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常识的*经典读本
一部权威、实用的国学入门经典读物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迅速掌握国学知识的*读本
|
內容簡介: |
吕思勉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钱穆、赵元任等后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史大家。先生涉猎广泛、治学严谨,国学功底深厚,一生著作等身,其中《经子解题》《理学纲要》《秦汉史》《白话本国史》等作品流传。本作品汲取吕思勉先生国学之精华,包括《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等五部分,堪称国学的精华。作品论述权威,可读性强,是了解国学的入门经典读物。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
關於作者: |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代表作有《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
|
目錄:
|
001第一篇| 国学概论
002一、何谓国学
002二、中国学术之分期
003三、先秦诸子之渊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学
006四、先秦诸子之渊源二
??王官之学
008五、先秦诸子之学
013六、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017七、魏晋玄学
019八、佛学
024九、宋明理学
029十、清代考据学
033十一、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035第二篇| 经子解题
036自序
036论读经之法
044一、诗
048二、书
054三、附论《逸周书》
058四、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
068五、易
072六、春秋
077七、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079论读子之法
089一、老子
092二、庄子
096三、列子
097四、荀子
101五、晏子春秋
102六、墨子
106七、公孙龙子
108八、管子
112九、韩非子
116十、商君书
118十一、尹文子
119十二、慎子
120十三、邓析子
120十四、吕氏春秋
128十五、尸子
129十六、鹖冠子
131十七、淮南子
137第三篇| 理学纲要
138序
139一、绪论
140二、理学之源
152三、理学源流派别
158四、濂溪之学
166五、康节之学
174六、横渠之学
181七、明道伊川之学
191八、晦庵之学
203九、象山之学
210十、浙学
218十一、宋儒术数之学
224十二、阳明之学
235十三、王门诸子
245十四、有明诸儒
249十五、总论
257附订戴
261第四篇| 历史研究法
262一、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265二、历史的历史
269三、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273四、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276五、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280六、作史的方法
284七、研究历史的方法
291第五篇| 中国史籍读法
292弁言
292一、史学之用安在
294二、中国有史学吗?
297三、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299四、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304五、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315六、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320七、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
內容試閱:
|
一、何谓国学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吾国汉代古谚曰: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言马肿背。吾国旧时视外人来华者,不知其学。较进,则知可学其一二端。更进,则知其自有其学术,而与吾国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见,则知中国之与外国,实为大同小异者也。古代各部落,有知造舟者,有知制车者,各有所能,各有所不知。今外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文明日启,距今亦为时不远。由将来观之,东西两洋之文化,犹古代各部落间文化之关系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今世之各社会,皆为文明之社会,其程度相差无几,善亦同善,恶亦同恶,固无何高下也。
二、中国学术之分期
1. 中国学术之渊源:(1)古代之宗教哲学。(2)政治机关经验所得,所谓王官之学。
2. 合此两者而生先秦诸子之学,诸家并立。
3. 儒家之学独盛。
4.儒家中烦琐之考证,激起空谈原理之反动,偏重《易经》,与道家之学相合,是为魏晋玄学。
以上为中国学术自己的发展。
5.至此而佛学输入,为中国所接受。萌芽于汉魏,盛于南北朝,而极于隋唐,其发达之次序,则从小乘至大乘,是为佛学时代,而玄学仍点缀其间。
6.至唐而反动渐起。至宋而形成理学。理学之性质,可谓摄取佛学之长,而又去其不适宜于中国者。
此为中国学术受印度影响之时代,至明亡而衰。
7.而欧洲学术,适于此时开始输入。近百年来,对中国学术逐渐发生影响。[前此与欧洲之接触,仅为技术上,而非学术上的,故未受若何之影响。]
三、先秦诸子之渊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今日为对立之物,在宗教起源之时则不然。一种宗教之初兴,必能综合当时人之宇宙及人生观,而为之谋得一合理之解决。此时之宗教,亦即其时最伟大最适宜的哲学。[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故易于固执具体的条件,久之,遂变为落伍之物,而哲学乃与之分离。[宗教与理智方面,仅为其一种手段,使人得理智上之满足,其注重者,乃偏于意志及感情方面,使信之者得感情之安慰,秉坚强之意志以信仰其宗教。夫意志坚强之人,固不免易于固执也,故信教者,常以强烈之感情徘徊,以坚强之意志守旧,以致久而落伍。]故宗教之与哲学对立,非其本来对立,而由于宗教之陈旧。而论古代之学术,仍必溯源于宗教。
中国之宗教思想,最早盖系拜物,《周礼》分祭祀之对象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类。物魅盖即拜物时代之遗也。此时之思想,太觉幼稚,对于学术思想,无甚影响。
稍进,则为天象崇拜,其中又分为二期,前期盖在女权昌盛时代,所崇拜之大神,[神之为物,表面视为与人无关的,人外的,实则此种之神,已成为人为的神,具有人之性质。神之组织及一切,皆以人为依据,与人相类。]悉视为女性。《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可见古无抽象的整个的天神。后世祭天之郊祭,只是祭日,而《楚辞》《山海经》皆以羲和为女神。整个的地神,古代更其没有,所祭的只是自己所住所种的一块土地,是为社祭。地神的被视为女性,更古今皆然。关于此问题,可参看日本田崎仁义所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王学文译,商务印书馆本。
女权时代之思想,存留于后世者甚少,只有一部《老子》,是表现女性优胜思想的。《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殷礼,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说者谓殷《易》先坤。这该是一种女性优胜的遗迹,但殷《易》之内容不传,今所传之《周易》,则完全表现男性优胜之思想矣。[《周易》先乾。]
大概中国学术思想,大部分是从周朝流传下来的,殷以前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周朝宗法特别发达,可见其为男权昌盛的社会。而殷朝兄终弟及,是一个母权社会的遗迹。周在西方,殷在东方。后来齐国长女,名为巫儿,为家主祠,不出嫁(《汉书地理志》),而齐太公为出夫(《战国策》)。燕人宾客相遇,以妇侍宿,婚嫁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亦见《汉书地理志》)。楚王妻妹(《公羊》桓公二年)。皆可见风俗与周不同。然此等文化,多已沦亡了。
古代宗教哲学之骨干,为阴阳五行,但二者似非一说。[阴阳最早见于《周易》,然不及五行之说,五行最早见于《洪范》,然不及阴阳之说。且自古至今,从未有合论二者者,后世言阴阳者众,而说五行者寡,则以阴阳能自圆其说,而五行不能也。]五行之说,见于《书》之《洪范》,后来衍其说最详者,为《白虎通义》之《五行篇》,虽煞费苦心,然究属勉强,予意水、火、木、金、土乃古代管此工事之五种官。[水,通沟渠,建桥梁。火,未知钻木取火,得火不易,设之以保存火种。木,伐木制物。金,冶金之事。土,营建之事。]本非哲学上分物质为此五类,后来哲学家就已成事实而强为之说。[物体之之然,气、液、固体。印度之哲学,言地、水、风、火四大。地,固体;水,液体;风,气体,益之以火。如此分法,尚觉可通。而五行之水、火、木、金、土,水为液体,木、金、土为固体占其三,无一气体,不必哲学家,亦知为不妥,故决非哲学家分物质为此五类。]其说本来不合论理,故虽煞费苦心,终不能自圆其说也。[五行之变化,有生胜之说,亦作生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其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等,实不甚可通。]
至于阴阳,则因人之认识,必始于两,而现象无论如何错杂,亦总可归纳之而成二组,即谋与非谋,此即正负,正负即阴阳也。故其说处处可通,而古人推论万物,必自小而推诸大,于是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此时以阴阳为实质,尚未合哲学之原理。]再进,知万物之原质推一,乃名此原质曰气。假想万物之变化,皆由于气之聚散,而气之所以动荡不已,则由于阴阳二力(阴静阳动)之更迭起伏焉。至此而哲学上之泛神论成立矣。[泛神论者,即谓神即宇宙间一切现象之本身。]
宗教哲学之进步,既进于泛神论,则事物变动之原因,即在事物之本身。(古代野蛮人不知自然规律,只知人律,其视万物为有知,一切皆神所为。而其所谓神,亦有实体,《墨子天志》《明鬼》之论,所谓天、鬼者,皆有喜怒,欲恶如人,则其证也。遂泛神论既成立,至此自有神而进为无神矣)而别无一物焉,在其外而使之者,此之谓自然。[自,始也;然,成也。古书自然之然字,无作如此之解者。]自然之力,至为伟大,只有随顺利用,而不能抵抗。而自然界之美德,如不息有秩序不差忒等,均为人所宜效法,此之谓法自然。[法家即如是,谓政治上之赏罚,当以自然界之美德为准则也。]自然之规律,道家称之曰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自然现象,永远变动不居,而其变动也,又有一定之规律,是为变易不易,加以永不止息,若人之任事,不觉其劳苦然,是为简易。所谓易一名而兼三义也,不易之现象,是为循环,祸福倚伏之义,由此而生。[吾国古代以农为主,注意于不易之现象,故有祸福倚伏等义。盖以为自然界之现象既如是,人事亦当如是也。]自然力既伟大,人根本绝无能为,委心任运之义,由此而生。
自然之力,固无从从时间上指其原理,亦无从从空间上指其根源。然强为之名,固可如此。[盖泛神论者,本无因果也,惟无因果之关系,则无可加以思想,故强为之名,而为是说者,亦明知其为强说而已。]此种力之原始(系人所强名的),儒家称之曰元。《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卦彖辞》)《春秋》家谓:《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公羊》隐公元年何注)是也。[其他如《公羊》何注,隐公元年,曰: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化。《春秋繁露重政》曰:元者,万物之本,在乎天地之前。](古人以天为万物之原因,而元为天之原因)在男权优胜时代,最贵此种健行的美德,但女权优胜时代柔能克刚、静以制动等见解[今所存者,以《老子》为代表。]亦仍保有相当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