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在风雨中前行:一位40后老教授的人生

書城自編碼: 28966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学者
作者: 唐友尧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2087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4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台北人(2024版)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白夜追凶(上下)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纳特·特纳的自白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HK$ 84.0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HK$ 88.5

 

編輯推薦:
★这是一位40后老教授的真实人生经历,也是一部草根阶层的奋斗史。
★老教授历经国家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其人生经历,也是一部历史作品,从各个层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书诠释了自信改变人生,执着创造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正能量,如一股清流,必能激起当下的青年奋发向上。
內容簡介:
本书讲述了一位40后老教授跌宕起伏的一生。老教授生于解放前的湖南贫苦山区,一生历经国家发展的众多重要时期,始终保持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山区的放牛娃成为大学的知名教授。
關於作者:
唐友尧,男,1941年6月生,湖南省绥宁县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五年制本科,分配到基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1978年调入高校任教,曾任系副主任、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1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曾担任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曾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建设部优秀教育工作者。
目錄
第一章难忘的童年光阴
第一节家世
第二节快乐的童年生活
第三节在家停学的日子
第四节草屋楼读书
第五节苦筹学费
第二章苦中作乐的中学时光
第一节挑着行李上学
第二节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三节中专与高中的选择
第四节饿着肚子啃课本
第三章跌宕的大学生活
第一节一份翻山越岭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第二节走进岳麓山
第三节突如其来的打击
第四节一段艰难曲折的爱情
第五节意义深刻的毕业设计
第六节跌宕起伏的1966年
第七节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大串联
第四章走向社会一波多折
第一节服从分配,远走襄樊现为襄阳、樊城
第二节三封加急电报
第三节当过臭老九,做过管道工
第四节成长为技术骨干
第五节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
第五章大学任教
第一节从ABC开始
第二节第一次上专业课
第三节实现了政治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四节艰苦的科研工作
第五节赴日本考察133
第六节到武大进修外语
第七节攀登事业的顶峰
第六章老骥伏枥155
第一节受友之托,创建城建系
第二节一封从门缝里塞进来的信
第三节受聘为全国给排水专业评估委员
第四节为系求才,自愿下岗
第七章彻底退休,享受生活
第一节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
第二节同舟共济一家人
第三节斩不断家乡情
第四节快乐的旅游生活
后记
附录一承担的科研教研工作
附录二承担的工程设计工作
附录三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译文
內容試閱
第一节 家世
1941年6月7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我出生在湖南省绥宁县唐家坊乡杨家坪村。我出生时,上面已有一个姐姐唐从花,两个哥哥,分别是二哥唐友阶二哥前面还有个哥哥夭折,故称二哥、三哥唐友杰,后来家里又添了小妹唐细花。我的父母生了十个子女,但因为家庭条件差,医疗水平有限,只养活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但这在当时,已十分不易。
在唐家坊乡,唐姓是大姓。我的曾祖父唐仁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我的祖父唐文良是独生子,身材高大魁梧,背有点儿驼。祖父不太会持家,又好赌,败了不少家产,及至我的父亲成人,家中已不复当年的富裕。
我的父亲唐英贵是长子,个子不高,瘦瘦的,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个十分忠厚、勤劳、爱动脑筋的人,木工、瓦工、皮匠活、篾匠活等都懂一点儿,这在闭塞的山区,是十分了不起的,八十岁的时候,他还发明了干电池灌煤油,经试验确实有效。闲暇时,父亲喜欢抽点烟、喝点酒,但都很有节制。母亲欧阳正秀是大家闺秀,由于旧社会重男轻女,没读什么书,但母亲一生勤劳、朴实、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别人,而且很会操持家务,不仅辅助父亲开伙铺小旅馆,照顾我们兄妹五人,还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我最遗憾的是母亲去世得太早,没有享一天清福,每思及此,心中愧疚不已。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一生都十分坎坷。尤其是我的三哥唐友杰,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读到中专毕业,一生却也并不顺畅,但他完全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对我影响至深。
三哥的家族观念十分强,谁家有困难,他都挺身相助,我们兄妹五人都受他惠及。我读大学的时候,他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工资很低,三哥不仅支持我读书,还在经济上接济我,一直帮助我读到大学毕业,可以说,在我的一生中,三哥亦父亦兄,没有他,我的读书路会更加艰辛曲折,甚至完全有可能读不下去。对其他兄弟姐妹,他也倾尽兄弟之责。1974年,妹妹唐细花家发生火灾,房子、家产都付之一炬。这时,三哥刚从新疆调回来,经济上也不宽裕,但他依然伸出援手,帮助妹妹修缮房子,在生活上,事无巨细,竭尽全力给予帮助。2012年9月,妹妹家又发生大火,家产被烧得精光。三哥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慰伤心的妹妹一家,还当场拿出两千元钱,帮妹妹解决燃眉之急。在他的带动下,我和儿子赠送了六千元钱,其他亲友也纷纷解囊相助。即便到了现在,三哥依然时不时送些生活用品到妹妹家。大姐一家也一直受到三哥的关照,大姐去世后,三哥还经常补贴经济困难的大外甥一家,每年都送些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减轻他们家的负担。但凡家中有人生病,三哥都会忙前忙后,出钱出力。这几十年来,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相互扶持,一同走过这漫长的风风雨雨人生路。承天之祐,至今无论富贵,各自安好。
三哥常说:我们五个兄弟姐妹,要个个都好,就好!我们兄弟姐妹,都视他为长兄,父母去世后,亦视他为父兄。除此之外,在唐家叔伯兄弟子侄一百多人中,他的威信也最高。在他的维持下,我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和睦,谁有困难都愿意向他倾诉,有欢乐也愿意与他分享。2007年,在他和我的积极倡导下,我们家成立了唐志畅后代清明基金会,用于每年清明扫墓的支出,不仅为经济困难的亲友减轻了回乡扫墓的经济负担,还巩固了家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加强了亲友间的深厚感情,成为当地的美谈。
第二节 快乐的童年生活
唐家坊乡周围群山环绕,林木茂密,常年郁郁葱葱,气候十分宜人,尤其是夏天,不热不燥,晚上睡觉还要盖床薄棉被。村边一条小河蜿蜒绵长,河水清澈见底。夏夜,清凌凌的河水印着月光,几条鱼儿悠闲地摇着尾巴游来游去,怡然自得。站在河边,一眼望去,连绵不断的青山,望不到尽头。群山阻隔了战火硝烟,也阻挡了文明的侵入,但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的生活宁静而祥和。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短暂却快乐的童年。
我名字是父亲取的,按唐氏族谱,我排友字辈,取名尧。中国上古时期有个部落联盟首领叫尧,他传位于舜,开创了尧舜禹时代。后人赞其圣贤,尊其为帝,这就是尧帝。父亲为我取名尧,我想更多的是源于他朴实的愿望,希望我日后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造福一方的人。
小时候的我,个子比同龄人高,人也憨头憨脑的,心眼儿实在,十分讨人喜欢,大家都喜欢跟我逗趣。有一年,我和三哥去武阳大姐家走亲。走亲是我们那儿的习俗,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来源于尧舜时代的传说,演化成历史悠久的接姑姑迎娘娘的民间习俗。但现在不太实行了,只有偏远地区保留了下来,就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同时会举办很多欢庆活动。很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这个民俗,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重笔着墨描写了这个民俗。到了武阳,那儿的人逗我说:你认得我们武阳的字吗?我很认真地回答道:不认得,我还是只认得我们唐家坊的字。众人一片哄笑。
山里的孩子早当家。从我开始记事起,我的身边就有一头小牛陪伴着我。小牛是我家水牛下的崽,长得很快,两岁时,就和它的妈妈差不多高了,皮毛油亮发光,十分可爱。那时候,我的主业就是放牛。每天清晨,我就牵着它到青草茂盛的地方,小牛很听话,我将缰绳随地一扔,它就自己去寻草肥水美的地方,默默的啃食青草。那个年代,家里养牛的人家不少,去得晚了,好地方都被别的人占了,所以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早早地起床去放牛。等小牛吃饱了,我再牵着它回家吃早饭。下午,天气热的时候,我就牵着它去小河里泡澡,将小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慢慢地,我和小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牛是很通人性的动物。每次,我拍拍牛头,小牛就会领悟地低下头来,让我踩着它的角爬到它背上,等到了目的地,我再拍拍他的头,他又很顺从地低下头,方便我爬下来。小牛慢慢地长大了,长到三岁的时候,就能到地里干活,在它四岁的时候,上盐井的表哥将小牛借去犁地,我伤心极了,一度很不适应没有小牛的日子。不到一年,我的家乡解放了,表哥家是地主成分,按规定,牛是要被没收的,因此,父亲要把小牛接回来。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跟着爷爷翻山越岭,到上盐井表哥家将小牛接回来。看到小牛,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摸摸牛角,拍拍牛背,欢喜得不得了,回去的路上,只觉得脚下生风,平日里又远又难走的山路,在我眼里,走起来都轻快了许多。
放牛之余,我最常做的是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下河摸鱼。那时候,砍柴也是我们这些山里孩子的副业之一。大人整日忙于农活,家里烧饭做菜的柴火都指望着我们这些吃闲饭的小不点儿。放完牛回家,我们时常一群小伙伴,拿着称手的砍刀就上了山,那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青山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在山里摘野果、掏鸟窝、追野兔、玩游戏,砍柴的事儿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直到太阳下了山,这才匆匆忙忙砍些木柴,捆成两捆,用尖担一种挑柴的工具插进捆好的柴火,麻溜地挑起来,与伙伴们一起,沿着山路有说有笑地回到村里。
吃过晚饭,天色将黑未黑之时,我们都会溜出来,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玩游戏。那时候,有个外村来的女孩叫刘宝玉,年龄和我差不多,不过比我矮一点,瓜子脸,白皮肤,说话细声细气的,很温和,但人很机灵,每次玩老鹰抓小鸡时,我这个老鹰想抓住她这只小鸡都很不容易,一抓到她,她就笑眯眯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以示投降。她是她妈妈改嫁到我们村带过来的小拖油瓶,开始和我们不熟,还有些拘谨,后来,和我成了关系很要好的伙伴。
夏天农忙的时候,我们还会下田捉泥鳅。泥鳅滑的很,直往稀泥里钻,等你扑过去,堪堪捉住,它头一摇尾巴一摆,又灵活地从你手中滑脱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也捉不住,看着小伙伴们收获颇丰,我只能对着田里若隐若现的泥鳅干瞪眼。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伙伴三岳老庚教我捉泥鳅的方法。站在稀泥里,两脚并拢,成八字形,弯下腰,手在脚前,从前往后慢慢移动,碰到泥鳅,屏住呼吸,轻轻抓住它的胸鳍,在它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地提上来放到篓子里。我练了几次,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第一次捉到泥鳅的时候,我心里高兴极了,就像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样。
如今,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至古稀之年,有些已经不在人世,这一幕幕快乐的童年生活场景,在我后来的生活中,不复再现。但我仍能清楚地记得儿时和他们一起玩闹的场景,记得老庚唐三岳、朋友袁再尧、弟兄唐友智。那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第一节 家世
1941年6月7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我出生在湖南省绥宁县唐家坊乡杨家坪村。我出生时,上面已有一个姐姐唐从花,两个哥哥,分别是二哥唐友阶二哥前面还有个哥哥夭折,故称二哥、三哥唐友杰,后来家里又添了小妹唐细花。我的父母生了十个子女,但因为家庭条件差,医疗水平有限,只养活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但这在当时,已十分不易。
在唐家坊乡,唐姓是大姓。我的曾祖父唐仁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我的祖父唐文良是独生子,身材高大魁梧,背有点儿驼。祖父不太会持家,又好赌,败了不少家产,及至我的父亲成人,家中已不复当年的富裕。
我的父亲唐英贵是长子,个子不高,瘦瘦的,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个十分忠厚、勤劳、爱动脑筋的人,木工、瓦工、皮匠活、篾匠活等都懂一点儿,这在闭塞的山区,是十分了不起的,八十岁的时候,他还发明了干电池灌煤油,经试验确实有效。闲暇时,父亲喜欢抽点烟、喝点酒,但都很有节制。母亲欧阳正秀是大家闺秀,由于旧社会重男轻女,没读什么书,但母亲一生勤劳、朴实、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别人,而且很会操持家务,不仅辅助父亲开伙铺小旅馆,照顾我们兄妹五人,还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我最遗憾的是母亲去世得太早,没有享一天清福,每思及此,心中愧疚不已。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一生都十分坎坷。尤其是我的三哥唐友杰,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读到中专毕业,一生却也并不顺畅,但他完全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对我影响至深。
三哥的家族观念十分强,谁家有困难,他都挺身相助,我们兄妹五人都受他惠及。我读大学的时候,他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工资很低,三哥不仅支持我读书,还在经济上接济我,一直帮助我读到大学毕业,可以说,在我的一生中,三哥亦父亦兄,没有他,我的读书路会更加艰辛曲折,甚至完全有可能读不下去。对其他兄弟姐妹,他也倾尽兄弟之责。1974年,妹妹唐细花家发生火灾,房子、家产都付之一炬。这时,三哥刚从新疆调回来,经济上也不宽裕,但他依然伸出援手,帮助妹妹修缮房子,在生活上,事无巨细,竭尽全力给予帮助。2012年9月,妹妹家又发生大火,家产被烧得精光。三哥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慰伤心的妹妹一家,还当场拿出两千元钱,帮妹妹解决燃眉之急。在他的带动下,我和儿子赠送了六千元钱,其他亲友也纷纷解囊相助。即便到了现在,三哥依然时不时送些生活用品到妹妹家。大姐一家也一直受到三哥的关照,大姐去世后,三哥还经常补贴经济困难的大外甥一家,每年都送些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减轻他们家的负担。但凡家中有人生病,三哥都会忙前忙后,出钱出力。这几十年来,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相互扶持,一同走过这漫长的风风雨雨人生路。承天之祐,至今无论富贵,各自安好。
三哥常说:我们五个兄弟姐妹,要个个都好,就好!我们兄弟姐妹,都视他为长兄,父母去世后,亦视他为父兄。除此之外,在唐家叔伯兄弟子侄一百多人中,他的威信也最高。在他的维持下,我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和睦,谁有困难都愿意向他倾诉,有欢乐也愿意与他分享。2007年,在他和我的积极倡导下,我们家成立了唐志畅后代清明基金会,用于每年清明扫墓的支出,不仅为经济困难的亲友减轻了回乡扫墓的经济负担,还巩固了家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加强了亲友间的深厚感情,成为当地的美谈。
第二节 快乐的童年生活
唐家坊乡周围群山环绕,林木茂密,常年郁郁葱葱,气候十分宜人,尤其是夏天,不热不燥,晚上睡觉还要盖床薄棉被。村边一条小河蜿蜒绵长,河水清澈见底。夏夜,清凌凌的河水印着月光,几条鱼儿悠闲地摇着尾巴游来游去,怡然自得。站在河边,一眼望去,连绵不断的青山,望不到尽头。群山阻隔了战火硝烟,也阻挡了文明的侵入,但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的生活宁静而祥和。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短暂却快乐的童年。
我名字是父亲取的,按唐氏族谱,我排友字辈,取名尧。中国上古时期有个部落联盟首领叫尧,他传位于舜,开创了尧舜禹时代。后人赞其圣贤,尊其为帝,这就是尧帝。父亲为我取名尧,我想更多的是源于他朴实的愿望,希望我日后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造福一方的人。
小时候的我,个子比同龄人高,人也憨头憨脑的,心眼儿实在,十分讨人喜欢,大家都喜欢跟我逗趣。有一年,我和三哥去武阳大姐家走亲。走亲是我们那儿的习俗,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来源于尧舜时代的传说,演化成历史悠久的接姑姑迎娘娘的民间习俗。但现在不太实行了,只有偏远地区保留了下来,就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同时会举办很多欢庆活动。很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这个民俗,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重笔着墨描写了这个民俗。到了武阳,那儿的人逗我说:你认得我们武阳的字吗?我很认真地回答道:不认得,我还是只认得我们唐家坊的字。众人一片哄笑。
山里的孩子早当家。从我开始记事起,我的身边就有一头小牛陪伴着我。小牛是我家水牛下的崽,长得很快,两岁时,就和它的妈妈差不多高了,皮毛油亮发光,十分可爱。那时候,我的主业就是放牛。每天清晨,我就牵着它到青草茂盛的地方,小牛很听话,我将缰绳随地一扔,它就自己去寻草肥水美的地方,默默的啃食青草。那个年代,家里养牛的人家不少,去得晚了,好地方都被别的人占了,所以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早早地起床去放牛。等小牛吃饱了,我再牵着它回家吃早饭。下午,天气热的时候,我就牵着它去小河里泡澡,将小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慢慢地,我和小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牛是很通人性的动物。每次,我拍拍牛头,小牛就会领悟地低下头来,让我踩着它的角爬到它背上,等到了目的地,我再拍拍他的头,他又很顺从地低下头,方便我爬下来。小牛慢慢地长大了,长到三岁的时候,就能到地里干活,在它四岁的时候,上盐井的表哥将小牛借去犁地,我伤心极了,一度很不适应没有小牛的日子。不到一年,我的家乡解放了,表哥家是地主成分,按规定,牛是要被没收的,因此,父亲要把小牛接回来。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跟着爷爷翻山越岭,到上盐井表哥家将小牛接回来。看到小牛,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摸摸牛角,拍拍牛背,欢喜得不得了,回去的路上,只觉得脚下生风,平日里又远又难走的山路,在我眼里,走起来都轻快了许多。
放牛之余,我最常做的是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下河摸鱼。那时候,砍柴也是我们这些山里孩子的副业之一。大人整日忙于农活,家里烧饭做菜的柴火都指望着我们这些吃闲饭的小不点儿。放完牛回家,我们时常一群小伙伴,拿着称手的砍刀就上了山,那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青山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在山里摘野果、掏鸟窝、追野兔、玩游戏,砍柴的事儿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直到太阳下了山,这才匆匆忙忙砍些木柴,捆成两捆,用尖担一种挑柴的工具插进捆好的柴火,麻溜地挑起来,与伙伴们一起,沿着山路有说有笑地回到村里。
吃过晚饭,天色将黑未黑之时,我们都会溜出来,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玩游戏。那时候,有个外村来的女孩叫刘宝玉,年龄和我差不多,不过比我矮一点,瓜子脸,白皮肤,说话细声细气的,很温和,但人很机灵,每次玩老鹰抓小鸡时,我这个老鹰想抓住她这只小鸡都很不容易,一抓到她,她就笑眯眯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以示投降。她是她妈妈改嫁到我们村带过来的小拖油瓶,开始和我们不熟,还有些拘谨,后来,和我成了关系很要好的伙伴。
夏天农忙的时候,我们还会下田捉泥鳅。泥鳅滑的很,直往稀泥里钻,等你扑过去,堪堪捉住,它头一摇尾巴一摆,又灵活地从你手中滑脱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也捉不住,看着小伙伴们收获颇丰,我只能对着田里若隐若现的泥鳅干瞪眼。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伙伴三岳老庚教我捉泥鳅的方法。站在稀泥里,两脚并拢,成八字形,弯下腰,手在脚前,从前往后慢慢移动,碰到泥鳅,屏住呼吸,轻轻抓住它的胸鳍,在它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地提上来放到篓子里。我练了几次,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第一次捉到泥鳅的时候,我心里高兴极了,就像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样。
如今,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至古稀之年,有些已经不在人世,这一幕幕快乐的童年生活场景,在我后来的生活中,不复再现。但我仍能清楚地记得儿时和他们一起玩闹的场景,记得老庚唐三岳、朋友袁再尧、弟兄唐友智。那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