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再忙也不會出錯的完美工作執行力
》
售價:HK$
97.0
《
頂尖選股者:歐洲股神、英國第一操盤人安東尼波頓的投資智慧
》
售價:HK$
115.2
《
不結婚生子錯了嗎.犀利女醫的痛快真心話:科學實證60個「性愛╳避孕╳生產」真相,女人啊,請妳好好愛自己
》
售價:HK$
90.6
《
瑜伽秘要:瑜伽經、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希瓦本集 合集
》
售價:HK$
266.8
《
流動的盛宴
》
售價:HK$
121.3
《
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為了思索「如何活」.一個CEO策略顧問走訪馬克思、蕭邦到自己的墓地筆記
》
售價:HK$
78.8
《
東海佛像圖鑑:佛像圖解X參拜巡禮,來趟法喜充滿的心靈小旅行!
》
售價:HK$
121.3
《
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減法話術!(安心長照必備.全新封面版)
》
售價:HK$
84.9
|
內容簡介: |
走進台灣電影的創作世界,不只看到電影故事,
更看到了電影背後的台灣精神!
橫跨35年、老中青四代電影人的深情告白。
感動人的,還是回歸創作的那一念單純熱情。
2002年適逢台灣新電影二十年,蕭菊貞拍攝了《白鴿計劃~台灣新電影20年》紀錄片,採訪了當時參與新電影的影人,至今這部紀錄片已成為國內外硏究台灣電影的重要作品。2015年釜山影展二十周年,策劃了「亞洲電影的力量」單元,邀請亞洲十個國家的導演拍攝自己國家當代電影的發展。於是蕭菊貞又應邀拍攝了《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這部紀錄片,紀錄台灣電影從2001年最谷底的垂死邊緣如何在2008年創造戲劇性的反彈,而現在又遇到了什麼樣的抉擇?大師們如何再創高峰?年輕導演如何给自己爭到機會?電影如何面對台灣認同問題?如何吸引觀眾?
蕭菊貞紀錄的不只是台灣電影的現狀,也是電影中的台灣。但影片受限於時間長度,無法將這些電影人分享的故事豐富完整的呈現出來,希望將《白鴿計劃》和《我們這樣拍電影》兩部紀錄片的第一手訪談彙整,讓這群台灣電影人的不悔熱情和電影之外的真實人生留下紀錄。更希望這些內容對於想了解台灣電影發展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回看的路徑與軌跡――
橫跨老中青四代、51位電影人,分享他們不同階段的創作故事,走過了電影的繁華、凋萎,與迷茫。感動人的,還是回歸創作的那一念單純熱情。
熱力推薦
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朱全斌
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李道明
前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林文淇
政治大學廣電系主任陳儒修
文化評論人張鐵志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 黃玉珊
影評人何瑞珠
好評推薦:――
林文淇~前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
再沒有一本書可以如此全面呈現台灣電影自1983年以來的歷史軌跡,也再沒有一本書能讓讀者如此親近這段台灣電影歷史的溫度。那是台灣電影人的友情、敬意、挫折、膽量與志氣混和的一種熱,也是台灣電影最迷人的風景。
李道明~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系主任
我真心感佩菊貞認真為過去三十年的台灣(人文)電影留下了深刻動人的肖像紀錄。此豐碩成果足以成為後人欲理解這段台灣電影歷史發展時絕不可或缺的文獻,更是任何講授這段臺灣電影史絕佳的參考書。
陳儒修~政大廣電系教授系主任
很高興看到菊貞再接再厲的把所有訪談紀錄結集出版,以文字立傳。紀錄影像與文字並沒有孰輕孰重的問題,兩者對照觀看與閱讀,更能看出台灣電影輝煌與幽微之處,相信這是另一個台灣奇蹟!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台灣電影是這樣一代代交棒與傳承下來,成為島嶼的精神寶藏。
謝謝這本書記錄了這些電影人的思索與掙扎、困頓與夢想——也許這些文字的光和熱會如同一部好電影,啟發某個讀者去拿起攝影機,拍出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好電影。
何瑞珠 影評人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記憶和夢想的台灣電影人實錄!吳乙峰導演說,『我不相信有一個社會的人民會不想看自己的故事。』這真的是一本關於台灣的書。
|
關於作者: |
蕭菊貞
資深紀錄片導演。曾任記者、專欄作家、大愛電視戲劇三部經理。現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喜歡說故事,在大學四年級時發現影像的迷人力量,於是開始拍攝紀錄片,曾獲得三座金穗獎肯定。1999年的《紅葉傳奇》和2000年的《銀簪子》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並入圍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以及山形影展等重要國際影展,對於台灣的紀錄片風潮起了帶動作用。監製電視戲劇作品亦多次獲得金鐘獎及亞洲電視獎肯定。
著有《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大毛&Coffee:一個紀錄片導演與流浪狗的故事》、《蔬果密碼:中醫師與營養師的健康對談》、《導演的人生筆記》。
|
目錄:
|
【自序】看我們乘著電影飛翔
第一章 1982的改變,不是巧合
七○年代後期,許多戰後嬰兒潮第一批年輕人留學回台,帶著滿滿的想法與抱負,而當時壓抑的社會氣氛、噤聲的政治勢力,都是大家想衝撞開的高牆。
第二章 台灣新電影乘著青春與友情起飛
許多導演懷抱著偉大的電影夢,當時那一群哥兒們相知相惜一起拍片、情義相挺的氣魄。這樣的情誼在電影之外,也超越了作品。
第三章 我們一起成長的年代
一部電影的完成,不能只靠導演,技術人員的支持也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回顧新電影這段時間,有一群優秀的電影技術人員跟著這群導演一起成長。
第四章 新電影之生與死?
創作型的導演用盡心力希望完成的電影作品能躍上國際。但另一邊得不到滿足的觀眾和市場,仍等待著誰來滿足我,而這中間的落差也越來越大。
第五章 在沙漠中奮力開出一朵花
邁入21世紀,台灣電影風景幾乎可以說是慘淡的,幾位電影大師勉強為台灣撐住了國際顏面,而不怕死的年輕導演,躍躍欲試的希望完成第一部電影。
第六章 拿命來拚搏也要拍電影
2008年是台灣電影史上一個很奇妙的年份,沉寂許久的電影能量突然有了一個大爆發,不只票房創佳績,甚至連電影人之間都有一種說不上的興奮和熱血。
第七章 台灣電影夢再起
《海角七號》的賣座,除了讓魏德聖導演有機會完成他的理想之外,另一方面也激勵了許多電影人。大家發現,原來「觀眾還在!市場還在!」
第八章 紀錄片是台灣電影的票房黑馬?
台灣紀錄片有更多機會可以跟觀眾交流,加上紀錄片雙年展,讓國外更多元的紀錄片作品得以在台灣被看到,都讓台灣的紀錄片創作變得更豐富。
第九章 大師依然在我們身邊
回首台灣電影的來時路,有時彷若鏡像般,映照出每個時代中的真實。顯示出電影不只是電影,也是另一種凝視台灣的路徑。
第十章 我們想要擁抱觀眾......
2015年是滿精彩的一年,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熱鬧,電影人嘗試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努力,企圖要走出一條自己的活路。
致謝
附錄 台灣社會/電影發展大事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