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伤寒活人指掌圈》为元代医家吴恕所著,以论述外感热病为主,成书于惠宗至元三年(1337)。主要内容为伤寒赋、伤寒脉法、五运六气图、伤寒病证证洽、药方等。《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30:伤寒活人指掌图》撷取《伤寒论》要旨,兼采诸家有关伤寒学验之精华,论述阐发仲景之学。以骈文、绘图形式论述伤寒病传变证洽及五运六气学说,以表格形式阐述伤寒20种脉象及发热等80种病证证治。并评述药物炮制,考证元制与汉制药物衡量之异。收集仲景方及后世医家验方(含法)约240首。是元代研究阐发外感热病的重要专著。本次整理以元代惠宗至元三年(1337)元刻本为底本。
|
目錄:
|
伤寒赋八韵并注
伤寒脉法图上
伤寒脉法图下
指掌图
一、司天在泉图
二、五运之图
三、六气之图
四、发热上
五、发热下
六、潮热
七、往来寒热
八、呕吐
九、腹痛
十、发狂
十一、言讝语
十二、发斑
十三、发黄
十四、结胸
十五、痞
十六、自汗
十七、下利
十八、烦躁
十九、渴
二十、头痛
二十一、恶寒
二十二、喘
二十三、嗽
二十四、厥
二十五、表里俱见
二十六、汗吐下后不解
二十七、汗后不解
二十八、下后不解
二十九、过经不解
三十、火邪
三十一、急下急温
三十二、百合
三十三、阴阳易
三十四、狐惑
三十五、蛔厥
三十六、白胎
三十七、衄
三十八、口燥咽干
三十九、漱水不欲咽
四十、筋惕肉(目闰)
四十一、下后热
四十二、表里寒热
四十三、无表里
四十四、水气
四十五、血证
四十六、热人血室
四十七、便脓血
四十八、干呕
四十九、小便不利
五十、小便自利
五十一、小便数
五十二、多眠
五十三、不眠
五十四、身痛
五十五、咽痛
五十六、腹胀
五十七、咳逆
五十八、吐血
五十九、动悸
六十、劳食复
六十一、余证
六十二、坏证
六十三、脏结
六十四、两感
六十五、阳毒
六十六、阴毒
六十七、不可汗
六十八、不可下
六十九、三阳合病
七十、三阳明合病
七十一、并病
七十二、战汗四证
七十三、懊侬
七十四、短气
七十五、疫疠
七十六、中喝
七十七、奔豚
七十八、热病
七十九、疰病
八十、霍乱
八十一、湿病
八十二、温病
八十三、四证类伤寒
八十四、杂证
八十五、不得汗
八十六、汗后恶寒
八十七、头汗
药方料例
跋
校注后记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唯一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在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专家组负责项目指导、咨询、质量把关,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专家组成员对古籍整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专家从事古籍整理研究长达70余年,深知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履行职责认真务实。专家组从书目确定、版本选择、点校、注释等各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