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101.2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2.2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50.7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81.7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3.3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
編輯推薦: |
《李燕聊齐白石》:相声演员、主持人徐德亮访谈齐白石大弟子李苦禅之子李燕,揭秘画界往事、艺道真义,聊你不知道的齐白石。二位作者都是好口才,有板有眼有腔有调,讲得好玩、有趣,读者如听相声,有很强的阅读快感。书中附有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家藏画作图片,让人大饱眼福。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阿龙、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荐书!
|
內容簡介: |
齐白石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艺术家之一,但我们对他真的了解吗?我们知道他画虾,他的虾是怎么画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有什么独特的用笔方法?不同年代的虾画得有何不同?甚至,他究竟爱不爱画虾?他还画过什么?他画画的方法、步骤是什么?他用什么样的笔和颜料?他有什么画画的秘方?他怎么教徒弟?等等。《李燕聊齐白石》为相声演员、主持人徐德亮对李苦禅之子、齐白石再传弟子李燕先生的访谈录,回忆了关于齐白石生活、从艺、传艺的种种逸史趣事,并有对面世拍卖及家传珍藏的齐白石画作的鉴定,包括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传统文化、书画鉴藏大热的当下,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
關於作者: |
李燕,字壮北,李苦禅之子,1943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第九、十届委员。擅长写意动物与人物画,对国学及其他艺术门类多有涉猎。出版著作《亦文亦画书系?李燕集》《李燕画集》《百猴图长卷》《李燕漫画》《名校教师作品集?李燕速写》《李燕画猴技法》《大话宇宙与民族文化自尊》《周易中的哲理》等。绘制的《易经画传》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出版并多次再版。
徐德亮,相声演员、主持人、书画家、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李燕先生学画,北京美协、书协会员,以画猫著名。创作表演新文哏风格的相声数十段,在各大电台播讲评书、小说多部,主持北京电台口碑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多年,出版十余种杂文集、小说、口述历史、曲艺教材和曲艺音像制品。
|
目錄:
|
第一聊 那年我9岁,师爷92岁
第二聊 谁是大匠?鲁班爷
第三聊 世人只知余画虾,冤哉!
第四聊 画荷花,苦禅来
第五聊 老爷子,您长牙了
第六聊 你的房子在日本,我的房子在中国
第七聊 虎威上将军,边款:白石
第八聊 抗战胜利后的齐徐二位大师
第九聊 你又来要偷我印泥么?
第十聊 真喜欢的真买得起
第十一聊 女弟子们
第十二聊 人间竟有这等绝色女子
第十三聊 待我杀了你吧!
第十四聊 最对得起齐家的就是苦禅师兄
后记:谈聊天
|
內容試閱:
|
此书缘起
聊聊齐白石老人,好大题目!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到现在为止,影响最大、名气最大、政治地位最高、拍卖场上画价最高的大画家之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艺术,介绍中国的绘画,绝不可能绕开齐白石。我们自己学习中国的艺术,学习中国的绘画,也绝不能躲开齐白石。
我没说齐白石的艺术水平是最高的,那是因为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审美水平也不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高。但我要说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水平最高的几个人之一,除了故意想领异标新者之外,大概没有人会有什么异议。齐白石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人之一,你可能不熟悉他的长相,但你不可能没见过他画的或者按他的风格画的虾和螃蟹,不可能没见过他的风格的青蛙、蝌蚪和小鸡,这些也是中国近一百年来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国画艺术形象。
但我们对齐白石真的熟悉么?我们只知道他画虾,他的虾是怎么画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有什么独特的用笔方法?不同年代的虾画得有何不同?甚至,他究竟爱不爱画虾?这些问题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的。
他还画过什么?他画画的方法、步骤是什么?他用什么样的笔和颜料?他有什么画画的秘方?他怎么教徒弟?这些问题好多国画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说得上来。
这都是专从绘画上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位活了97岁、历经三朝的老人,这位留下了30000多件书画作品,每件都价值不菲的老人,这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审美自己却一直粗茶淡饭的老人,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精彩,或是怎样的无奈?他和那些在历史的星空上闪烁着异芒的大名人们有什么样的交往?他在动荡的岁月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映射在了自己晚年安静的画作中?爱读历史的人,爱听故事的人,对这些都会非常感兴趣吧!
我从小学画,但那时候能见到的《齐白石画谱》,不过是小三十二开,只有几页彩色,大部分都是黑白页,薄薄一册。而且因当年的印刷技术所限,画面几乎看不清楚。虽然小时候连脸盆上、茶壶上、枕巾上都是齐派风格的画,但想看看清楚点儿的真迹,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连画册都如此,齐白石的人物志传、传说故事当时更难搜集。直到上大学之后,所见也不过《白石老人自述》和张次溪先生写的《齐白石的一生》这两本。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书画市场火热,齐白石成了拍卖市场上最大的明星,真迹屡屡拍出天价,赝品甚至拍得比真品还贵。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各种齐白石的画册,高清大图,一套一套地出版。各种介绍齐白石、研究齐白石、辨伪齐白石的书也一本接一本地出。这都是画界幸事,学界幸事。但我再学齐派画作,再了解齐白石,已经不用只限于书本了。因为,我已经有幸于2010年拜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燕先生门下学画,得以窥见中国大写意画的门径,更可亲耳聆听恩师讲述他的父亲李苦禅先生与白石老人的交往,聆听恩师自己与白石老人的缘分。
因为我从小就学齐派水墨画(现在教儿童画都是按齐派的路子教,因其似乎简单程式化),觉得越画越空,不知道怎么进步。当我第一次拿着我画的虾向李先生请教时,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绝不是对齐先生不恭,我也知道齐先生水平高,但您得告诉我,我画的虾比齐先生的虾差在哪儿?恩师如果不是见我诚挚,又因我是说相声的,有所原谅,大约第一天上课就要逐逆徒出师门了。
因为齐白石的大弟子是李苦禅,李燕先生是苦禅先生的公子,我是李燕先生的徒弟,我这等于是徒弟第一天上课就要比量师祖,确有点儿大逆不道的意思。
但我也是因为确实想进步,才有此一问。因为学写意画,如果走的道路不对,是很容易眼界低下,不知道如何进步的。但以我当时的水平,恩师还真不好跟我解释。就像如果有中学生跟我学相声,照着侯宝林先生的录音,模仿个八九,然后问我我知道我肯定比侯先生差得远,但是我和录音都这么像了,我比侯先生的相声差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也是不好回答的。
恩师在这四五年中,对我悉心指导,我的画艺和自己相比也是日渐精进,就觉得齐先生离我越来越远自己越长进,就越知道齐先生有多伟大。最让我觉得兴奋乃至于庆幸的是,恩师指导我走的路是正确的。他的父亲李苦禅,从24岁起拜在白石门下,几乎每天伺候白石翁作画,目所见,耳所听,都是齐翁对画画一道的正确见解和真实方法。恩师从50年代学画,直到1983年苦老去世,一直没离开苦老,这种正确的见解和真实的方法自得真传。恩师对我们这些学画的弟子,也是因材施教,毫不保守,所以,我希望我们这些徒弟,也能把这些正确的见解和真实的方法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更为可贵的,恩师在示范教学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很多他与白石翁的故事,他父亲与白石翁的故事,他鉴定白石书画的故事,往往一边笔下示范,一边顺口而出。他是真正见过白石翁的,他自己又是书画高手,世家出身,和齐家这么多年没断联系,可聊的太多,多是各类书中未见的。我是顾了笔头顾不了口头,每次上完课,课后要记的笔记都不少,而且老觉得颇有遗漏,非常遗憾。一直觉得,如果有时间让恩师系统讲讲齐白石,那就太好了。
机会来了。2015年,我主持北京文艺广播FM87.6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的《艺海说宝》,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都是我主讲的收藏故事。每天讲一个小时,量太大,做了半年之后,肚里存货有限,嘴里口水渐干,越来越累。我忽然想起,早在2011年,我在做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的时候,就曾经采访过恩师,请他讲他们父子和侯宝林先生的故事。恩师的讲述故事性强、逻辑清晰,而且颇富技巧,贯口张嘴就来,包袱笑料不断,颇受听众好评。干脆,我请恩师系统讲述一下白石老人吧!一方面可以解我之难题,另一方面保留了资料,而且听众一定爱听,于收听率颇有帮助,又正是收藏的正路。于是,我向恩师提出了要求:我每周来采录您一次,您聊聊齐师祖。关键是,栏目组经费有限,一分钱给不了您。恩师欣然应允,明确表态:当年齐爷爷收我父亲登堂入室,都不收一文学费,我如今弘扬齐爷爷的艺事,乃徒孙本分,岂可谈一个钱字!
于是,就有了大约从3月到9月,每周一晚上的《艺海说宝》恩师聊齐翁的一个小时的节目。不但观众爱听,连栏目组的录音师都迷上了去先生家采访,因为除了听故事,每次还能开眼。恩师会拿出讲解的诸如齐翁真迹、文玩古物等让我们同观。到9月的时候,《艺海说宝》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多,换言之,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全北京只要是开着的收音机,四台中就有一台在听这个节目。您看看那个点儿北京的路上堵着多少车,就知道有多少人在听。这么好的成绩,恩师的李燕聊齐白石功不可没。
但广播的局限性在于看不见,恩师讲的一些有关齐先生的真迹等需要看的东西,听众看不见,就觉得不过瘾。我也觉得这么好的内容,如果不出书,只让它存在于电波之中,未免可惜。于是,我把它整理成文,恩师看过,又补阙正误,多所增益,把大量家藏和亲友藏的齐白石真迹以及独家照片、相关文物一并附图于其中,辑成此书。
此书的价值,在历史爱好者看来,是细致完善的口述历史;在书画研究者看来,是研究齐白石,尤其是辨伪方面的宝贵资料;在国学继承者看来,是学习中国画,做好中国人的正路。
单就书画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清华名师的美术公开课。就像书里提到:当年许麟庐先生学画,有白石老人这样的宗师当老师,有李苦禅这样的大助教在旁边帮忙,那能学不好么?可以类比,有李燕先生这样的老师,再有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徐德亮这样的助教,对您能没帮助么?哈哈!此为笑谈。
此书出版,应当感谢《艺海说宝》栏目组张世强、郝冬梅,感谢北大出版社我的同窗艾英。北大毕业生采访清华名师,再由北大出版社结集出版,亦是两校间的一段佳话!
徐德亮
2015年11月4日于狸唤书屋
那年我9岁,师爷92岁
徐德亮(以下简称徐):齐白石老先生是艺术巨匠,对中国画的影响远远不止几代人,但是余生也晚,没赶上。但我想就算是够岁数的,现在见过齐白石先生的人也不多了,因为当年能见到先生的人肯定不会很多,您在当年是见过齐先生的,请问您是哪年生人?
李燕(以下简称李):我是1943年生于北京。所以我的父亲苦禅老人给我起名叫李燕(一声),燕京的燕,别念成李燕(四声),那成女孩子了。
徐:齐白石先生是哪年去世的?
李:他是1957年9月16日过世的。
徐:齐先生当年就是世界知名的大画家,他的地位再加上年岁的问题,现在见过齐先生的人,尤其是画界见过齐先生的人,肯定已经不多了。
李:很少很少。
徐:所以我想请您聊聊,当年,您是怎么见的齐先生?第一眼看到他有什么感觉?当年您父亲怎么把您带到齐家的?
李:我对我师爷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可以这么说,我父亲平常谈到自己的艺术经历和教学,举的例证最多的就是他的恩师齐白石老先生。他称齐白石先生从来不直呼其姓名,总是称老先生、先生或者齐老先生,连白石老人这么称呼都很少,可以讲他对白石老人敬若亲父亲一样,确实是恩师。他经常给我讲到齐爷爷如何,齐爷爷如何,当年齐爷爷跟我讲什么什么。所以在我没见过齐爷爷以前,齐爷爷的形象好像在我心里已经有了,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家。
当然那时候我太小了,孩子太小,一般大人不愿带出去,带出去丢人现眼,尤其是我小时候不是好孩子,特淘气,淘气得都出名了,所以我父亲去齐老先生家肯定不能带我去。慢慢地长大点儿了,懂点儿事了,那年大概是9岁,我父亲说:你不是老想见你齐爷爷吗?快过年了,我带着你到跨车胡同见你齐爷爷,给他拜年。我怯场,没出去过。我说:见齐爷爷我说什么啊?他说:到那儿你就记住别多说话,先鞠一个大躬,齐爷爷过年好!他要是送你点什么老年间特别兴送压岁钱你双手接,退回来再鞠一个大躬,还是那句话,谢谢齐爷爷!别的说多了你也记不住。就这样,带着我就去了。
徐:当时您是几岁?
李:我9岁。白石老人是92岁。到了跨车胡同一看,白石老人家里,一到过年,去的人真是鱼贯雁行,门就甭想关了,就开着了。进去以后屋里已经站满人了。那时候老师如果坐着,弟子们一般都是站着。他坐在常坐的藤椅上,那真是仙风道骨,甭问这是谁,这人准是齐爷爷。
父亲带着我进去,我按照父亲的叮嘱,进门就先鞠一个特大的躬:齐爷爷您过年好!白石老人一看,问:苦禅啊,这个娃是谁家的娃?我父亲说:这我的孩子李燕。我没得见过,过去来的不是他?我父亲说:过去来的是他哥哥李杭,杭州生的叫李杭,这个是北京生的叫李燕。
这个娃过来。白石老人一招手叫我过去,左胳膊搂着我,右手就掏腰包了。一包一包的压岁钱,老人早就准备好了。拿出一个红包来给我,我赶快双手接过来倒退三步又鞠一个大躬:谢谢齐爷爷!老人还挺高兴,就招呼老尹。
老尹这个人其实很有文章可写,他是一个清末的太监。清代一灭亡之后宫里好些太监、宫女都遣散出来了,这些人有的命运很惨。过去都是家里穷得不得了,才把自己家的小男孩送出去交给太监们,净身,做手术,成了小太监,归大太监管。大太监们想法把自己培养的小太监,插到宫里的内务府,这样他在宫里的势力就大。老尹学得挺伶俐的,可是没进宫呢,清朝灭亡了。这样的太监一般出来以后没有人认,没有人管。一般家里都觉得这是耻辱,子侄辈的都不管他们。
徐:老尹还没进宫呢?
李:没有,但是怎么伺候老爷子,宫里有什么什么规矩,他全都懂。
徐:那难道还有有人认有人管的太监?
李:有啊。里面有的比较红的太监出来之后,外头有拉洋车的,因为他们可挣了钱了。一看这太监出来,过去就称爷,这爷那爷的。其实太监不应该称爷,应该称老公,现在一说老公是丈夫,北京人以前管太监才叫老公呢。拉洋车的一看阔太监出来了,赶紧就过去,爷,您上车,我养着您。
徐:拉洋车的拉太监?
李:知道他也没地方去,拉到家里伺候着。宫女可得拉岁数大点的,要不回家媳妇不干。好,养这太监可不白养,这些太监从宫里带出来的东西都是稀世之宝。太监那时候在宫里偷宝贝,看金银都跟看铜铁一样,金银都不偷,偷的都是稀世之宝。建国初期成立过一个组,陈毅直接领导,动员这些老太监向国家献宝,献的太多了。
老尹呢,他就被白石老人收容了。老尹就是一辈子伺候齐老先生,各方面来说是非常地伶俐周到。你想他是学过伺候皇上的,称皇上是老爷子,他称齐老先生也是老爷子。
当时白石老人招呼老尹,一示意,意思就是把那边那个纸卷拿过来。老尹拿过来当场打开,四尺三开的一张画,画的什么呢?天上飞的鸽子,底下一个篮子,装着俩柿子俩苹果,题的篆字世世太平,这是用柿子苹果的谐音。
当时世界上有一场运动叫世界和平运动。因为大伙认为二战结束以后,现在冷战开始了,就怕什么时候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大家都呼吁和平,这是那时候世界的大形势。就在世界和平运动中间,毕加索画了一个白和平鸽,成了会徽了。有人说:齐老爷子,你也画和平鸽呀。他说:我以前没有画过和平鸽。现在有人找我鉴定,拿出来齐老先生一九四几年画的鸽子,我不知道怎么回事。
徐:那肯定就是假的呗。
李:反正白石老人基本上是在1950年以后才画的鸽子。他确实是大师,他说:我没画过鸽子,我得养几只鸽子看。这事梅兰芳先生知道了。梅兰芳跟白石老人可不是一般的关系,他们之间太亲密了。梅先生说:老人家您要看好鸽子,别到别的地方去看,您到我家看,我那儿有好鸽子,都是名种鸽子。梅先生说话,温文尔雅。
就这样,白石老人就去梅家看鸽子,他就老看,老不动笔。后来我师叔许麟庐说:您别天天去梅先生家看了,我给您买几只在家里养着吧。他这一看,把鸽子的最美处全抓住了,一画就美,他后来得世界和平奖跟这不无关系。
但是他留下的鸽子真迹非常少,特别是上头飞着一只鸽子,底下又是事事太平题材的,到现在我活72岁了,我能知道的大概就三张,我这儿就有一张,这件宝可厉害了。
小时候我们家穷,压岁钱拿回去我不敢花。老爷子给了我多少钱呢?1万块。按那时候的物价,1万块能买什么呢?最贵的、一般人消费不起的大对虾,你能买1斤半。要是买鸡蛋,在城里至少能买25个鸡蛋。如果到房山,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自己骑自行车去能买50个,可骑回来这一路颠哒坏了多少,那损失归你自己。这1万块在那时候要是粗算是这么个价钱,我拿回去一直在书里夹着。
徐:跟现在比大概就是五六十块钱的意思?
李:那时候就像德亮你这岁数的,你要是能够一个月挣到30块钱,那周围人都羡慕你。
徐:后来到60年代我父母刚上班,学徒工是17块5。
李:当然那时候的物价又不一样了。后来1953年整个币制改革,1万块钱兑换1块,100块兑换1分。后来这1万块就换了,但是画一直保存着。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抄家,把我们家存的字画文玩都抄走了,我这张画也抄走了,我还哭了一场。这是跟我师爷爷的缘分啊,都抄走了。
后来文革结束以后,有无名好心人愣把抄走的白石老人给我父亲画的、写的几件东西,卷成一卷还回来了!真有好人!
徐:怎么还回来的?
李:他搁到美院的系办公室了,系办公室的书记给我打一个电话,说李燕你来一下,到系办公室来一下。我说:什么事啊?这人啊,经文化大革命肝儿颤,一般打电话说你来一下有事的,没有好事。结果电话里还没有说。那就赶快骑车去吧,到那儿去,说有人给你们一卷东西。我一打开,我告诉你,当时这种感受,没法描述!真是如同隔世一般!所有白石老人给我父亲写的、画的全部的东西都在,就缺了一件:《青蛙》。那张画是带着我母亲的上款的,被抄家造反派偷走以后卖给日本人了,后来这张画还在荣宝斋裱过,但是我们也不能要了,因为转了手,成为外宾的东西了。好在这个画还在人世。
除了这一张,其他的几件都在,包括我这件《世世太平图》,拿回来这个高兴!我就挂在那里,没有挂多少日子不敢挂了,来的人谁都知道这个价值啊。到我家来的人,包括我父亲的朋友,一看,都是大加赞叹。为什么都说好?太好了!白石老人的虾、螃蟹全世界大概能找到几百件上千件,这和平鸽真是太难得了。聊到最后那会落到你给开个价怎么样这句话,都落到要买这张画。
徐:最后都说这句?
李:是啊,谁不想买啊。我说:我不能卖,这是师爷跟我的缘分。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当时我太小,没有题上款。
不但这张画我绝对不能卖,我父亲这么多年穷到什么份儿上也没有卖过老师一张画,所有老师的画都在,现在都捐到李苦禅纪念馆了。这是传家宝。
现在我经常拿出来借给他们看,还当教材,还在世纪坛展览,可是不让接近,为什么?怕看出来,高仿的。这是一段情缘。
说实在的,那时候我小,不懂什么叫大写意,包括我父亲苦禅老人的画我也看不懂,都到一定年岁才懂,因为它毕竟是个有高度的东西,是不是?要是你德亮十来岁找我学画,我也不收。非得是北大中文系毕业了,有多年社会阅历了,自己又画了多年了,这时候你来找我学画,我才给你说。中国大写意是一种高等的绘画艺术,这不是我说的,我说的不算,老前辈都这么说,我要不这么说不显得我没有文化吗?
确实,初见齐爷爷,给我的印象实在深刻。
徐:那您最后一次见齐先生是什么情况呢?
李:我最后一次见我师爷是他坐在汽车里面,从中央美术学院煤渣胡同宿舍门口过,在那儿停一下,车里有人进这个院里头找其他先生。美院宿舍住的这些位老先生,要点起名来,一个一个都是近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白石老人岁数大了,就没下车,在那儿稍微等一下。正好我一出门,好些孩子围着车。因为白石老人的形象大家太熟悉了,小孩们都喊齐白石,齐白石。我也隔着玻璃喊齐爷爷,这是我最后见的一面。
徐:这大概是哪年?
李:就是他去世大概头一年半。
徐:55年、56年左右?
李:对,白石老人57年去世。
白石老人在我心目里现在是越来越崇高。前几天我刚参加一个开幕式,现在展览开幕式一般我不去,太多了。但是舒乙,老舍先生的公子,邀请我参加这个画展开幕式,我们两口子非去不可,为什么?他陈列的是老舍先生还有胡青收藏的白石老人的字画。
白石老人的画,品位不一样。有的画,纯粹就是为了生计,为了卖钱,说实在的,那些画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给好朋友、知己,包括给我父亲、给我画的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画出来的味道跟平常的商品画、应笔单的画就是不一样。这次展的这些藏画,从各个地方不同藏家手中,都聚到美术馆,这机会太难得了。我到那儿一看,那真是绝透了!里面绝大部分作品是我没有见过的。而且舒乙大哥都80多了,当场在那儿当讲解员,声如洪钟。那些作品真是好,绝大部分都带着上款,老舍先生的上款之外还有胡青先生的上款。
看了这些,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大师能统领时代,而且永不过时,不但不过时,他去世这么多年,都超过五十年了,还有新的发现,老有宝藏可以发掘。这里有什么原因呢?就是自己的认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原来没有看出来的妙处,现在看出来了。
徐:就跟我们现在教书画、教儿童画都是教齐派的,小孩先画个虾,先画个螃蟹,可是画一辈子,画到六七十了,才发现人家的三笔和自己的三笔可不一样。
李:所以怎么老学画虾呢,那是最难的东西。有的所谓画家,你问他虾画多少年了?他说我虾画三十年了。瞎画六十年也画不出来啊!当然,这是说着玩的。
徐:您跟齐先生生命的交集大概有十四年的时间,您上齐先生家去得多吗?
李:我很有幸跟师爷见过面,但是我去的次数并不多。因为那时候我太小了,可能会给人家老先生裹乱,所以我父亲不愿老带着我去。但是我父亲经常说到老先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我父亲经常讲,白石老人挺不容易的,为什么呢?他要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而且他的画卖得并不贵。他不像现在有些画家炒作,多少多少万一平尺。他很朴实,该多少就是多少,他的画卖得并不贵。他又要靠画养活一大家子人,所以他高产。
白石老人一直到晚年,都是从早上起来就画,除了吃饭时间,一画画一天,就是在中间,大约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养养神,吃完晚饭又画。他晚上画画,点起六根洋蜡。那时候老先生还不敢装电灯,他说怕把雷公给引下来。齐家一直到很晚才装电灯,开始晚上都是点六根洋蜡照明。为什么叫洋蜡呢?那时候中国连蜡都不会生产,得靠进口,所以叫洋蜡。不像现在全世界过圣诞节点的都是中国蜡。当然点洋蜡可不便宜,那为什么点六根蜡呢?六根蜡点起来没有影子,好画。如果今天晚上不画画,就是写点什么,那洋蜡一根不点,就一个煤油灯,捻出一根儿捻儿来,就靠那么一点儿亮写。老先生生活极俭朴。
徐:这六根蜡就是绕圈点?就跟无影灯似的?
李:左右一边三根。这样一天产量高。我父亲说:我在那儿,老先生也是习惯示范教学,他不藏私,就当着学生面画,所以我也就不宜多问话。往往什么时候提问题呢?老先生画了两三张,挂在墙上了每回往墙上挂,那是我父亲的事老先生坐在那儿自己看,这个时候我父亲提点儿问题,老先生有所解答,前提也是千万别干扰老人家挣饭钱。
天下最俗的莫过于挣钱吃饭,但是没有这个俗养不起雅来,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齐老先生对弟子确实一点不保守,甚至是秘方,他指着吃饭的,应该是密不传人的一些配方,对于像自己的很看重的弟子他绝不保密。
徐:您举个例子?
李:有一回我父亲看一个老前辈的画展,有人用的墨是积墨法,黑上加黑,黑上再加黑,一层一层的积墨。可是这黑到一定程度了,这墨就发亮了,一亮成皮鞋油了,就不黑了。这可怎么画呢?我父亲就问老前辈:老先生,您这个黑中黑,不发亮,透着深,这么有层次,您的墨是怎么用的?老前辈就说:这不难啊,功到自然成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好好练。我父亲一听这个,明白了,那就是人家不愿意说。因为世界上真理和废话就隔一层窗户纸,但是真理永远不是废话,废话也不是真理。比如我教导你,德亮,你要知道,吃饱了不饿。这就是废话,说相声可以,但生活里不能有这个。这层窗户纸人家不肯捅破。
等到了齐老先生那儿去,我父亲就问:老师,这个墨,黑中黑不发亮,像老师你的黑蝴蝶,画得黑得像长了绒儿似的,真好,一衬翅膀旁边儿的白花儿,显得花儿特白,墨特黑,这个墨怎么使?白石老人用的墨,墨本身并不讲究,就是龙翔凤舞牌的墨。说实在的,当时那个墨挺便宜的,就是杂烟儿墨,账房先生写账、当铺先生都使那墨,并不是什么特别名贵的贡墨,不是这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