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花是心,种是技。教师既是专家,又是匠人,只有技与心的结合方能绽放妙花。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洗练教学,形成妙花之心及其必备的技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曾说: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这或许是佐藤学将追求教师教学技法及其学习方法的视线转向古典艺术之书《风姿花传》(《花传书》)的原因。
作者曾言,生活在转型期的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受难的时代,教师必然遭遇种种困境与磨难,受到外界喧嚣的煽动与干扰,教师的专家形象备受打击,甚至从接受教育现实的角度,不少教师都会生出在心理或技法上难以胜任教师职能之感。对于这些教师来说,或许出版一本《教师武艺帖》或《教师指南》会更受欢迎吧。
但他所作的却是返回学校变革的现场,倾听教师与儿童的课堂故事,串联真实的课堂事件与卓越教师的经验片段,反刍本土文化的精华和教师研修的传统,将之凝练为养成教师的沃土。同时,他提出了塑造教师的专业形象:专家与匠人的三种规范、三种对话、三种素养,并将其以隐喻的方式加以展现:花是心,种是技要呈现出洗练的课堂教学,展现课堂妙花之美,必须摈除杂念,日复一日地锤炼基于体验的身
|
內容簡介: |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得名于日本古典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能乐大师世阿弥关于从艺之心的修养与技艺的习得的阐述给了佐藤学教授以启迪。借鉴这本传世之作,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喻为从种到花的动态过程。书中以匠人气质(craftsmanship)为关键词探讨了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以鲜明的案例展示了日本的教师们开展课堂教学、构建同僚性、参与课堂变革的专业场景,剖析了教师作为学的专家的学习与自我修养,还特别关注了转型期受难的教师的生涯,呼吁教师回到课堂原点,不断反思和砥砺,从而实现知性、创造性的实践转向。第一部分 作者以花与种比喻心(思想、哲学)与技(基于身体体验的动作与技法),指出技的学习与心的修养的重要性,描绘了专家型教师应有的形象,并以众多课例详细描绘了兼具专家性与匠人性的教师的不同侧面。第二部分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带给他深刻影响的卓越教师,使专家型教师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第三部分 作者从教师生涯的高度,关怀转型期受难的教师遭遇的种种困境,揭露问题的根由,并提出了教师自我修养的规范。
|
關於作者: |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得名于日本古典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能乐大师世阿弥关于从艺之心的修养与技艺的习得的阐述给了佐藤学教授以启迪。借鉴这本传世之作,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喻为从种到花的动态过程。
书中以匠人气质(craftsmanship)为关键词探讨了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以鲜明的案例展示了日本的教师们开展课堂教学、构建同僚性、参与课堂变革的专业场景,剖析了教师作为学的专家的学习与自我修养,还特别关注了转型期受难的教师的生涯,呼吁教师回到课堂原点,不断反思和砥砺,从而实现知性、创造性的实践转向。
第一部分
作者以花与种比喻心(思想、哲学)与技(基于身体体验的动作与技法),指出技的学习与心的修养的重要性,描绘了专家型教师应有的形象,并以众多课例详细描绘了兼具专家性与匠人性的教师的不同侧面。
第二部分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带给他深刻影响的卓越教师,使专家型教师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第三部分
作者从教师生涯的高度,关怀转型期受难的教师遭遇的种种困境,揭露问题的根由,并提出了教师自我修养的规范。
|
目錄:
|
推荐序
守望教师的专业成长_001
中文版序_007
序_009
第一部分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花传书》的启示_003
创造性的教师技法:教学妙花的绽放(1)_009
创造性的教师技法:教学妙花的绽放(2)_016
教师的居方(position)_022
倾听儿童的声音:教学实践的基点_027
作为匠人的教师:craftsmanship_033
技艺的传承与学习:作为匠人的成长_038
专家型教师的养成:教职的专业性_044
专家型教师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的专家_050
从成熟型教师的教学中学习_055
教师的持续学习(1)_063
教师的持续学习(2)_069
第二部分 我所遇到的教师们
小学低年级的文学课_077
高中改革中的校长领导力_083
从课堂事件中看到的_089
与伙伴共同成长_095
校长的领导力_101
屹立学校改革潮头的校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_106
令初中焕然一新的校长_112
教师们的坚守_118
第三部分 教师生涯
专家型教师养成的沃土_127
从课堂事件中学习_133
教师所必须遵从的规范_139
转型期的教师_145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承担着教育的公共使命的专门职业,教师的工作决定着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因此,在任何一个国家,教师教育改革都是国家政策的中心(佐藤学《培育作为专家的教师》岩波书店2015年第4页)。历史上作为专家被认定的最先是牧师,而后是大学教师,然后是医生、律师,再然后是中小学教师。不妨回顾一下1920世纪教师教育的历史,就可以了解教师教育的基本认识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应当如何作为一个专家来培养。
19世纪末,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通过经验获得,而不是借助特设的制度养成的。新任教师在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之后,作为资深教师的徒弟展开教学实践活动,从中学到诸多的实践知识。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进步,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成为衡量作为专家的职业集团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就产生了教师专业化的诉求。20世纪后半叶,教育民主化的世界性潮流引发了新的教育变革,要求培养更多的人成为教师,赋予他们作为专家的基础知识。这样,为教师开设学习心理学之类的同教师职业直接相关的知识讲座成为普遍的趋势。然而事实表明,这些知识基础并无多大用处,还得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知识基础,这种知识基础应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技能。这种见解同以教师资格为基础的教师教育的导入联系在一起。一时间教师的具体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之间关系的分析,谓之过程产出模型的研究,成为促进教师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基于这些研究,众多可训练的教学技能被归纳成一份清单,这份清单就成了教师教育的计划。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大学提供理论与方法论,中小学提供实践这些知识的场所,知识的运用被委之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在这种模式中,大学提供的知识终究不过是一种命题性的知识,诸多教师教育计划是同实践毫不相干的理论,是借助彼此分割的讲座来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往往是传递碎片化知识而已。进一步可以说,知识是被灌输的,去问题化的。这是一种技术合理性模式专家活动的本质被严格界定为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运用,被归结为工具性质问题的解决的方式(D.Schon《专家的智慧:反思性实践家在行动中思考》,佐藤学、秋田喜代美译,东京ゆみる出版股份公司,2001年版第25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为世界教育改革重大课题。中心课题之一是未来教师是怎样一种专家的形象。诸多研究发现,传统的技术合理性模式尽管已经支配了几十年,但并没有发挥作用,教师培养期间所发展起来的诸多观念与教育概念,随着现场经验的积累而流失了。相反,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教学的实践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舍恩(D.Schon)根据建造师、精神分析专家、城市工程设计师、经营管理专家的案例研究,关注这样一个事实:现代专家在复杂的社会语脉中直面泥沼般的难题的解决。他们的实践特征在于,同问题情境的对话,靠经验培育起来的非概念化的默会知识,以此为基础的活动过程的反思。(佐藤学《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舍恩针对基于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的技术熟练者的专家概念,提出了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概念。这个概念意味着,所谓教师的发展,不是谁要求教师去发展,而是教师自身要求变革,是作为教师持续地发展他们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的过程来看待的。就是说,经历实际的教学及其他学习的情境,在更有经验的同事的指导之下反思这些经验,通过教师的个人反思与来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框架的交互作用,来持续地发展自身对于教学的思考。这样,把反思置于教师教育核心地位的认识,在揭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研究发表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浮现出来。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反思被导入了众多教师教育的计划。国际教师教育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倡导教师成长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这样,促进反思及其效果的研究致力于把反思作为一种核心概念,并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主要方法来抓的研究,层出不穷。
这本《教师花传书》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参见本书第4页)教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因此,关键不在于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基于经验的见识与广泛的知见,同复杂难解的问题展开格斗。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教师仅仅有丰富的经验,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的理论,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不是教育实践家;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教师作为教师成长的场所是学校,其中的意义与可能性,我们必须有更深刻的认识。(参见本书第67页)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自下而上的、基于草根改革的成长。
本书借助反复的论证和大量的案例表明,教师的校本研修是求得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唯一有效的路径。特别是借助课例研究,彼此展开实践活动的反思与评论、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从而培育起教师洞察学习的可能性,同时根据情境做出选择与判断的实践。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改造的基本方法。
教师教育的改革涵盖了众多需要探讨的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的课题。而且,纵观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成长,我们需要从一切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得到学习。本书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所提示的一系列精辟见解与判断,就是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贯穿全书的一根思想红线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是从教学的专家转型为学习的专家,拥有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参见本书第27页)。这是因为,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从教师讲授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体制。教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教学技术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这种步伐极其稳健,是通过认认真真的实践积累而成的。(参见本书第33页)当然,教学的改造与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没有传统,创造也无从谈起。(参见本书第75页)在转型期中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传统,不能放弃对创新的挑战(参见本书第76页)。我国教育部在21世纪初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也是旨在摆脱传统的师范教育制度的束缚,促进教师从技术熟练者走向反思性实践者的成长。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教师教育改革的挑战,同样亟待研究反思性实践者模式的教师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
本书传承日本典籍《风姿花传》所描述的学习的精神,结合晚近日本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造的改革案例,鞭辟入里地描述了教师作为专家得以成长的道与术,同时也为读者求解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课题,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梳理日本教师成长的固有文化特征及其成功经验的范本,值得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好好珍视、细细品读。
中文版序
本书的标题出自15世纪日本的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风姿花传》是古典艺术能乐的创始人观阿弥的儿子世阿弥所著,是世阿弥为后世传承其父观阿弥的艺术秘法而创作的哲学作品。在日本能乐曾经作为武士阶层的艺术,400多年广受喜爱,现在能乐成为日本最高层次的传统艺术。《风姿花传》是艺术学习方面的名著,如此卓越的艺术哲学竟出自600年前的先人之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本《教师花传书》受到《风姿花传》的启发,主要阐释了教师教学技法及其学习方法。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曾经说过:教师要学习的心理学,不是科学心理学而是哲学心理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由此可见,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认知,即教学实践的技法是艺术,教师的学习也是艺术的学习。
教师教学实践的本质是哲学和艺术,这对于继承东亚文化、学问与哲学的人们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中国与日本的艺术与哲学传统也存在这样的认知。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日本教师的广泛欢迎。衷心希望其中文版也能成为受到中国教师们的喜爱。
本书经常引用日本的典籍,其翻译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要向圆满完成本书翻译工作的尊敬的钟启泉教授以及陈静静博士深表谢忱。钟启泉教授是我的多年挚友,曾经翻译了我的多部作品,也正是因为钟教授的厚爱,本书的中文版才得以出版。另外,陈静静博士是钟教授的爱徒,她是一位优秀的青年研究者,曾经在东京大学留学,在我的研究室学习并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再次对二位的努力表示深深的敬意。
教师不但是具有高度知识与理论的专家(professional),同时也是具备高超艺术(技法)的匠人(craftsman)。希望本书在丰富教师作为匠人的技法方面,助广大教师们一臂之力。
佐藤学
2016.3
序
世阿弥在《风姿花传》(1400-1402年)中写到花是心,种是技书中写为態。花是表现出来的美,而技则意味着身体技法。书中还论述道:如果想要了解花,那么首先要知晓技。花是心,而种是技。从而指出了花是美的表现,其心(思想、哲学)是放弃私心杂念日复一日练功修养所形成的技(身体技法)所成就的。
这本《教师花传书》秉承《风姿花传》的精神,指出了教师洗练教学,形成妙花的心(思想、哲学),以及花的种(身体技法、智慧)的方法。
处于历史转型期的教师们,不但要成为教学的专家,还要通过修炼和研修成为学习的专家。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喧嚣中,学校处于迷惑、混乱之中,教师不应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地回到自身应有的位置,一心一意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之花的创造之中,这种心思想、哲学的洗练和作为种的技(身体技法、智慧)的持续学习是重中之重。教师通过自身的自律和丰富的修养才能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真心期待本书能够成为教师们奋发图强的秘籍,正所谓秘而成花。
此书由本人自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连载于《综合教育技术》期刊的24篇题为《教师花传书》的文章编撰而成。由于工作繁忙,写作过程常常几近推迟,为此要感谢小学馆《综合教育技术》编辑部的塚本英司先生,两年来他给予我无限鼓励,并将论文编纂成集。
2009年3月
佐藤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