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編輯推薦: |
在商品社会的现代,很多设计师效仿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大多数的商业设计走在时代的先端,引领着潮流,但有些千篇一律,忽略与历史、环境的融合。公共建筑附属的庭园景观也是如此,缺少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而本书的地域性景观的精致户外造景所透露出来的,不只是代表地域的独特设计风格,更提纲挈领地诉说着精神生活的寄托。其细致、亲民、舒适的景观设计值得设计师思考和学习。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当今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为主题,图文并茂,记录了关于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实践最近阶段的努力成果。内容包括大型景观、中型景观、小型景观、微型景观的实际项目,以及景观师访谈等。其中每个项目都包含了设计图纸、实景照片、点评说明,设计风格清新、低调、亲民,人与环境完美融合。此书作为景观设计合集不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其设计优秀的地域性乡土性的景观作品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时代感和人文精神,其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对景观设计的教育和发展颇有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类图书策划的文化机构,分别在北京、天津和广州设有事业部,人员超百人。我们的编辑成员大都是在建筑类图书领域打拼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图书人。本书由天津凤凰空间天津事业部采编组稿。
|
目錄:
|
寻找地景:试探物质与文化之间的土地景况/苏孟宗
水泥丛林的动态镶嵌谈创意城市与暂时性景观/李柏贤
两岸景观台湾景观至大陆发展的趋势/彭文惠、王政立
[大型景观案]
[01] 宜兰县苏澳镇内埤海岸风景区规划设计
[02] 河、驿涧子坜水岸新驿再生计划新势公园
[03] 草悟道都会绿带再生台中市观光绿园道改善工程
[04] 高雄市中都湿地公园
[05]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分院景观湖设计
[06] 鹿角溪人工湿地
[07] 万年溪流域整体整治计划
[08]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暨跨堤平台广场
[09] 澎湖山水堤外生态环境再造
[中型景观案]
[10] 法鼓山农禅寺
[11] 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户外景观
[12] 秋红谷生态景观公园
[13] 高雄市甲仙区小林村罹难者纪念公园开辟工程
[14] 华山创意文化园区连通廊道及机房新建工程
[15]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主题馆区
[16] 台湾博物馆周边景观改善工程
[17] 新庄运动休闲中心
[18] 驳二艺术特区西临港线景观绿化休憩工程
[19] 台中市立大墩中学及大墩小学
[20] 台北市政府转运站
[21] 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新生公园区梦想馆、未来馆与生活馆展馆新建工程
[22] 莲潭之云:高雄市翠华路自行车桥
[23] 礁溪温泉公园
[小型景观案]
[24] 心六艺
[25] 由巨大谦
[26] 宜兰未来转运站几米主题广场记忆片刻风景
[27] 峰景建设之凤翔社区景观设计
[28] 逢甲大学学思园景观环境整合规划案
[29] 国际地标环境艺术创作计划
[30] 富贵三义馆
[31] 慈心华德福之永续校园改造
[32] 枫叶亭酒店温泉SPA景观工程
[33] 台北国际航空站观景台
[34]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广场地景设计
[35] 漂浮城墙恒春古城人行桥
[36] 远雄上林苑
[37] 台湾工业银行总部大楼
[微型景观案]
[38] 生态校园人文西南角之绿色大门
[39] 安平港海岸整治工程马刺型突堤
[40] 马太鞍休闲农业区栈桥与瞭望台
|
內容試閱:
|
文化地景的体现
20年前在大学求学期间,时常见到许多学生论文都以工商发达作为景观相关行业受到重视的缘由,这样的观点自然有其局限性。这类的景观定义经常建立在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上,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有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按照这样的观点,景观是人类解决温饱之后,行有余力才能追求的精致文化。在今天文化景观日渐受到重视的时刻,我们知道即使是工业和商业的景观,也是人类在生理、安全和社交层次的物质体现。不论是群居的组织阶层,或是趋吉避凶、追求舒适的生物本能,都是景观中的重要成分,也时常构成充满力量的文化景观。当然文化这个词和景观一样模糊,也同时有精致文化和大众文化两种可能。然而取其系统特性来看,即使是一般所谓美的景观设计,通常也都难以摆脱累世更迭的底层文化人影响。关于何为地景Landscape或许众说纷纭,然而人文地理学者曼宁D. W. Meinig曾经对环境和地景两者进行了清楚明确的区分:地景环绕着我们。它与环境相关,但又不完全相等。环境支持的是作为生物的我们,地景展现的是作为文化的我们。2 Environment Sustains usas Creatures; Landscape Displays us as Cultures. 由此看来,文化与地景几乎是同义词了,只是前者抽象不可见,后者同时关乎观念和物质。然而精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不只是狭义或广义的词汇定义问题,也牵涉到本质认定的不同。景观建筑教育家与理论家凯瑟琳侯蔚Catherine Howett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明确批判景观专业中的视觉优位性Visual Primacy。她引用哲学家卡尔森Allen Carlson 讨论土地伦理的观点,以风景模式Landscape Mode对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就好比将自然环境视为平面风景画,这幅画又进一步被分割成一幕一幕,或是一块一块的景Scenery,让观赏者从特定点观看,观赏者与环境之间被适当的空间距离(以及情绪距离)隔开。3 环境学者艾文顿也认为:询问观赏者哪种景观比较美,其实是在问,哪种景观属于文化传统所定义的美的类型。4 这些风景的文化观念,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海报、月历、明信片,乃至于计算机屏幕的桌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无论我们如何追求创新,那个文化所定义的风景框架还是存在我们的内心。更精确一点来说,多数人并没有察觉,今日成为统
计学中的美质和偏好仍然无法摆脱18世纪英国文人眼中的秀美、崇高和如画式Beautiful, Sublime, Picturesque三种风景美学原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