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翁心华教授是全国德高望重的感染病学家、内科学家,是至今仍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临床名医。翁心华教授带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我国*早的*重点学科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感染病预防、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医疗中心之一,也是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211重点一、二期建设学科,在我国感染病学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和权威。
描述患者诊治经过时附有翁心华教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实践心得。
|
內容簡介: |
数十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在诊治经典传染病及感染病的医疗中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收治了大量疑难和发热待查病例,其中不少病例是较为经典和疑难病例。本书精选这一两年来较为精彩的确诊案例,对它们的诊治过程加以描述,附上医师经验体会和诊疗思路,配以翁心华教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实践心得,并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加以病例评论,相信对临床有浓厚兴趣的医生可以从这些最后揭开谜底获得确诊的疑难杂症分析过程中获得独特享受,在愉悦的医学思维流中获得疑难感染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
關於作者: |
翁心华,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内科学会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获得中国医生白求恩奖章。
|
目錄:
|
1. 复发性脓肿分枝杆菌侵袭性感染
2. 囊性肺纤维化,支气管结节状扩张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3. 长期误诊的结核性肝脓肿
4. 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关节结核伴粟粒性结核
5. SLE合并慢性血行播散型结核感染:肠道表现是克罗恩病还是肠结核?
6.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反复阳性的腰椎感染
7. 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以高热、失明为首发症状的肝脓肿侵袭综合征
8. 反复淋巴结肿大3年余,经病理先后诊断为分枝杆菌淋巴结病、淋巴瘤、肺隐球菌病
9. 毗邻颗粒链球菌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10. 误以为转移瘤颅内多发占位的奴卡菌感染
11.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播散性念珠菌病
12. 合并眼内炎的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13. 多次HIV抗体检测阴性经核酸检测确诊的进展期艾滋病
14. 原发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15. 以右侧手指麻木起病、脑脊液血吸虫抗体阴性的脑型血吸虫病
16. 以巨脾、高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异常为特征的内脏利什曼病
17. CNS病毒感染后继发免疫相关性脑炎、葡萄膜炎
18. 累及心瓣膜、治疗过程曲折的成人still病
19. 反复咯血伴肺部空洞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20. 以发热、脑炎症状起病,初疑为病毒性脑炎,最终诊断为MELAS
21. 以皮肤和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秦陈明泉)
22. 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肺癌
23. 一位66岁患者以总胆红素急进性升高为主要表现最终诊断为Wilson病
24. 以大量腹水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5. 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过程中引起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6. 替比夫定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症
27. 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的阿德福韦酯相关肾病
|
內容試閱:
|
自2012年夏我们首次整理出版了包括具有代表性的100余例疑难发热待查病例在内的《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一书以来,转眼已到了第5个年头,第一册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青年医生的欢迎,时有来信索取并建议连续出版系列书籍,故我们拟定每年出一册,迄今《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系列丛书已连续出版了4册,每一册书中所包含的病例都是我们精选当年所遇到的各类来自全国各地比较难治而易误诊的感染或发热性疾病,编写形式也更符合临床思维过程。今年同样不例外,我们又精选了近30个病例整理成册,全书不仅有比较复杂、疑难或治疗棘手的细菌、真菌、结核、寄生虫感染病例和肝病病例,另外由于临床多学科合作,一些涉及交叉学科的疾病如免疫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本册中也首次和大家分享。本册主编除翁心华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外,增加了黄玉仙教授作为共同主编,她为促成本书及时与读者见面做了重要贡献。本书编写人员仍是我科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中青年专家。
为保持本丛书的连贯性,其体例格式基本不变,内容编排上延续2015年版的编写形式,即先以题记形式提纲絜领地介绍病例的要点,然后罗列详实的病史资料,用提问的形式展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讨论与分析, 每一例均有诊疗经过与最后明确的诊断,最后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种临床思维逐步深化的过程,对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训练颇有益处。
尽管医学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许多过去难以发现或缺少诊断手段的疾病现在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但我们仍需强调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始终是主角,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依然是每个临床医生的基本功,结合初筛的实验室检查和详细的体检仍然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当然会更好地佐证我们临床医生的推断,但不能过分依赖这些技术却忽略了医学的本质。
最后我们还须说明一点,虽然已有多册书籍出版的经验,但由于编者知识的局限性,难免疏漏,尤其对一些跨学科的问题,衷心寄望读者在共同爱护和关注本丛书的同时,给予批评和指正。
翁心华
2016年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