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与测试

書城自編碼: 29608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
作者: 张睿 落红卫 李波 张沛 马群洲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5948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99/735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你当我好骗吗?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編輯推薦:
本书的作者是几位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作多年的智能终端科研和测试专家,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重要的测试领域和测试项目有哪些?测试依据什么标准?智能终端申请认证的方式和流程?智能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作者在平时工作中思考和遇到的问题。本书是这些思考过程中的学习和总结。
內容簡介:
本书是几位长期从事智能终端标准和测试技术研究的工程师实践工作的总结。本书的内容包括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对智能手机的关键技术,如软硬件技术、架构、芯片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机卡接口技术、无线接口技术、天线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进行了分析讲解。本书还介绍了国内外监管机构和运营商对移动智能终端的认证测试要求与流程,并对移动智能终端相关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技术,如射频测试、协议测试、电磁兼容测试、音视频测试、用户体验测试、安规测试、信息安全测试等进行了介绍。
本书不仅涉及智能终端相关的传统技术,而且还对广义上的智能终端如融合型终端、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特点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智能手机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如VRAR技术、5G技术和5G终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合希望全面了解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技术和测试的工程师、学生阅读,适合智能手机企业和测试实验室工作的科研、测试、认证工程师学习,也适合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工程师参考。
目錄
目录

前言Ⅰ

第一章移动智能终端概述

1.1移动智能终端的概念

1.2移动终端的发展过程

1.2.1从模拟手机到数字
手机

1.2.2移动智能终端的雏形

1.2.3iOS、Android等操作
系统的崛起

1.2.4智能终端时代的到来

1.3移动智能终端的现状

1.3.1移动智能终端市场
现状

1.3.2移动智能终端技术
现状

1.4移动智能终端新技术趋势

1.4.1电池技术

1.4.2无线充电技术

1.4.3人机交互技术

1.4.4传感器

1.4.5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技术VR和AR

参考文献

第二章移动智能终端的
通信制式

2.1模拟通信技术

2.22G通信技术

2.33G通信技术

2.44G通信技术

2.54G 和4.5G通信技术

2.6各代通信技术的比较

2.7多模多频到全网通手机

参考文献


第三章移动智能终端

硬件架构

3.1射频模块

3.1.1收发器Tranceiver

3.1.2混频器

3.1.3锁相环部分

3.1.4功率控制环路

3.1.5天线

3.2基带模块

3.3外围模块

参考文献


第四章移动智能终端
关键技术

4.1智能终端的软件技术

4.1.1操作系统

4.1.2应用软件

4.1.3开发生态

4.2智能终端芯片技术

4.2.1基带芯片Baseband
Chip

4.2.2射频芯片Radio
Frequency Chip

4.2.3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

4.2.4连接芯片Connectivity
Chip

4.2.5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C

4.2.6微机电系统MEMS

4.2.7低功耗管理技术

4.2.8芯片工艺

4.2.9智能终端的芯片市场
现状

4.3人机交互技术

4.3.1人机交互技术简介

4.3.2传统终端人机交互
技术

4.3.3智能终端人机交互
技术

4.3.4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

4.4机卡接口技术

4.4.1定义及简介

4.4.2通用集成电路卡
UICC

4.4.3机卡接口电气特性

4.4.4初始通信建立

4.4.5传输协议

4.5天线技术

4.5.1终端天线的历史及
发展趋势

4.5.2终端天线的类型及
设计

4.5.3匹配电路的设计

4.5.4Tunable天线

4.5.5其他天线

4.5.6终端上其他部分对
天线性能的影响

4.6外围无线接口技术

4.6.1WiFi

4.6.2蓝牙

4.6.3NFC

4.7导航定位

4.7.1导航定位简介

4.7.2基于GSM网获取用户
位置信息的技术

4.7.3基于CDMA网络的
定位技术

4.7.43G中的移动定位
技术

4.7.5基于LTE网络的
定位技术

4.7.6室内定位技术

4.8VoLTERCS

4.8.14G网络语音方案

4.8.2RCS

4.9快速充电技术

4.9.1快速充电技术原理

4.9.2主流的快充技术

4.9.3快充的标准

4.10外设接口

4.10.1USB接口

4.10.2Mini USB接口

4.10.3Micro USB

4.10.4USB3.0数据线
接口

4.10.5苹果Docking接口

4.10.6苹果 Lightning
数据线接口

4.10.7USB Type C接口

4.11机身材质

4.11.1塑料材质

4.11.2玻璃材料

4.11.3金属材料

4.12摄像头技术

4.12.1摄像头成像原理

4.12.2摄像头相关技术
参数

4.12.3摄像头技术发展
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五章智能终端的
信息安全

5.1操作系统

5.1.1应用沙箱

5.1.2权限管理

5.1.3加密机制

5.1.4应用签名

5.1.5管理安全

5.2应用软件

5.2.1安全威胁

5.2.2保护技术

5.2.3检测技术

5.3用户数据

5.3.1数据类型

5.3.2安全威胁

5.3.3移动智能终端个人
信息保护措施

5.4可信计算

5.4.1需求分析

5.4.2可信技术

5.4.3可信标准

5.5生物识别

5.5.1需求分析

5.5.2特征分析

5.5.3安全风险

5.5.4安全措施

5.6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第六章移动智能终端
测试技术

6.1射频和无线资源管理
一致性测试


6.1.1射频RF

6.1.2无线资源管理

6.2协议一致性测试

6.2.1协议一致性测试
系统

6.2.2协议一致性测试
内容

6.2.3协议一致性测试
标准

6.2.4协议一致性测试
平台

6.3机卡接口一致性测试

6.3.1环境要求

6.3.2测试内容

6.3.3测试标准

6.3.4测试平台

6.4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和
功能测试

6.4.1移动智能终端支持的
业务和功能分类

6.4.2移动智能终端支持的
主要业务和功能

6.4.3智能终端主要业务和
功能的测试

6.5用户体验测试

6.5.1用户体验简介

6.5.2智能终端的用户体验
评测方法

6.5.3基于评测软件的
Benchmark测试

6.6电磁兼容测试

6.6.1电磁兼容测试依据的
标准

6.6.2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6.6.3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简介

6.7电磁辐射测试SAR

6.7.1终端电磁辐射的标准
和要求

6.7.2各国认证要求

6.7.3SAR的概念与测试

6.8天线测试

6.8.1终端天线性能参数

6.8.2终端天线测试方法

6.9信息安全测试

6.9.1测试验证

6.9.2软件开源许可

6.9.3签名认证技术

6.9.4软件安全认证标准

6.10安规测试

6.10.1安规概述

6.10.2安规测试标准介绍

6.10.3测试要求及方法

6.11音频一致性测试

6.11.1音频一致性测试的
目的

6.11.2音频一致性测试的
标准

6.11.3音频一致性测试
系统

6.11.4音频一致性测试
类别和流程

6.11.5音频一致性测试
环境和操作要求

6.11.6音频一致性测试
项目

6.11.7现有音频一致性测试技
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6.11.8未来音频一致性测试
技术的发展与转变

6.12显示屏测试

6.12.1分辨率

6.12.2清晰度

6.12.3最大亮度

6.12.4对比度

6.12.5亮度均匀度

6.12.6色度均匀性

6.12.7色域

6.12.8颜色还原准确度

6.12.9可视角度

6.12.10响应时间

6.13摄像头测试

6.13.1摄像头测试标准
现状

6.13.2测试方法概述

6.13.3摄像头客观评测

参考文献


第七章智能终端进网及
国内外认证要求

7.1国内进网许可

7.1.1国内进网许可简介

7.1.2进网许可内容

7.1.3进网许可办理流程

7.2国内外运营商入库
测试要求

7.2.1国内运营商入库
测试

7.2.2国外运营商入库
测试

7.2.3小结

7.3国际认证要求

7.3.1欧盟认证要求

7.3.2美国认证要求

7.3.3加拿大认证要求

7.3.4日本认证要求

7.3.5非洲认证要求

7.3.6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新型移动智能
终端

8.1融合型终端

8.2智能可穿戴设备与
智能硬件

8.2.1智能可穿戴设备

8.2.2智能硬件

8.3智能车载终端

8.3.1车联网的概念

8.3.2车载智能终端在车联网
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智能终端5G
技术演进

9.15G技术的发展

9.1.15G发展驱动力

9.1.25G总体愿景

9.1.35G关键能力特征

9.1.45G关键技术

9.1.55G技术演进路线

9.25G终端技术的发展

9.2.15G终端应用场景

9.2.25G终端技术挑战

9.2.35G终端与业务发展
趋势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
智能手机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种类丰富的应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也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的重点创新领域和增长的驱动力,虽然自2015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增幅趋缓,但知名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亿台,相比2014年的12亿,仍然增长了12%。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等形成了移动通信和ICT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热点,并且随着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向物联网领域延伸,智能终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持续的黄金发展期。我国在全球智能终端领域表现抢眼,全球80%的智能终端在中国生产,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典型移动智能终端的代表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将多种技术集中在一台设备中,相比于早期的功能机,智能手机具备了电话、互联网应用、音视频、娱乐、运动健康管理等功能,涉及的技术门类也非常繁杂,如射频技术、协议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显示技术、音频技术、天线技术、EMC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电池技术等,智能手机的技术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一台尺寸大得多的电脑。作为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终端需要的测试也比常见的电气产品复杂得多,各国的监管机构和运营商,对智能手机的准入和入网有着相当多的测试要求,欧盟、北美、日本各地区和FCC、GCF、PTCRB等组织对智能手机也有着不同的认证要求。
本书的作者是几位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作多年的智能终端科研和测试专家,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重要的测试领域和测试项目有哪些?测试依据什么标准?智能终端申请认证的方式和流程?智能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作者在平时工作中思考和遇到的问题。本书是这些思考过程中的学习和总结。智能终端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和时间的仓促,本书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来信批评指正: zhangrui@caictaccn。
最后,由衷感谢刘彤浩、李锦仪、王黎佳、雷思良、宋波、胡键伟、贾向东、王鑫、郭伟祥、吕松栋、李巍、聂蔚青、杨鹏、解谦等同事和朋友在书稿编写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本书作者2016年9月


第一章移动智能终端概述移动智能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已经成为我们连接世界的工具,甚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更多的应用和社交行为从PC端搬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上,手机上网用户已经开始超过桌面计算机用户。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移动支付等各种移动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科技的发展使移动智能终端已不仅仅是一个通话设备,它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与世界沟通互动的平台。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终端研究报告中提供了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各类型终端PC、手机和Ultramobile的出货量数据,见表11,从数据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出货量的增长趋势已明显超过传统的PC设备其中,PC包括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手机包括功能手机、中高端手机等具备通话功能的移动终端;Ultramobile包括平板与超级本等具备计算能力且屏幕在7~139英寸之间的终端设备。
表11全球各类型终端设备PC、手机和Ultramobile的出货量数据单位:万台
类别2015年2季度2015年1季度2014年2季度2015年季度增长%同比增长%
传统PC580106153767294-57-138Ultramobile547826062357934-96-54手机445759460262444190-3204全球合计558550582422569418-41-19数据来源:Gartner。
过去几十年信息网络的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将互联网拓展到物端,通过物联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是实现这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如图11所示,已经成为传统经济的物理世界和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的桥梁,Gartner 公司预言,到 2016 年 IoT物联网的 21%将是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政府倡导的互联网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连接很大程度将会依赖智能终端的普及。在这个趋势下,智能终端将迎来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图11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了连接人与人的重要工具
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反过来,智能手机的繁荣,也是拜互联网时代所赐。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下,移动终端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功能机到智能终端,从只具备通话和短信的功能机到拥有操作系统和众多应用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性能的飞速发展,CPU内核从单核演进到四核甚至十核,主频从1GHz提升至超过3GHz,64位也取代32位得到应用。2007年iPhone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它的多点触控技术和全新的用户界面带来了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用户体验,从此触摸屏几乎成为智能终端的标配。之后,移动智能终端走向Andriod和iOS主导市场的格局,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体验越来越完善。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完全可以看作一台可以放进口袋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脑。11移动智能终端的概念移动智能终端,由英文Smart Phone及Smart Device翻译而来,简称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是当前移动智能终端最典型的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中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义是: 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灵活开发、安装及运行; 具备PC级处理能力,支持桌面互联网主流应用的移动化迁移; 具备高速数据网络接入能力; 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即在3D等未来显示技术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的发展下,以人为核心的更智能的交互方式; 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本书中所介绍的智能终端技术主要基于上述定义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具备开放系统、性能更强、容量更大、网络更快、接口更多、功能更全等特征,如图12所示。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广义上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所指更加广泛,还包括了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新型终端,本书在第八章中予以介绍。
图12智能终端特征
移动终端涉及系统和应用软件技术、微电子微机电技术、下一代显示和语音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新型金属和高精度玻璃等原材料技术以及整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等,其分支十分庞杂。其中,移动芯片技术、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开发技术是体现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化特征和热点的四大核心技术,是左右其发展的核心环节。12移动终端的发展过程
移动终端又称为移动通信终端,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早期的移动终端通常指移动电话,或称为手机,是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链路发起或者接听电话的设备。移动电话通过接入移动运营商的蜂窝网络来实现通话功能。这类传统手机通常也叫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或者功能机,只具备基本的电话功能。在功能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出了移动智能终端。121从模拟手机到数字手机追溯手机的发展史,源于20世纪初。1902年,一个叫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实现无线移动通信的电话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图13第一个商用的移动终端:
DynaTAC 8000x
1973年4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面向民用的手机,它是一个44磅2公斤的大砖头,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1983年,第一个商用的移动终端出现了,它是摩托罗拉公司的DynaTAC 8000x,重1公斤多,充电时间为10小时,但通话时间只有半小时,当时销售价格为3995美元。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87年,型号为摩托罗拉3200,造型设计和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基本一致,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哥大,如图13所示。第一个商用的自动蜂窝网络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1979年在日本投入使用。1981年,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在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同时投入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他的几个国家也加入进来。以上的这些蜂窝系统都使用模拟技术,被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991年,GSM数字蜂窝技术在芬兰投入使用,此后的移动通信制式都采用了数字技术。十年后的2001年,全球第一个商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NTTDoCoMo的WCDMA在日本投入使用。后续的蜂窝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还陆续出现了35G、3G 、3G增强技术HSPA、4G等技术,手机的通话质量越来越高,数据速率越来越快,功能从模拟时代的通话扩展到短信、邮件、网页浏览等,应用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一般来说,移动电话都有以下基本特点:1 每个手机使用一个唯一的IMEI号来识别。2 具备输入接口,人们通过输入接口来操控手机。传统的功能机使用键盘,智能机大多使用触摸屏。3 具备屏幕,对用户的输入产生反应,显示文字或者图形信息,与用户交互基本的移动电话业务,使用户可以收发语音和信息。4 大多数手机使用卡来识别账户,这也使一个账户可以使用在不同的手机上。所有的GSM手机使用SIM卡,一些CDMA手机使用RUIM卡。5 具有电池,为手机的工作提供电能。122移动智能终端的雏形最早的移动智能终端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一词最早出现在1995年,AT&T BELL LAB的Pamela Savage在《Designing a GUI for business telephone user》一文中称PhoneWriter Communicator为smart phone。第一款可以认为是智能手机的蜂窝设备是IBM的SIMON如图14所示。SIMON是IBM于1992年在COMDEX计算机工业展会上展出的原型机,1994年,BELLSOUTH开始销售其修改后的版本: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除了拨打和接听蜂窝电话外,SIMON可以收发传真、Email,并可以通过触摸屏完成一些应用功能如地址本、日历、日程表、计算器、世界时间和记事本。SIMON是第一款具有PDA特性的智能手机。
图14IBM SIMOR和充电座1994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移动电话的使用者都另外带着PDA,这些PDA运行的操作系统有Palm、BlackBerry、Windows CEPocket PC等,这些操作系统后来也逐渐演变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1996年8月,NOKIA发布了Nokia 9000 Communicator,它由基于GEOS V30操作系统的GeoworksPDA和数字蜂窝电话NOKIA2110组成,两个设备通过类似合页连接在一起,使用翻盖设计,打开后,上部是屏幕下部是键盘,它具备收发Email、日历、地址簿、计算器、记事本、基于文本的Web浏览、收发传真等功能。当合上设备的时候,它可以作为数字蜂窝电话使用。1999年6月,Qualcomm公司发布了CDMA数字PCS智能手机PDQ Smartphone,集成了Palm PDA,具备Internet功能。1999年,NTT DoCoMo公司发布了一款运行在iMode一种在日本很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上的手机,这是第一款获得大量用户的智能手机,这款手机支持96 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后来的无线服务不同,NTT DoCoMo的iMode使用CHTML,这是一种对传统的HTML进行了限制的语言,提高了数据速率。受限的功能性,小的屏幕使手机可以使用更低的数据速率完成相应的功能。iMode业务使NTT DoCoMo在2001年底前增加了约4000万用户,为日本第一全球第二的市场占有率,这势头直到3G时代的到来才衰落下去。2000年,Ericsson发布了R380,它具备PDA和移动电话的功能,具有使用手写输入设备的电阻触摸屏,支持有限的Web浏览。2001年,Palm推出了Kyocera 6035,集成PDA和移动电话功能,可运行于Verizon网络,也支持有限的Web浏览。
图15塞班系统代表:诺基亚N8,全球首款采用塞班3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拍照功能
到2005年左右基于微软的Windows Mobile在美国的商业人士中有所普及。此后黑莓在美国得到了大量用户,刷机在2006年成为美国人熟悉的词,黑莓公司最早在2003年发布的是GSM BlackBerry 6210、BlackBerry 6220和 BlackBerry 6230 手机。早期在安卓、iOS和黑莓之前的智能手机大多运行Symbian系统,如图15所示,在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前,最初由Psion开发的Symbian系统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系统是塞班公司为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2008年12月2日,塞班公司被诺基亚收购。由于缺乏新技术支持,塞班的市场份额日益萎缩。截至2012年2月,塞班系统的全球市场占有量仅为68%,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降至11%。2012年5月27日,诺基亚宣布,彻底放弃继续开发塞班系统,取消塞班Carla的开发,最早在2012年年底,最迟在2014年彻底终止对塞班的所有支持。123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崛起苹果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了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苹果产品上。系统原名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它率先引入了多点触控技术和全新的用户界面,让用户用手指触摸即可控制手机,并将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地图等功能有效融合,带来用户体验的极大提升。2011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Lets talk iPhone的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发布运行iOS 5系统的新一代iPhone手机iPhone 4S。iPhone 4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全新siri智能语音助手和iCloud云端服务,在硬件方面,搭载苹果A5双核处理器,正面配有35英寸IPS玻璃硬屏,分辨率为960640像素,背照式镜头像素提升至800万。2008年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开始出现。Android是一个开放源代码平台,由Andy Rubin创立,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虽然在开始的时候Android的市场增长缓慢,到了2010年,Android的市场开始加速增长,现在Android已经是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的手机操作系统。2014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份额,Android占比815%,iOS占比148%。第一款Android手机TMobile G1代号Dream如图16所示,它是滑盖手机,可以触摸操控,也可以使用键盘。使用3G网络、内置Chrome浏览器、支持YouTube在线观看、图案解锁等。通过Android Market可以搜寻和下载适合自己的软件与游戏。从这一款手机开始,Android逐步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操作系统生态。这款手机的代工厂商HTC也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一度占据Android市场的最大份额,只不过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图16第一款Android系统手机TMobile G1
Windows Phone是微软发布的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它将微软旗下的Xbox Live游戏、Zune音乐与独特的视频体验整合至手机中。2010年10月11日,微软公司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界面如图17所示,同时将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列为主要竞争对手。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双方在智能手机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图17诺基亚首款Windows Phone手机Lumia 800,正面增加了三个Windows Phone按键
iOS和Android的出现和迅速占领市场使以前的平台走向衰落。为了应对iOS和Android,微软用Scratch开发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NOKIA放弃了塞班操作系统,和微软合作在智能手机上使用Windows Phone。Windows Phone由此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三的操作系统。此外,惠普公司收购了Palm的WebOS后又把它卖给了LG电子,LG电子把它使用在LG的智能电视上。黑莓公司也用Scratch开发了一个新的平台:BlackBerry 10。2015年度中国手机市场上,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获得8202%的关注比例,占据绝对主流;其次为苹果iOS系统,获得1503%的关注比例;Windows Phone系统关注度为201%数据来源:ZDC。到了2016年上半年,搭载Android与iOS系统的智能手机合计占据989%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2%,其中Android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851%,iOS市场占有率为138%。124智能终端时代的到来电容式触摸屏给智能手机的样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07年以前,手机不论是翻盖、滑盖还是直板样式,一般都具有物理键盘。2007年的苹果iPhone带来的触摸屏对智能手机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后的几年时间里,整个手机市场格局都改变了。2010年以后,那些销量较高的主流智能机都没有物理键盘了。十几年后再来看这块玻璃,它由35英寸慢慢变成4英寸最后扩展到47英寸和55英寸,玻璃由平面变成了25D。短短的数年之间这块神奇的玻璃,魔力般地将所有的智能机带入了玻璃脸世界,就连以实体全键盘为傲的黑莓也在2013年推出了全屏幕触摸手机。
图18中国手机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及均价图数据来源:GFK
智能手机在3G时代到来后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2012年第三季度,全世界拥有智能手机超过了10亿部Don ReisingerOctober 17,2012.Worldwide smartphone user base hits 1 billionCNetCBS Interactive,IncRetrieved,July 26,2013。2013年初,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开始超过功能机Smartphones now outsell dumb phones3 News NZApril 29,2013,带有通信功能的平板业也随之出现。如图18所示,可以看出,2008年后的国内市场上,智能机开始迅速替代功能机,智能手机的时代真正来临。目前的移动智能终端带有高级移动操作系统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与移动手持终端使用特性相结合的操作系统,具有传统移动电话机和其他一些流行的移动设备如PDA、Media Player、GPS终端相结合的功能。大部分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使用Internet,具有触摸屏,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可以播放音视频,具有摄像头和拍照功能。回顾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具有PDA功能的终端开始摸索发展,到2007 年iPhone推出后推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移动智能终端在几年内迅速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成为了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了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 产业的推动力和战略制高点。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13移动智能终端的现状131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现状
智能手机当前仍是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国际电信联盟ITU2015年12月发布的年度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手机用户数达到71亿,已接近世界人口总量71 亿。手机信号已覆盖了全球超过95%的人口。智能手机发展尤为迅速,普及率持续提高,将从2014 年的37%增加到2020年的65%。但是相对于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2015年市场增速放缓,GfK预计2015年全球整体手机市场规模183亿部,基本与2014年持平:其中,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达135亿部,同比增长102%;功能手机市场规模为48亿部,同比下降184%。移动智能终端当前的市场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点特征。1 智能手机和平板增速放缓智能手机在2010年的增长高峰时期增长曾高达73%。但自2015年以来,智能手机逐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增长速度放缓。鉴于成熟市场的饱和状况,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开始将其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印度等市场,预计2016年印度市场上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139亿部。但对于大多数印度消费者来说,高端智能手机是他们买不起的。在印度,手机的平均售价在70美元以下。现在中国市场则已趋达到饱和点,预计未来五年时间里仍将保持这种状态以上数据来源:Gartner。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3 亿部IDC 统计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3 亿部,Gartner 统计数据为12 亿部,较之2013 年增长了26%。根据Gartner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为144%2015年中国生产了141亿部智能手机。预计2016年销量增幅为7%。同时Gartner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将无法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DIGITIMES综合供应链与各区域市场状况,预估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52亿台,年增长率7%。2017年出货排名前20大品牌中,除苹果外,其他皆将为亚洲品牌,其中大陆品牌将占11席。
从操作系统来看,2015年Android 手机第一季度销量占比达到808%,iOS 手机为153%,Windows Phone为27%,其他系统手机为12%。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缓增缓降的发展规律不同,智能化进程虽晚于全球1~2年,但连续3 年实现了100%以上的年增长,至2013 年才回归双位数增长阶段,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142015年间进入了调整阶段。2014 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9 亿部,同比下降8%,2015 年重回平稳,出货518亿部,同比增长146%以上数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 平板电脑市场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4710 万台,同比下滑59%。平板电脑出货小幅回落,市场饱和趋势初现。苹果凭借1260 万台的出货位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同比下滑23%,市场占有率降至268%。三星依托丰富的产品线和7 寸到122 寸全系列产品覆盖,实现出货900 万台,同比下滑17%,市场占有率191%。联想凭借产品线的多样化与价格区间的完整覆盖,晋升为第三名,市场占有率扩大至53%。由于平板电脑被大屏智能手机取代性高、平板手机的流行比如iPhone Plus、新技术更新放缓、平板电脑的更换周期更长等因素,平板电脑的市场拓展困难。此外,前五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13 年的70%下跌至57%,预示着品牌影响力开始下降,用户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以上数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除了苹果的iPad之外,搭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竞争力开始提升。来自IDC的数据显示,Windows平板电脑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79%上升到2019年的133%,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客观来看,Windows操作系统在企业应用领域的先天优势,成就了Windows平板电脑的市场竞争力。最近数年,Windows操作系统一直致力于提升移动性体验,Windows 10更是实现了移动设备端的深度优化以及与桌面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这样一来,Windows这个在传统意义上仅用于PC端的老牌操作系统,终于焕发出了移动的魅力,拥有了与苹果的iOS相抗衡的实力。与此同时,产业链的成熟,例如微软和Intel向中国的平板电脑厂商在操作系统及芯片层面给予强力的支持,也会加快Windows平板电脑的市场拓展步伐。手机大屏化时代的到来,平板电脑行业本身所处的环境更加恶劣。一方面受到电脑行业的反冲击;另一方面则受到智能手机行业的正面狙击。但总体上看,平板电脑与传统电脑以及手机之间各有各的市场需求,三足鼎立的格局还会延续。3 智能手机市场品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不断变化,三星、苹果长期占据智能手机销售量的第一和第二,而紧随其后的品牌变化较为快速,同时更多中国手机品牌不断挤进前十名。见表12,在2015 年第二季度中,三星出货量为8873万部,同比减少89%,但仍为全球排名首位的手机厂商,苹果出货量为4808万部,同比增长360%。而2016年IDC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统计数据中,销量榜的第三、第四、第五已经变为华为、OPPO和VIVO,中国品牌获得了整体提升。但在市场销售额统计中,苹果更胜一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苹果以138%的年出货量占比实现了304%的年销量增长,全年销量设备价值11654亿美元,均价为655美元,约为Android设备平均单价的27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