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没有人觉得他不懂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专业,但文学作为一种知识,兼及经验、修养、技能与情怀,所以又不可否认
文学 作为专业堂奥很深,描述其展开教育的过程与方式,思考利弊得失,大有裨益。
|
內容簡介: |
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文学教育。
陈平原教授以人文学者的情怀长期关注可大可小、可雅可俗的文学教育,这本小书将他在不同时间、场合发表的六篇关于文学教育的演讲与文章集结,集中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学教育的精辟思考。作者既用高瞻远瞩的视角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文学教育会让人受益一生;又实实在在地谈及文学教育的干货,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经典阅读等,很好地启发了人们去观察与反思当下文学教育的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
对于广大大、中、小学校语文(文学)教师以及关注语文(文学)教育的读者来说,本书轻松易读,更会对教学与工作实践大有裨益。
|
關於作者: |
陈平原 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图像晚清》《大学何为》《作为学科的文学史》《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等著作。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3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
目錄:
|
小引
校园里的诗性
文学史的故事
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
多民族文学的阅读与阐释
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附录:
休闲时代好读书
读书三策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
內容試閱:
|
为何先说学,再说教?因本国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靠学生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门课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教师能做的,主要是调动阅读热情,再略为引点方向。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你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十年前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小说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我在前言中称:除了母语教学、人文内涵、艺术技巧等,我们更关注阅读快感读小说,如果味同嚼蜡,那将是极大的失败。其实,不仅是选修课,语文课本都得考虑学生的阅读趣味。记得小时候新学期开学,最期待的就是领到语文课本,然后抢先阅读,半懂不懂,但非常愉快。
说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二者并不截然对立。我只是强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发现什么?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这方面,任课教师的精彩演出与因势利导,都很重要。
在拙作《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的开场白中,我提及大物理学家费恩曼如何精心准备,投入极大热情,把物理学讲得出神入化,让人着迷,当时借用《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里的一段话:对费恩曼来讲,演讲大厅是一个剧院,演讲就是一次表演,既要负责情节和形象,又要负责场面和烟火。不论听众是什么样的人,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他的同事也好、普通民众也好,他都真正能做到谈吐自如。不一定是学术大师,任何一个好老师,每堂课都是一次精心准备的演出,既充满激情,又不可重复。
如承认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即舞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去年我在《文汇报》上发表《作为一种农活儿的文学教育》,承认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普及教育、传播知识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又称:从事文学教育多年,深知面对面的重要性。打个比喻,这更像是在干农活儿,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很难多快好省。这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的妙喻,不是我的发明,其实来自叶圣陶、吕叔湘二位老前辈。
我特别担心慕课风行的结果,使得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偷懒或丧失信心,自觉地降格为某名校名师的助教。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时刻与之交流与对话,这课才能讲好。只顾摆弄精美的PPT,视在场的学生为无物,这不是成功的教学,也不是称职的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