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售價:HK$
71.5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
大宋西军
》
售價:HK$
85.8
《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走访清代宗室亲贵、蒙古大臣及其后人,让访谈对象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
內容簡介: |
本书走访了金启孮、毓臻、毓蕴等清代宗室亲贵、满洲大臣以及蒙古王公的后代,采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老北京内城中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婚姻圈子、生活趣味、饮食服饰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作者力图通过采访对象质朴自然的表述,探究北京百年沧桑巨变下特定人群的心理感受与成长轨迹。
|
關於作者: |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
目錄:
|
序言1
上编府门儿1
一刚刚开了个头的访谈金启孮口述3
二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石油会战毓臻口述25
三府门儿风雨毓蕴口述42
四没写入书中的历史毓旗口述54
附录一淑绀:巴尔堪、巴赛二事小考84
附录二淑绀提供的家族谱系图87
五守坟的四品宗室金秀珍、金竹青、金恒德口述88
一金秀珍口述90
二金竹青口述103
三金恒德口述114
附录毓珍文革期间写的检查119
六恶果子市的英王之后金励衡口述121
七我讲的故事,您在别处听不着何秉钧口述144
一何秉钧口述144
二八年后的再访谈169
下编宅门儿183
一最要紧的是门第张寿蓉、张寿崇口述185
二我见过那场面张寿椿口述200
附录一那桐后人的部分血亲和姻亲关系图216
附录二张寿椿绘制的那桐家谱系表217
三过眼云烟说往事奎垣口述222
附录一察存耆:关于光绪之死节选256
附录二当铺刘今昔刘汝舟口述261
附录三刘氏家族兴衰史刘汝舟回忆录节选290
四科尔沁王公的子孙包义、包平、包安、方虹口述303
一包义、包平口述305
二包安口述327
三方虹口述13年后342
附录一李景唐:达赉贝子和他的儿子多尔吉366
附录二科尔沁左翼中旗王公世袭表378
五吾家曾在瀚海西策美迪口述379
附录毕奥南:关于帕勒塔生前身后几件事398
后记412
|
內容試閱:
|
本卷序言
(一)解题
本书以府门儿与宅门儿命名,其中的府门儿即王府,在清朝,就是爱新觉罗宗室居住的府第,是清代京城中最显赫的宅邸。
清朝取消了明朝分封诸王于各地的形式,王府都建在北京城。所以,凡爱新觉罗子弟,除了少数留居祖先发源的山海关外,其余大多数都居住于京师。清廷在将八旗官兵按旗分置的同时,也给宗室王公赐予府第。虽然宗室王公也分别属于不同的旗分,但他们的府第却不受本旗地界限制,选择的都是环境较为安静和宏敞的地方,许多是依明朝宅第改建。皇城西北的什刹海周围与积水潭以南,这片京城最风光旑旎的地带,便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区。据统计,京城的清朝王府,在西城的有十分之七,东城只有十分之三,而东城的这十分之三中还包括一些蒙古王公的府第。大部分满洲王公都居住在西城,这是所谓东富西贵中西贵的含义之一。众多王府的存在,遂成为清朝京城一景。
然而,本书并不是一部介绍王府规制、座落的专书,我关心的,是居住在、或者曾经居住在其中的那个独特的人群。清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13朝12位皇帝和他们众多的王妃皇后,以及他们那些拥有众多妻室与妃妾的子孙,在京城繁衍出近10万的人口,构成一个庞大的、独特的群体。这个被当时人称黄带子的群体,在清朝时的崛起、兴盛与衰落,直接影响到这个王朝统治的成败,而清朝覆亡之后这个群体的命运,也是近代北京乃至中国社会中饶有兴味的一个剪影。
将爱新觉罗家族作为一个群体的研究,近年来颇引起清史学界的兴趣,也有多部高水准的专著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如赖惠敏:《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1997年版;[美]李中清、郭松义主编:《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刘小萌:《爱新觉罗家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本书与这些专著的区别在于,作为一部口述史,本书所述的时间段是、也只能是在清亡之后。清亡之后这个家族成员各各不同的命运,是本书的重心。我想通过口述展示的,是在清亡之后,这个群体之内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具有的不同遭遇,不同精神状态,还有,是对他们那个创下丰功伟绩的共同祖先的不同认知,具体地说,是他们怎样看待这个家族当年的辉煌和荣耀,怎样看待家族中种种复杂甚至残酷的矛盾纷争,以及如何看待这个家族和自己的命运。这可能是以其它研究方式难以进入的问题。也正因为这并不是研究这个家族的正史,所以我用府门儿取代了诸如爱新觉罗家族口述史这样的标题。当然,由于时局动荡,大多数该家族成员早已离散,王府多已不存,沿用此名,不过是一种象征而已。
然而,无论爱新觉罗家族如何神勇,但他们能够打江山坐天下,凭借的也不仅是他们这一族一姓之功,早在努尔哈赤初起之时,就有额亦都等异姓贵族与他同生共死;及至入关夺取政权,更少不了诸多满洲臣僚的拥戴支持,以及作为左膀右臂的蒙古王公贵族的鼎力协助。他们与爱新觉罗家族不仅在政治上声气相求,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互缔婚媾,日久遂结成一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紧密的关系网。既然谈到爱新觉罗家族,就不能不涉及到这个群体中人的社会关系及婚姻家庭,那么,了解对这些满蒙王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的后人对这一切的记忆与心态,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这便是我将对满蒙贵族后裔的访谈,与对爱新觉罗家族后人的访谈放在同一本书中的原因。至于定名为宅门儿,首先是因为在旧日北京,只有这些既富且贵的王公贵族的府第,才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大宅门,而如同仁堂甚至比同仁堂更有钱的所谓京城八大首富,他们的居处再豪奢,与这些府第也不可同日而语。再者,由于口述更能体现的、也是我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而不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和在官场上的经历,称为宅门儿,也许更合乎这几份口述的本义。
从辛亥革命到民国、抗日战争再到文化大革命,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始终与腐朽的清廷与满洲国纠缠在一起,成为卖国投降的代名词,大批成员隐姓埋名,流散各地,府门儿早已不是他们的居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清宫戏泛滥屏幕之后,康乾盛世的记忆在国人中被重新唤醒,成为强国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爱新觉罗家族的出身从此再不是一种耻辱,反而成为一种荣耀,于是滥竽充数者有之,冒名顶替者亦有之,好在这个家族还保留着自入清以来延续数百年的族谱,这是本书用来判断被访者是否该家族成员的重要凭据之一。为此,我除了将清代爱新觉罗家族族谱的简介置于本书前页之外,还在部分访谈的开篇,注明了被访者在族谱中的支系与传承。
再者,清代皇族有严格的封爵制度,这是每篇口述的被访者都必然会提到的内容,为避免一再解释的繁冗,我将封爵制度也列表,与对族谱的介绍一并置于书前。
(二)清代皇族族谱简述
清代爱新觉罗皇族因血缘宗支关系与身份、地位、权利的区别,分成两大宗支:一为宗室,专指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显祖宣皇帝)位下的子女,为本支。系黄带子。二为觉罗,即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所生的子女,为旁支。系红带子。二者虽属同宗同族,但在政治地位上和经济待遇上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和差别。
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皇族爱新觉罗的族谱,主要有如下几种:
1.宗室《玉牒》
清朝职掌皇族事务的机构是宗人府,设立于顺治九年(1652年),位列六部和内阁之上。由宗人府编修的《玉牒》是统计宗室人口,了解宗室各支辈分、生卒年月、婚丧嫁娶、封赠革爵等情况的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材料。
《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分别成编,男女分册。每种文本均有男竖格本、男横格本和女竖格本、女横格本。男竖格本内类项包括:排行名次、人名、生卒年月日时、生母名、生母身分(嫡妻、或侧妻、或妾),生母之父的官职和名、授职封爵或革爵年月、终年岁数、其嫡妻、继妻、妾名,各为何人之女。男横格本仅反映宗支内的辈分关系,只书人名和排行名次。女竖格本类项与男本大体相同,有宗室女聘嫁成婚年月,额驸名及卒年月。
《玉牒》从顺治十七年(1680年)始修,以后每隔九年一修。最后一次修牒为宣统十三年(1921)。清修《玉牒》前后共二十八次。
2.户口册
这是编修《玉牒》的依据或前期工作,《玉牒》的某些缺项可以从户口册中得到补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宗人府黄档房户口册数量虽多,但多而不全,不像《玉牒》完整成序。且户口册多为光绪、宣统年间所报,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较少,乾嘉两朝更少。
3.星源集庆
也是皇室族谱的一种,是《玉牒》及户口册之外另一种记述宗室人口的材料,所述宗室范围很窄,从仁宗(嘉庆)辈始编,仅限于当朝皇帝本支及嫡亲兄弟位下及姐妹。
4.说堂稿
时间自雍正十三年至宣统三年,是查考宗室和觉罗婚娶日期和居住情况的极好材料。[这个简述主要依据胡启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宗室人口史料概述》与鞠德源:《清代皇族人口册籍》,均载李中清、郭松义:《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清亡之后所修《爱新觉罗宗谱》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的《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参照原来玉牒的直格形式,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统一用黄色。
该谱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有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分装28册,另索引2册、《星源集庆》1册。[关于1935年《宗谱》介绍,见刘冰:《爱新觉罗宗谱》,载《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1期。]
目前大多数爱新觉罗宗室觉罗后裔查阅和依据的,都是这部1935年修撰的《爱新觉罗宗谱》,而极少是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玉牒》。
(四)清代皇族的封爵制度
清代皇族封爵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定宗室爵位分九等:一等和硕亲王,二等多罗郡王,三等多罗贝勒,四等固山贝子,五等镇国公,六等辅国公,七等镇国将军,八等辅国将军,九等奉国将军,其余为宗室。
1.乾隆朝所定封爵表(光绪朝《宗人府则例》卷3)
嫡子余子侧福晋侧室子别室所居妾媵
亲王亲王不入八分公二等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
世子不入八分公一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
郡王郡王一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
长子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贝勒贝子二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贝子镇国公三等镇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镇国公辅国公一等辅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
辅国公辅国公二等辅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
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三等辅国将军
不入八分辅国公三等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
一二三等镇国将军同等辅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
一二三等辅国将军同等奉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
一二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奉恩将军
奉恩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
2.宗室王公俸银俸米数额表
爵位银(两)米(石)
亲王100005000
郡王50002500
贝勒25001250
贝子1300650
镇国公700350
辅国公500250
镇国将军410205
辅国将军310155
奉国将军235117.5
奉恩将军16080
四品宗室每月3两45(斛)
京旗马甲每月3两24(斛)
按一般谈宗室王公俸禄,不会谈及四品宗室,表中的最后两行是我加的,旨在与有爵位的宗室王公做一对比。据《清高宗实录》卷1164,乾隆四十七年定:闲散宗室均赐给四品顶戴,四品武职补服。闲散宗室凡年满20岁,经报准后,每月会给养赡银和养赡米。至于表中最后一行列入京旗马甲待遇,为的是与四品宗室的待遇做一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