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中国与非洲:发展战略的对接与交融大型学术会议的论文集。除直接涉及主题亦即中非发展战略与产能对接方面的论文外,还收录了非洲外交、经济、政治、历史与考古、非洲文化艺术以及古代中非关系方面的论文,视野宏大、题材多样。本书不仅收录了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也收录了若干篇青年学者的论文,反映了中国非洲史及非洲问题研究领域老、中、青学者的学术风貌和风采。
|
關於作者: |
李安山,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入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198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从事研究。1987年赴加拿大求学,师从美国非洲研究学会前会长Martin Klein教授。曾在美国、英国、加纳进行论文调研。1994年到北京大学工作。回国后,曾到马达加斯加、乌干达、马里、肯尼亚、加纳、喀麦隆、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意大利、澳大利亚、香 港和台湾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2000年曾作为中国教育部的特邀嘉宾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2002年作为访问学 者曾在曼隆学院、斯坦福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华盛顿大学、伊利诺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进行短期讲学。 毕健康,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巨永明,博士,教授,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世界史学科带头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全球化问题、国际关系、社会转型等。代表性著作是《核时代的现实主义:基辛格外交思想研究》和《资本全球化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
|
目錄:
|
序 言【李安山】
非洲历史与文化
古代中国人移居西非内地的探讨
试解一个历史之谜【许永璋】
东非沿海发现的龙泉瓷器补阙【丁 雨】
非洲文化的包容力与非洲性的当代解读
读《非洲的生活哲学》有感【李安山】
重构非洲史的知识形态美国非洲史学者保罗兰道访谈录
【保罗兰道 笔谈 王延庆采访与编译】
非洲艺术研究与中国非洲艺术品馆藏现状【王少波】
非洲政治
尼日利亚2015年大选观察及思考【李文刚】
武装组织的规范学习
以布隆迪武装组织学习儿童兵规范为例【颜 琳】
当代埃及教育发展与社会流动问题评析【毕健康 陈 勇】
埃及军政分歧与第三次中东战争【朱泉钢】
非洲民族与宗教
应对民族多样性的非洲思路
多维度视域下的埃塞俄比亚民族治理模式【施 琳】
非洲政治伊斯兰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李维建】
非洲与世界
当前中美对非洲的政策及其比较【乔 旋 李广一】
21世纪欧盟对非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与非洲《2063年议程》【刘青建 赵雅婷】
中国参与苏丹事务的历史考察【王 猛】
马拉维对华关系的转型:1964~2015年【武 涛】
中国非洲研究的再思考【张 象】
中非产能合作:现状、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刘青海】
东非媒体视域下的中非产业合作现状评析
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国报刊媒体为例【倪小龙】
中国与非洲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初探【曾爱平】
青年论坛
浅析坦桑尼亚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挑战【陈金龙】
索马里民族国家构建的阶段和特征探析【陈利宽 陈丽蓉】
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新特点及原因分析【刘 均】
中国与南苏丹关系发展研究【毛 锐】
后 记【毕健康 巨永明】
|
內容試閱:
|
序言
李安山
2012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在江苏师范大学开会时,出现三所大学竞争召开2013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年会的场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竞相表示希望承办2013年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年会。三所学校各有特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长期以来为非洲培训了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但从未与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有过合作办会的经历;河南师范大学代表着文化历史厚重的中原地区,也从未与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合作办过会;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也有长期从事非洲教育研究的传统。考虑到各种因素,特别是2013年为非统非盟50周年纪念,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新成立了非盟研究中心,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会决定2013年的年会在天津召开。2013年年会有三个特点:一是年会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与中国其他四个相关学术机构(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和中国中东学会)一起合办,具有特殊意义;二是会议与文化部的挺嘎挺嘎非洲绘画展同时举办,在非洲文化宣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三是邀请了一些非洲外交官和埃塞俄比亚学者参会。会后出版了由翟凤杰、王玉华和潘良主编的《非洲一体化背景下的中非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在天津召开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会之前,浙江师范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又一次表达了承办2014年年会的愿望。我只好事先与专程来天津争取承办权的河南师范大学巨永明教授交换意见,他高风亮节,再次相让。这样,理事会一致同意浙江师范大学承办2014年的年会。2014年年会暨非洲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研讨会于4月19~2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刘云、周海金和马恩瑜主编的《非洲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论文集于2014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15年10月17~18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中国与非洲:发展战略的对接与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西亚非洲》编辑部共同承办,共有来自国家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有46人提交论文并发言。《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文集(2015)》主要在这些论文中精心挑选汇集而成。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会同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各位会员的支持。互相尊重、团结一致,这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一直能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并逐渐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国高校对非洲研究的热情提升,除了教育部指定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培育基地和外交部非洲司正在完善的中非智库10 10合作伙伴计划涉及的研究机构外,不少高校也在全力推进非洲研究。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非洲农业与资源研究、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的非洲法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东非地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的非洲民族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的援非减贫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非盟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的非洲新闻研究都在稳步推进。此外,外交学院、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的非洲研究中心也努力跟进,各具特色。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异军突起,这要归功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非洲研究院和中非商学院各位同人的努力以及相关部委和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同人的支持。当然,中国崛起与中非合作的大环境为这种发展提供了机遇。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的发展为其他高校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同时,中国的非洲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注意。除了我们各自单位每年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以及正常的国际交流外,国外机构也开始关注中国的非洲研究。201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来函,任命我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9卷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共有17名成员,9名来自非洲大陆,另外8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古巴、巴西(2名)、巴巴多斯和中国。我是亚洲国家的唯一代表。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我又被大家选为该委员会的副主席。2013年6月,德国外交部举办中国、印度与德国在东非地区的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邀请了钟建华大使、沐涛教授、王洪一先生等几位中国学者和我参会。非洲驻华使团举办的非统非盟50周年庆典也邀请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要负责人杨立华和我做主题演讲。很明显,中国学者的非洲研究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中非智库论坛引起了国外关注,一些有关非洲的中文著述被外国人译成外文出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网站、非洲研究丛书和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北大非洲电讯》吸引了不少国际学者,国外对中国非洲研究的报道日益增多。
虽然中国的非洲研究有其特点,但中国非洲研究的落后现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在国外学习非洲史七年,回国后一直关注国际上的非洲研究,对这一点深有感受。2014年,我向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员转发了2014年英国非洲研究会议的大纲,收到不少反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时任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商学院院长刘贵今大使在看完长达76页的大纲后给我来信,深有感触地指出了英国的非洲研究学术积累深厚,中国的非洲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非洲研究的落后状态与近代西方学科建设、学术话语和学术地位的确立及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有直接联系,同时与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和非洲关系的特点有关。可以这样说,非洲的历史演进和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紧密相连。从达尔文提出我们早期的祖先更可能是生活在非洲这一预言起,非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就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即其他地区的人类很可能来自非洲。而且,非洲在早期历史演进中自成一体,并在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为欧美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最重要的一点是,非洲文化惠及外部世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扩张,北美印第安人文化几乎被尽数剿灭,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几乎全部丧失。然而,非洲在近代奴隶贸易的摧残、资本主义的发展、种族主义的蔑视与帝国主义的瓜分和殖民主义统治过程中如凤凰般浴火重生,以其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的文化转入外部世界,在艺术、雕塑、音乐、舞蹈、价值观和生命力方面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力充分说明了非洲文化的承受力、包容力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从历史上看,虽然早期中非有零星交往,但近代以来,西方与非洲的关系远远走在中非关系之前,并占有多重优势。第一,欧美和非洲在奴隶贸易时期建立的不平等关系与西方大国在殖民主义时期在非洲确立统治地位的影响至深且远。非洲国家独立后,前殖民宗主国迅速调整与非洲的关系,英国与法国等原宗主国建立的英联邦、法兰西共同体以及随后与非洲确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关系使西方在非洲的特殊地位得以维持。2014年4月召开的欧盟非洲会议进一步体现了这种关系。第二,22个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加上21个非洲法语国家和5个非洲葡语国家,原宗主国的语言不仅为西方文化在非洲建立其优势地位提供了各种便利,也在学术上占尽优势。这一点我们目前难以超越。第三,非洲后裔和非洲移民占美国人口的12%左右,英、法的非洲或黑人后裔占其人口的比例达6%左右。这种血缘上的联系无疑是西方国家的重要优势。第四,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政治制度对非洲的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一大优势。第五,地理位置的优势使欧洲大陆与非洲的接触更加便利。历史联系、语言文化、人口构成、制度影响、学术话语和地理位置等多重优势使西方的非洲研究走在前面,这是我们暂时无法跨越的客观现实。中国在与非洲交往过程中的优势在于坚守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这一点是我们的特点,应该为我们研究非洲提供一种独特视角和优越条件。我们在一步步地追赶,但必须脚踏实地。
作为中国研究非洲的学者,我们首先得承认,自己还要下功夫,既要加强对策研究,更要加强基础研究,因为后者是前者的保障。现在,研究经费有所增加,出国访问的机会相对增多,国际交流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年我每年都要跑多个非洲国家。非洲学者对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然,不少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员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作为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集合体,一方面会全力支持各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活动,提供各种信息为大家服务,另一方面将继续做好在非洲研究方面的协调工作。换届以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得到了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副会长兼秘书长毕健康研究员在学会秘书处的运作方面贡献良多,副秘书长潘华琼博士为学会网站顺利运作费力不少,其他学会领导也从各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正在组织会员抓紧从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世界历史卷非洲史分卷条目的撰写工作。
这些年来非洲研究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一批青年学者的出席以及他们展示的研究成果。这些青年学者是中国非洲史研究的未来,他们功底比我们扎实,视野比我们宽阔,外语能力比我们强。然而,要赶超西方国家的非洲研究,任重而道远。要真正搞好非洲研究,我想向青年学者提五点希望。一是树立持之以恒长期研究的思想准备。非洲研究虽然在我国起点较低,似乎也比较容易出成果,但要研究出能经受历史考验的成果并不容易,它既需要长期对学术的关注与钻研,也需要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观察与分析。二是应将人文关怀、国家需求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结合。一个人的研究生涯如果能与人类前途和国家命运相结合,其研究的立意更高、角度更宽、视野更远。三是应该树立认真踏实的研究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叶剑英元帅语)。现在的研究条件远比以前好,但诱惑很多。扎实的功夫来自对材料的阅读与消化以及实地调研。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向老一辈学习,如多次出席年会的宁骚、顾章义、张象、许永璋等教授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四是应重视外语学习。我们搞涉外研究(世界史、国际问题、民族学、外国语言和文化研究等),只有更好地掌握外语,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目前,一些学校加强了非洲语言的教学和训练,有志于研究非洲的青年学者应掌握更多的外语。目前,中国在国外留学的研究生中有的在学加纳的特维语,有的在学南非的祖鲁语。国内的学校也在拓展非洲语言的教学与科研。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课程;2014年5月第一届中国非洲语言文化教学科研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些都表明中国学者正在加强非洲语言的学习与研究。五是应该重视与国际学术界特别是非洲学者的交流,这一点不言而喻。对既定的研究议题、形成的话语和流行的论点要先熟悉,再提出质疑,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年,中国非洲智库论坛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与非洲学术界发表意见的舞台。中国学者也开始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或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的崛起与中非合作的快速发展为非洲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充分利用。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一直鼓励各校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非洲研究。2013年6月,德国外交部召开的中国、印度和德国在东非地区的未来展望的会议为何邀请沐涛教授呢?我想,主要原因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重点在于东非地区研究。同样,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为何能在中非法律合作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他们的研究有重点。外交部非洲司为何在马里局势出现乱局时要请北京大学的潘华琼老师去讲马里问题呢?因为她学有所长。目前,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开始首重非洲经济研究,先后出版《非洲经济评论》和《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南京大学着重研究非洲经济地理和农业资源问题,已经出版了非洲资源开发与中非能源合作安全研究丛书;天津职业师范大学以非洲联盟为研究突破口;华东师范大学将重点放在东非地区。这些都是明智的选择。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研究任何一个非洲国家的专家,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马上可以推荐某校的某教授,这时中国的非洲研究就达到了一个相当理想的境界。我仍然记得,1994年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成回国后,参加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一次学术研讨时,我提出各个高校最好选中一个国家,坚持数年,在资料收集、人才培养和科研教学上重点攻关。这一建议的提出已有20多年。我今天仍然衷心希望,中国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甚至各位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将自身的研究集中在非洲某一国家或某一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坚持数年,中国的非洲研究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我相信,只要中国学者能以人文关怀和国家需要为宗旨,以学术研究为指导,坚持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并重、非洲研究与中非关系研究并重、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并重,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中国的非洲研究将取得更大成绩。
是为序。
李安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