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一株植物就是人类的一盏灯,一站充满神秘与未知的灯,我们都是在这些光亮里存活
《苍耳》中讲述了24种常见的野生植物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江南风物志,它将草与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让我们看到来源自远古,又恒久存在的生命的力量,是如何在人与大地之间存在并蔓延的。
策划编辑周莹
以冷峻的笔触与悲悯情怀,参悟植物魂灵
一部野草与大地、大地与人类关系的另类解读之作
第七届老舍散文奖、首届大观文学奖获奖作品
雷达、杨晓升、夏坚勇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苍耳:消失或重现》一书以大自然中贴地粘贴地生长的卑贱野草为叙述对象,以独特的感悟和诗意的语言,从草的自身特点、生活用途、文化价值、哲学意味、宗教意义到与人、社会的现实关系为背景,对水烛、苍耳、看麦娘、灯笼草、婆婆纳、慈姑等20多种杂草的多重解读和诗意书写,试图颠覆人类对野草的认知与批判,还原野草的本来面目,期冀人类从野草身上获得自我的反刍与诡异。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野草的文化史、人与自然的博弈史。万物有灵。在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这本书给出了人类如何从野草身上,获得大地的美学、自然生态之道和自我的拯救与救赎。
|
關於作者: |
杜怀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徐州市文联专业作家,小说、散文写作者,紫金山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获得者,散文《一个人的农具》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著有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农具》《乡村物语》等多部。现居苏州。
|
目錄:
|
水烛:照彻苍茫的生灵者
打碗碗花:咒语里的瓷式生活
鸭舌草:勿忘初心的漫溯者
蛇莓:隐秘草丛的魑魅之影
水芹:栖居家园的守望者
水绵:水域深处的温暖
红蓼:刮骨疗伤般的妖与艳
萍:无边行走的飘零客
慈姑:水天堂里的救赎者
芦苇:河岸边的野蛮生长
婆婆丁:大地上的异乡者
刺儿菜:苟活尘世的疼与痛
婆婆纳:诗意的蓝色妖姬
灯笼草:原野上的红姑娘
问荆:把肉身交给植物
益母草:旷野里的脐血之亲
车前草:重轭下的马蹄声
灰灰菜:低到尘埃的黑白面孔
苘麻:被捆绑的生活或卑微
苍耳:消失或重现
看麦娘:比邻麦田的守望者
艾草:庇佑民间的菩萨
飞蓬:身不由己的旅行者
白茅:被遮蔽的铿锵燃烧
|
內容試閱:
|
草漫漶
对于野草的思考与写作,源于农具的暂告一段落。农具、野草等这些贴着大地胸膛的事物,冥冥之中我总感到还有许多真相没有道出。农具的诉说只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表述,没有真正地切入大地的疼痛与撕裂,或者说没有真正读懂这些事物背后的真相。我愿意继续探索大地上这逆来顺受的劳作者。但角度的选择或切入口,一度成为我创作的梗阻。偶然,我在书店农作物专柜上看到一本关于刈割杂草的小书,眼前一亮,我找到了野草与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想读懂这世代以土地为命的劳作者,要从杂草出发。这一杂字,千钧重量,又如锋利的刀刃,充满疼痛感。她的命名源于生活价值的判断,实则是功利主义作祟。当我翻开此书,读到益母草车前草灯笼草苍耳白茅艾草,书中赫然标注可用药除之、利器割之、野火烧之等等,浑身一颤。我似乎应该为杂草说些什么。
回溯人类的文明史,分明就是人类与野草的博弈史。野草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向前。从原始混沌到当下科技信息时代,野草始终介入我们的生存、生活和生命。从历史上说,现在我们田野里生长的麦子、稻子等所谓庄稼,最初来源于杂草。庄稼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改良后的野草。(否则她的宿命就是当下的杂草。)我们可以想象,人类诞生于世间,应当后于杂草们,这些杂草的先期抵达,可以说是为人类建造大地的温床,建造存活于世的温床。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史料记载中看到,人类不仅因为这些杂草获得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而且依靠这些杂草,暖身果腹,走过洪荒,世代延续。远的不说,就拿眼前的杂草,如慈姑、灰灰菜、水芹等,人类至今不是还在餐桌上食用?人类对慈姑的食用由来已久。南北朝陶弘景便有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煮之可啖的记载,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也称,慈姑煮熟味甘甜,时人以作果子。慈姑长在浅水中,富含淀粉,营养丰富,耐贮存,是灾荒之地很好的救荒补缺物。(《慈姑:水天堂里的救赎者》)我的旷野里,对于杂草的理解,我始终认为她们是民间的,属于乡村的自然精灵。土,是杂草的宿命。杂草深谙其中学问,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她们绿色的身影。长在阡陌上、河岸边、屋檐下,一切你想不到的地方,杂草们都将抵达;而且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杂草是何时落生何时抽枝整叶的。总而言之,她们在黑暗中潜滋暗长着。我们不要小瞧她们,一旦遇上灾荒或者饥馑岁月,这些杂草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人们口中的野菜食粮,那时候人类的头颅很低,低到杂草的高度,低到与猪马牛羊一样的高度,吃杂草活命。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与杂草有过关系,甚至有种契约的精神,杂草就是为了人类的到来出现的,并且这种出现以无限的方式遍布,时刻守候着,年复一年,生生死死,荣荣枯枯。
杂草的世界确实让人费解。她以静默的方式在世间永恒地存在。只要给她一点土壤,她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你碧绿。你鄙视她蹂躏她糟蹋她,你甚至用锋利的农具,一刀斩草除根。可当你幸灾乐祸不久,杂草再次钻出泥土。泥土在,她的使命就在。人类奈她何?我在写作杂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人类与杂草的玄秘与匪夷所思。史书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谓中国医药的百科全书,记载着这些杂草的药方、药性等。这已经在呈现杂草与人类肉身的关系。随着写作杂草的学习研究,我发现世间众多的杂草,在药性上,各有千秋,各有个
性,治疗神经的、创伤的、心血管的、皮肤的、肝脏的等等,每一种杂草似乎都与人类的肉身对应。也就是说,人类的每一种疾病都可以在杂草的身上找到治疗的药方。
这个发现让我对世界充满神秘的未知感。当人类来到世间,生死不知;可是我们的杂草早已抵达泥土,早就备好生命所需的食粮、住处和治疗肉身的各种草药。而且,杂草的各种药性,居然在暗中与人类自身是高度吻合的。
现在回想起来,天地人草等,完全可以看作一个结合紧密的生态系统,人的肉身早就在杂草的重重包围之中。杂草,是我们人类在黑暗中旅行的守望者,生命的守护神。比如益母草,原来,益母草是一味医治妇科病的草药,有活血、调经等功效(《益母草:旷野里的脐血之亲》)。再如苍耳,《本草纲目》上写道:呆耳,【释名】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气味】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主治】久疟不愈眼目昏暗直到彼时,人类才明白苍耳居然是一味上好的中药,生得艰辛,长得丑陋,挥舞着尖锐的武器,远远地躲开人类的追逐,待秋天又追着行人死缠烂打,原来是在传达内心的秘密!(《苍耳:消失或重现》)
人类与草的关系,古人早有清醒的认知。我们从熟知的《诗经》和《楚辞》中可以发现。关于植物的记载,应该说贯穿《诗经》整个内容,花草树木,是《诗经》的原色。也就是说,古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早已看破,天人合一。没有人可以离开自然诗意地生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学会平等相处,尊重万物,我们才将获得生活之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里,诗人居然把肉身寄托在这些芳香四溢、品节高远的植物身上,吃野草,披绿叶,穿行在山川绿林中,与山水拥抱一体,化身自然,与河流、星辰、草木一起朝夕日月。
新疆诗人沈苇在《植物记》中写道: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诗人的说法,其实是个巨大的隐喻。植物在人类面前,确实有着她的光芒。从我们人类对植物的关注过程来看,洪荒时代或者人类诞生之初到当下,植物始终在静默中恪守自身的价值。人类从当初从植物身上活命、延续,到灾荒之年苟延残喘,以至当下对植物背叛与冷漠。
我经历过把野草当作粮食的历史时期,当年人们对野草的寻觅,不亚于对粮食的执着。在粮食匮乏的年代,野草已成为最后的口粮。没有人在场说出刺耳的那个杂字,对野草的迫害或者无意的伤害,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应遭到天打五雷轰的咒语。能够活命的植物,人们都给予她们莫大的敬畏与崇敬。对于那些不能填饱肚子但是可以庇佑生活的植物,人们同样赋予她们新的高度。如白茅、水烛、芦苇等等,这些植物在火的光芒里,带给人类温暖和憧憬。白茅的燃烧劲道足,芦苇的生命力旺盛,其秆可以编制农作用具。极具神性和巫性的是艾草,她可以作为艾灸用的一味药材,插入农家的门楣旁,则上升为辟邪驱鬼的灵符。这一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对于国人的崇拜与敬畏,我是有异议的。国人的崇拜似乎出自功利主义,只有当需要的时刻才开始寻找神灵,贿赂神灵。对待艾草亦是如此。艾草活得荣耀的时刻,就是端午期间,她从地面跃上神龛的位置,在看不见精神颗粒的空间里,捍卫和守护着人间的圣灵。实际上,她连自己都守护不了。转瞬即逝。
一个华丽的转身,人们早已忘却来时的路。人,确实是个反复无常的动物。当初从大地出发,从野草身边启程。走走就失去自我。先不说当初活命的资本与守卫生命的药材全然来自野草的牺牲与孕育,即使是脱离泥土走向远方的人们,转身再次与野草相遇,目光里更多的也已经是冷漠、远离和屠杀。农田看麦娘杂草的防治方法: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杀死其发芽力,或者在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也可用药剂杀死。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看麦娘:比邻麦田的守望者》)高贵与华丽成为皇帝的新衣,贪婪与名利遮住生命最初的真相与本色。再丰富的物质,再高耸的楼宇,都不能湮没来自泥土深处的本源。我们与野草别无他样,都是来自大地,所有的植物,都是人类在世间的投影与镜像。
即使我们不能用平等的目光注视野草或叫杂草,至少我们要保持着与万物交互的慈悲、和善,以谦卑之心审视当下的生活与世界。我们可以看着短暂脱离大地的植物,保持在道理上奔跑的姿态。大地是我们最初出发的驿站,也是最后的归宿与家园。繁华落尽,我们终将抵达野草的身边与高度。美国自然文学大师亨利说,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大地以及其诗意时,我们才堪称真正地生活着。只有接通于大地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反省自身,我们
从高楼上俯视,我们是不是脱离了地面,脱离了生活本来的意义?我们靠近纸醉金迷,靠近锦衣玉食,靠近灯红酒绿,靠近本身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远离初心,丧失自我。
我对书中的白茅格外有兴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写白茅:茅草根晒干后,夜晚可以看到根会发光,如果根腐烂就会化作萤火(《白茅:被遮蔽的铿锵燃烧》)。野草死后,化作灵魂的灯盏。万物有灵。我在城市的废墟上看到新长出的野草,坚硬的水泥与摩天的建
筑,阻挡不了野草的生命。这让我猛然顿悟,把肉身交给植物,贴近地面,或许我们可以再次找到自身,揭开被遮蔽的生命真相。重新认识野草,就是对生命的再次审视、寻觅与返璞,
以至于我们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初心。
2016年5月
打碗碗花:咒语里的瓷式生活
我越来越对民间事物有一种毫无理由的恐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敬畏。比如那些贴着地面生长的草或者在大地上行走的动物们。其实我干嘛要害怕那些贴地生长的弱势草族,以及那些在人类手上被无情摧残的无助的生命,它们怎么斗得过人类的伎俩?人类和自然已经搏斗几千年了,越来越远离草,跳出草的包围圈,从吃草生存到讨厌草远离草虐杀草,当然动物人类亦是如此对待。在贪婪的肉欲和其他欲望面前,那双眼睛早就遮蔽住了。茫茫天宇下,惟独只有他自己是主宰者。审视生活,我忽而有个可怕的发现,嘴巴的路线图是这样的,先是对草的残杀,历史条件的限制,造成人类始端对草类的俯下身子。救命的草啊;渐渐人类吃饱了撑了厌了,就把目光转移到了动物身上。《现代汉语词典》中若你仔细寻找,你就会发现,在对植物或者动物的诠释中,总是夹着对菜肴的说明。赤裸裸的一个吃字,赤裸裸地对众生的暴力与血腥。当我们端起碗时,我经常想这些菜如何消化掉?这一思考突然把我带到一棵草面前,原来世间很多的隐喻都会在自然的世界里找到它的答案。这棵草就是打碗碗花,这样一个充满太多隐秘和哲学思索的名字,在大地上潜伏着。它的命运超出我的想象。打碗碗花,是打碎了碗还是打碎了花?抑或打到碗就开花?一个碗的意象和一个花的意象,把内部的世界搞得模糊与混乱,给打碗碗花披上神秘的面纱。
我还是说说碗的事情。说起碗还是比较复杂的,就是难以言表,或者王顾左右而言它。它的指向是不确定的,有历史足迹的。我还是把它置于乡村的背景之下,毕竟我是从阡陌上走出来的,我有必要和责任把视线局限在村庄的丛林里。我不知道城里人的碗如何?乡村的碗记忆中是粗瓷大碗,是那种土黄的似乎从来自窑洞里没有烧熟的模具,色彩惨淡,或者谈不上色彩,原生态般;粗糙,咯手得很。但是,旧年里,村庄里能把碗端起来的,已经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了,她已经满足了活着的权利。实则上,饥馑的年代,我们手里端起的只是空碗,破碗、饥饿的碗,悲伤的碗,痛苦的碗,甚至什么碗都没有。村庄的人买碗,总是选择这样的粗瓷大腕,小碗属于城市人的细作。这样的碗买回家,用硬物在晚上磨砂,把碗表面尖锐的棱角磨平,直到温润,渐渐浸满日子的体温。这时碗就算正式走上餐桌了,盛满美味抵达到嘴边。乡村的很多事都如这磨碗般质朴没有城市生活的细作。也许贴着大地的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及本来面目。说了半天,这碗字与植物有啥直系关系?原来打碗碗花开时,那圆形的花朵确实像乡村的土碗造型。稍长些的托柄似乎是擎碗的手,在向过客或者飞鸟甚至长天追问什么?打碗碗花开的时分,如果你漫步田野或者村子的大小角落地,你就会看到无数的打碗碗花开着粉红的圆形花朵。没有其他立体事物的依附,它们只能贴地绽放花蕾。风掠过处,这些貌似从大地深处托起的碗啊,长在民间,就是村庄的巨大隐喻。
关于打碗碗花的故事纷繁复杂,历史也很深邃。最早的打碗碗花是长在《诗经》里的。我们当地的年迈者称之为葍秧。实际上来源就是我们的《诗经》里;《小雅?鸿雁之什》中有篇《我行其野》曰:我行其野,言采其葍。葍就是打碗碗花,当然打碗碗花还有许多有生趣的名字,如面根藤、小旋花、盘肠参、铺地参、斧子苗、常春藤等。一个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名字啊,或许这么多的音符,是打碗碗花演奏的多重奏,每一琴弦弹奏的是不同的风声、心声以及心跳和命运。从古诗里窥知,打碗碗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与价值,着实让人敬重。通览《诗经》,我们会发现她本身就是一部事关草木的经传,在草木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知到草木与古人、生活的关系,对草木的敬重抵达人类自身同样高的梯度。天人合一,万物归宗。打碗碗花今天看来也很平常,它什么地方都可以生长。在乡村,任何一块适宜的土壤,都会冒出它的身影,贴地匍匐潜滋暗长。林间、菜园、雨后的乡场上、荒野的阡陌上,喧松的土壤长着一蓬蓬打碗碗花。三角形的叶瓣里,星星点点地展出粉红的花蕾。上面是大朵大朵的阳光,身下是金黄的泥土。我感喟打碗碗花与芦苇相伴在一起的景致。高得高出庄稼,低得就差低到尘埃里。这种精神谁能做到?大起大落,依旧不改碧绿,不改对大地的承诺。风过处或者车过处,甚至孩童的一个不小心碰到,打碗碗花就会折断、根茎撕裂。越坚贞的往往越易碎的,越伟大的往往是越卑贱的。我对大地上的草是充满爱怜的,毕竟是有生命有操守的植物,就必须得到尊重。曾经我写到看麦娘时,有专家和读者就对我质疑,对看麦娘意象营造的谬误,其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质疑焦点即是看麦娘是一种有害野草,会夺取麦子的养分。实际上,哪一种植物的生长不要吸收来自大地的养分?这是植物的生存权利。每一种植物总是和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没有一种植物或者人是独立于世界的。如果我们心细点,就会惊奇地发现,看麦娘它只生长在麦地的周围,在乡村的鸡鸭鹅猪牛羊对麦地入侵之际,看麦娘就会冲锋在第一线,用稚嫩的身躯喂饱可爱的动物们,牺牲在食物链的战场上。当打碗碗花全军覆灭后,麦子才会站出来。更加可敬的是这种看麦娘的野草在麦子养花抽穗时,就自发地退出大地的舞台。
还是回到打碗碗花上来。这草泼皮得很,乡间到处可见,你也想不出谁会给她带来这里。但它却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了。赫黄色的土壤上,孤独地生长着嫩绿弱小的打碗碗花,震撼着每一过客。这种生长是疼痛的。毁灭也要生长。但是她完全不理解你的惊诧与困惑,我生长故我在。可想而知,长在不合理的地方,会遭遇多少厄运。村里的鸡见了啄上一口,猪见了啃上两嘴,牛见了一脚踩得面目全非,更别说人了,则是连根拔起,斩草除根。纵然这样,雨后的某个黄昏,你会惊叫一声,在原来的地址上又长出了稚嫩的打碗碗花。个中奥秘就是打碗碗花的生存哲学,即使粉身碎骨,那就随风在夭折的地方,繁衍出千万个我来。诸如诗人白连春说起自己的命运,只要被打碎,他就随风飞。别小看碾碎多少节的打碗碗花,每一碎片,其内部拥有着不可小觑的生命活力。诗人韩东曾说,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打碗碗花,从地表一次次地钻出来,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或许只有大地和它自己知道了。
我对打碗碗花的最初相识始于吃的问题,这也是人生存的基本问题。吃饱了才有力气开始胡言乱语或者谈论诸如艺术、人生、色性等话题。物质的满足接踵而来的才是精神的欢愉。我对打碗碗花吃的关注与祖母的关注对象不同,一个是猪,一个是人。按常理这样提法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在打碗碗花面前,在生命面前,又有什么不同么?心理与观念使然而已。祖母在世,大地上的一切草木均与吃有关,挂在嘴边的话语,能吃吗?饥饿与活着已经成为祖母经年的心结,那种恐慌与无助,常常于回忆的河流上游回血。打碗碗花的叶子、幼苗都可以食用,下面的根茎雪白的,我刨过,一段段的,置于竹篮里。它有个好听的名字福根。福的根,根的福。这根分明蕴藏着一种生活的隐喻,有科学的证据,也有吉祥的祝愿。这草实际上是祖母意义上的另一种粮食。当细小的打碗碗花带着触角披星戴月潜行时,祖母也悄悄地动身了。开始在华北平原的原野上摸索着打碗碗花,像蚂蚁搬家般把这些叶子、福根采回家水煮煎炒。或者晒干以备度荒。谁能小看着打碗碗花的福根,竟然用纤细的根挽救了多少生命!我现在理解祖母在世时,那种对自然的万物如蚂蚁、野草甚至飞蛾那种呵护的情景。尊重生灵,何尝不是对自我的救赎?
我对打碗碗花的认识,止于猪。这是属于猪口中的蔬菜。打碗碗花已经渐渐远离人类的嘴巴。物质的日益繁盛与人类欲望的极度膨胀,给草们的到来是幸事还是悲哀呢?黑暗中的刀锋与火光时刻在逼近她。别以为它逃离人类的胃部,就可以肆意地自由地生长。实际上在猪们眷顾之余,人类则更以无以复加的器械与暴力驱赶与毁灭。打碗碗花,面对的则是一场更残酷的生死存亡之战。
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对打碗碗花有恨有爱。爱的时候关乎生命,恨得时候恩断义绝。昨天的,今天的,同样都是打碗碗花,是两种不同的境遇。是草改变了颜色还是人改变了性情?吃着打碗碗花活下来的人类,对高贵与卑微有了新解。打碗碗花,打碗碗花,小娃娃,莫碰它,碰了它,打烂碗。现在,我们对打碗碗花的呵护只能在童谣中寻觅了。碰了打碗碗花,我们的碗就会打碎,或是把打碗碗花放到碗里,碗就会开花。这样的咒语似乎与我们往昔原野里刨食的生存艰难有关。是怜悯还是救赎?或许还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我对打碗碗花的侵犯,纯粹是出于猪的需要,或者是生活的需要。当然,如果沿着食物链的路追溯的话,我承认是有罪的,间接地杀害打碗碗花的刽子手。可是如果我这样的罪过受到自然法庭审判的话,有多少人可以干净地活着?
马克思在论著说,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征服,进步多少,也就是破坏多少;想自然索取多少,自然界也会向你讨还多少。老子说,道法自然。人类在自然的路上,已经走得充满暴力与血腥了,我们的自然还叫自然么?欲望覆盖的大地,自然已经渐渐逃离。直至我们看不清她的脸庞。失去自然,人类将会落个漂泊无助的境地。
我在一则资料上看到,打碗碗花应该为灯碗花。打碗碗花开花,那粉红的花朵与乡间先人逝去的灯碗类似。灯碗,就是在一个粗瓷碗里植入一根棉花捻子,倒上一些煤油,即可放出光亮来。这是乡间给先人招魂的灯盏,否则先人的灵魂在黑暗中找不到回家的路,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打碗碗花的形状与灯碗很接近。灯碗在古代就有,南北朝时期道经《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已上七位,用灯七碗。供奉七位神灵,要点七盏灯。而七碗,表明当时的灯是用灯碗盛油的。对于灯碗花,我则更持以肯定的姿态。原因在于一个灯字,一株植物就是人类的一盏灯,一盏充满神秘与未知的灯,我们都是在这些光亮里存活,保持呵护,保持尊重,保持敬畏,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姿态。索尔仁尼琴说过,人类若没有敬畏之心,什么事都会做出来的。我希望打碗碗花就是灯碗花,一盏高悬在人类头顶的灯,灯在人在,灯灭人亦消失。皮将不存,毛将焉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在冥冥之中给予人类的劝告与警示。
我不知道打碗碗花这个咒语的作者是谁?打碎了花,碗也将就打碎了。碗里有饭。没碗,哪里还有吃的?这样充满善意与复杂的暗语,也只有与它生死相依的人创作出来,除了草民还能有谁?在民间,我知道还有许多禁忌。比如说身上的纽扣掉了,母亲给你钉纽扣时,嘴中一定要衔稻草。或者说孩子半夜老是啼哭,做母亲的只要围着床四角转上几圈,祷告一番,孩子则会安然入睡。正月里有几天不能动剪刀、针等,动了则会夫妻吵架诸多不顺。打猪草时镰刀人不能从镰刀上走过,否则会遭来横祸。乡村里土地庙不少村落还在,小孩子不能对着土地爷撒尿。我记得有人不信朝着土地庙尿了一泡,结果回家当天晚上头疼。这样的禁忌在民间不知道还有多少?谁也无法说出其中的道理和隐秘,只是老一辈人都是这么做的,是求得对事物的尊重,还是求得内心的安稳?也许这样的认为代表我是唯心主义者,但总比人没有敬畏、恐惧之心要好多了,人的胆大妄为,荒诞荒谬,匪夷所思,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没有敬畏之心。这敬畏就是一盏明灯,黑暗中给你光明,疯狂中给你泼冷水。受人恩惠时涌泉相报。我以为打碗碗花的禁忌与咒语,也有类似的揭橥?是否要求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
打碗碗花,众多贴地植物的一种,与民间紧密依偎在一起。与生活同行,与生命同在,甚至沿着日子的炊烟走入人生。我在一则小说里读到这样一段关于打碗碗花的民谣:打碗碗花,开得早,二姐模样长得好。手儿呢,手儿巧;脚儿呢,脚儿小。红鞋绿花配得妙,柳眉杏眼细腰俏。打碗碗花,开千家,二姐窗前梳头呀。朵朵野花头上插,头发光得照人呀。娃娃跟了一串串,小伙子围了一团团。打碗碗花,往上爬,今日七,明日八,后日我娃出嫁呀。娘给我娃红手帕,手帕绣上打碗碗花。打碗碗花,开不红,婆子娘打媳妇不心疼。白天打,黑夜拧,二姐浑身青又红,眼睛哭得像铜铃卑微的打碗碗花根扎到民间深处了。
打碗碗花,不再是原野上的那朵花。谁还能轻易把她打碎?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浑浑噩噩或者醉生梦死,我们必须保持敬畏,否则破碎消损的不是那朵害羞的打碗碗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