姓源流暨孙姓文化的一部较为系统的著作。
|
目錄:
|
中华孙姓源流研究
孙姓的三个来源 任崇岳
卫国孙姓研究 李玉洁
孙姓多元 根在濮阳 杨东晨
孙姓之源与濮阳戚城 马世之
孙氏起源史料考证 高友谦
孙姓 以字为氏 浅论 石小生
关于妫姓孙氏说的形成 孙国有
中华孙姓的起源与历史播迁 孙立国
孙氏郡望考述 李 乔
论濮阳市故戚城为中华孙氏等姓氏的寻根圣地 张新斌
孙氏姓氏渊源与族人迁徙初探 孙永旭 孙树梅
孙姓历史名人研究
孙武世系管窥 陈东辉
论孙权 割据江东以观成败 战略的得失 卫绍生
西晋时期孙吴家族的命运 薛瑞泽
孙思邈 《千金方》 中养生思想述略 张玉霞 王晶
唐代孙逖家族科第考述 陈勤娜
经学家孙星衍及其 《周易集解》 李海龙
孙中山先生祖源姓氏辨证 曹定云
孙中山与 世界大同、 天下为公 孙俊杰
孙犁的文化身份多元性研究 郭 艳
孙姓文化及相关研究
孙姓起源与家风建设的若干思考 王大良
孙姓的历史与文化 袁义达
从 《孙公百忍歌》 看我国家训、 家书与家庭教育 杨海中
明代孙姓进士的地域分布及文化影响
以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为例 杨 波
先秦时代的虚拟血缘与姓氏问题 徐义华
古文 孙 字臆解 朱彦民
孙姓族人的迁徙与分布 黄泽岭
孙姓的排名、 人口与分布 陈建魁
研讨会相关文件
中国濮阳中华孙姓源流研讨会 开幕式致辞 魏一明
中国濮阳中华孙姓源流研讨会 开幕式欢迎辞 郭岩松
中国濮阳中华孙姓源流研讨会 开幕式致辞 徐义华
中国濮阳中华孙姓源流研讨会 会议纪要 李立新
|
內容試閱:
|
孙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位,在2007年中国姓氏人口排行中排第12位。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2215万余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38%。孙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二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江苏、辽宁、吉林、安徽六省,又集中了41%。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大约18%。以长江为分水岭,形成了孙姓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是孙姓分布较多地带。
孫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字的本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许慎《说文解字》曰:孙,子之子曰孙。《礼记杂记》注曰:孙谓祖后者。而孙姓的起源恰恰又具体体现了祖后者的特征。
据记载,孙姓起源大致有四:
第一个渊源,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为公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距公已远,不得上联于公,应以其王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王父惠孙的字为氏,就是孙氏,是为卫国姬姓孙氏之始。这支姬姓孙氏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的最主要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通志氏族略》曰:卫武公之后也。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路史》《姓氏寻源》等书,均持其说。
第二个渊源,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这支芈姓孙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第三个渊源,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第四个渊源,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叔父比干,属于以避乱改姓为氏。这里边,前两个渊源都是以字为氏,尤其是孙姓第一个来源历来都为孙姓宗亲所认可,奉姬姓卫国卿大夫惠孙为中华孙姓的得姓始祖。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卿大夫得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王父(祖父)或者父亲的字为氏。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卫人以字命名的氏有孙氏、弥氏、石氏、子玉氏、公叔氏等15氏。这里边,孙姓得姓始祖惠孙和石姓得姓始祖石碏都是见于史书记载的人物。另一种则以封邑为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卫人以邑为氏的有元氏、宁氏、常氏、聂氏、戚氏、商邱氏等13氏。其他还有以名谥为氏,这可以归类于以字为氏;还有以官职、地名为氏的,这也大致可以归类于以邑为氏。
毫无疑问,以字为氏和以邑为氏都是先秦时期诸侯国卿大夫得氏的主要形式,公族以及卿大夫可以以字为氏,也可以以邑为氏。这两种得姓方式在中华姓氏起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如此,卿大夫以字为氏和以邑为氏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或许可以促进我们对孙姓等以字为氏姓氏的起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历代姓氏书籍的记载中,以字为氏的姓氏大多只记载得姓始祖的字和官职,其封邑则大多忽略。而以邑为氏的封邑地望基本上都记载得比较清楚。不过,在这些史书中,孙姓虽然起源于以字为氏,但同时也明确记载他的封邑在戚,这样,就给我们研究以邑为氏和以字为氏的差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于卿大夫得氏,《春秋左传隐公八年》有一段著名论述: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因诸侯先祖所生,赐之曰姓。杜预云:若舜生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于陈,以所封之土,命为氏。舜后姓妫而氏曰陈,故郑(玄)《驳异义》云:炎帝姓姜,大皞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故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姓曰姬,著在《书传》。如郑此言,是天子赐姓也。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故以王父字为氏,若嫡夫人之子,则以五十字伯仲为氏,若鲁之仲孙、季孙是也。若庶子妾子,则以二十字为氏,则展氏、臧氏是也。若男女,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为氏者,则司马、司城是也;以邑为氏者,若韩、赵、魏是也。凡赐氏族者,此为卿乃赐。有大功德者,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是也。虽公子之身,若有大功德,则以公子之字赐以为族,若仲遂是也。其无功德,死后乃赐族,若无骇是也。若子孙不为卿,其君不赐族,子孙自以王父字为族也。氏、族对之为别,散则通也。故《左传》云问族于众仲,下云公命以字为展氏是也。其姓与氏,散亦得通,故《春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见《礼记正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