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曾撼动历史的年份,1916 年是亚当·图兹(Adam Tooze)绘制战后随之而来的全球政治新格局的起点。大规模的战争可以使国家遭受毁灭。这毫无疑问就是“一战”的真相。
本书除了对军事、政治对抗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汇集了各国平民百姓的故事,他们不仅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1916:全球史》结合了众多一手史料、研究著作甚至文学作品,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与众不同的“一战”全球画卷。和以往研究“一战”历史侧重于欧洲战场不同,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基斯·杰弗里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全球的冲突。而这场冲突,正是开启了战后百年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转折点。
从一月份的灾难事件加里波利战役的尾声开始,杰弗里讲述了二月份和三月份争夺凡尔登的大规模战斗;四月份爱尔兰的复活节起义,几乎将英国从一战中抽离了出来。还记载了六月俄国发生在东部战线的戏剧性事件,以及有大约20万非洲人死亡的非洲东部战场上几乎不为人知的故事。然后是十一月的美国总统竞选,在这场选举中,伍德罗·威尔逊宣称要让美国远离这场战争,并以此为竞选平台再次当选,然而,还不到五个月他就推翻了这一立场。作者以时间作为顺序,生动描写了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国家所遭遇的战争浩劫。有焦虑的军官、受难的平民、战死的士兵,他们都是这场战争伟大的脚注。而这一年,也是部分国家开始分裂的起点,开启了各国军事政治领域的新纪元。
|
關於作者: |
基斯杰弗里(19522016),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成员。专攻英国近代史和爱尔兰史。曾任教于爱尔兰、美国和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曾任《爱尔兰历史研究》杂志的联合编辑及董事会主席。2007年,他所著传记《亨利威尔逊爵士》被《英国军事史》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他也因此被军队历史研究会授予坦普勒奖章。之后,他被英国政府破格允许,收集了大量的英国情报机构的一手资料,并写成《军情六处》,获得了多个历史类奖项,成为军事史领域的权威史学家之一。
|
目錄:
|
序 言 001
第一章 加里波利 011
撤退 013
东方人与西方人 024
加里波利的军队 027
铭记加里波利 037
第二章 凡尔登 041
会战 043
两线作战 052
法兰西及其帝国的男女 060
无名士兵 068
第三章 伊松佐河 073
英国救护队和意大利伤员 075
意大利的战争 087
奥匈帝国的战争 094
伊松佐的遗产 101
第四章 利菲河的伊普尔 105
罗杰凯斯门特与起义 107
爱尔兰的战时动员 116
英勇的比利时 123
但一切变了,彻底变了 130
第五章 日德兰与海战 133
莱因哈特 舍尔与斯卡格拉克之战 136
封锁 142
日本的海上战争 154
巴里宾厄姆纪念碑 156
第六章 东线 161
布鲁西洛夫攻势 165
罗马尼亚 172
东线军民 184
战争中的关键转折点 187
第七章 亚洲 189
俄属中亚的叛乱 191
中国与印度 201
美索不达米亚和高加索 212
帝国主义的全球化危机? 218
第八章 非洲战争 221
莫罗戈罗 224
征服德国殖民地 228
冯莱托-福尔贝克与德属东非 233
黑军(Forces noires) 243
还有102名阿斯卡里人 250
第九章 索姆河 253
吉耶蒙,然希和弗莱尔-库尔瑟莱特 258
帝国记忆之场 266
索姆河会战中的德国人 278
会战回响 281
第十章 东地中海与巴尔干 283
希腊大分裂与希腊记忆 285
塞尔维亚和萨洛尼卡 295
苏伊士防御战与阿拉伯起义 305
赛克斯-皮科协定与现代中东 313
第十一章 美国 315
威尔逊的1916年大选 317
战争中的美国人 327
美国国内的战争 338
第十二章 俄罗斯 347
拉斯普京谋杀案 350
英俄同盟的特工们 360
走向革命 368
从加里波利半岛到冬宫 373
结语:1916年里潜在的和平 375
致谢 387
缩写 389
参考文献 391
|
內容試閱:
|
序 言
1919年7月6日,星期日。这一天因为降临在全不列颠的和平,官方将之命名为公众感恩节(Public Thanksgiving Day)。在基尔代尔郡阿塞,一所爱尔兰卫理公会的小教堂里,约翰英格兰牧师在进行弥撒,他因最近发生的世界大战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浩劫陷入了沉思: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他说),我们都无法逃脱战争。这种想法一直存在并压在人们心头报纸、杂志、甚至电影院和小说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仍处在战争之中,我们的人民被迫放下各自的生活,远赴战地前线,青年人的宝贵鲜血和他们的男儿气概如水一般奔洒在佛兰德斯平原、北意大利的高地、美索不达米亚宽阔的地带、巴勒斯坦的圣地,以及非洲迄今仍未知的地方和公海之上。
这本书从爱尔兰写起,不仅是因为要有力地用证据说明为人所熟知的伟大战争(Great War)对爱尔兰当地和全球的影响,还因为1916年的事件是如今使爱尔兰岛上的这个国家在20世纪得以建立与发展的关键。对爱尔兰而言,这场战争最重要的两个时刻,一是众所周知的复活节起义,即1916年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国家分裂主义者共和派发动了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起义;二是1916年7月1日,在那天开始发动的索姆河战役的步兵突击中,第36师(乌尔斯特师)代表爱尔兰联合派,冲在最前面并惨遭重大伤亡。所有这些事件很快在他们各自的爱尔兰政治传统中被神圣化,并被编入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的建国故事中。
这场战争为这些爱尔兰人和乌尔斯特人(北爱尔兰人译注)提供了时机和模式,使得他们向战争中所支持或反对的政治目标,显现出忠心、承诺和军事上的努力。从这种角度来看,这些特殊的爱尔兰事件不过是更为广阔的格局的一部分,这些当地人的忠心、分歧与对立无处不受其影响,并且常常被战争本身所放大。所以,复活节起义和索姆河战役的经过是本书第一个要举例说明的事件,他们不是普通的地方冲突;而是波及全球、无法避免的全球危机。
在英国、美国和法国,正如被人们所熟知的那样,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的解读,可以说是完全陷于西线的泥潭之中。几个世纪以来,这片横跨低地国家和法国东北部的浴血前线地带被彼此对抗的军队不停争夺。这样的视角足以让人理解法国和比利时人对一战的看法,对于他们而言,这场冲突首先是一场令人绝望的国土自卫战。美国(当然也包括加拿大)的军事干涉主要是在西线,因此对他们来说,视角同样清楚明了。在这里,服役、逝世的英国士兵比任何地方都多,因此我们有理由将注意力再次集中于这片战场。英国的许多学校都会组织去法国和比利时的旅行,去参观那些比较容易前往的战场,许多学生研究战争诗人(其中威尔弗莱德欧文的诗作已经被深深地铭记于民族意识之中),使诗人们在法国和佛兰德斯对战争和战争遗憾的想象获得广泛理解。那些死去的英国战士尸体沿着昔日火线被埋藏于联邦战争公墓的沃土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大部分死去的英国士兵来说,这里是在法国和比利时这样异国他乡里的永远的英格兰。当然,鲁伯特布鲁克(Rupert Brooke)是在他去东地中海而不是法国之前就已经创造了这些经典的形象,虽然他在还没来得及参加任何一场战斗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布鲁克最后向东的旅程有助于让我们将视角从西欧移开。对于任何1914年到1918年的战争研究来说,将注意力只集中于西欧是有着相当的局限性的。我们只有将法国和佛兰德斯的战役放在全球环境中,才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更恰当的理解。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将1916年各月所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作为一系列线索交织起来;通过这些线索,将战争经历惊人的范围性、多样性和相关性一起表现出来。因此我的研究将从1916年1月的加里波利半岛(就是鲁伯特布鲁克始终未到达的目的地)写起在那里,英国未来的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帮助制定了撤退的计划(也是这场战役唯一明确的成功之处),并结束在12月底,即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被沉于冰冷的彼得格勒涅瓦河之时。
在加里波利,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形色色的参战者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法国人、塞内加尔人、马耳他人、印度人、英国人、爱尔兰人、澳新军团(安扎克人,the Anzacs)这是许多其他战场的特征,也是这里的特征,我会在此尽可能地叙述战争中被边缘化的参战者,将非战斗人员和士兵、女人和男人都纳入这本书。在2月和3月的章节中,我们将要到法国人所周知的凡尔登大战中去,德国企图让法国在那里流尽鲜血(并几近成功)。再沿着多罗米蒂山脉和伊松佐河,抵达意大利人和七拼八凑的哈布斯堡军队彼此打得精疲力竭的作战前线。
在4月的章节中,我将叙述重点放在都柏林的复活节起义上,都柏林(不仅是在爱尔兰)通常很难理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但实际上,由于大战的爆发,以及国家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军事动员的长期战时状态,这场战争为一些分裂主义者提供了为自由而斗争、脱离大英帝国的有利时机。民族主义在1916年最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尽管被暂时挡在爱尔兰境内,但它仍然持续地发挥影响,最终构成了对奥斯曼和哈布斯堡帝国体系的挑战。接下来,1916年5月的日德兰之战让我们将注意力从陆地上移到海上,这一冲突伴随着战争最初几个月南美海岸外海军介入,从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战争。我们还可以研究至关重要的海上封锁(尽管其效果仍有争议),这一封锁过去被认为在协约国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种程度上(而不是仅仅),由于封锁,海战比战争的其他方面更广泛地影响了中立国家及其普通居民。例如,尽管挪威是中立国,但作为一个靠海为生的国家,挪威人无法逃脱战争带来的苦难。甚至在南挪威以捕鲸业格外闻名于世的桑德尔福德港,也有一块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上面镌刻着32位当地人的名字,因为这些人牺牲在他们所服役、却在战争中覆没的舰船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