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8.3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101.2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6.4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725.0
|
編輯推薦: |
《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运用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欧洲知识系统结构变迁过程的,关于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的一部导引,横跨了从一四五○年古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罗陆续出版《百科全书》为止的三个世纪的漫长历史。
本书开篇评述了自曼海姆到福柯以来的各类知识社会学(理论),进而讨论作为社会群体的知识分子,及其所在的或鼓励或阻碍知识创新的机构(尤以大学和学院*为突出)。之后,伯克又系统考察了知识的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将视野集中于城市、学院、政府和市场在信息收集、分类、传播、有时掩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后则讨论了读者、听者、观察者或消费者眼中的知识,包括在17世纪受到激烈讨论的知识准确性问题。
而本书*的原创在于它探讨的多重条件下的知识。它主要关注的是印刷出版的知识,尤其是学术性知识。但本书将印刷术发明之后,爆炸性增长的知识历史,以及欧洲以外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看作各种知识之间交流、协商的过程。这些知识包括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知识、理论知识与实用知识、高端文雅知识和低等世俗知识,以及欧洲及其以外的知识。
尽管本书所涉内容主要
|
內容簡介: |
《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运用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欧洲知识系统结构变迁过程的,关于“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的一部导引,横跨了从一四五○年古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罗陆续出版《百科全书》为止的三个世纪的漫长历史。
本书开篇评述了自曼海姆到福柯以来的各类知识社会学(理论),进而讨论作为社会群体的知识分子,及其所在的或鼓励或阻碍知识创新的机构(尤以大学和学院突出)。之后,伯克又系统考察了知识的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将视野集中于城市、学院、政府和市场在信息收集、分类、传播、有时掩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则讨论了读者、听者、观察者或消费者眼中的知识,包括在17世纪受到激烈讨论的知识准确性问题。
而本书大的原创在于它探讨的多重条件下的知识。它主要关注的是印刷出版的知识,尤其是学术性知识。但本书将印刷术发明之后,爆炸性增长的知识历史,以及欧洲以外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看作各种知识之间交流、协商的过程。这些知识包括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知识、理论知识与实用知识、高端文雅知识和低等世俗知识,以及欧洲及其以外的知识。
尽管本书所涉内容主要为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方面的知识,但同样会受到科学史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的青睐,且会使那些处在另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人们感兴趣。
|
關於作者: |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研究员。伯克的研究专长为西方史学思想和欧洲文化史,致力于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沟通,探索文化史写作的新领地,是当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学家之一。著作宏富,包括《语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法国史学革命》、《历史写作的新视野》、《20世纪的历史与历史学家》、《什么是文化史》、《文化史的多样性》、《图像证史》、《意大利文艺复兴》等数十种。
|
目錄:
|
前言与致谢 i
第一章 导论:知识社会学与知识史
1
第二章 知识之表达:欧洲知识阶层
19
第三章 知识之建立:新旧机构
35
第四章 知识之定位:中心及其边缘地带
56
第五章 知识之分类:课程、图书馆与百科全书
86
第六章 知识之掌控:教会与国家
124
第七章 知识之销售:市场与出版业
163
第八章 知识之获取:读者部分
198
第九章 终曲:对知识的信任与质疑
224
注 释 245
参考文献
259
索引
289
|
內容試閱:
|
本书所依据的文本大多出版于16、17、18世纪。书中以讨论口头知识的方式来避免文字中心论,把图片(包括地图)看作知识的交流途径并用插图的方式来避免逻各斯中心论。对于实物,从贝壳到货币,从填充式鳄鱼标本到雕像,都会不时提及,因为它们在这一时期被狂热地收集、整理分类,并在陈列室或博物馆中展出。非言语的实践活动建造、烹饪、编织、康复、狩猎、耕作,等等同样包含在知识定义当中。然而还有一个大问题有待解决。本书要谈的就是关于什么人的知识问题?
近代早期的欧洲,精英们常以自身的学问来认定知识,多数人会持这样的看法, 如红衣主教黎塞留在其《政治遗嘱》中认为,不应教给人民知识,否则他们会不满自身的生活处境。而西班牙人文主义者路易斯 比韦斯则不同,他坦承农民和工匠比那些哲学家更了解自然。
今天,随着那些所谓地方知识和日常知识的复原,很显然每一种文化都存在多种多样的知识,社会史同社会学一样,必须关注社会上认为是知识的一切事物。辨别知识与否的方法之一,是依据其功能和用法。比如,社会学家乔治 古尔维奇,就区分了七种知识类型:感知型的、社会型的、日常型的、技术型的、政治型的、科学型的和哲学型的。
另一种方法更接近社会史,可以区别由不同社会群体生产和传播的知识。知识分子通晓多种知识,但是其他领域的专门知识或专业技能则由官吏、工匠、农民、助产士和大众理疗师来培育。这些隐性知识领域最近引起了历史学者的注意,尤其是在帝国主义时代,那些土著居民的知识,欧洲统治者、制图师和医师都统统据为己有。
大多数知识的研究是研究精英的知识,包括我自己1978年起所作的大众文化研究,相对而言,很少会谈及认知元素大众或日常知识。本书循其本源,重点会讨论具有支配性甚至是学术性的知识形式,即近代早期常谈到的学问。然而,我会努力将学术性知识放到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学术精英的知识体系与另类知识之间的竞争、冲突和交流这一主题,会反复出现在本书中。这些冲突在医学中尤为明显,阴险狡诈之徒、巡回医生、摩尔人或妇女均会卷入其中。具体的例子,人们可能会想到巴黎助产士路易丝 布尔乔亚1609年出版的《多重观察》,她称自己是这一行中第一个提笔记录知识神授的女性。
如果我想耸人听闻,我会声称:近代早期欧洲所谓的知识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仅仅是某些大众或实用知识的表面化(the surfacing into visibility)(尤其是那些印刷品),及由学术机构确立起它们作为知识的正当性而已。这种说法虽略带夸张,但并不比传统的假设即知识乃学者的学问更为偏颇。比如,欧洲人在其他大陆收集而来的知识,并不总是对自然和社会直接观察的结果,而是依赖于当地的信息提供者。
学者与工匠之间相互配合的例子,我们会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比如,在15世纪早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经常与雕刻家多纳泰罗及工程师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交谈。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帮助,他很难写就一部关于绘画和建筑方面的论著。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学者,探讨了熟练泥瓦匠的技艺传统与其雇主的人文知识之间的相互配合问题,雇主们会委托泥瓦匠将房子建成他们手中的维特鲁威的样本。事实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如果没有古拉丁语专家和建筑师之间的通力合作,要对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建筑论著进行校订并添加插图,是很难想象的。1556年,威尼斯贵族达尼埃莱巴尔巴罗在校订和翻译维特鲁威的论著时,曾得到泥瓦匠出身的建筑师帕拉迪奥的帮助。
在某些领域,实干家和学者一样,对印刷出来的知识都有所贡献。人文主义者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在1556年出版的一部有关采矿的著作,这本书的写成,显然很大部分要归功于约希姆塔尔矿工口头告诉他的知识,阿格里科拉当时在该地以行医为生。蒙田则走得更远,他在有关食人者的著名随笔中认为,一个单纯粗鲁的人,相比于细致文雅的人,更能提供他在新世界经历中的可靠证据,因为细致文雅之人会有许多偏见。
谈及人文学科,经济学的兴起并非无中生有。它不仅涉及新理论的精巧论证,同时还赋予商人的实用知识以崇高的学术地位。商人的知识原是口耳相传的,在16和17世纪它们以印刷品的形式流传的越来越广。一些著作,像伦敦商人、之后成为东印度公司总督的约西亚 柴尔德男爵所著的《贸易论》,就是这样一部著作。
尽管跨界要付出代价,但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之间也有类似的交集。马基雅维利通过清晰浅显的、理论的形式论述那些官员在会议中常常讨论,而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中经常采用的规则,这引起了一场骚动。《君主论》本是马基雅维利希望有助于自己的事业而敬献给美第奇家族某成员的一份秘密文件,该书在马基雅维利离世几年后的1532年出版。培根在其《学术的进展》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见地的泛论,他声称:有关谈判及交易的智慧至今还未见于其他文辞之中。这对他的前辈马基雅维利颇有不公。
此外,关于绘画及其技巧的知识, 被称作鉴赏能力。它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知识,16世纪才出现于印刷制品上。尤其是乔尔乔瓦萨里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它初版于1550年。提醒我们这一时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哲学字眼。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词源于江湖医生(empiric),在传统英文当中,指的是那些从事另类医学却缺乏理论知识的执业男男女女,培根在《学术的进展》一书中谴责了赤脚医生(empiric physicians),因为他们既不懂真正的病因,也没有正确的治疗方案。但培根对经院哲学家进行了更为严肃的批判,因为他们轻下判断,忽略了日常世界。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写到,尚未试过的真正方法,它既不是凭借经验漫无目的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是用其内部体液编织网格的经院式的蜘蛛。而应是既采花粉又酿蜂蜜的蜜蜂。要自感官和细节始,而后经过多重阶段才达成一般结论。下文第九章要谈的中庸之道,就是我们如今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法语是empirisme,这个词出现于1736年,在培根派的《百科全书》中对此有专文加以讨论。
在培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其即使饱学之士也可向普通老百姓学习的想法之间,与路易斯比韦斯的认识是相互关联的,比氏曾于一个世纪前试图改革知识体系。伦敦皇家学会继承了培根的思想传统,出版了各种专门知识或各种行业与工艺机密的著作。正如博学鸿儒莱布尼茨所指出,其目的是将理论家与经验主义者快乐地结合在一起。这句话融合了德语和拉丁语的特色。
德尼狄德罗在这方面也是培根的崇拜者。在《百科全书》中,他同时关注工匠与启蒙哲人二者的知识,比如在一篇论艺术的词条中,指出区分人文艺术与机械艺术的差别是不幸的,因为它贬低了一些值得尊敬和有用之人的地位。和皇家学会一样,狄德罗及其编者在《百科全书》中将工艺技术的知识公开,很明显这本书在一些实际场合中也有用处。比如,1770年代制造大炮时,一名军事顾问引用《百科全书》中有关制造加农炮词条,呈献于奥斯曼帝国苏丹王。
在这种交流语境内,本书将集中探讨具支配性的知识形式,尤其是欧洲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但在近代早期的欧洲,谁才是知识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