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內容簡介: |
《RFID与EPC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智能物流发展需要,促进现代物流业和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RFID与EPC技术》力求从RFID与EPC技术原理以及物流应用案例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既强调RFID与EPC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原理,又立足于该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现代物流领域的案例。主要内容包括:RFID技术概述、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RFID标准化、EPC基础、EPC编码体系、EPC系统网络技术、RFI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EPC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和EPC物联网技术在乳制品供应链追溯中的应用。《RFID与EPC技术》内容简单明了侧重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的讲解,并强调RFID与EPC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随书配有电子课件。《RFID与EPC技术》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学习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射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11认识RFID技术111RFID技术基本概念112RFID技术的特征113日常生活中RFID技术的应用12RFID技术的发展历史13RFID技术的分类131按频率划分132按电子标签供电方式划分133按电子标签的可读写划分134按数据通信方式划分14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141RFID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142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15RFID技术的市场前景第2章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21基本原理22RFID电子标签221电子标签的定义222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223电子标签的分类224标签的类型225考虑因素23RFID阅读器231阅读器的定义232阅读器的内部结构233阅读器的分类234选择阅读器需考虑的因素24RFID应用系统的组成第3章RFID标准化31RFID标准概述32RFID标准简介33RFID标准的分类34常用RFID标准35RFID标准化组织36我国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61相关标准现状362存在的问题363RFID标准化发展趋势第4章EPC基础41EPC的定义42EPC的产生421条码自动识别422射频识别423EPC43EPC系统的构成431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432射频识别技术433信息网络系统44EPC系统的特点45EPC系统的工作流程46EPC的发展状况461国外EPC的发展现状462国内EPC 的发展现状第5章EPC编码体系51EPC标准511EPC编码的两个标准512EPC编码的原则52EPC编码的结构和类型521EPC编码的结构特性522EPC 编码的结构523EPC 编码的类型53EPC编码策略54EPC编码实现541EPC标签 e-Tag542阅读器第6章EPC系统网络技术61中间件611中间件的定义612EPC中间件的功能613EPC中间件的作用614EPC系统的Savant中间件技术62ONS工作原理621对象名称解析服务作用622对象命名服务的技术原理623对象命名服务的实现架构624对象命名服务的应用前景63实体标记语言64EPC信息服务第7章RFI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71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现状711现代仓储的发展过程712我国现代仓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713现代仓储管理的优化策略714现代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72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的流程721主业务流程722入库作业流程723库存管理作业流程724出库作业流程73RFID技术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731RFID系统硬件构成732RFID技术应用的层次733RFID技术应用的环节734RFID技术用于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的优势735RFID技术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实例74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741系统总体设计742软件体系结构设计743系统数据库设计744系统功能模块745系统业务流程第8章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81智能交通概述811智能交通的定义812我国智能交通的应用前景81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814国外智能交通的发展815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方向82智能交通的内容划分821从系统组成的角度分类822从面向服务的角度分类83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模式83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832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模式833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与融合84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84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介绍842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设想85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开发851系统总体设计852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网络配置853基站的构成与分布854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第9章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91物流配送及配送中心911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定义912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92传统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93RFID技术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94RFID在配送中的两种应用方式95RFID在配送中的应用成效96RFID在物流配送应用中的瓶颈与问题961RFID在物流配送应用中的瓶颈962RFID在物流配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97RFID在我国物流配送应用中的对策971成本价格对策972标准与技术对策973市场需求与风险对策974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对策第10章EPC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101第四方物流概述1011第四方物流产生的背景及定义1012第四方物流的特点1013第四方物流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1014第四方物流的优势与功能1015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的问题1016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应对策略102EPC物联网和第四方物流1021EPC物联网概述1022现有物流体系及思考1023基于EPC物联网的第四方物流解决方案103基于EPC技术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1031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概述1032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分析1033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1034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1035业务流程设计1036数据库设计第11章EPC物联网技术在乳制品供应链追溯中的应用111乳制品供应链概述1111乳制品供应链相关概念1112乳制品供应链的模式112乳制品供应链追溯模式分析1121乳制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1122供应链追溯模式113基于EPC物联网技术的乳制品供应链追溯平台的设计研究1131平台总体结构1132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1133EPC编码策略1134
|
內容試閱:
|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为自己所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一环的物流业,物流的信息化更是十分重要的。物流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制都得到了改进,而且对其他传统的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信息化推进都起到了示范作用。随着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流信息化很大部分依赖于物联网技术,而作为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即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信息化可以得到快速发展。RFID技术就是通过无线电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EPC系统将其所建立的标准应用于物流领域,从而使得物流的信息化更加完善。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将现代物流推向更高的层次。全文分为两篇,共11章内容。技术原理篇,共6章内容,其中第1~3章介绍RFID,主要从RFID概念,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系统组成以及RFID的标准化方面介绍RFID;第4~6章主要介绍EPC,从EPC的基础到EPC编码体系最后到EPC的系统网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应用案例篇,共5章内容,其中第7~9章介绍了RFID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RFI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智能交通领域以及配送中心的应用;第10~11章介绍了EPC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及EPC物联网技术在乳制品供应链追溯中的应用。《RFID与EPC技术》内容深入浅出,具有丰富的应用案例,非常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RFID与EPC技术》由刘同娟、杨岚清和胡安琪编著。第1~7章由刘同娟编写,第8~9章由杨岚清编写,第10~11章由胡安琪编写。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本书出版得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CIT&TCD201504051)、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2014000020124G093)资助。由于RFID技术以及EPC编码应用范围较广,编写时间仓促,同时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本书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给予批评与意见,以使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步。编者2016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