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雅典的民主与法治(当城邦服从法律时,所有这些资源都会为共同的利益服务)
》
售價:HK$
118.8
《
社会法哲学(全二册)(社会法与法社会论丛)
》
售價:HK$
272.8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HK$
250.8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編輯推薦:
本书从移动互联网的掘起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商业价值及商业模式,当前国内主要的移动支付种类及运营平台,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秘密,以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和移动支付的安全防护等内容。可供银行、通信行业,互联网金融领域,电商和零售等行业从业者和管理人员以及移动开发人员阅读。
內容簡介:
本书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及商业模式,中国当前主要的移动支付种类及运营平台,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秘密,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移动支付的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银行通信行业支付相关从业人员、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电商从业人员以及零售行业管理人员等学习和阅读,移动支付开发人员也可以将本书作为参考用书。
關於作者:
《销售与市场》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大型营销专业期刊。其秉承专业性、实战性、权威性、国际性的办刊理念及反映中国营销主流,引领中国营销潮流,见证并推动中国营销进步的办刊宗旨,创刊以来,以全球化视野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致力为中国企业指引方向,提供最先进的营销理念与实务方法工具,不断提炼实战案例,坚持专业研究,成为中国内地财经领域营销媒体的一面旗帜,被业内誉为中国营销第一刊。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拥抱移动互联网 1
1.1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2
1.2 移动互联网两大技术前提 4
智能终端高度普及 4
移动通信技术 5
1.3 移动互联网9大商业机会 11
1.4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3个重要趋势 16
移动搜索将一直是重要功能 17
LBS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趋势 17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18
第2章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 19
2.1 移动支付的概念及典型应用 20
支付的3个阶段
20
认识移动支付 22
为什么说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到来 29
2.2 移动支付4大主流技术 35
2.2.1 收发短信完成支付 36
2.2.2 二维码支付 39
2.2.3 指纹支付
45
2.2.4 声波支付
51
2.3 移动支付厚积薄发 53
2.3.1 第1阶段:移动支付产业链融合度不足 54
2.3.2 第2阶段:移动支付发展飞起来 55
2.3.3 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56
2.4 移动支付全球市场分析 57
欧洲:多国运营商联合推行移动支付 58
亚太地区:日韩发展最为成熟 62
非洲及部分发展中国家 64
美国:与中国的同与不同 65
2.5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66
移动支付元年是怎样炼成的 67
融合为移动支付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68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69
第3章
移动支付3大商业模式 71
3.1 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72
通信运营商发展简史 72
电信运营商业模式揭秘 76
3.2 商业银行主导的商业模式 81
商业银行与银联 81
商业银行主导的商业模式 82
3.3 第三方平台:远程支付的博弈,没有输家 84
第三方支付 84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 86
第三方运营商业模式揭秘 87
红包大战背后的商业逻辑 91
3.4 传统商家:全力配合 94
第4章
移动支付何以能够蓬勃发展 97
4.1 快速洞悉移动支付的3大商业价值 98
银行为何发展移动支付 98
互联网巨头为何发展移动支付 101
运营商为何发展移动支付 102
4.2 互联网金融的新蓝海 105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105
互联网金融当前有哪些模式 106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5
互联网金融之移动支付 117
4.3 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118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推动移动支付 118
移动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121
移动支付是最早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之一 123
4.4 电商的蓬勃发展撬动移动支付 125
移动支付融入,实现O2O的闭环
126
商业活动终极梦想:3A支付
128
4.5 移动支付带来的改变 129
移动支付正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129
移动支付意味着一系列新的就业机会 130
第5章
移动支付种类与运营平台 133
5.1 手机银行
134
App手机银行 136
WAP手机银行 141
手机短信银行 143
手机银行卡 145
5.2 手机钱包:快捷的支付渠道 147
认识手机钱包 147
移动手机钱包 148
联通手机钱包 149
电信手机钱包 150
5.3 银联手机支付 151
5.4 手机支付宝 156
认识支付宝 156
支付宝的支付业务种类 157
手机支付宝的功能及特性 159
安全与人性化 161
5.5 手机财付通 161
财付通首要特性 162
首要功用 163
5.6 微信支付
164
5.7 二维码支付 167
第6章
移动支付发展趋势与挑战 174
6.1 移动支付的未来:4大融合
175
移动支付产业融合 175
移动支付营销模式融合 179
移动支付远程与近场融合 181
移动支付安全融合 183
6.2 移动支付所导致的3大趋势
184
去纸币化 184
银行服务移动化 186
理财随身化 188
6.3 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89
主导机构缺乏合作,标准确立较晚 189
交易的安全问题未能妥善解决 190
第7章
移动支付安全防护 193
7.1 移动支付的致命威胁:安全问题 194
病毒感染 194
手机漏洞 195
诈骗电话及短信 196
7.2 手机优化及安全性能的提升 196
360手机卫士 196
腾讯手机管家 198
金山手机卫士 199
7.3 手机病毒与木马攻防 200
手机病毒与木马带来的危害 201
手机病毒防范 204
7.4 为了手机支付更安全,你要知道的事 207
內容試閱 :
第2章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
任何的商业活动,后期最重要的环节都是支付和结算。人类历史上的交易结算,逐渐从以物易物、信用支付发展到了当前的多元化支付阶段。在多元化支付的体系中,实体货币支付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电子支付的比例逐渐提高。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是指借助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完成的支付方式。
2.1 移动支付的概念及典型应用
支付的3个阶段
1. 实物支付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初出现的交易是通过以物易物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统一地表现在一些贵金属商品上,如黄金、白银。贵金属黄金或白银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并具有支付工具的职能,这是实物货币(commodity money)阶段。以金或银作为货币来进行支付,几乎是所有国家曾经共同的历史。
2. 信用支付阶段
支付工具是历史的产物,其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纸币(paper-note)的出现是支付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纸币是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从以贵金属做后盾的纸币(如当票、银票等)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信用货币阶段。
3. 电子支付阶段
当前,支付系统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电子支付系统已经开始部分地取代传统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发生变革。一种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使用的资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网络货币的出现不仅从支付方式上进行了变革,而且从货币本质上对现代金融理论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发出了挑战。
在电子支付阶段,移动支付是下一个风口,最初移动支付会是PC端电子支付的有益补充,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移动支付将会变为主流。
认识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付款的方式,在商业应用领域,我们可以将移动支付认为是手机支付。常见的手机支付方式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将终端设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进行支付,其工作流程是用户将银行卡账户置于手机内,使用时在商户提供的感应式POS机上挥动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手机支付宝、掌中充值等属于远程支付。
1. 近场:NFC支付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最早是由飞利浦公司发起,进而由诺基亚等著名手机厂商联合主推的一项无线技术。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如果将NFC芯片装在手机上,手机就可以实现小额电子支付和读取其他NFC设备或标签的信息。
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的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且更清楚。通过NFC,手机、电脑、相机、PDA等多个设备之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交换服务。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NFC支付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采用NFC技术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完成支付,是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是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是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该技术由RFID射频识别演变而来,并兼容RFID技术,在中国,NFC技术由飞利浦、诺基亚、索尼、三星、中国银联、中国移动、捷宝科技等主推。
NFC支付设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消费者手持的NFC手机终端和商家所提供的NFC支付终端。
NFC手机是指带有NFC模块的手机,市面上常见的NFC手机包括苹果、三星、HTC、联想、小米等多个国内外品牌。NFC支付终端主要包括NFC收款机(NFC POS机)和NFC自动售货机、NFC读卡设备等。
2. 近场:RFID支付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读写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形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识别具有非接触、读写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等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电子标签。其实,在我们身边RFID技术随处可见,RFID技术应用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和新兴的行业机会,例如,在门禁、汽车门锁和安全管理方面,不需刷卡,仅靠感应就可以识别和读取使用人或对象的相关信息;在金融方面,MasterCard将推出由PayPass提供的RFID感应式信用卡,不需刷卡,便可支付货款;高速公路上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也使用了RFID技术。
基于RFID的GPRS移动支付系统是由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移动安全交易系统、银行、应用服务提供商和认证中心共5部分构成。手机终端的RFID技术包括RFID标签、可运行Java移动支付软件的手机以及可读取RFID的POS机。其中RFID卡和RFID POS机属于RFID子系统。RFID POS机通过RFID技术来读取用户信息,并利用PSTN、GPRS等方式与移动支付平台相连接。手机用户能利用Java手机移动支付软件通过GPRS网络与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信息互交,最终完成支付。目前,内置RFID技术的手机卡已经集公交卡、购物卡、银行卡于一身,在未来还将拥有不错的前景。
3. NFC与RFID技术的主要区别
(1)NFC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功能进行整合,汇集在一块芯片内,而RFID技术则必须由阅读器和标签组成,RFID只能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及判定,而NFC技术强调的是信息交互。通俗地说NFC就是RFID的演进版本,双方可以近距离交换信息。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进行支付费用,也可以当作RFID读写器,用作数据交换与采集,还可以进行NFC手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NFC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3)应用方向不同。NFC更多的是针对消费类电子设备相互通信,RFID则更擅长在长距离识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作为互联网最直接的智能终端,必将引起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如同以前的蓝牙、USB、GPS等,NFC将成为日后手机最重要的标配,通过NFC技术,手机支付、看电影、坐地铁等都能实现,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远程支付:第三方平台的天下
与近场支付不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感受最深的移动支付可能是远程端。当前在手机中使用支付软件付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与NFC、RFID技术不同,软件支付更多的是通过第三方应用支付服务提供商来完成。随着Android与iOS系统占据了智能手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远程移动支付也主要是围绕这两种系统展开。此外,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也在大力发展远程支付,除了让手机变身银行卡以外,使用银行客户端类软件也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进行账户管理、自助转账、信用卡管理、自助缴费、外汇管理等基础操作。但相对来说,在远程支付领域,以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作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占据着更大的份额。
为什么说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到来
企业跟上市场的步伐才有可能成功,落后守旧的企业经营模式,就注定做不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而个人,则必须要跟上企业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对于一些新兴的技术或经济模式,企业永远是跑在个人前面,当企业玩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个人可能才真正享受到实惠,从这点上看,在新事物的接触方面,个人会落后于企业。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或是不甚明了,在第三方企业进行红包大战、支付大战时,连小区门口的社区店都玩起手机支付时,移动支付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在小区门口,有一家社区店,经营日用百货,店主是从南方来到北京务工的一个青年。笔者曾经跟他聊过天,得知他只有初中学历(其实是初二就辍学出来闯荡了),务工几年后用自己的积蓄在小区里开了这家小店,虽然生意不温不火,但一家三口的小店在每年都能略有盈余。2014年年底,他店面的门口竖起了一块大牌子,玩起了手机刷卡支付、手机支付宝支付这种大部分人尚不知道的移动支付模式,一群人围着他追问什么是手机支付。不管是否能从这种支付方式上获得更多的收入,至少他想要的一些效果是出来了,大家的注意力被成功地吸引了过去。
在互联网浪潮袭来时,很多人从大潮中看到了希望。马云看到了网络购物渠道,于是产生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商城;马化腾看到了网络通信和网络社交,于是有了腾讯,进而发展出QQ和微信;李彦宏看到了信息的搜索,所以有了百度时至今日,智能手机性能的提高,3G、4G网络的普及让网络访问速度飞速提升,这都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成熟,其中就有移动金融,说白了就是移动支付。
2014年春节前夕,以腾讯与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巨头们掀起的广为人知的红包大战,就是移动支付的一种典型玩法。到了2015年春节,红包大战的波及面更为广泛,BAT巨头以及新浪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全部参与了进来,各家为了抢夺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不惜斥巨资,自损八百也要伤敌一千。以支付宝为例,以前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让用户养成支付习惯,通过红包则可以找到新的吸引用户的突破口和机会。
对于微信来说,企业红包同样是推广微信支付的好机会,用户发红包、抢红包、提现或者消费,都需要用到微信支付功能。可见,微信与春节联欢晚会的联合发红包将会给微信支付带来更多的用户。
在2015年春节期间,红包战线蔓延到的用户群体更为广泛,商业化程度偏弱的手机QQ,也确立了自己的预期目标。第一,要让收红包的用户在春节期间能够主动发红包,从而把QQ用户的钱包盘活,把活跃度带起来,促进用户使用基于手机QQ的移动支付;第二,与微信、支付宝的用户相比,手机QQ的覆盖面有所不同,希望在三四线城市渗透、下沉,并以此调动起那些活跃度低的群。
BAT巨头在互联网方面的动作,对当前或即将兴起的新型商业模式、金融模式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百度移动搜索,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流量入口。
腾讯即时通讯,解决用户的沟通需求,是社交关系平台。
阿里电子商务,解决用户的消费需求,是主要网络购物平台。
从流量入口到社交平台,再到购物平台,分布于互联网三个不同方向的巨头纷纷抢夺第三方平台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这足以说明移动支付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其实,之前我们所说的这一切,都只是移动支付领域的冰山一角,因为移动支付所涉及的领域太多了。这个多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多,从社区店到大型购物商场,从家庭买水买电到电子阅读,从红包大战到手机理财如此多的应用,其实都是移动支付。第二个多主要是指在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上,附着了太多的利益相关行业、企业,有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有各大商业银行,还有第三方平台,不用啰唆,掐指一数你就知道有多少企业必然会染指移动支付这块互联网领域的新蓝海。
前文提到当前已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并举了两个案例:社区店的手机支付和第三方平台的红包大战。你可能意识不到,其实早在几年前,移动支付就已经深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通信运营商 早在2010年左右就推出了手机阅读类业务,如电信的天翼阅读、联通的沃阅读,在这类阅读平台内,资费是通过手机直接扣费,这是一种手机支付的基本形式。
第三方平台 手机支付宝、手机财付通等。
商业银行 如建行、工行、农行与招行等均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可以实现多种移动支付功能,解决银行用户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小问题。
案例1:现代医院移动支付
挂号排队、看病排队、缴费排队一直是当前许多高水平医院的显著特征,通常看一次小病,就要耽误大半天的时间,许多病症还需要提前数日预约。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遍布各大知名医院门口的黄牛党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而利用移动终端强大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015年2月份,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现代医院综合支付服务。将缴费过程交给移动支付,并与传统的挂号、诊疗、检查、取药等环节无缝对接。
以往患者只能在开诊时间去医院窗口挂号,然后不得不在医院长时间候诊。银联现代医院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改进了原来的挂号操作,患者需要就诊时,无论是在家或单位,只要拿出网速较快的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轻松预约医院的门诊时间,并按预选时间直接到门诊区签到候诊,省却了原有的艰难挂号流程。患者就诊结束后,医生轻点鼠标,所有费用支付便在开出检查单和取药单时同步完成,以往烦琐的多次缴费环节都不再出现,患者可直接进行检查、取药。
中山医院的现代医院功能,只需用户通过App或医院内随处可见的自助机器完成账户注册并绑定银联卡即可,其他工作都由银联及医院的后台自动实现。为了照顾不太熟悉智能手机的用户,主账户还可以为自己的亲人注册开通家庭账户,代为完成预约、付费等操作,让老人也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
案例2: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提升大卖场的工作效率
去大型连锁超市购物,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噩梦。为什么呢?因为女朋友或太太总是看来看去,相关的不相关的都要探个究竟,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在结账处总是排着长龙,可能要耗费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买单完毕,而如果可以增加手机刷卡的支付方式,店员可以免去大量因找零而耽误的时间,加快结账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前,移动POS机已成为超市、零售店、服装店、专卖店、餐饮等行业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这是移动支付领域近场支付的一种典型应用。
此外,现在很多人外出都不会带太多现金,一个是不方便,再一个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那么实体商场、超市、餐馆等要想吸引这类人消费,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店铺支付端安装移动POS机,能刷银联卡,这样客户购买你商品的概率就比别人大得多。据有些调查显示,部分商户通过安装移动POS机可使销售额增长40%。
案例3:红包大战所产生的资金沉淀
互联网巨头掀起红包大战,分摊到用户身上,虽然钱不多,但仍然得到了切实可见的实惠。但应该注意,部分用户抢红包其实图的就是热闹,抢到的红包未必能够尽快提现,并且有些用户会慢慢忘记曾经抢到的红包。
提现时间的后移,或是不进行提现,都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零散移动支付端资金的沉淀,聚少成多,最终可能会有多达数亿的资金。所以外界会对腾讯、阿里等巨头提出存在非法吸储嫌疑,侵占用户利息收益等质疑。腾讯方面正在研究如何让用户获得沉淀资金的利益收益。腾讯负责人披露,2014年沉淀资金其实不大,因为羊年春节的火爆,目前沉淀资金确实比较大。让用户分享收益,这在技术上并不难,我们应该设计出能够实现的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的是,长期沉淀的移动支付端资金,一定会给发起红包的企业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
2.2 移动支付4大主流技术
移动支付当前的主流操作方式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其中短信支付、扫码支付的普及程度较高,而指纹支付与声波支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2.2.1 收发短信完成支付
手机短信支付是手机支付的最早应用,将用户的手机SIM卡与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起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手机短信支付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消费。
当前的手机短信支付,主要有两个大类,一是类似于手机支付宝的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操作;另外一个是类似于中国移动短信业务,操作平台是电信运营商。而第二种业务,其实在很早以前手机用户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2000年左右,手机售价大幅度跳水,国内手机开始大面积普及。那时通信运营商曾经推出大量的手机套餐或服务,如彩铃业务、彩信业务、短信包月业务等。许多业务的开通并不需要去通信运营商的服务网点办理,而是运营商话务员与机主进行电话沟通和确认,或机主直接发送短信来订购业务。支付方式就是运营商直接从话费中扣除,这便是一种相对原始的颇具雏形的移动支付方式。
案例1:利用手机支付宝进行信用卡还款
拥有足不出户、无手续费、到账及时等的优点,利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信用卡还款成为不少卡奴的首选。
2013年7月,支付宝调整了信用卡还款服务部分规则。按照新的规则,手机、iPad端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为信用卡还款,一律免收服务费。在电脑端使用支付宝给自己的信用卡还款,将继续免收服务费。而在电脑端使用支付宝给他人信用卡还款,原有的免费推广期终止,将收取还款金额0.2%笔的服务费,最少2元每笔,最多25元封顶。
支付宝还表示,支付宝钱包支持为37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还款银行覆盖跟电脑端完全一致,所以推荐用户使用支付宝钱包为信用卡还款。
使用前需要将手机绑定支付宝账号,购物时或获取某些服务时,通过发送或回复短信即可完成付款,这种操作方式非常简单、方便。
第1步:打开App Store,搜索支付宝,下载支付宝钱包App。
第2步:登录支付宝账号,进入到支付宝界面,找到信用卡还款选项,添加要还款的信用卡账号,确认还款。
第3步:输入付款账号,这里一般为储蓄卡。
案例2:手机定制服务
利用短信进行支付的另外一种方式非常普遍,可能你没有想过或是没有意识到,但手机定制服务却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好多年了。用户的流量包月、通话时长包月、短信包月、天气预报推送包月等服务,虽然可能是你在营业厅办理的,但其实通过手机短信就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定制,发送短信获取服务列表,选定套餐或服务,然后平台会自动按月扣费,这也是一种短信支付。例如,短信营业厅是中国联通通过短信向客户提供服务功能的渠道,手机客户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来随时随地、简单方便地获得服务,且收发短信均免费。用户发送10010或其他任何未定义的内容至10010,系统将返回短信,显示短信营业厅的导航主菜单;回复业务序号,可
进入下级菜单或执行相应功能。对于熟悉短信营业厅各级菜单和功能指令的用户,则可直接输入数字或拼音指令,享受相关业务服务。
2.2.2 二维码支付
我们可能对一维码更为熟悉,当前大部分商品上都有一维条码。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结算时收银员会利用扫码器扫描条码,然后商品的价格等信息就会反馈出来,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对准扫码器。
而在近几年,一种比一维码更先进的技术二维码出现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称为二维条形码(dimensional bar code)。相比一维条码,二维码记载更复杂的数据,比如图片、网络链接等。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
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地址、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同时,由于许多二维码扫码工具并没有恶意网址识别与拦截的能力,这给了手机病毒极大的传播空间。
1. 二维码支付原理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当前的二维码主要有两种,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矩阵式二维条码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表示二进制1,用空表示二进制0,由点和空的排列组成代码。
二维码支付原理结合了二维码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扫描商品二维码即可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机端通道完成支付。二维码支付原理不仅仅是连接实物商品与银行移动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更奏响了银行进军O2O电子商务领域的序曲,开启了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新篇章。
2. 二维码支付现状
2014年3月,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条码支付(主要针对二维码)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其中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从技术角度来看,二维码支付并不是很成熟,漏洞相对较多,潜在许多风险,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
此外,二维码支付被叫停,还有一些商业因素在内,毕竟一种高效、快捷、方便的支付方式会对银行发行的银联、信用卡等支付方式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在面对不可控的金融事物时,暂时叫停是明智的选择。
2014年11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表示,人民银行已经解禁了二维码支付。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二维码支付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3. 二维码的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约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也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得到正确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更低,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4. 使用注意事项
理论上讲,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病毒软件可以利用二维码下载。很多手机目前都使用开放式的手机平台,如果下载了这样的病毒软件,就会霸占手机的短信发送接口,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发送短信。
扫描前先判断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一般来说,正规的报纸、杂志,以及知名商场的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都是安全的,但在网站上发布的不知来源的二维码就需要引起警惕了。扫描时应该选用专业的加入监测功能的扫码工具,扫到可疑网址时,会有安全提醒。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件,安装好以后,最好先用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
案例1:支付宝借扫码业务杀回线下支付
在国内的支付领域,中国银联是线下市场的龙头老大,而支付宝则占据了线上支付市场的最大份额。在2013年8月,支付宝曾经宣布彻底退出线下POS刷卡支付市场,如今国家解禁扫码支付后,支付宝迅速全面杀向这一领域。
当前,中国银联正在对线下收单市场进行整治,而支付宝扫码业务目前可避开线下收单市场的限制。从支付宝官网看,截至2015年1月7日,支付宝服务窗官方合作渠道商共计84家,这80余家渠道商,事实上充当了支付宝进军线下支付的代理商角色。商户加入的条件很简单,有正规的营业执照,然后注册一个企业支付宝账号并开通支付宝服务窗即可,对商户规模等均没有要求。
支付宝进军线下的支付形式包括了扫码支付和声波支付。其中,帮助支付宝在双十二赢得漂亮一仗的扫码支付,充当了主力军。扫码支付的操作流程也并不复杂,商家在代理商提供的收款软件上选择扫码支付并输入金额,顾客打开支付宝钱包点击付款码功能,商家用扫描枪扫描二维码即可。
商户方面,步骤也并不复杂,在商家自身的收银系统中安装代理商提供的支付收款程序,同时安装支付宝专用的扫码枪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此前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即商家收单机器上显示二维码,顾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支付宝此次并未违背央行的禁令,选择了反方向操作,即让商家扫顾客手机上的付款码。
扫码支付让商户来扫消费者支付宝钱包上生成的条码,在这样一个相对闭环的情况下,风险也从消费者身上部分嫁接到了商户身上,这种新的二维码支付方式也得到了监管的默许。而在此前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方式中,是由消费者去扫商户提供的二维码,不良商家万一设置了木马程序之类,风险自然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
2.2.3 指纹支付
指纹支付也称为纹消费,是指采用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并可享受到商家的最低折扣。这种新型的支付模式不仅简化了消费程序,省去了各种会员卡银行卡的牵绊,还可以使消费者获得高额返利。
对于顾客来说,通过指纹进行消费意味着方便与时尚,并且省去了众多银行卡、会员卡随身的烦恼,能够轻松、快速消费。以前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现在已真实地进入了消费者的生活。目前,国内某些大城市已有大量朋友体验过时尚的指纹支付乐趣,我们期待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都来体验。
1. 指纹支付原理及付款操作
由于生物识别技术认定的是人本身,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在内,都具有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被伪造和假冒,这一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用户隐私不受侵犯,而且比其他支付方式更便捷。因此,指纹支付(生物银行)是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之后又一新生的支付方式。
指纹消费系统中的指纹并不只是手指表面的纹路,而是由数学方式分析指纹的特定纹路,逐一译成密码后存盘。由于出现同样指纹的概率非常小,因此利用指纹确认身份十分可靠。此外,在建立指纹密码文件的过程中是无法复制原指纹的,完全符合个人资料保密的法律规定。
在利用指纹支付之前,用户需要将自己的指纹数据信息与指定的付款账户(用户在申办业务时指定的银行账户或电子钱包账户)绑定,购物时只要在一台指纹终端机上将手指轻轻一按,确认是本人后,就可以完成付款,消费的金额会在对应的银行账户中扣除,整个过程仅需5秒左右。
当然,要进行指纹支付,需要在装有指纹POS机的商家才能够使用,而这些商家也会根据不同的消费来打出不同的折扣。截至2013年,指纹支付支持所有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联卡,考虑到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能会不太方便,每一个指纹只对应用户一张银行卡的账户。
2. 指纹支付发展中的问题
个人的指纹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隐私,与银行卡绑定就意味着一些隐私的外泄。在刷卡时用户会担心这些隐私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户外泄,或者与账户绑定在一起的指纹信息会被人为篡改,造成经济损失。
从商户的角度来看,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安装指纹支付系统的硬件的成本会比较高,而且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有很多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所以指纹支付是否有足够的优势或者说是足够的吸引力,让客户商家都放弃原有的支付途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案例1:指纹支付发展历程
2005年美国推出了指纹消费业务,美国的一线零售商,如沃尔玛、7-11便利店等知名商户均支持指纹消费,同时在欧洲、瑞士和德国也推行这一支付形式。 2006年10月25日,新型的支付系统指付通在上海首先正式启动,由内地研发机构立佰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和有关银行合作推出,进而推广到国内的其他城市。
在2012年年底,指付通在上海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0万人,通过指付通平台,每年交易的资金总额在1.6亿元左右。指付通在上海试点成熟之后,业务逐渐开展到北京、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 2013年4月,点佰趣公司正式在北京推出了指纹刷卡服务。
案例2:多种新款手机内置支付宝指纹支付功能
2014年12月上旬,支付宝8.4版本上线,后支付宝与苹果合作,使用iPhone 5S以上型号及iOS 8.0以上系统的iPhone用户将获得支付宝指纹支付功能。移动支付作为支付领域的主要趋势已经逐渐明朗,业界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移动支付。指纹支付,作为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成为很多领先手机品牌必不可少的选择。目前iPhone与三星S5等机型在支付宝指纹支付的限额为1000元,唯一没有额度限制的指纹支付手机目前只有华为Mate7。
大陆移动支付的入口之中,支付宝占据了线上支付的较大份额,与支付宝合作不仅是Apple Pay入华的重要出路,也是手机厂商涉足移动支付所绕不开的,支付宝的支付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苹果能够共享到支付宝庞大的用户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移动支付方式。
但苹果在2014年屡次爆出的安全问题使得其没能像华为Mate7一样获得无限支付额度,在国内参与指纹支付标准的制定中,苹果的进度也并不理想,暂时落后于凭借技术积累后
来居上的华为。就在华为Mate7上市前,华为就联合支付宝发布了国内首个支付宝指纹支付标准方案,确立下行业首个指纹支付的标准。一旦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华为的优势不言自明,iPhone和三星S5等机型在支付金额上极大受限虽然开通了指纹支付,但每天可直接通过指纹支付进行付款的上限被规定为1000元以内,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部分用户的日常使用。当然,苹果也正在尝试解决这方面的安全问题。
好在苹果如期进入了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3亿活跃用户将会帮助iPhone在中国进一步拓展市场。只是在指纹支付标准上,华为既是技术的创新者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在指纹支付这方面,苹果应向华为取经。
2.2.4 声波支付
声波支付是利用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的近场识别。其具体过程是在第三方支付产品的手机客户端内置有声波支付功能,用户打开此功能后,用手机麦克风对准收款方的麦克风,手机会播放一段咻咻咻的声音。用户可以用手机去购买售货机里的商品,使用时,手机播放一段超声波,听起来像是咻咻咻,售货机听到这段声波之后就会自动处理,用户在自己手机上输入密码,售货机就会吐出商品。
声波支付在推广过程中,消费者最关心的无疑是安全问题。例如在你付款时,手机播放的声音如果被录音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这种支付声波的有效期是很短的,只够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录音后也无法使用。此外,在最后完成支付时,还要输入支付密码,所以安全方面不必过于担心。
据支付宝推出的声波支付经验来看,这种支付方式比较适合小额度交易。因此在无人售货机和商场的购物领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案例:支付宝与银泰百货推出声波支付
早在2013年,支付宝就已与银泰百货合作推出了声波支付,到目前已亮相银泰全国35家门店。与此同时,支付宝方面透露,目前已经与广东大型区域性连锁便利店、港台地区的7-11,以及全国多个大学内部的超市等商户进行了合作。虽然并没有具体支付目标,但支付宝钱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声波支付为代表的当面付模式会和余额宝、公众账号等功能一起,成为支付宝钱包的发展重心。
声波支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倾向于全国大型连锁商超。虽然经历了2014年的叫停,但在年底解禁后,声波支付等移动支付形式将会更快速地普及。目前已经接入声波支付的有银泰百货和万达电影院,除此之外,拥有离线支付功能的声波支付也开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地铁站的自动贩卖机推广。支付模式创新已经成为电商企业争夺的新焦点。支付宝方面认为,地铁站的自动贩卖机客单价低,适合用户进行尝试。我们倾向于连锁商家,让用户达成习惯的延续。
具体使用时,在付款前,所有购物环节都与以往的商场购物一样,即挑选商品,售货员开票,然后消费者拿着小票去付款台交钱。目前手机支付有二维码扫码和声波支付两种方式,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消费者告知收银员。选择二维码支付,收银台的显示屏会显示一个大的二维码,用支付宝客户端扫码即可付款;选择声波支付,打开支付界面的当面付选项,即可进行声波控制支付。
2.3 移动支付厚积薄发
20世纪90年代,移动支付业务在美国出现,随后日本与韩国将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到了极致,各种移动应用类钱包、移动信用卡等产物迅速正式商用。当前日本与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
中国的移动支付每年以80%~150%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但自移动支付在国内诞生以来,就没少走过弯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可以大致总结为:起步较早,发展较慢,而后进入飞速发展通道。从宏观上分析,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99年到2010年是第一个阶段。
2.3.1 第1阶段:移动支付产业链融合度不足
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产业方尚未形成合力。
起初,运营商和银行业都想抢占先机和话语权,获得移动支付发展中的最大利润。他们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没有任何人愿意沦为管道且被边缘化。只不过主导权的不同表现在,是以运营商手机卡为主还是以银行账号为主。此前,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是国内两大主流支付标准。银联、电信运营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标准确立其在移动支付行业的主导权,但涉及金融和通信两个行业中的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与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头利益博弈激烈。而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携用户资源加入争夺,市场竞争激烈,混乱有余而秩序不足。
2011年之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覆盖基础稍弱,不利于移动支付的推广和发展。
首先是从绝对数量上看,2010年之前移动互联网用户量不到2亿人,移动电商所涉及商家及用户更是不足1亿,广大的国内用户没有养成使用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习惯,直接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也限制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思维。
其次,2010年之前智能手机普及率过低,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应用推广,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6200万部,渗透率仅为7%。远程支付除了手机短信等方式,更多的是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交易,智能终端的升级提高了手机网络支付的速度和使用感受,而能够满足移动支付条件的手机基本都得是智能手机。
第三点,2010年之前,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访问速度不稳定,且绝对速度过慢。良好的网速是确保交易能够顺畅进行的重要条件,交易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或断网,对涉及的交易而言非常致命,并且网速的快慢会影响智能手机用户对网络访问的热度。在手机网络进入3G时代,而后逐渐步入4G时代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2.3.2 第2阶段:移动支付发展飞起来
2011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率提高,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广阔的商用平台,更培养了用户网上支付的消费习惯,是移动支付市场爆发的重要催化剂。此外,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支持移动支付发展的硬件条件也逐步具备。
2012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移动支付标准基本确定为13.56MHz标准,实现了支付标准统一化,去除了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分歧。
2.3.3 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最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002年,中国移动在广州开始小额移动支付的试点;2004年银联也常常开展手机和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合作活动。
2006年中国移动在厦门启动近场支付的商用试验。
2008年近场支付试点扩大到长沙、广州、上海、重庆。
2010年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2011年6月,央行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联、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许可证。但由于支付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国内的移动支付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
三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中国移动于2011年7月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子公司同时在获得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运营商在开发移动支付产品和推广上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2014年3月,央行叫停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在采访时确认已经叫停条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
2014年11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表示,人民银行已经解禁了二维码支付。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二维码支付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2014年,腾讯与阿里在争夺用户上的激战,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蛋糕越做越大。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 767亿元,同比增长50.3%。
2.4 移动支付全球市场分析
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搭了智能技术产业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而且也有很大因素是源于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和变革。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产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业务模式进一步成熟,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用户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4年,著名调查机构 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一份调查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金额将上涨40%,达5 070亿美元。此外,荷兰Adyen最新发布了移动支付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移动支付已经占到全球在线支付市场份额的23.3%。其中iOS占2014年第三季度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62%,Android占38%。
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程度来看,亚洲地区的移动支付市场增长速度最快,增幅最高。亚太地区日、韩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最为成熟,欧洲依然是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最高的地区。下面来看看全球各主要经济区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状况。
欧洲:多国运营商联合推行移动支付
欧洲作为世界发达国家聚集的地区,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状态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在2014年第三季度占据全球移动在线支付市场的24%,同比增幅34%。从欧洲地区来看,英国以41%的市场份额居首,其次是荷兰和西班牙(26%)、法国(18%)以及德国(16%)。北美地区的市场份额稳定在16.7%,拉丁美洲所占份额最低,仅为6%。
从商业模式来看,欧洲的移动支付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模式,银行仅作为合作者,不参与运营活动。在技术方面,欧洲运营商和银行更倾向于采用 SIM 卡作为近场支付的工具,以便更好地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从而推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进程。例如,T-Mobile英国和法国移动营运商Orange公司共同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称为EverythingEverywhere。此后,这家公司又与英国巴克莱银行卡合作,首次向英国本土民众介绍并推出非接触式移动手机支付服务。
英国 电子支付安全研究组织Consult Hyperion曾经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大多数的英国消费者愿意使用手机钱包。接受调查的英国消费者当中,有58%的人会使用手机钱包。
法国 综合来看,法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相对温和,近年来只有法国的一部分银行大举进攻手机支付领域,巴黎的停车费收取就采用这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在法国不仅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业务,还可以购买公共汽车票,而且还会给出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通过手机购物之后,可以享受积分,通过积分又可以去兑换礼物。当然,法国所推出的手机支付普及速度并不快,普及度也不高,这点与美国类似,主要是因为法国的支票还有信用卡体系已经非常完备,而且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会有疑虑。
德国 在欧洲,德国是移动支付发展水平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早在2012年8月,德国电信宣布与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Wirecard合作,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德国电信还与Google合作建立移动支付平台进行谈判,这个支付平台可能包含信用卡公司、银行等多个角色,目的是让用户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支付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与中国一样,德国在小额支付领域,大显身手的是移动运营商。先前,德国铁路公司联合运营商利用NFC技术推出了手机购票服务。乘客用手机上网购买车票,扫描仪将乘客手机接收的多媒体购票信息读入系统,即可确认是否通过网络购买了车票。
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推出了针对各类智能终端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一支付服务非常强大,除了账户信息查询、转账、联系客服等,还提供有价证券买卖、资产管理、个人账户管理、网点查询等功能,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掌上银行。除了德意志银行外,Sparkasse还推出了支持查询和转账功能的App应用,可以以0.89欧元的价格从App Store购得。
预计到2015年底,全德国将有4 500万张EC卡被更新。在这种新式EC卡上,客户可以充值,最高上限是200欧元。在付款时,客户将新卡保持在距离收银台终端4厘米处,通过射线扫描,应付款项即从卡中扣除,不需要签名或者密码。
意大利 意大利移动公司TIM、沃达丰、Wind、PosteMobile和Fastweb 等公司将向数字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共享标准的移动支付平台,将手机号码作为客户鉴别密钥,手机作为在线数字内容和服务的支付终端。几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此次共同推出的服务为所有人打开了移动商务的大门,并提供了一个基于手机这类被广泛使用终端的可靠、开放系统。新服务推出后,通过手机或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上使用手机号码和密码登录,用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购买数字内容。
这些公司表示,在最初阶段,他们将提供统一支付平台,提供所有电信运营商的快速接入服务,这些运营商在意大利市场拥有4 660万SIM卡用户。相对来看,意大利人更看好移动支付市场。
西班牙 2013年12月,西班牙储蓄银行La
Caixa与西班牙电信、沃达丰、Orange以及Visa欧洲取得合作,共同推出号称欧洲最大的NFC移动支付服务。三个运营商涵盖了西班牙80%的手机用户。
La Caixa透露,目前在西班牙有超过30万台非接触POS可以支持NFC支付,通过与美国环球汇金公司的合作,La Caixa运营着大约11万台POS。
亚太地区:日韩发展最为成熟
亚太地区的移动手机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非洲地区的移动手机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到2016年,亚太地区和非洲地区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占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总额将达到60%。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韩国是移动支付发展最好的两个国家。
日本 虽然从整体上看欧洲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最为成熟,但从单个的国家来看,日本则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其移动支付普及率很高,远超美国和欧洲国家,已具有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日本,其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非常成熟,具体是由运营商作为主导,银行积极参与移动支付发展。
日本运营商能够主导移动支付产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日本的金融管制政策宽松,打破了移动运营商进入金融领域的壁垒;第二,日本消费者信用卡使用频率不高,消费者对信用卡依赖性弱;第三,日本银行近年来一直忙于合并后的重组,并且面临银行制度造成的巨额不良资产等困境,降低了运营商整合银行的难度;第四,日本移动运营商庞大的用户基础也是保证移动支付市场不断壮大的因素之一。
韩国 韩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也比较成熟,其商业模式由运营商和银行联合主导,相对来说该模式也比较成熟。
截至2012年8月,韩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5 200万,其中包括3 000多万智能手机用户,手机数已超过人口数。2013年,智能手机用户数占比达到90%,电子支付交易笔数有70%由手机来完成。韩国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采用红外技术实现。韩国三大运营商LGT、SKT、KTF分别于2003年9月、2004年3月、2004年8月联合金融机构开通采用红外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韩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政府对移动支付业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移动运营商积极推动。韩国三大运营商牢牢控制着移动支付产业链,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目前三大运营商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 标准预付费智能卡的手机。除了 SKT 的 MONETA 移动支付品牌以外,KTF 推出了K-merce,LGT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同时,韩国运营商善于整合,其移动支付业务体系非常清晰,业务规划针对每个发展阶段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三是银行对移动银行业务高度重视。手机处理银行业务所需要的花费仅为面对面处理业务费用的 15,因此银行纷纷投资移动支付业务,鼓励手机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银行,为银行节省大量成本。目前,韩国的主流金融终端均可识别手机信用卡。
非洲及部分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也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虽然非洲在经济上的发展相对落后,但在移动支付市场却是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采取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或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模式,由各国金融监管的严厉程度决定。
非洲的移动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得还好,主要是因为其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作用明显。在一些没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据统计,非洲拥有将近5亿的手机用户,2014年非洲的手机普及率就达到了56%。
借助M-Pesa业务模式,肯尼亚成为全球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美国:与中国的同与不同
美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虽然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程度也是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在移动支付领域,美国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单单落后于亚太的日本和韩国,也远远落后于同为发达国家的欧洲地区。
与中国的形式相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标准存在分歧,都想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这样必然会限制移动支付自身的快速发展。中国在2010年之后,移动支付的行业标准逐渐趋于统一,第三方平台的强势等原因共同促进了移动支付产业的腾飞,虽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但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当然,并不是说美国的移动支付产业整体落后,其实它的远程支付发展迅猛,通过外接读卡器将智能手机换成 POS 终端的 Square 模式取得了快速地发展。这里有一份数据,虽然相对陈旧,但依然能说明一些问题,2013 年的美国,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的移动支付(远程支付)年交易额 270亿美元,相较于2012年的140亿美元增长了193%,较2011年的40亿增长了350%。
2.5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2014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了2.92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3 558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12.3%。
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2%。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了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63.4%,增长速度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的5.2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8.9%。
移动支付元年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被称为是移动支付元年。
艾瑞网站分析,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条件推动:
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许多直接的数据可以证实这点。李彦宏曾经指出,在过去的2014年,来自移动终端的搜索业务首次超过PC端。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在年龄、学历、收入等各维度都呈现长尾化趋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这必然会催生支付等相关业务的多元化,移动支付就是其结果之一。
在推动移动支付高速增长的群体性因素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点:一是女性消费者比例高速增长,已经超过半数,且女性消费者比例在持续增加,由2013年的51.5%增加至2014年的53.9%,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特征;二是移动支付领域老龄化趋势明显,智能手机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普及明显会推动移动支付的增长,而手机厂商在做产品时也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群体的需求,相比而言,中老年人群体中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率并不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低。
此外,70后对于支付平台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体验的友好性与便利性的需求高于其他群体,同时选择支付工具的目的性更强;80后作为屌丝一代,在考虑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也呈现出其屌丝的一面,与其他年龄代相比,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因素的话,那就只有其他可考虑了;90后作为未来的潜力市场,并不容易获取,他们对于支付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有很高的要求,且对于交易优惠与补贴抱有较高的预期。
第三,支付场景的高速发展使得移动支付成为网民继银行卡、现金之外新的支付通道。
这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当前民众对于消费渠道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但总的趋势是线上渠道在稳步增长,而线下渠道则在萎缩。这样更加适合线上消费的移动支付能够快速增长就不难理解了。
第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力,让宝类产品高速发展,这些产品都具有高度黏性。面对这类产品时用户一旦做出选择,那么对此类产品的依赖性将是非常恐怖的。
融合为移动支付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在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域,之前中国移动主要采用2.4GHz的RF-SIM标准,支付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这种代收费的方式一直遭到各大商业银行的抵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移动的支付标准和银联的NFC标准在业内并行,互不兼容。在电信系里,联通已经支持了银联的NFC标准,电信也已经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拓展NFC支付市场,这意味着在这场移动支付标准之争里,中国移动处于劣势。2012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采用银联制定的国家标准,这也意味着银联的NFC国标逐渐统一了江湖。
随着中国移动彻底向银联系标准看齐,运营商在移动支付市场布局也不再纠结于标准之争而进入了实质应用阶段。同时,中国移动支付两大阵营开始逐渐显现:一是银行、通信运营商、央行和银联主推的NFC近场支付模式;二是互联网公司主推的二维码识别 远程支付的架构模式。
与此前的互相掣肘不同,当前虽然仍然存在两大移动支付阵营,但银联 通信运营商主要发力近场支付,而第三方平台主推远程支付。这种经过漫长时间融合形成的格局弥足珍贵,同时也为移动支付整体的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即便在接下来的2015~2016年度移动支付的发展趋于平稳,不再是爆炸式增长,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不存在大的商业模式分歧,移动支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热点。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在PC端,有关电脑及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用户的心病,但总体来说,电脑的安全问题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因为电脑用户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入一些,与电脑系统安全有关的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也更多,质量更高。而在手机端,用户普遍缺乏对操作系统及手机软件的了解,这便给了不法分子机会。
从2013年开始,手机支付类病毒爆发,包括伪淘宝病毒、银行窃贼及洛克蛔虫等。截止到2014年,支付类病毒监听键盘输入,或于后台监控手机用户支付账号密码输入信息的特点,成为手机支付类病毒高危化演进的一个信号。
有19.74%的支付类病毒可以读取用户短信。用户短信的内涵可包括用户支付交易的手机验证码,而黑客可通过验证码破解用户的支付账号密码,取消数字证书等设置,对支付宝交易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短信中的钓鱼网址成为诈骗分子入侵用户银行支付账号、窃取诈骗用户资金的关键入口,二维码支付成为一条高危的支付类病毒的染毒渠道。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用户在移动安全领域当中的首要问题,而用户对于移动支付安全应用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泛安全定位的手机安全软件将不能满足客户,而基于像腾讯手机管家这样定位专业移动支付安全的手机支付安全软件将会更加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