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权力的文化逻辑: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

書城自編碼: 29587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朱国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3428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68/42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5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人生财富靠康波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法律双声道: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差异与融合
《 法律双声道: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差异与融合 》

售價:HK$ 118.8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6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

HK$ 65.3
《福柯考》
+

HK$ 84.1
《历史的天使》
+

HK$ 46.4
《当下的哲学 》
+

HK$ 46.4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
+

HK$ 95.7
《电影理论解读》
編輯推薦:
本书是对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文化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并对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文化实践进行了理论的运用与分析。布迪厄社会学文化学理论的精髓在于反对一切形式的符号控制,反对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为了实现这一实践目的,他一方面借助于独特的概念工具和研究方法考察了人类行动的逻辑,从而获得了他作为一个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的崇高声誉;另一方面,他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统治阶层是如何在获得被统治者共识的条件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法性治理的。
內容簡介:
本书是对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文化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并对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文化实践进行了理论的运用与分析。布迪厄社会学文化学理论的精髓在于反对一切形式的符号控制,反对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为了实现这一实践目的,他一方面借助于独特的概念工具和研究方法考察了人类行动的逻辑,从而获得了他作为一个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的崇高声誉;另一方面,他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统治阶层是如何在获得被统治者共识的条件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法性治理的。
關於作者:
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长期从事文艺理论与美学、文化研究。著译作品有《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等。
目錄
序言方克强1
导论 文化与权力1
一、 布迪厄:社会学的不朽者1
二、 文化政治与现代主义经验5
三、 社会学美学与文艺社会学7
四、 布迪厄的意义与研究策略10
第一编实践与反思:布迪厄社会学要旨
第一章 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性情的发生23
第一节 生为陌生人24
第二节 从人类学到社会学26
第三节 从读者到作者:走向辉煌29
第四节 从学者到文化角斗士31
第五节 误解与理解33
第二章 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哲学思想渊源42
第一节 与常识决裂:布迪厄与法国认识论传统43
第二节 关系性、专断性无意识结构及其他:布迪厄与结构主义47
第三节 身体性、政治介入和哲学现成品:布迪厄与现象学51
第三章 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渊源64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布迪厄与马克思65
第二节 符号维度与合法性:布迪厄与韦伯68
第三节 社会事实、分类及分化:布迪厄与涂尔干70
第四章 布迪厄的方法论与理论图式78
第一节 超越对立79
第二节 建构对象与关系主义82
第三节 反思的三重奏86
第四节 理性与价值:学术的政治使命92
第五章 主要概念工具101
第一节 习性102
第二节 资本107
第三节 场域113
第四节 实践119
第二编文化再生产与符号暴力
第六章 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136
第一节 符号暴力与教育再生产137
第二节 阶级习性与教育期待145
第三节 国家暴力与精英生产150
第四节 理论争鸣、教改方案与跨语境效应156
第七章 语言交换的经济170
第一节 述行句的社会条件170
第二节 国家体制与合法语言172
第三节 语言市场、语言习性与价值预期174
第四节 语言市场的权力关系176
第五节 命名与符号权力179
第六节 对布迪厄语言理论的省思181
第八章 符号暴力与性别支配190
第一节 符号暴力190
第二节 男性统治的逻辑192
第三节 超历史性别结构、符号财产与无望的乌托邦194
第四节 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语境中的布迪厄性别理论198
第九章 知识分子场208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定义与系谱208
第二节 知识分子场:对知识分子的祛魅211
第三节 知识分子:被统治的统治者215
第四节 超越批判与建设的对立?217
第十章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224
第一节 马克思与韦伯的理论遗产225
第二节 社会空间的结构228
第三节 社会世界的表征与阶级斗争232
第四节 过时的理论建构?235
第三编趣味:区隔的逻辑
第十一章 艺术编码的社会条件248
第一节 艺术感知的生成249
第二节 艺术能力的社会学251
第三节 艺术能力的历史性254
第四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教育256
第五节 卡里斯玛与社会不平等259
第十二章 阶级习性与美学性情265
第一节 趣味与阶级区隔266
第二节 合法趣味与美学性情270
第三节 文化意愿:中产阶级的趣味274
第四节 工人阶级:必然性的选择277
第十三章 美学个案研究:摄影术与艺术博物馆287
第一节 摄影的社会功能288
第二节 阶级习性与作为艺术的摄影290
第三节 模仿艺术的艺术293
第四节 艺术博物馆:虚假的文化承诺297
第十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布迪厄美学社会学理论308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与艺术祛魅308
第二节 福柯、德里达与媒介:布迪厄与后现代主义314
第三节 解码与抵抗:布迪厄与伯明翰学派318
第四编文学现代性的别种解读文化生产场理论
第十五章 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342
第一节 创造者神话与社会学343
第二节 拒绝本质主义:对内部、外部阅读的双重超越346
第三节 文学场:辩证超越的逻辑349
第四节 布迪厄文学社会学的当代效应351
第十六章 颠倒的经济:文学场的结构361
第一节 文学场:信念的生产场362
第二节 限制生产与大生产:文学场的结构365
第三节 占位、位置、性情与可能性空间367
第四节 正统与异端:文学场的符号斗法371
第五节 理论与实践:布迪厄文学场的跨语境运用374
第十七章 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384
第一节 纯粹美学的发明385
第二节 双重结构与符号财富的生产387
第三节 文学场的内忧389
第四节 文学场的外患392
第五节 文学现代性与现代主义394
第六节 第三世界视野中的文学场理论396
结论对反思性社会学诗学的反思407
一、 假如无魅可祛407
二、 文学自主性的悖论409
三、 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412
四、 最后的理论盘点:从文学的观点看416
附录一译文422
摄影的社会定义422
附录二引用文献448
一、 中文文献448
二、 英文文献456
后记466
內容試閱
方克强
阅读国华的著作往往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意味着一场知识与智力的双重挑战。他最新的这本专著尤其如此。
从知识层面来说,材料的丰满、翔实与广泛性构成了此书的显著特色。书末开列的引用文献中有中文文献166种,英文文献164种。值得注意与指出的是,国华用的概念是引用文献,而非现今流行的泛泛而指的参考文献。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似乎在于:前者是实打实的阅读、参照与引用,后者则为虚张声势、彰显博学的投机取巧行为开了一扇后门。此书所列文献也许在同类著作(指西方文论研究专著)中不是最多的(尽管164种英文文献仍然令人刮目),但全书的注释数量却应在最多之列。据粗略统计,全书注释900余条,加上注释文字中的引文与再注释,注释内容宏富,篇幅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另一项统计数据是,此书导论与第一章、第二章(全书17章,加导论与结论共19个组成部分),约占全书五分之二,共出现外国学者、作家等人名百余个,其中被引用的人数约占一半,非布迪厄研究者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人名约占三分之一。这一切,无疑会造成读者一定程度上无形的心理压力与学术阻隔。但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也可能产生一种学术召唤结构的理论诱惑。也许,学术的理论阅读与文学的审美阅读一样,所谓佳境、至境就在已知与未知、熟悉与陌生、全懂与不懂之间。
由此产生的一个疑问是:国华是如何收集、阅读、理解、挑选、记忆并灵活运用、融汇组合这么巨量的材料信息的?这其实是成功学者做学问的奥秘,也是学术殿堂与理论花园初入门者探索和渴求的法门。一般来说,天赋与勤奋是解释的捷径和共识。然而,过多谈论天赋往往是危险的,天赋如记忆力、联想力之类毕竟有些神秘兮兮、难以捉摸,容易使人对号入座引发自负与自馁。相反,勤奋却是可以度量和实证的。国华第一本研究布迪厄的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出版于2004年,与现今这本《权力的文化逻辑: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在书名上的部分重叠(这种做法是好是坏似乎可以商榷),既显示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他积十一年之功在论题上的深度化与拓展力。这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努力。其一是论题重心与著述目标的合逻辑性深入和转换,从哲学与文化延展到文论与美学。其二,用发掘、追溯与比较的方法从更广的学术语境的视野探讨布迪厄与法国文化思想界其他大师的关系,其学术野心是让读者可以窥见当代法兰西文化庙堂之美。其三,大量引入和介绍当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是英语世界)的最新材料资源与学术研究成果,以充当后续者的垫脚石。国华曾在他的论文集《乌合的思想》自序中自嘲我这号懒汉,其实熟识者是不会相信的。他有晚睡晚起的习惯,我上午有事打电话联系他时总告诫自己延后,但有一次已过11点半钟,依然不幸地把他从睡梦中叫醒。谁知他用功到凌晨几点?
知识的积累并不构成学术价值的全部或核心,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理论思维、抽象思维、概念思维能力的操演。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学术成果体现的结论并非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推理、论证的逻辑过程。对于文艺学、美学专业的学人而言,这种智力的训练与挑战尤为严厉。顺便说说,国华可能不喜欢我在这里用的智力概念。他写过《转识成智:论文艺学的逻辑出发点》的论文,将智解释成非同一性的智识、智慧,但通篇运用的思考方式与阐释手段却是逻辑思维的,如逻辑出发点、逻辑前提、逻辑关系、逻辑穿透力、论证、推理等关键词。我以为,国华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同一般,并构成了他经常强调的学理性的基础与评判尺度。这对相当一些理论与逻辑思维训练不足的读者可能意味着一种智力的挑战。
对国华而言,他偏好与其智力水平相应的复杂理论与理论的复杂性。他在与陶东风教授的学术通信中直言己衷:女性主义批评我一直不太喜欢,感到理论的复杂程度没有达到我为之迷恋的程度。可以说,朱国华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有三条。第一,必须是公认的一流人物、学术大师,显然布迪厄当之无愧。第二,必须具有理论的复杂性。就布迪厄而言,出版专著超过30本,涉及领域包括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学、宗教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十几门学科,确实够繁多够复杂了。另外,其他大师或学者对布迪厄的评价亦复杂:埃德加莫兰给他起绰号布尔迪神,雅克朗西埃调侃他社会学家国王,皮埃尔昂克勒维赞誉他的著作可与让雅克卢梭的著作相媲美,让保罗昂托旺则直斥他是以新面目出现的日丹诺夫主义。第三,尽管理论的复杂性程度高,但必须同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体系化。布迪厄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一种权力视角的文化逻辑,布迪厄自诩的社会学的社会学被称为元社会学体系,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布迪厄重点旨在讨论文化商品消费的社会学美学与主要是研究文化商品生产的文艺社会学一起,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社会学诗学(这一概念借之于巴赫金)的体系。这样一块文化磁铁,才符合并吸引朱国华的学术性情与智力倾向以及潜能。
这本专著内质的逻辑性有时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又潜行文字之下,有时则会令人费心费力。从此书大的框架来说,第一、二编是社会学大理论,第三、四编是社会学诗学小理论,关系说得很明白:后者从属于前者,是前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运用,前者通过后者得以深入阐明。第一、二编之间又是总说与分说的逻辑关系,第一、二、三章与四、五章则分属历时态与共时态视角。第三、四编分论美学与文艺学,总合为诗学,但都冠之社会学名号,以合社会学理论大厦之总体系、元体系。至于论述中条分缕析、层次清晰、要点突出、概括有力等逻辑思维与学术写作的一般要求,就不用细说了。值得一提的是朱国华的问题意识,常常喜欢将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通过句式的符号暴力强制读者思考。一般情况下,比如第六章第四节,我们尚能跟得上他的思维节奏。然而,当问号像集束炸弹一样扔下来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既回答不了他的连串发问,又不解问题之间似乎隐约存在的逻辑关系。比如有一段文字: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如果越出发达国家的边疆,其结果会是如何?但是这里可以提的一个问题是:没有陈述本身是不是陈述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当布迪厄把文学的现代性进程加以普遍化的时候,是不是他就隐含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因为第三世界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性,她的文学也就注定了还停留在传统的,因而也是落伍的状态?由此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布迪厄本人并没有反思性思考他从属的第一世界的学术位置与他的学术观点之间的语境关联?层层追问,步步紧逼,问题个个都是有难度的:假设性,辩证法,忽然转换角度再发问,最后对没有呈现推理过程却已得出的结论诘疑。我所言的智力挑战主要就是针对此种情况,它令读者停下来思考问题的真义及逻辑,检测智力的可能与限度。
照理该提提此书的不足之处了,当然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商榷性的。首先,朱国华认为布迪厄的文学评论大体上文学艺术在这里仅仅是所论述的社会学思想的注脚,美学经验本身并不构成其论述的重点,所以在本书中,对此略过不提。这是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昂克勒维说:布迪厄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论述文本的著作,它边隐藏边暴露,或者边暴露边隐藏一开始他就像一位小说家。弗朗索瓦多斯在其《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一书中花两章专论布迪厄,两章都提到布迪厄的文学评论,如布尔迪厄经常提到古斯塔夫福楼拜和马塞尔普鲁斯特,总是通过阐述结构批评的一大贡献(把形式与内容相等同)遮蔽类的差异。这些意见是否可以成为我们重审布迪厄文学评论的契机?其次,国华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重视布迪厄理论的接地气与中国化思考,第二编五章各有一节专论理论旅行的本土实例分析与当下问题思考,极具新意与智慧,全书最后结论部分的反思尤为出色。但个别例证或个别评析对象如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内环讲英语,中环讲国语,外环讲沪语,虽具亲民性和说服力,却可能一定程度上有损学术的严肃性与恒久性。
学术圈内尤其是文艺学界的人,提起朱国华就会联想到布迪厄,反之亦然。2004年,朱国华与高宣扬各以专著共开布迪厄系统研究之先河。如今国华又独辟布迪厄社会学诗学领域之新天地。他喜欢站在前沿,做开创的事,这才不浪费自己的聪明才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