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HK$
108.9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
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前瞻新经济
李彦宏、马化腾、雷军
中国新经济巨头眼中的新战略
|
內容簡介: |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标志着新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的重大顶层部署。
新经济战略的提出,正值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阶段、供给侧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以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将带动产业转型、改造升级传统动能。
本书从内涵、机制、技术、产业、投资等角度,深入阐释新经济的来龙去脉,剖析培育发展新经济的土壤和环境,前瞻新经济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全面为读者呈现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高级官员的解读分析,海内外权威经济学家、两院院士、各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以及知名企业家和创业家的实战思考与积淀,是各级政府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读之作。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被誉为吴市场和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主编简介】
朱克力 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金融硕导,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BI研究员。
担纲主编的著作获中国好书和中宣部、中组部推荐。其中《小趋势2015:读懂新常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牛禄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编辑,新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
目錄:
|
引言总理布局新经济 XI
解读篇 认识新经济
新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03
李彦宏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新经济特质:连接一切,创造服务 009
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新经济模式:专注极致口碑 013
雷军小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为什么提新经济 026
腾讯研究院
机制篇 开创新经济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031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让双创成为发展新动能 041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048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展新经济,制度高于技术 055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双重转型助推新经济 064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新经济与制度创新 067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074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发展新经济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084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创新的逻辑将贯穿十三五 088
朱克力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创新篇 引领新经济
未来中国将主导新经济 095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100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
大智移云开启产业互联网时代 106
邬贺铨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人创客,引爆引领 112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数字革命的五大趋势 123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技术颠覆大潮才刚刚开始 133
瓦德瓦美国奇点大学创新与研究副主席
虚拟现实:下一个风口 137
牛禄青《新经济导刊》研究员
产业篇 布局新经济
构建产业新体系 147
马凯国务院副总理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状况 156
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十三五绿色制造工程的总体思路和五大任务 163
冯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168
林毅夫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 177
谭铁牛中科院院士
投资篇 掘金新经济
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机会 185
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
未来10年的投资方向 187
吴晓波知名财经专家
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193
梁信军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生活服务O2O赢利可能要5~10年 199
姚劲波58赶集集团首席执行官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3
|
內容試閱:
|
新经济模式:专注极致口碑
雷军
小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小米创办于2010年4月6日,我们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创业精神)在一个新的行业打出一片江山。我们十几个人研发产品18个月,在2011年10月底上市。随后,小米手机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五。
手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小米的崛起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诠释:第一是综合口碑第一,这是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第二是在安卓手机中质量认可度第一,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同行;第三是留存率第一,留存率是指使用小米的用户再换小米手机的概率。我们内部做了一个大数据分析,发现小米手机的留存率超过40%。过去因为产能不足,小米手机到今天还需要抢购,不太容易买到,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的事情。
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产品
在一个极度竞争的市场里,小米是怎样脱颖而出的?答案就是互联网 。
最好的团队:5个海归 3个本土创业者
互联网 是怎么做的呢?要不惜代价做好产品。要想做好产品,首先要找到最好的人来做这件事。小米创办者有8个人,这8位是最好的团队,平均年龄45岁,平均超过20年工作经验。5个人从国外回来,他们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平均超过15年,3位是中关村本地的创业者,土洋结合,跨界结合。初期小米创业的几百人主要来自跨国公司,包括谷歌、微软、摩托罗拉,还有老金山的同事。初期的工程师都有10年从业经验,团队规模不大,人不多,但人才密度和强度很高,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顶尖的高手。
坚持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的背后,第一个是人才,第二个是创新。有了人才和资金,接下来就要专注。专注的力量就是压强原理。互联网创业极其强调专注,单点极致。小米用了五年时间,集中精力完成了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四款机器。最核心的产品是小米手机,高端手机为小米Note,大众手机是红米Note。而传统手机行业,多则三四十个型号,用户都不知道是什么手机。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坚持技术创新,使用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小米手机4采用不锈钢,不锈钢做手机非常有质感,但加工难度大。为了挑战这个工艺,小米与供应商花了19亿元买设备。在今天的手机市场,花很少钱也能做,但想做好做精细甚至做到极致,花费是天文数字。传统公司可能有三五千研发人员,但它们把这些人投入一两百款手机上。小米的人数只有它们的110,但我们把这110的人全部投到一两款手机上,在一款产品的投入上是同行的10倍以上,而且研发周期也是同行的两到三倍。比如小米Note前面是2.5D玻璃,后面是3D玻璃,加工难度非常高,极具质感,厚度只有6.95毫米,而且是双卡双待,所以这款手机的技术水平非常高。我们花了18个月时间,反复进行了修改。
寻找世界上最顶尖的供应链伙伴
今天要做好产品,还需要顶尖的供应链伙伴。创办小米时,我发现中国制造的一个问题中国产品给人的感觉是廉价,为什么会这样?
以前做软件和互联网时,到一个企业去,他们讲得最多的是成本控制。做企业肯定要控制好成本,但如果一个企业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控制成本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偷工减料。我去过德国,人家做螺丝钉都是分四批人做,一批人负责拧螺丝钉,该拧三圈绝不拧两圈半。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比我们先进,就是因为他们对待细节、对待每件小事足够投入。
小米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就要不惜成本。初期选择供应商,我们只选贵的,全是世界顶级的。找加工厂,从全球第一名找到全球第十名,起初没有一家理我们,最终好不容易谈成了第五名的英华达。当小米做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富士康才加入。此外,我们选芯片的时候,也是选择最高端的。
当小米取得成功之后,政府希望小米带动国内产业链,承担社会责任,于是我们用国内产业链、两岸资源做了红米,性能只差20%,但价钱便宜了一半以上。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手机的某些性能差一点点,但价格差很远。最早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做事的公司很少。我们每一个器件打开都是世界顶级的,并鼓励透明化,鼓励大家拆机,鼓励大家评测,这些东西做得好,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接受。
与用户交朋友
倾听用户意见,快速迭代
产品做好之后还要真心真意与用户交朋友,这并不容易。小米把用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首先要让用户满意,再考虑企业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与用户交朋友。要注意倾听用户的声音,并且根据用户的意见快速做出改进。过去几年,用户给小米提出了1.5亿条意见。我们邀请用户参与小米手机的研发,用户帮小米做了全球几十个版本,帮小米把系统移植到上百款手机上,而且小米经常与用户举办年会活动,便于融洽感情。
有一次与一个领导朋友聊天,他说有时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但晚上容易被骚扰电话吵醒,他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这个功能很简单,我们很快就把电话VIP(重要人士)功能做到了手机上。还有一次见到韩寒,我问他用手机有哪些不满意,他说有些粉丝知道他的电话后经常给他打电话,接不接都为难,他希望只接通信录里的电话。我受他的启发,就设定手机只接收通信录里的电话,拒接任何陌生电话,只接收短信。
就这样,我们把每一个功能都做得非常细,五年时间做了两三百个版本。我们和用户交朋友,他们就很热情地帮我们提各种意见,帮我们推荐产品。我做金山20多年,只收到过用户的几封信和礼品,但做小米后收到了很多礼品。两年前,元旦上班的第一天早晨,我就看到一个米粉送我一本台历,而且这位米粉是专门从贵阳飞到北京的。
从用户的礼品中可以看到,小米和其他品牌不一样,我们是和用户一同成长的。在这点上,我们真心跟用户做朋友,他们可以帮我们推广产品,帮我们研发,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互联网这种开放的精神,能组织几百万人帮你做手机,可能这些不体现在媒体上,不体现在报纸和广告上,而是润物细无声,所以小米手机一发布就非常火爆。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种互动其实就是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互联网手段比实体经济的手段发达很多,只需很低的成本就能争取到大量意见。可能这几百万意见你来不及看,就发动网友筛选意见,这样就把有用的意见留下了。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方式,我们对每个星期更新的功能进行投票。做不好的工程师压力很大,做得好的人就发一桶爆米花,这样研发人员就非常有热情,到社会上去听取意见,与用户脸熟了,用户就会支持他。
怎么倾听意见,怎么快速改善?这个问题解决了,与用户的距离就拉得非常近。我以前做软件时用过很多手机,觉得有些手机的功能不合理。有一次遇到一个诺基亚的高管,我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他觉得我讲得很对,但过了五年十年,他们的功能还是没有改进,因为他们的体系不支持快速改善。我就想做一款手机,让手机发烧友都凝聚在一起,想做什么功能都能实现。所以小米的功能在设计的时候是集大成的,如果你能提出一条意见,大部分人都支持,我们只需一个星期就能更新。全球范围的消费电子只有小米是用这方式快速迭代的。
极度重视品质和服务,做中国最好的客户服务中心
谈到服务,广告公司都当成成本来看,认为把成本控制得越精越好。这么想时,服务品质好不了。在中国做好服务非常难,因为在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做服务需要投入很大成本。我做小米的时候强调一定要做好服务,虽然不能保证小米的服务是最好的,但我做好服务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中国任何一家公司的售后服务点都没有小米这么高级。每个小米之家像零售店一样,有免费的茶水、沙发等,能上网,让每位朋友来了像回家一样。而且这些售后服务点全部是小米全资的,店员全都是小米的员工。以前的服务经常是第三方售后服务点来做,第三方售后服务点做好非常难,因为它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我不惜巨资在全国各地办了小米之家。
小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手机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手机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有1 700座客服,有2 750人。跟同行交流时发现,我们的手机销售量可能跟他们差不多,但我们客服中心的人数是他们的10倍,我们客服中心的离职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中关村的客服中心离职率是50%左右,因为客服工作很枯燥,很难留住人。但我们客服人员的薪酬比社会平均标准高30%,每个人每个月600元餐补在我们自建的食堂里一天吃三顿饭还有富余。企业如果不尊重员工,他们是不会尊重客户的,所以一定要把客服中心做好。
在这样的思路下,可以少做点广告,有些广告用户都不相信。把服务做好,让每一个用户切身理解小米和别人不一样,自然而然业务就好了。所以我们把服务当成了产品的一部分,而不是备用。客服中心放在租金较高的中关村,主要是便于与我们的研发人员随时沟通。
高效运作
小米的产品与跨国公司比,价格没优势,用户不会选择我们。没有创新,只能控制成本,产品才有机会卖得出去。后来我们决定用同样的成本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反过来通过提高运作效率来降低零售价。
干掉广告费,垂直一体化
一块钱的成本,国外品牌能卖到两三块钱,国内品牌会卖到两块到两块五。除了制造材料成本,其他还有隐形成本,比如推广、研发成本、服务成本等。能不能用生产材料成本来倒逼我们的运作项目?然后我们就想出了这种模式,核心是垂直一体化,看哪些事情自己能做,哪些事情能优化成本。
首先是研发,接着是市场。市场就用口碑营销,让用户帮你推广。这个成本最低,换句话说,小米不做广告。然后是销售环节,现在实体经济销售环节的成本之高令人瞠目,于是小米就在网上直销。我们开通了小米网,然后把商品放上去,平时不营业,只在固定的时间卖产品,但用户成千上万。
大家都说小米是饥饿营销,其实不是,2014年我们卖了6 000多万部,每次只卖几分钟。传统的销售渠道成本大概在一件商品的百分之三四十,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绝大部分在中间消耗掉了,而销售渠道也不挣钱,所以小米就把广告费去掉,致力于把产品做好。
市场和广告都省了。我们投1亿元进行研发,比别人多10倍,真材实料。别人做了一两百款机器,每一款只卖一二十万台。小米投几亿,但每年能卖几千万台到上亿台,这样下来小米的成本其实很低。
中国企业的研发占比不合理:第一,产品做得好,卖的量自然大,研发占比自然就小;第二,在中关村创业,最重要的激励是股权,而股权没有进入研发成本,所以在高新科技公司,研发人员的工资很低,因为他们有股权,用股权激励。如果小米的几千人都是小米股东,他们会竭尽全力地把产品做好。
精品研发战略,尽可能少的机型
第一,小米在研发成本上采取精品战略,只做两三款手机。单款手机研发的成本大规模降低,虽然总体投入很高,单款投入更高,但效率高了很多倍。第二,把市场成本省掉,把产品做好了,老百姓自然会埋单。第三,不依靠任何渠道,本来卖一块钱的东西就卖一块钱。
小米诞生的时候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交媒体开始兴起,每周二抢到小米手机的人都在说中奖了,传播面非常广。但一款产品没做好,负面口碑传播更快,所以在口碑的压力下要不惜代价做好研发。有了口碑效应,用户买小米手机就不需要销售渠道,电商直销就行。我们把这几种模式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是免费,在互联网行业,用户价值最高。为了把用户的心留住,在互联网上最基础的、最受欢迎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以前看新闻要买报纸,现在只需在网上搜;以前寄邮件要钱,现在免费发;以前打电话要钱,现在微信通话免费。
这些公司通过免费模式短时间获得了大量用户,接着用长尾理论为少数客户定制个性服务收钱。比如,你刚开始在淘宝上开店是免费的,等大家都进这个平台之后,就有搜索和目录导引,这就是收费模式。
领先的互联网手机模式
怎么形容互联网商业模式呢?一句话,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现在小米用免费模式把手机做成功了,但互联网有隐形收入,买电影票、玩游戏都收钱,积少成多形成收入。所以互联网的核心模式是免费模式 长尾理论,用免费的核心业务来吸引大量用户,提升用户满意度,用长尾理论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小米最注重的是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了,给点小惠,小米就能活得很好。这种经济叫小惠模式。
还有生态链支持。手机做好了,与手机连接的所有周边产品都相通,客户满意度就越来越高。比如现在的机场、火车站、餐厅都有免费Wi-Fi(无线互联网接入),但需要输入你的手机号,需要注册才能获取服务。后来我们在几个地方设置了免费Wi-Fi,只要是小米手机就会自动提醒你这里有免费Wi-Fi,自动连上,很方便,iPhone(苹果手机)都没这功能。
小米就是靠大量的集成,用不到6%的成本创造全系统优化,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效率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商品会卖得这么贵?因为加了很多成本。)这就是小米的基本商业模式。
互联网出现后颠覆的第一个行业是软件行业。我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办,是第一个被颠覆的。第二个是传媒界。互联网和软件看起来是一样的,但观念不同,所以金山就输给了互联网。我从1999年开始思考转型,互联网到底强大在哪里?其实互联网是一整套观念,非常强大,这个观念最重要的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
第一个:专注
无论哪个伟大公司,都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的,腾讯做QQ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有时候大公司资源多了不容易聚焦,小公司资源有限,才有机会做成事情。
刚开始创业时,我决定只做一部手机,只做好小米网站,不做京东和淘宝,就是做减法。后来我努力聚焦,只做很少几件事,到今天这个规模,我们也只有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其他全是合作。只有专注才能做好。
我现在保证,每一款手机至少我自己都用过,每一款手机都是开机的,因为我们每周都有更新,这样我才能最快发现手机的问题。如果不专注,就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问题。电视也只有三个尺寸,55寸、49寸、40寸,路由器只有两种。所以小米的产品实际上只有七八种,都在我的办公桌上,好不好用,我很快就能发现。
第二个:极致
互联网行业不做到极致,很快就会被超越。传统产业经常打价格战,互联网没有价格战,极致就是免费。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超过了任何一家实体店,首富排行榜全是互联网企业,其实它们都在各自领域处于绝对领先。从全球市场来看,社交领域就是脸谱网,其他公司比它差很远,所以在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就是赢家通吃。在赢家通吃、极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每种产品都要追求做到别人没法做到的水准,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你自己不疯,绝对赢不了。极致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达到的。
第三个:口碑
又好又便宜的东西不见得有口碑,只有一个东西有口碑,叫超预期,超过用户的预期。几年前在机场看到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的服务员可能没有别的餐厅的服务员漂亮,但是它的服务就是做到了极致,顾客一进去有吃的、有喝的,可以剪指甲、下棋,有休息的地方。我特别好奇,就问有没有遇到过免费吃完了就走的,他们说有。因为要排队所以就免费吃喝,然后终于排到我吃饭。我一去吃饭,那个服务员就特别高兴,我问她为啥高兴,她说像她这样40多岁的下岗女工,每个月拿4 000多元,晚上做梦都笑醒了。
热情是装不出来的,目前很多服务行业最可恨的都是服务员假笑,大家都不会发自内心地笑,我在海底捞第一次看到了真笑。其实海底捞的装修很一般,服务员也是40多岁的下岗女工,但是海底捞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得很精致。它的精致不在于奢华的装修、漂亮的菜肴、漂亮的服务员,但它就让人感觉很舒服。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之前是下岗工人,没办法在街头开了一个烧烤加盟,一步一步做起来。他说,他们就是要对人好,对客户好了之后才有更多的客户。他给我的启发很大,让我认识到口碑的重要性。关键问题是一定要想清楚你的客户预期是什么,你比客户预期做得好,才能有口碑。
第四个:快
互联网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是扁平化。比如用户提意见,一周有反应、一个月有反应、一年有反应,他的感受是有差别的。当年创业的时候,我们极其低调,做完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第一次开店只有100个人使用。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我说不要紧,只要把这100个人伺候好了,第二周就会变成200人,第三周变成400人,第四周变成800人,每周都会翻一番。我在初期就想,不做广告,要相信群众,依赖群众。
今天的互联网最在乎的不是起点高,而是你的成长速度有多快,你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产品做得不错,把用户当朋友,才会有口碑。有一条很重要,就是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用户参与做了小米手机,他就会选择用小米手机。当然,没有社交媒体的帮助,小米做不成这样。我们用微博、微信,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用脸谱网和推特,想办法让粉丝聚集在一起,让我们的信息快速地传播。
此外,经营理念也很重要。我在创办小米的时候,考虑过几个问题:怎么在中国办一个百年企业?怎么在中国办一个对时代有巨大影响的国有企业?我想了很长时间,找不到答案,后来一想可以从已有的百年企业总结经验。最著名的是同仁堂,已有370多年历史。同仁堂的成功秘诀在于创始人在创办的时候只提了一个要求: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在一个高度不透明的医药行业里,要想做成百年企业,同仁堂的创始人真有远见,就是真材实料不偷懒。这一条祖训怎么能够坚持370多年呢?就是你怎么做的没有人看出来,但是良心知道,就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研究了这个问题以后受到巨大的震撼,所以我要求小米每一款产品打开以后就像艺术品,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不讲效率只讲成本,这是个伪命题,讲成本最后就等于偷工减料,所以小米从第一代开始就坚持真材实料。但是全部真材实料肯定很贵,如果小米卖苹果一样的价钱,别说初创期,即使今天都有很大压力。品牌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产品比别人便宜,成本比别人贵,怎么能够赢呢?只能优化效率,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来优化效率。全球效率最高的是沃尔玛,沃尔玛在1962年创办的时候,美国零售业要办一个大商场,一定要有45%的毛利率才能赚钱。而沃尔玛是22.5%的毛利率,他们要生存下去。在这个目标下,他们有两个小创新。第一,以前的零售业一定要在最繁华的地方开商场,零售业的铁律就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但沃尔玛把商店开到了城乡接合部。第二,沃尔玛不盖新商场,找一些仓库简单装修就完成了,使沃尔玛商品的毛利率做到了22.5%~23%,到今天为止依然是这个数据。然后通过大规模的效率改善,有两到三个点的净利率,用了20年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沃尔玛。
此外,美国一个大型的连锁店好市多(Costco)也给我许多启发。好市多任何一件商品只挣1%~14%,如果任何一件商品的毛利率超过14%需要首席执行官特别批准。从创办起到今天为止,好市多综合毛利率只有6.5%,而亚马逊要赚23%。好市多是怎么做的?
第一,它只面向美国的中产阶级。美国有3亿人,好市多的目标只服务美国的5 000万中产阶级,确定了精准的客户群。
第二,它的商品琳琅满目,每种东西却只有两三个品牌,但是非常精致。偌大的商店里面只有3 500种商品,而且每种商品都是老板亲自挑,都是老板自己用过的。他提了一个要求,让顾客在好市多看到十件商品的时候至少有一件让顾客感到惊喜。它的品质、品牌、用户体验、价格都是最好的。所以去过好市多以后,你就会成为它的粉丝。不需要看价钱,不用琢磨它好用不好用,直接拿走就行,因为每件东西都很好,而且非常便宜。这是全球零售业的奇迹。
尽管只有6.5%的综合毛利率,但好市多的财报显示,它的利润很高。第一是信用卡,就是互联网金融,用信用卡买东西便宜;第二是小费,顾客觉得东西这么便宜,给小费、会员费,员工高兴。
如果小米的产品能够和客户打通,顾客真的愿意给小费。一般来讲,互联网卡通形象都是免费的,小米也做了一个卡通形象的标志米兔,但不是送的,是卖的。有两种,一种是不穿衣服的卖49,一种是穿衣服的卖99元。2014年,这两种卡通形象有197万元的营业收入。如果用户不喜欢小米,他买这个米兔干吗?所以,我设计了小费的成本就是我理想的互联网 ,我们希望用户以这种形式支持小米。把产品做好,让用户心甘情愿给小费。
总之,我们要向同仁堂学习做货真价实的产品,向海底捞学习做口碑,向沃尔玛和好市多学习优化效率。如果永远能做到这三点,是没有人可以击垮小米的。
为什么提新经济
腾讯研究院
新经济的内涵
新经济并非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讲话中。早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就在其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丰富了新经济的内涵。简要来讲,新经济是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诞生的新产业、新消费、新组织形态,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业创新浪潮、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结构改善、经济提质增效。
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过程,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新经济与传统经济都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深刻而紧密的联系。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不应被扭曲为通过引爆新经济来代偿传统经济。实际上,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是互补共生、不可分割的。以新经济、新思维来引爆传统经济,盘活资源存量,才是理解十三五规划的正确姿态。
新经济的重要作用
新经济除了经济拉动作用外,提升人民生活福祉也是主要发力方向。新经济将解决就业,信息动能降低连接成本,让更多民众受益于数字红利,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从而真实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度。
当然,新经济也是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通过信息动能及时交换供给与需求信息,使得定制化生产、个性化生产成为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新经济最终将把信息动能注入传统企业之中,放大传统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用信息动能驱动传统产业变革,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新经济的发展重点
新经济的基础是底层通用技术的变革,这些变革首先触动经济领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些技术的外溢效应明显,其影响已经不再局限在经济领域,而是开始广泛影响到公共服务、民生福祉等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对于这些外溢效应,特别是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外溢效应产生的正面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提出要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更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
2016年,以分享经济为引擎的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并由个人闲置资源分享向企业和政府闲置资源分享阶段演进;基于C2M(顾客对工厂)模式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将成为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重点;消费金融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将释放巨大发展动能;另外,农村的互联网+值得期待。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外,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将为加快推进移动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内容等行业的下沉创造机会。而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线下服务线上化、移动化以及集成化,为充分释放双创潜能提供广阔空间。
新经济的政策保障
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全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各级政府将投入更多精力支持新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并推动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打造能力强劲的新引擎。
实际上,李克强总理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经济发展。例如,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 行动计划;再如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具体的落地措施出台,以保障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塑造金融开放发展新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和审慎管理框架,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金融平衡、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发展新体制
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推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境金融资源配置权的中资金融机构快速稳健成长。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增强国有金融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发挥金融创新功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大金融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构建普惠性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创新间接融资服务科技创新方式,银行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贷联动。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
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和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选择和培育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促进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制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减少财政库款波动对流动性的冲击。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协调发展是实体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十三五时期,应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左右。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以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减少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人资质的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退市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形成包括场外、场内市场的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构建产权协调、混合所有、有效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在改善监管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银行业。形成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金融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良好的制度环境。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主流金融业态借助网络科技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信息化、综合化经营渐成趋势。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P2P(个人对个人)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审慎稳妥地开展综合经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
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
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对商业银行进行绿色评级等手段,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支持排放权、排污权和碳收益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
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
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支持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界定、分类和披露标准,培育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和绿色评级能力。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建立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安排。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推动发展碳租赁、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体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提升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范围和规模,扩大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的主体类型和地域范围,放宽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限制。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和法律规章,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金融合作。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香港金融服务业向着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加大内地对港澳金融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海峡两岸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经济金融合作平台。开拓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融资。加强国际收支尤其是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加强审慎管理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审查,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多元化运用外汇储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全球融资框架,实现我国金融资产全球布局。
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树立对人民币的信心,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进一步加强双边和多边货币金融合作,以服务贸易投资和产业链升级为重点,从巩固人民币计价结算货币地位,向支持人民币的市场交易和国际储备功能推进。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新兴市场区域化使用的便利性,逐步向国际金融中心和发达国家延伸。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十三五期末,预计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我国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将超过13,人民币将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增长。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向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调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国际性影响力。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金融服务。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提高农村信用社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发展能够高效便捷低成本地提供融资、汇款、结算和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支持并规范移动互联支付、小额贷款等创新性、专业性、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建立全国土地当量核算和配额交易机制,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提高农村保险深度和密度,改善政策性保险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巨灾保险立法进程,界定巨灾保险范围,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通过债权、股权、不动产等多种投资渠道,促进保险资金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完善筹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
坚持底线思维,实现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原来被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未来5年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
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借鉴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互相补充、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统一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探索将系统重要性资产扩张活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外债宏观审慎管理。
健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强化综合经营监管,实现新型金融业态监管全覆盖。强化对金融控股公司,以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场外配资等为代表的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全覆盖。构建集中统一的货币支付清算和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系统,建设统一共享的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中央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监管机构充分及时的信息交换。加快金融监管转型,确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审慎监管体系。
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改革成败取决于金融安全,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具有充分信心是金融安全的基本内涵。建立国家金融安全审查机制,健全金融安全网,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职能,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全面提高财政和金融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措施,建立金融处罚限制制度,有效应对极端情况下境外对我国实施金融攻击或制裁。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