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 独特的编排体例。比历史教科书更为翔实,但没有历史教科书的枯燥乏味。比市面上的历史通俗读物专业,但没有专业历史读物的深奥难懂。一套能真实了解中国历史实际的历史通俗读物。
▲ 通俗流畅的文字内容。由历史专业的学者撰写稿件,以流畅通俗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特色的一面。即使涉及专业性的知识,依然能够以通俗的话语娓娓道来。
▲ 独一无二的图片资源。本书中插配的图片,是近年来少有的囊括了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国文物珍品的一部彩图版历史书,高清晰的文物图片以及细节展示,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历史观感。
▲ 合理的开本选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装帧风格,细腻的纸张,环保绿色印刷,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鸿蒙既辟,天降生民。清幽旷寂的埙声,敲木斫石的沉响,回荡在苍茫大地。拨开岩穴中的灰烬,依稀可见火光在石壁投下的阴影。解读伏羲神农的神话,似乎能想像先民的生存艰辛。抛石投矛,布网垂钓,冀求果腹之食。架木为居,种粟植稻,醒得四时温饱。日月山川皆有灵,必须顶礼膜拜。狂风暴雨有时作,难免战栗惊慌。历尽千万年磨难,点滴进步积累成巨大飞跃。钻木取火,烧陶琢玉华夏文明的曙光,划破了远古的寂寂长夜。
|
關於作者: |
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2016年9月病逝于北京。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期刊审读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表彰"为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以及中国大历史(系列丛书)《看得见的中国史》等。
|
目錄:
|
一、华夏之初
二、商
三、西周
四、春秋 战国
五、秦
六、汉
七、三国 两晋 南北朝
八、唐
九、宋
十、辽 西夏 金
十一、元
十二、明
十三、清
十四、晚清
|
內容試閱:
|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河川蜿蜒,平原辽阔,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无与伦比的大好河山。在这片沃土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明。
考古发现的20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经证实,华夏的先民在这片沃土上早已展现出自己的风姿,虽如星星之火,却是划破文明长夜的璀璨光芒。仰韶、龙山、红山、良渚向人们揭示着中华大地新石器时代的辉煌,玉器、陶器、石器等在先民的手中散发出宗教之光、科技之光、艺术之光,奠定了华夏文明蓬勃发展的始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禅舜让,禹封启继,划时代的变革将神话和现实悄然撕裂,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此拉开帷幕。二里头展露了夏王朝的冰山一角,殷墟揭开了商王朝的神秘面纱,片片甲骨记载着一个王朝的历史,尊尊鼎彝昭示着一个王朝的变迁。武王伐纣,封建以为藩篱;周公制礼,教化以为根本。平王东迁,五霸的更迭成为时代标志。三家分晋,七雄的霸业在铁血中诞生。这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这更是一个中华文明喷薄而出的时代。
六王毕,四海一,书同文,车同轨,这是秦皇的丰功伟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扫匈奴,西开新域,这是汉帝的奇勋大业。三国鼎峙,南北分割,说不尽的文韬武略,看不厌的魏晋风流。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隋虽短暂,却开启了唐的辉煌,天可汗的威名传扬四海,丝路上胡商来往络绎不绝,典籍中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歌。统一是如此的短暂,战乱旋即接踵而来。五代十国结束了盛唐的辉煌,宋、辽、西夏、金在对峙中变迁,大漠草原孕育出别样的英雄,长江黄河依旧映照着诗意的月光。蒙古的铁骑踏破了欧亚分疆,大明的衣冠讲述着帝国兴衰。康乾盛世如昙花一现,近代的屈辱让中华民族浴血重生。
从夏商周时代开始到清朝灭亡,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文明史。五千年的风雨历程,让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永不能忘的历史,也是我们编辑出版《看得见的中国史》的根本出发点。
《看得见的中国史》系列丛书共14册,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清朝灭亡。着眼于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璀璨的文化和文明结晶,以独特的视角全面深入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紧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与魂。
通俗流畅的文字叙述,让每一段历史和每一个瞬间清晰可见。《看得见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从编辑体例角度来说,摆脱了市面上历史读物单纯讲故事的单调体例,而是以基本史实为基点,将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分门别类地予以展示。同时以附录的形式,将每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考古发现和思想文化等内容着重予以介绍。全书内容有教科书式的严谨,却没有教科书式的死板生硬,将深厚的理论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出来是该系列丛书的一大特色。
历史遗留的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和城池等图片素材,则让中华民族的历史能够被真实地复原与再现。书中这些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大博物馆以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日本东京美术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精品图片,与文字内容完美结合,向读者多维展示了中华民族天人协和、穷极造化的无穷创造力和智慧结晶。书中所涉及的图片均尽量予以详细说明,使之和正文内容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书中插图尽量避免生搬硬套,让图片真正起到使得历史真正能够看得见的作用,这是该系列丛书的另一显著特色。
《看得见的中国史》,一部真正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历史通俗读物!
考古镜头回放
周口店龙骨山位于北京西南郊大约54千米的地方。从地理上说,周口店正好处在山区和平原衔接的过渡地带。西、北两面,群山环绕;东、南两面则豁然开朗,为广阔的华北平原。周口店西边有一座海拔仅高145米的龙骨山。龙骨山的北坡有一个石灰岩大山洞,就是北京人曾长期居住的岩洞。很早就有人在那里挖取石灰,但北京猿人的最初发现是在1918年的秋天。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附近勘测煤矿时,偶然在周口店西南约3千米的鸡骨山的一处石灰岩缝隙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1921年他再次考察周口店,在鸡骨山以北约2千米处发现了龙骨山,经过勘测断定那里保存着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及其遗物。1927年在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领导下,由北京地质调查所与协和医院合作组织了一个国际性的考古团,前往周口店龙骨山作考古发掘。参闻其事的有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科学家,如步达生(加拿大),步林(瑞典),魏登瑞(美国)等。此次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历时10年,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才停止。在1927年10月16日,考古队发掘出了一枚保存相当完整的类似人类的牙齿化石。经过鉴定,证实这是一颗猿人的牙齿,代表着一个新的属种,从而引起世界考古界的关注。考古队队员信心倍增,继续发掘,终于在1929年冬天取得重大的突破。12月1日,考古工作队发现了一个猿人住过的山洞,洞口到山顶有三十余米,洞深十几米,里面堆满了猿人的化石。次日下午,裴文中先生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它不仅是中国史前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奇珍,对古人类学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一天也成为人类学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天。
1929年至1937年,考古队又陆续发现了5具比较完整的头骨,9块头骨残片,4大块和几小块颜面骨,14块下颚骨,7件大腿骨,2件上臂骨等等。这些化石对研究猿人的体质形态贡献巨大。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发掘。1959年在周口店出土了带有一颗牙齿的北京猿人的左下颌骨。1966年又在北京周口店出土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总之,从1927年开始发掘,迄今为止,从周口店发掘的猿人化石分属于40个不同的男女老幼个体;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上万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大量的兽骨化石。资料的完整与丰富超过了以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发现的爪哇人、海德尔堡人,是研究中国远古文化和人类发展史的宝贵资料。科学家将在这里发现的原始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简称北京人,而周口店也被褒誉为北京人之家,即周口店是北京猿人的发祥地。
体征复原
北京人是生活在四五十万年前的人类。其体态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但还保留着一些古猿的特点。由于北京猿人经常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肢骨发展得很快,而头脑是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的分化发展起来的,所以保留着较多的原始性。因此,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进化呈现出不平衡性:四肢的进化较快,但头部却相对落后。
同元谋人和蓝田人一样,北京人已属于直立人范畴,能直立行走,肢体与现代人颇为相似。在四肢中,手的演化最进步,已跟现代人相似;锁骨和月骨与现代人也较相似。但其他肢体仍未完全脱离古猿的特征,如上肢骨虽比下肢骨较短,但肱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股骨虽有股骨脊,但股骨干上半内侧缘显著隆起,与黑猩猩相似等等。根据现代肢骨计算身长的科学方法,可以推算出北京人男性平均高约1.6米,女性平均高约1.5米,比现代中国人稍矮。
北京人头部进化相对落后些,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特征。北京人的面目比现代人稍宽些并向前突出,额骨低平,前额有点后倾。头高约97.4毫米。眉骨特别突出,眶上圆枕两侧端向后弯曲,圆枕与额鳞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宽沟。鼻子扁平,鼻骨较宽,属于阔鼻型并接近特阔鼻型。颧骨高耸,颧面前突且较垂直。嘴向前突出,下颚非常小。牙齿粗壮而硕大,比猩猩小,但比现代人较大,门齿呈铲形。北京人头盖骨比蓝田猿人有显著地凸起,颅骨壁的厚度为9.7~9.9毫米,下颌前倾角的倾斜度为58~63。
北京人的脑部结构比古猿要复杂。他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右手比左手使用得多,因此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略大一点。在现今发现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中,北京猿人的最小脑容量为850毫升,最大的脑容量1225毫升,平均为1075毫升。它远比类人猿415毫升的平均脑容量要大,但比现代人1350毫升的平均脑容量要小,这表明北京人是介于南方古猿与现代人之间的过渡形态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北京人正逐渐失去古猿的特征,而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对北京人脑部结构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知道北京人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考古工作者刘诚根据周口店出土物推知,他们的语言相当进步,绝不是音节语的创始者;但是还没达到词和句的分化、组词成句的水平。他们的语言在狭隘的社会里流通,表述单位很贫乏,限于生活和劳动中常见事物的范围,如石器、木棒、水、火、朴树子、肿骨鹿之类。语言来源于劳动,但语言一旦形成,又有利于北京人在生产活动中相互交流,促进生产的发展,加速自身进化的进程。
总的来看,北京人的上肢骨与现代人的极为相似,下肢骨虽与现代人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一些明显的原始性,而牙齿与头骨比现代人更为原始,脑的容量也远低于现代人。这些特征说明了劳动在人类体质结构的进化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证明了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学说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