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HK$
84.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久远、*稳定、*辉煌、*丰富、*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其实,民俗文化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概论,它是实实在在地流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
本书从浩瀚丰富的中华民俗文化中选取了衣食住行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内容,摈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词条说教形式,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衣食住行文化方面有趣而又有传统教育意义的民俗知识。
全书图文并茂,突出全面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读物。
|
內容簡介: |
裤子是何时出现的呢?
凤冠和霞帔是婚礼服吗?
酒席为何有先干为敬的说词呢?
古代也是一日三餐吗?
三宫六院指的是后宫娘娘吗?
古代也有摩天楼吗?
北山西,南皖南讲的是什么?
历史上真有木牛流马吗?
本书从浩瀚丰富的中华民俗文化中选取了衣食住行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内容,摈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词条说教形式,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衣食住行文化方面有趣而又有传统教育意义的民俗知识。
全书图文并茂,突出全面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读物。
|
關於作者: |
呼志强,出版图书40多册,推出过《想问就问吧》(海潮出版社)《历史不忍细嚼》(凤凰出版集团)、《国学其实很有趣儿》等书。
孙首义,河北省大名县人,80后生人。热心国学精粹,读书之余,喜把有趣内容拾掇成书,与读者共享!多年来在杂志报纸发表文章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
中国的冠服制度起源于何时002
元端是大年初一的古称吗005
中国服饰制度是在汉朝确立的吗006
传统的衣裳制度是怎样形成的008
为什么上下连裳也称深衣呢009
裤子是何时出现的呢011
裙子是何时出现的013
古人所穿体衣有哪些种类014
古人穿的鞋子有哪些016
袄出现于哪个朝代呢018
历代服装流行色有哪些019
古人吉祥佩饰有哪些020
古人佩剑是为了战争吗021
古代女子的头饰有哪些022
汉代妇女的佩饰有哪些026
汉代冠帽主要有哪些027
幞头是帽子的一种吗029
圆领袍衫是什么样子的030
纽扣代替带结是从明代开始的吗031
顶戴与花翎是一种官帽吗032
凤冠与霞帔是婚礼服吗034
马褂和马甲是一回事吗036
旗袍是如何演变的038
什么叫龙凤褂041
为何人们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043
四川人为何爱头上系白布044
爱银饰的民族有哪些045
鱼皮、兽皮也能做服饰吗046
满族妇女为什么有金头天足之称047
第二章 色味俱佳的精美饮食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有什么特点050
酒要满、茶要浅有什么说头儿052
酒席为何有先干为敬的说词呢053
何谓开门七件事054
古代也是一日三餐吗056
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了吗057
古代炊具主要有哪些057
四菜一汤是谁规定的060
茶有哪些别称061
姜盐豆子茶为何又被称为岳飞茶062
酥油茶是藏族的特产吗063
哪些少数民族喜欢喝奶茶064
以月命名的地方名菜有哪些065
清代八珍包括哪些068
点心这个叫法是何时开始的呢069
冰激凌起源于什么时候呢071
吃全羊是哪个民族的特色072
砣砣肉和转转酒是什么073
哪个民族有石烹食俗074
为何有些少数民族爱吃酸075
清真食品是怎么回事儿076
你知道油条原来叫什么吗077
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吗078
元宵和汤圆是一回事儿吗079
逢年过节时,吃的饺子是因何得名的080
什么叫状元及第粥081
是宫爆鸡丁还是宫保鸡丁呢082
为何说四喜丸子,不说三喜丸子呢083
吃了发菜就发财吗084
探春宴和裙幄宴是古代女子的野外聚餐吗084
洛阳水席是以喝水为主吗085
我国古代就有火锅了吗086
麻婆豆腐真的是面部有麻点的妇女发明的吗087
佛跳墙这道菜是怎么出现的088
苏东坡是怎样烹制出东坡肉的089
豆腐是谁发明的090
烧豆腐为何又称白起肉呢091
金华火腿起源于何时呢092
千层酥油饼是纪念玄奘吗093
冰糖葫芦是皇帝发明的吗094
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094
煮番薯叶为何叫护国菜095
千张肉是谁创制出来的096
朱元璋发明了酸梅汤吗097
黄金肉与努尔哈赤有什么关系呢099
维吾尔族饮食手抓饭是怎么做的101
第三章 舒适美观的起居建筑
屏风的称呼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04
厢、轩、舍、斋、寝各指什么107
最早什么时候就有旅馆了108
牌坊在什么时代就有了109
民居中的楼、阁有何不同112
中国传统屋顶有几种113
三宫六院指的是后宫娘娘吗117
皇帝的金銮殿有何建筑特点118
古代宫殿室内陈设有哪些120
华表是钟表的一种吗124
大门口为何要摆石狮125
门和户还有区别吗126
门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9
上马石是干什么用的130
影壁主要是干什么用的131
古典建筑中的窗有哪些类型133
什么是广亮大门134
垂花门有什么特别意义吗137
古代也有摩天楼吗139
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专书是《营造法式》吗140
榭、舫是种什么建筑142
四合院是指四座宅院吗143
门墩在建筑中起什么作用145
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吗146
民间在建房过程中有哪些仪礼活动149
燎锅底儿是项什么活动151
江南水乡民居有哪些独特风味153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有哪些干栏建筑154
石库门是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吗156
海南传统住宅有什么格局157
窑洞是陕北民居的代表吗158
北山西,南皖南讲的是什么159
羌族碉楼是起什么作用的162
蘑菇房是种植蘑菇用的吗164
蒙古包是帐篷还是房子165
口袋房也是房子的一种吗165
吊脚楼是种什么样式的建筑166
大理白族民居有什么特点168
第四章 舟车代步的古代交通
奚仲是造车鼻祖吗170
独轮车盛行于哪些朝代171
先秦乘车等级制度有哪些172
古代车辆是怎么构造和组成的174
不同时期的道路有哪些名称175
中国陆上交通网形成于秦朝吗177
古时是否就有路标了177
轿子是在哪个时代开始有的178
古代官员的乘行工具由谁提供181
古代乘轿有哪些乘行制度182
古代仪仗和仪从有什么不同184
先秦时期的战车什么样185
汉代双辕马车有哪些种类186
汉代商人为何用牛车189
古代骑乘权有什么说法190
记里鼓车和指南车都是什么样子的192
历史上真有木牛流马吗193
我国车辆靠右行最早始于什么时候194
过去的骡车的主要构造是什么196
人力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197
轮船一词是怎么来的199
最早的木船是怎么发展的200
我国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期201
宋元时期的船有何特点204
明代船舶的种类有哪些206
苏州的灯船有什么特点209
船闸是我国发明的吗210
我国最早出现的桥梁叫什么211
最著名的石梁桥是哪一座212
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哪一座213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其实,民俗文化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概论,它是实实在在地流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本书就来谈谈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衣食住行。
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开展的生产活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活动范围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这种作用就更显得突出。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人类社会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四件事,无非是衣食住行,而衣被放在首位,可见服饰的重要程度。中国服饰无论从材质、样式和装饰等在世界文明中都是别具一格的。中华文明起源较早,中国服饰文化也非常灿烂。随着时空变换,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许多细枝末节上呈现种种差异,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中国的服饰文化,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如同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播着千年的文化信息,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第二部分主要讲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中国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概念,食是人之大欲。自远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风尚和习俗,有着高超的烹饪各种食品的技艺。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发展水平如何,与该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包括技艺超群的中国烹饪在内的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产物,而且是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杰出贡献。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讲了我国的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和行为特征的发展产物。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布局无不反映出深刻的历史特点。千百年来,中国人精心营造自己的房子和庭院,在这一独特的空间里寄托追求,融会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无论其进化程度如何,总是或多或少地保持自己的固有特色和文化遗产。本章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结构、色彩、形态等,这些建筑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形成一种艺术美。
本书最后一部分讲了我国古代的交通文化。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古代的文化传播与交通状况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赖于交通。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葡萄、胡萝卜就无法来到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处处与交通密切相关。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畜力交通工具,陆上主要有骡车、牛车、驴车、羊车、马车、驴、骆驼、马等,海上则以木舟、帆船为主。本章就展示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历史和发展,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我国古代交通的细枝末节。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是文化的体现。希望这本小书,能给读者带去古代衣食住行中最有趣、最有料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增长见识、增加谈资。
第一章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心态,都积淀于服饰之中。
中华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无不让人惊叹,中华服饰因而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一直闪闪发光。单单中国的礼仪服饰就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等,可见中国礼仪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时代在演变,但是服饰礼仪文化自始至终都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十二章纹寓意是什么
冕服上的图案是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绘之于衣,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而成。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寓意如下。
日:取其明,一轮红日,内有玄鸟或三足鸟,象征君权由上天阳德照耀,赐人间以光明,哺育万物生长。
月:取其明,一轮明月,内有玉兔或蟾蜍或青蛙,玉兔象征上天赐人间以安宁;蟾蜍或青蛙是雌性的,代表着生育能力。
星辰:取其明,三颗蓝白色圆点用线连成的三星图案,象征以天象昭示经纬、四季节令,使天下人知七政(《尚书大传》载:七政者,谓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
山:取其威势和厚重,象征着王者尊重,安抚四方。
龙:取其神,善变化并且能呼风唤雨,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
华虫:取其文章(文采、花纹、图案)。华虫(雉的别称,即红腹锦鸡)为雉类,也有说雉类有耿介(正直)的本质,又因其图案很美,故表示君王有文章之德。
宗彝:取其勇、谋、忠、孝,宗彝是古代宗祠庙宇中盛酒的器皿,是一种祭祀用的器具,在两樽器具内各绘一种兽,即一虎一蜼(wěi,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长尾猴,黄黑色,尾长数尺)。取虎之勇猛、取蜼的忠孝有谋,以表示有勇、有谋、有忠、有孝的含义。
藻:取其洁,藻为水草,象征冰清玉洁。
火:取其明,表示光明,火焰向上,率众顺归天意。
粉米:取其养,洁白且能养人性命,象征帝王对民众有济养之德。
黼:取其断,画成金斧形,象征帝王决断。
黻:取其辨,呈亞形的花纹,为君臣相济,见恶改善,背恶而善。
元端是大年初一的古称吗
除了冕服以外,西周平时穿着较为普遍的服装大致有袍、元端、深衣等形式。袍是一种有衬里的长衣,用整幅布裁制,无衣裳之别,袍虽是后代礼服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在周代却是一种内衣,作居住时的便装。《后汉书舆服志》有周公抱成王宴居,施袍的记载,表明袍在当时并不作正服看待。
元端不是大年初一的古称,它和节日无关。除了冕服、弁服外,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率最多的礼服还是元端和深衣。元端(又称玄端)是一种上至天子下至士都可以穿着的礼服,也可作为天子平时的服饰,士、大夫则把它当作朝服来用或者在祭祀宗庙时和见父母时穿用,也就是说元端是群臣、贤士的礼仪服饰。元端在周代时为国家的法服。所谓元端,就是取其端正之意,其颜色以紫为正色,衣袖都是二尺二寸长、二尺二寸宽的整幅方形。
西周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上衣下裳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裁作形状,衣长在膝盖处。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纽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中国服饰制度是在汉朝确立的吗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是在汉朝确立的。汉代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饰的变化。
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像蝉一样的头冠、红色的衣服、田字状的领子、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
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二十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金缕玉衣是一种衣服吗
玉衣指的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所穿的用玉片编成的殓服。根据编织时所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三种。据有关文献记载,汉代皇帝死后穿有金缕玉衣,其他贵族依地位高低分别穿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
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有九件金缕玉衣,其中以1968年在河北保定满城县陵山汉墓中出土的两件保存得最为完整。金缕玉衣外形如同人体,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全部用玉片拼成,再用金丝加以编缀。满城汉墓出土的玉衣是西汉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穿用的,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另外,1970年在徐州市东汉彭城刘恭后裔墓中发现一件银缕玉衣。现存于南京博物馆。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十二件,年代均为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
传统的衣裳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古人类就已创造了衣服。关于衣服的最初式样,一般是将一块完整的兽皮披在肩背部,或围系于下身。后来人们在兽皮中央穿一个洞,或者在一边切割出一个口,套在脖子上或披系于肩。在数十年前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可看到这类衣服式样。
人类最初以皮毛等先围于腹下膝前,后掩蔽其后,再进而将前后两片用骨针相连缀缝合起来,从而成为最早的裙子。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的筒裙,可以说是保留了古代裙子的遗风。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黄帝的元妃螺祖西陵氏教民养蚕的说法。《禹贡》中也有贡丝的记载。在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中殷商时期已有丝织物,甲骨文中也有衣、裳、帛等象形文字,可证实那时服饰的材料及形制已更为丰富起来。可以说,大约于五千多年前,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上身有衣下身有裳的衣裳制度。
这种衣裳制度分为上衣下裳和衣裳连体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上衣一般由领、衣襟、后身、衣袖、腰带等部分构成。下裳即裙子,上古男女都用裙,以后裙逐渐为女子的专用服饰。衣裳制度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服装的基本形制。
为什么上下连裳也称深衣呢
上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所谓深衣,指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文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这种样式为什么称为深衣呢?唐朝孔颖达在其所著的《五经正义》中是这样解释的: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深衣起源于先秦,虽然是一件长衣,但华夏先民为了恪守上下分开的服装制式,在裁剪时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再缝成一体,以表示对传统法度观念的尊承。
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续到衣冠断绝。深衣首先是礼服,尤其是女子礼服。今天女性所穿的连衣裙,也是古代深衣的发展。
深衣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襟,指衣的前幅。
交领右衽,交领指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所穿衣服的样式。
袪(qū),指的是袖口。
裳,指的是裙子。
曲裾,说明是衣裾绕襟的一种深衣款式。
深衣承袭了华夏衣冠制式的古意,同时又方便美观,既可作为常服也可作为礼服,作为礼服的正规性仅次于衣裳制礼服。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不论男女文武,都可穿着深衣,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
E:\10出版中心-罗敏超\中华民俗文化大观衣食住行-罗敏超\YMD.TIF[趣味链接]
民间有哪些晒衣习俗
内衣不外晒说的是民间晒衣风俗。内衣,因为接触到男女性器官,是不洁和神秘的东西,因此,不能晒在大庭广众之下。《礼记》就讲,内衣不能放在床头让人看见,应该把它藏起来。至今,民间仍相信,女子的内衣、月经带如果晒在屋外,就会招致其他邪祟的淫亵,而导致怀孕或胎儿畸型。
在晒衣习俗方面,民间还讲究儿童、女子衣服不能露夜,必须在日落之前收拾进屋,说否则会被夜游星抚摩、照射,招致病灾。民俗以为,儿童、女子衣服晾晒时挂在高处可导致儿童受惊吓、做噩梦,导致女子怀孕时胎位高、难产。
民间还禁忌妇女衣服晾晒到过路的地方,忌讳男人从女子的衣裤下面走过。女子的衣服一般要晾晒到厕所旁边。民间认为,如果从女子晾晒的衣服下面走过,就像男人的衣服被女子跨过、践踏过一样,男子会倒霉的,因为运气已被女子所沾染,人格已被女子所污辱。
以上这些晒衣习俗已经成为古代民间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人们当然不必这么忌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