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內容簡介: |
在人权、法治和民主等基本价值先定的情况下,国家治理理论*重要的是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问题。本书的基本设想是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比较研究,从而促进我们对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本书的比较研究不是纯粹的学术脉络历史梳理,而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框架性比较:一是当代国家治理理论争论的焦点性问题,把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等焦点性问题直接呈现出来,从理论上加以剖析;二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对当代治理理论争议焦点的比较研究当然有其本身的理论意义,但本书的目的不止如此,我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镜鉴,所谓比较研究本身即是为了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
|
關於作者: |
江必新,湖北枝江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中南大学教授等职务。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首届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等称号。出版十八大与法治国家建设丛书、《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大问题研究》《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之法治研读》《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行政与法的关系发展史》《中国法文化的渊源与流变》《行政诉讼问题研究》《民事诉讼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等专著五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等多项重要课题。
鞠成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立法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建构法理共同体》等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中央课题等10余项,主要从事法理学、政党理论与法律、深海法等领域研究。
|
目錄:
|
绪 论 001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语境 001
二、为什么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比较研究 004
三、本书的写作构想及框架 005
第一篇模式比较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家中心模式 009
第一节 国家中心模式的理论脉络 009
一、现代早期的国家中心论 009
二、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中的国家中心论 016
三、国家中心论在当代的展开 022
第二节 国家中心论的理论基础 026
一、国家作为反封建的革命者 026
二、国家主权被请上神坛 028
三、国家自主和理性 031
第三节 国家中心论的主要论点 034
一、国家垄断治理 034
二、国家有效治理 036
三、治理有赖国家 039
第二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中心模式 043
第一节社会中心模式的理论脉络 043
一、现代早期的社会中心论 043
二、政治哲学和法律科学中的社会中心论 046
三、社会中心论在当代的展开 050
第二节社会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 053
一、秩序多元论 053
二、国家失败论 057
第三节社会中心模式的主要论点 063
一、现代治理的扁平化 064
二、政府在治理中的边缘化 066
三、强社会与弱国家 069
第三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间路线 071
第一节中间路线的兴起与脉络 071
一、从社会中心向中间路线的转变 071
二、中间路线的理论基础 073
第二节中间路线对另外两种模式的批评 076
一、中间路线对国家中心论的批评 076
二、中间路线对社会中心论的批评 079
第三节中间路线的主要论点 083
一、重新重视国家的治理作用 083
二、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协作治理 086
第二篇工具比较
第四章等级式治理 093
第一节等级化科层制及其现代性之争 093
一、作为等级治理核心的科层制 093
二、对科层制现代性的批判 096
第二节强化等级式治理的三个动因 099
一、对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回应 099
二、对市场失灵的新认知 103
三、对风险社会的控制需求 104
第三节等级式治理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调适 106
一、等级式治理面临的问题 106
二、等级式治理的未来调适 110
第五章交易式治理 113
第一节治理的市场化 113
一、治理市场化的主要形式 113
二、治理市场化的一般要素 120
第二节市场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121
一、市场化的消极影响 121
二、等级式治理的反弹 122
三、政府妥善处理市场主体、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能力 124
第三节对市场化治理的元治理 125
一、元治理的必要性 125
二、元治理的实施 127
第六章合作式治理 130
第一节治理的合作化 130
一、合作治理的可行性 130
二、合作治理的形式 132
第二节非政府组织在合作治理中的作用 135
一、正确认识非政府组织 135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形式 136
第三节政府在合作治理中的角色 139
一、合作治理与政府转型 139
二、政府发挥作用的形式 141
第七章劝说式治理 144
第一节劝说式治理的基础 144
一、规训性权力与劝说治理 144
二、社会资源与劝说治理 146
第二节劝说式治理的实施 149
一、非政府主体的劝说治理 149
二、政府的劝说治理 151
第三节对劝说式治理的元治理及调试 153
一、对劝说式治理的元治理 153
二、劝说与等级制的混合 155
第八章公共参与式治理 157
第一节公共参与的理论基础 157
一、公民权与公共参与 158
二、治理绩效与公共参与 160
第二节公共参与的主要形式 161
一、公民参与 161
二、社区参与 163
三、专家参与 165
第三节公共参与治理面临的问题 167
一、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问题 167
二、问责与合法性问题 170
第三篇中国借鉴
第九章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及意义 175
第一节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 175
一、中国现代化大业进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 175
二、中国大国治理事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 179
第二节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187
一、顺应历史潮流、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87
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解决转型期复杂矛盾的迫切需要 188
三、保障经济体制改革成功、服务改革大局的必然要求 189
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 190
五、探索新型政治文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 191
第三节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92
一、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192
二、治理工具的现代化 197
第十章
国家治理模式现代化:采行温和的中间治理路线 201
第一节 强化治理核心:依宪执政与依规治党 201
一、全面推进依宪执政建设 202
二、全面推进依规治党 208
第二节 打造好政府:民主法治框架下的集权政治 219
一、法治政治:魅力型政治向法理型政治过渡 219
二、贤能政治:政治担当与民主问责互联 227
三、高效政治:构建强有力的政府体系 232
第三节 权力与权利双赢:国家与市场、社会良性互动 235
一、国家与市场分工协作 235
二、国家与社会分工协作 240
第十一章
国家治理工具现代化:采用多样化治理工具 247
第一节 治理思维转变与治理工具多样化 247
一、治理思维转变:从重目标向重工具转变 247
二、分领域灵活设计治理工具 249
第二节 多样化治理工具的采用:以贪腐治理为样本 251
一、贪腐治理的战略意义及现行治理举措 251
二、贪腐治理思维的转变与制度反腐 255
三、贪腐治理思维的转变与合作治理 262
第三节 多样化治理工具的采用:以环境治理为样本 271
一、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及现行治理举措 271
二、环境治理思维的转变与交易式治理 276
三、环保治理思维的转变与合作治理 281
|
內容試閱:
|
从实践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单一的固定涵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提出这一问题的社会历史背景、潜在追求目标不尽相同,具体意涵也就不尽相同。
对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大业的组成部分。这些国家还处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还正在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甚至是部落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相应地,这些国家的政治系统还是前现代的,还没能建立起现代的国家管理体系。这些国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追求,首先是要建立起一套适合现代工业社会需求的国家管理体系,即民族国家的民主政治管理体系。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实是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过程。这种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强大的民族国家体系,与先发国家抗衡、交往;二是铲除传统统治形式,建立起一个满足现代合法性要求的、有效的治理体系。
在西方发达的现代国家,同样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并且实际上,国家治理现代化也首先是在这些国家被提出来的。不过,他们追求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后发国家的并不一样。他们最先实现了工业化,最先发展完善了与工业社会配套的现代的治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的工业社会进一步复杂化,现有的治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了的社会的治理需求。具体表现为:传统的国家管控模式遭遇失败,国家对市场的调节失灵,社会生活失范。为此,这些发达国家再次提出了治理现代化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追求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实是一种再现代化,其核心任务是要建构起一个适应当代新形势的有效的国家治理结构。
所以,我们在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一定要注意不同类型国家的特殊需要。对我国而言,尤其要注意到后发国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先发国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同历史任务,避免陷入盲从陷阱。目前,治理学界的大多数著述都来自西方先发国家,讨论的也大多是西方先发国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特殊问题。对这些理论,我们要关注,但一定不能盲目引荐、推崇。
政治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的最高制控系统,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是一个国家中最特殊的系统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最不能和别国通约的系统。对我国而言,尤其如此。首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当今世界的其他国家绝大多数为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漫长的革命斗争流血牺牲换来的,现在的政治组织和运行形式是经过历史演化而成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和使命。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无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在笔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现代工业社会的同质性越来越明显。在不同国家,民族习性、文化观念、政治社会体制或有不同,但工业化及其配套系统带来的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相通的。建立与当代复杂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已经成了各国共同的任务。近代以来,中西之争贯穿了中国的整个现代化进程。近来,西化论遭到了严重挑战,中化论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影响却日益增大。走出传统的中西之争,是现时代对待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态度。在这一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已经不再是中西之争的问题,而是古今之争的问题,即中国是要做一个前现代的国家,还是要做一个现代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全球化之外。中国的改革和未来的国家建设,已经不可能再退回到古代,再回到先王三代之法。而是要走向现代,思考一个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该如何治国理政。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必须学习他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先进经验,尤其是要汲取它们的挫折教训以便少走弯路。
我们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但不主张照搬照抄。在比较研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比较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而采取正确的立场态度。一是同不掩异,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共通的东西进行研究的同时,要注意中国社会在人心、人性、历史、文化、政制等方面的特殊性。二是为我所用,采取正确的立场,不盲从、不照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