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荣获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傅熹年先生为该书做序,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为该书写推荐语,都高度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本书所关注的中国古代佛教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佛教建筑的系统研究、对理解中国汉传佛教建筑的发展脉络、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
|
內容簡介: |
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
|
目錄:
|
引言 :中国中土汉传佛教建筑史的大略分期 1
一 中土汉传佛教发展的三个阶段 1
1.前期 1
2.中期 1
3.后期 2
二 中土汉传佛教发展前期 初传与鼎盛 2
1.佛教初传时期 2
2.南北朝时期 3
3.隋唐时期 3
三 中土汉传佛教发展中期 重创与复苏 3
1.五代十国时期 3
2.辽、金与西夏时期 4
3.两宋时期 4
四 中土汉传佛教发展后期 衰落与复兴 4
1.元明时期 4
2.清初至康雍乾时期 5
3.清代中晚期 5
五 本书对汉传佛教发展三个阶段的关注重点 6
第一章 佛教初传与汉晋、十六国时期佛寺的建造与流布 8
一 从佛教初传至西晋时期的佛寺分布 8
1.佛教初入中土 8
2.白马寺、洛阳十寺与佛教初传 12
3.汉末三国西晋时代的佛寺 15
二 西晋至十六国时期的长安佛寺 20
三 佛图澄的影响及道安的分张徒众 29
1.佛图澄影响下所建的寺院 29
2.佛图澄弟子的影响 36
3.道安的分张徒众 38
4.佛图澄与道安的分张造成的寺院分布 40
四 结语 45
第二章 东晋、南朝南方地区佛寺建造 50
一 六朝佛寺建造综述 52
二 东晋与南朝时期佛寺的分布范围 97
1.一般分析 97
2.大致分布范围 98
三 东晋与南朝时期的山寺建造 101
1.钟山 蒋山 103
2.栖霞山 摄山 104
3.剡山 104
4.会稽天柱山与若邪山 104
5.江陵山寺 104
6.钱塘灵隐山与吴虎丘山 104
7.庐山 105
8.涂山 105
9.赤城山 天台山 105
10.罗浮山 105
四 东晋与南朝时期佛寺建筑初探 106
1.精舍 106
2.佛塔 107
3.佛堂与佛殿 110
4.大殿与七佛殿 111
5.讲堂 112
6.法堂 113
7.禅堂 114
8.禅阁与佛牙阁 114
9.经台与转轮藏 115
10.与四天王信仰有关的建筑 117
11.僧房 119
12.寺门与门阁 门楼 119
13.东间、西间及东阁 120
14.般若台 121
15.华严堂 121
五 结语 121
第三章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佛寺建筑概说 127
一 北朝佛教发展概览 127
二 北朝佛寺建造综述 130
三 北朝的石窟寺开凿 169
1.敦煌石窟 169
2.河西石窟 171
3.炳灵寺石窟 173
4.武周山石窟 云冈石窟 173
5.鹿野苑与方山石窟寺 174
6.龙门石窟宾阳洞 174
7.麦积山石窟 175
8.巩义石窟 176
9.南北石窟寺 177
10.南北响堂山石窟 177
11.天龙山石窟 179
12.小南海石窟 180
四 北朝的山寺及其分布 181
五 北朝寺院中的佛塔建造 184
六 北朝寺院的基址规模初探 196
七 南北朝佛寺建筑布局初探 198
1.以佛像与佛塔为中心 204
2.前为佛殿 ,后为讲堂 204
3.佛塔凌虚而起 ,讲殿、僧房环绕 205
4.佛殿居中、堂庑周环 ,外设六斋 206
5.讲殿叠起、房庑连属 207
6.三重寺门、寺内前为大殿 208
7.寺中大殿面广一十三间 ,殿前设塔 209
8.寺房五重 ,并皆七架 ;寺开三门两重、七间两厦
211
9.大殿东北起三间两厦 ,三面重阁 ,宛转玲珑 212
10.起七觉殿 ,为四禅室 214
11.殿前设镬 214
八 透过石窟寺观察的寺院格局 215
1.大像窟与祠祀式寺院 215
2.中心塔柱式窟与以塔为中心式寺院 218
3.塔、殿并立式寺院 220
4.佛殿式洞窟与庭院式寺院 221
5.僧房窟及禅窟与寺院中的僧房及禅房 224
九 结语 225
第四章 隋代佛寺建筑概说 228
一 隋代的佛教寺院建造概说 228
1.隋文帝对佛教的复兴与佛寺建造 228
2.隋炀帝时的佛教寺院建造 235
二 隋代佛教高僧及其影响 244
三 隋代佛教寺院概览 252
四 隋代佛教寺院的平面布局 288
1.以塔为中心式格局 288
2.前塔后殿式格局 289
3.前殿后堂式格局 292
4.前塔后堂式格局 292
5.前塔后殿 ,殿后为堂式格局 294
6.一正二配式格局 297
7.一阁二楼式布局 300
8.南阁北塔式格局 301
9.一殿双塔式格局 304
10.关于 三门两重 ,寺房五重 的讨论 306
五 关于隋代佛教建筑的几点探讨 308
1.设计绘图 308
2.基础处理 308
3.中心塔柱 309
4.屋脊鸱吻 310
5.佛塔 311
6.回廊院 314
7.钟楼 315
8.大型殿堂 316
六 结语 321
第五章 唐代佛教寺院建造概说 322
一 唐代佛教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期 322
1.唐代佛教及其建筑发展分期 324
2.初唐时期的佛寺建造 324
3.武周至中宗、睿宗时期佛寺建造 345
4.盛唐时期佛教寺院概说 381
5.中唐与晚唐时期的佛寺建造 418
二 佛教宗系、汉译佛典与寺院建筑 436
1.天台宗与止观堂、妙法堂、法华堂 438
2.弥勒信仰与弥勒殿、弥勒阁 442
3.净土宗与弥陀信仰 443
4.观音信仰与观音殿、观音阁 450
5.华严宗与华严院、华严堂及文殊阁、普贤阁 456
6.律宗与 .祇洹寺图经 ..戒坛图经 .467
7.禅宗寺院与 .百丈清规 .489
8.密宗与文殊阁、观音殿、天王殿 493
9.唯识宗、三论宗与三阶宗寺院 510
三 唐代寺院基本格局及其建筑类型 512
1.唐代寺院规模与空间组织方式 513
2.唐代寺院建筑的基本格局 517
3.寺院中的类型建筑 521
4.佛寺建筑的装饰问题 560
四 隋唐两京城的佛教寺院 562
五 结语 583
参考文献 590
第六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寺院 593
一 五代佛教建筑概说 593
1.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与寺院 593
2.十国割据政权统治地区的佛寺 620
3.山寺与佛教圣山的初步形成 640
4.五代时期佛寺建筑概况 650
二 现存五代时期所建佛殿与佛塔 672
1.木构佛殿建筑 673
2.石构与砖构佛塔 经幢 686
3.广州光孝寺铁塔 702
三 结语 704
第七章 辽、金、西夏的佛教寺院 706
一 辽、金、西夏历史简说 706
二 辽代佛寺建造概说 709
三 金代佛寺建造概说 747
四 西夏佛寺建造概说 787
1.西夏佛教建筑简说 790
2.西夏佛寺布局特征 799
五 辽、金寺院的建筑配置 802
1.辽代寺院建筑配置 802
2.金代寺院建筑配置 824
3.辽金寺院中的主要建筑类型 844
4.辽金寺院内较为特殊的单体建筑 886
六 辽、金寺院格局初探 895
1.文献中所见寺院格局综合 895
2.同时代其他庙祀建筑格局参考 902
3.实例中所见寺院格局配置 904
4.辽金时代寺院与建筑总结 910
5.晚唐、辽金寺院格局简说 914
七 尚存辽、金寺院与殿阁塔幢 917
1.辽、金时期佛寺遗存 917
2.辽、金佛寺殿堂实例遗存 926
第六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寺院 593
一 五代佛教建筑概说 593
1.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与寺院 593
2.十国割据政权统治地区的佛寺 620
3.山寺与佛教圣山的初步形成 640
4.五代时期佛寺建筑概况 650
二 现存五代时期所建佛殿与佛塔 672
1.木构佛殿建筑 673
2.石构与砖构佛塔 经幢 686
3.广州光孝寺铁塔 702
三 结语 704
第七章 辽、金、西夏的佛教寺院 706
一 辽、金、西夏历史简说 706
二 辽代佛寺建造概说 709
三 金代佛寺建造概说 747
四 西夏佛寺建造概说 787
1.西夏佛教建筑简说 790
2.西夏佛寺布局特征 799
五 辽、金寺院的建筑配置 802
1.辽代寺院建筑配置 802
2.金代寺院建筑配置 824
3.辽金寺院中的主要建筑类型 844
4.辽金寺院内较为特殊的单体建筑 886
六 辽、金寺院格局初探 895
1.文献中所见寺院格局综合 895
2.同时代其他庙祀建筑格局参考 902
3.实例中所见寺院格局配置 904
4.辽金时代寺院与建筑总结 910
5.晚唐、辽金寺院格局简说 914
七 尚存辽、金寺院与殿阁塔幢 917
1.辽、金时期佛寺遗存 917
|
內容試閱:
|
序言
佛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汉传佛教建筑 ,又在中国佛教建筑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如果以佛教最初传入中国 ,并建造了中原地区最早的寺院 洛阳白马寺的东汉明帝时算起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的发展 ,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 .然而 ,从古代建筑遗存上来观察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历史遗存不仅跨越的年代最久 ,而且覆盖的类型也最多 .中国佛教建筑在造型形式上 ,也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 .以佛塔建筑为例 ,现存最早的佛塔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塔的结构形式上 ,不仅有木塔 ,还有砖塔、石塔、砖木混合结构塔 ,甚至陶塔、铁塔 .在塔的造型差异上 ,则有单层塔、多层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华塔、琉璃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 .其在形式上的多样性 ,几乎是任何其他类型建筑都难以比拟的 .
从建筑历史的角度观察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经历了几次发展的高潮 ,也经历过沉重的打击与摧残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 ,这一时期不仅建造了大量的佛寺 ,而且开启了一大批佛教石窟寺的早期开凿工程 .现存大型中国古代石窟寺中的大部分 ,都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开凿的 .汉传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是隋唐时期 .唐代佛教寺院的规模之大与寺院中殿堂和塔阁的尺度之宏伟 ,也都是后世佛教寺院中的建筑所难以比拟的 .
因此 ,如果说自东晋十六国时期至唐末的4世纪至10世纪的中国 ,是一个佛教社会 ,这一判断大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晚唐时期的唐武宗会昌灭法 ,以及唐末战乱 ,再加上五代末周世宗对佛教寺院及其僧徒的沙汰 ,使中土地区的汉传佛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五代以后 ,不仅再难见唐代佛教有十三宗的盛况 ,也难以见到像唐代寺院那样动辄有数十个院落的巨大规模 .但辽代对佛教的扶持 ,以及宋金、西夏统治阶层对佛教的宽纵 ,甚至扶持 ,使两宋辽金 ,以及西夏的佛教及其寺院仍然达到了十分活跃的状态 ,并且留下了这一时期十分丰富的古代建筑遗存 .
两宋、辽金时期也是佛教寺院及其单体建筑遗存比较丰富的时期 .尚存的两宋、辽金时期木构单体建筑实例 ,除了少数例外 ,大多数都是佛教建筑 .而且 ,从史料文献中观察 ,两宋、辽金时期的佛寺在平面布局上也开始呈现某种定型化的趋势 .后世元、明、清时代的佛教寺院 ,出现了较为确定的制式 ,这一趋势很可能就是从两宋、辽金时期佛教寺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元代统治者对于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 ,佛教建筑在元代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元代的几乎每一位帝王 ,都在自己登基之初 ,就大张旗鼓地建造一座大寺院 ,或者在自己的龙潜之地建造一座宏大的佛寺 .明代是一个制度重建时代,无论是在城市 ,还是在祠祀建筑 ,以及佛道寺观建筑上都有所体现 .例如 ,与祠祀、庙学建筑一样 ,佛教寺院也呈现等级化的趋势 ,而且 ,寺院平面较之前代都更加制式化 ,寺院空间也更加紧凑、规整 .
对于佛教建筑这样一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延续历史长久、建筑遗存案例丰富的古代建筑类型 ,其自身的发展历史 ,也是需要做一些梳理与分析的 .尽管在中国古代建筑通史研究中 ,已经对大量的佛教建筑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但是 ,对于历代佛教寺院的建造与存留情况、历代寺院的空间格局与建筑平面配置的发展演变 ,还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
这部三卷本的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 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 .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 ,对中国汉传佛教建筑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与深入的梳理与分析 .这是一部有关一种类型建筑的古代建筑史 ,因而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深入研究的一种尝试 .这部书所依赖的是历代正史、文人笔记 ,以及历代佛教史传资料 .同时 ,也依据了这一时代的古代建筑遗存案例 ,或相应的遗址发掘资料 .其中对于寺院布局的研究结果 ,也是依据不同时代文人笔记或寺院碑刻资料 ,加以细心梳理与分析而得出的 .
当然 ,对于这样一种复杂且贯穿时代久远的古代类型建筑 ,尤其限于遗存实例的十分有限 ,以及史料文献在记述上的模棱两可 ,对于寺院建筑空间格局的分析与判断 ,也难免带有推测的成分 .但合乎建筑空间配置与寺院建筑功能逻辑的推测 ,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至少 ,这些分析使我们对于这一宗教类型建筑的历史发展真实接近了一步 .
希望这部三卷本的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 ,既能够引起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学者与学生 ,以及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学者与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能够引起从事中国佛教史、中国艺术史等方面的学者 ,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 ,特别是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们的兴趣 .
2015年3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