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編輯推薦:
《无人爱我》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英国传奇作家D.H.劳伦斯(D. H. Lawrence,18851930)的随笔、评论选集,共收录其不同创作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共二十九篇。其中既有《归乡愁思》这类纪实散文佳构,也有《小说之未来:为小说开刀或掷一颗炸弹》这类独具慧眼的小说诊断文字,此外还收录有D.H.劳伦斯对霍桑、惠特曼、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经典作家作品的精彩评论,这些是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内容。对劳伦斯爱好者而言,本书收录的《爱》《无人爱我》《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等文章将极大地增进他们对劳伦斯其人及其创作历程、创作思想的了解。本选集中收录的所有文章均系国内知名劳伦斯研究专家黑马先生编选翻译,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注解,注明了该文发表时间和写作背景,便于读者在劳伦斯版本研究方面寻得一个线索。
內容簡介:
本书共收录D.H.劳伦斯不同创作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共二十九篇,这些文章可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归乡愁思》为代表的纪实散文;第二类是以《性感》《无人爱我》《唇齿相依论男女》等文为代表的探讨两性关系的随笔文字;第三类文章以《道德与小说》《小说之未来:为小说开刀或掷一颗炸弹》为代表,立足劳伦斯所处时代,关注小说这一文体的历史和未来走向;第四类文章为书评,以《纳撒尼尔霍桑与红字》这篇长文为代表;第五类则是劳伦斯面对当时评论界的毁誉之声、为阐释和捍卫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所写就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尤以《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一文最为重要。
關於作者:
D.H.劳伦斯(D. H. Lawrence,18851930),全名为David Herbert Richards Lawrence,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画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爱恋中的女人》等十二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随笔和评论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多集中探讨同样的主题:性和性别角色。在其有生之年,D.H.劳伦斯被视为一个将过人才华浪费在情色题材上的争议作家,去世后,其文学地位开始稳步上升,他的同代人、英国小说家E. M.福斯特将其赞誉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想象小说家。
目錄 :
似听天籁(译者序)
回声绕梁(再版序)
1鸟语啁啾
2归乡愁思
3我为何不爱在伦敦生活
4诺丁汉矿乡杂记
5性感
6与音乐做爱
7爱
8无人爱我
9恐惧状态
10妇道模式
11女人会改变吗?
12女丈夫与雌男儿
13唇齿相依论男女
14实质
15道德与小说
16小说与感情
17关于小说
18小说之未来
19书谈
20地之灵
21纳撒尼尔霍桑与《红字》
22惠特曼
23陀思妥耶夫斯基
24《三色紫罗兰》自序
25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
26色情与淫秽
27艺术与道德
28直觉与绘画
29自画像一帧
內容試閱 :
回声绕梁(再版序)
本书首版是1993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劳伦斯随笔集》,是国内最早的两本劳伦斯散文随笔集之一另一本文论类随笔集也是拙译。彼时由于英文出版物来源有限,根据的选本多为几十年前的初期版本。二十多年过去,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大量劳伦斯作品的注释本和校勘本,如今再版这本译文集,既要完全保留原书的篇目格局以纪念当年的开拓之举,并唤起本书老读者的历史记忆,又要根据新的英文版本修订中文译文,以体现译文的与时俱进和译者水平的进步,以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佳译本。
在篇目上,这次有四篇的篇名发生变化:旧版中《乏味的伦敦》根据剑桥新版恢复原标题《我为何不爱在伦敦生活》;旧版中《性与美》根据剑桥新版恢复原标题《性感》;旧版中《唇齿相依论男女》与《实质》合并为《唇》,这次在新版中按照剑桥版恢复原貌,拆为两篇,因此《实质》并非是多出的一篇文章;另外旧版中的《淫秽与色情》恢复为《色情与淫秽》。
在行文上,译者根据新的英文版做了相应的文字修订,补充了旧版中没有的字句和段落,也改正了一些当初的错译,增加了很多注解。这都是一个译者应该做的。
在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陈蕾女士建议我统一在篇末略作简要的说明性文字,追溯每篇散文创作、发表的时间及相关轶事,既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亦便于大家在劳伦斯版本研究方面寻到一个线索。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不同凡响的工作,感谢责编这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也感谢此举对我的研究的促进。这些条目是这次再版的新亮点,希望读者能从中获益,并能欣赏我们继往开来的新努力。通过研究这些版本,我还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如当年英国的出版社曾经为劳伦斯的一些优秀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出版过精美的单篇单册薄本,如《性感》一文曾配上当年的性感影星的画像出了单册,作为圣诞节礼品发售。这对我以后以新的模式推出劳伦斯作品也是一个启发。
我很幸运,在劳伦斯的散文随笔翻译方面是一个早期的开拓者,而且多年下来还能不断修订出版旧译,并继续我的劳伦斯翻译研究事业,仍然能够拥有众多读者,享受一个译者的殊荣。再次感谢出版者,也感谢众多的劳伦斯作品爱好者对我的支持。
黑马
2016年春节前夕
似听天籁(译者序)
在一个人云亦云、匆匆忙忙赶潮头搭便车的时代,人们从一个梦中醒来又匆匆做起另一个梦,换一个梦后自称比以前清醒了,便开始在新的梦里蔑视起旧的梦,称之为往事不堪回首。到底人有了多大长进?人性有多大的改变?谁也说不清。当我们在诅咒自己的过去肯定自己的今天时,一旦发现那最基本的需求并没改变时,我们只能扼腕,悲叹人性的不可改变。方式与手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人的本性,这似乎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人类似乎有一种保持原样的巨大能力,那就是人性(《女人会改变吗?》)。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我们领略了媚俗这个字眼儿的悲凉,尽管我们至今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代替对人类状况的这种描述(语言是多么贫乏!)。我把其意思理解为无论怎样变幻手段也无法改变的人性之恶。到目前为止的一切人类的变革与斗争还没有超出为手段的斗争。人性之恶仍然如初。当我们看到昆德拉笔下的人物逃出一种手段或人类状况又进入另一种并非惬意的手段或人类状况时,我们真正感到了人性的悲哀。
由此我想到了劳伦斯文学的革命性,那就是个性,一种毫不媚俗的独立性,一种对轰轰烈烈的多数代表的人类惰性的反抗。这种个性正如同媚俗是一种天性一样,它也是一种天性,是少数艺术人格的天性。也正如同媚俗和人性恶有不同的手段甚至是相排斥的手段,这种艺术天性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受制于其生长的环境而带上地域色彩。但终归它是一种绝对的革命性。有时一个地域的天才的声音仅仅凭着它的一点灵性就能得到另一个地域中同类的认同,有时则难以被认同甚至像不同的人性恶相互排斥一样,它们也相互排斥。但独立的声音终究会给人类以不同凡响的启迪,时间会让这些个不同的独立的声音显示出它们共同的本质。于是我们发现:如果把劳伦斯与鲁迅对换一下;如果把萨克雷与林语堂对调一下;如果让鲁迅多活三十年;如果让索尔仁尼琴生长在另一个国度可能最富有说服力的就是昆德拉了,他自己完成了这所有的设想与对换。艺术的天然革命性这一马尔库塞的断言着实令人叹服。当然令人感喟的亦是人类状况、手段、人性恶的难以改变。由此我们发现艺术家这一特殊的超越种族的人种是人性的试金石。
这样空谷足音般独立的声音往往成为一种形态的丧钟和另一种新形态的开场锣鼓。或许只有这样的声音才代表着人类的一点点长进也未可知。也正因此,这样的声音在历史上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对这样划时代的声音,我们似乎更该注意的不是它说什么而是怎么说,即它的精神与本质,风格与内涵。其灵魂所附丽的肉体可以死也必须死,但灵魂的转生(METEMPSYCHOSIS)却是永恒的。或许我们读任何一个大师的作品都是在完成着这种灵魂转生。
读劳伦斯似乎更加重在灵魂转生,尤其在这个仓促的时代、迷惘的时代也是最需要倾听那空谷足音的时代。
劳伦斯属于那种如果就事论事则最容易被迫害、最容易被误解(歪曲)也最容易过时的天才。因为地域与时间决定了他的文学之灵所附丽的是一个古老的性。当八十年代中期劳伦斯在中国还被当成黄色受到假正经的攻击和低级趣味的欢呼时,一转眼到九十年代他却因为其纯文学性而受到一心奔钱的社会潮流的冷落。总之,两方面都不需要劳伦斯,因为他代表的是文化,反抗的是金钱文明,所以他过时了。这个时代从来没有真正需要过文化。匆匆的历史进程除了让人们不断地变着手段革文化的命还能怎样嘲弄人类的努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读劳伦斯的作品倒成了一种对天籁的倾听,成了一种孤独的享受与贫穷的奢侈。若非是有着过时的情调,哪有心境手捧劳伦斯作品雪天围炉品茗或深秋凭窗听雨?
但我必须说,只有那一切喧嚣与骚动都过去,劳伦斯只成为劳伦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进行他的灵魂转生。想当年黑市上炒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二十块一本时,有几个是在真正读劳伦斯的?真正的灵魂转生只有在静谧的心中。
谨在这喧哗与骚动的时刻,默默地译出我喜欢的一部作品供人们闹中取静地消闲,在会心之顷,谛听那一声声天籁。那是一个孤独者在六十年前另一个喧哗的时代、另一个骚动的文化氛围内发出的生之感喟。无论他倾诉乡愁乡怨、放谈性爱男女还是狂论文学艺术,字里行间都透着诗意的真,读之回肠荡气,绝非无病呻吟、为上层楼强说愁,或故作婉约。你看不到人们定义中的那种散文。那是滔滔不绝的自白。若非孤独之人,哪有这种自言自语也风流成章的本事?劳伦斯,果真是一个天才,但是(此乃英人评价劳氏的名言)。
黑马
1993年北京莲花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