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編輯推薦: |
哲学泰斗冯友兰的毕生人文哲思精华,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详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透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为疲惫的现代人寻找一条提升人生品质与精神境界之路。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哲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生哲思随笔集,内容分为幸福人生的真相、哲学与人生、 个人修养与人生品质、理想与现实社会、漫谈中国文化、五个部分,从这五方面教导年轻人怎么理解幸福、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怎么提高个人修养。
|
關於作者: |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
目錄:
|
代序:哲学与人生之关系
第一章 幸福人生的真相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术
知命
关于真善美
幸偶
论命运
第二章 哲学与人生
哲学的性质及其精神
哲学与人生
论信仰
论悲观
调情理
欲与好
性善与性恶
才命
死生
第三章 个人修养与人生品质
觉解
心性
判性情
论风流
处事的方法
论知行
再论知行
道德及修养之方
精神修养的方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之社会伦理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一点意见
与印度泰戈尔谈话
|
內容試閱:
|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有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人生的意义常因个人的见解不同,而各有差异。一件事物的意义,各人所说可以不同,其所说的不同,乃因各人对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现叙述于下:
※自然境界
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才能或顺着他底习惯与社会风俗去做。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功利境界
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为目的,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底人其行为无目的也不明白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确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义。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
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所谓义与利,并非各不相关,二者表面相反,实则相需相成。二者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中的人,其所作为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
※天地境界
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换言之,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充塞于天地之间,其事业不仅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贤乃能达到这个境界。
以上四种境界,各有高低不同。某种境界所需的知识程度高,则境界亦高;所需知识低,则境界亦低。故自然境界为最低,功利境界较高,道德境界更高,天地境界最高。因境界有高低,所以人所实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也有大小,一个人所能享受的世界的大小,以其所能感觉的和所能认识的范围的大小为限。就感觉而论,各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很少差别,食前方丈与蔬食箪饮,并无多大的不同。若以认识了解而论,各人所享受的世界差别很大:如自然境界的人和天地境界的人认识不同,了解不同,因而这两种人所享受的世界,亦有很大的悬殊。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因为人的心理复杂,有的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住于此境界中。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因良心发现,做一点好事,在良心发现这一刹那间,他就入了道德境界,因未经过特别修养功夫,不能常住于道德境界中,过了一会以后,又回复到功利境界。若有人能常住在道德境界中,便是贤人,能常住在天地境界中,便是圣人。
四种境界就其高低的层次看,由低而高,表示一种发展。前二者是自然的礼物,不需要特别功夫,一般人都可以达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修养的功夫,才能达到。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圣人,两种境界可算是圣关贤域。圣贤虽和众人不同,但他达到道德和天地境界,不必做一些标新立异的特别事。他所做的事其实还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过他的认识比一般人高而深,故任何事对他都能发生特殊意义,此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人生的意义
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得少,便没有多大的意义。何谓自觉?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一种事情,便是自觉。人类与禽兽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类能够了解,能够自觉,而禽兽则否。譬如喝水吧,我们晓得自己在喝水,并且知道喝水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兽类喝水的时候,它却不晓得它在喝水,而且不明白喝水是什么一回事,兽类的喝水,常常是出于一种本能。
对于任何事物,每个人了解的程度不一定相同,然而兽类对于事物,却谈不到什么了解。例如我们在礼堂演讲,忽然跑进了一条狗,狗只看见一堆东西,坐在那里,它不了解这就是演讲,因为它不了解演讲,所以我们的演讲,对于它便毫无意义。又如逃警报的时候,街上的狗每每跟着人们乱跑,它们对于逃警报,根本就不懂得是一回什么事,不过跟着人们跑跑而已。可是逃警报的人却各有各的了解,有的懂得为什么会有警报,有的懂得为什么敌人会打我们,有的却不能完全了解这些道理。
同样的,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
这,有如旅行游山一样,地质学家与诗人虽同往游山,可是地质学家的观感和诗人的观感,却大不相同。
我前面讲过,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
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
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
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就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里糊涂。他们既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不明白做某种事情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可说没有自觉。有时他们纵然是整天笑嘻嘻,可是却不自觉快乐。这,有如天真的婴孩,他虽然笑逐颜开,可是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快乐,两种情况,完全相同。这一类人,对于生、死皆不了解,而且亦没有我的观念。
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的了解,比较进了一步,他们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有时他们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点事,可是他们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表面上,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
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以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就普通常识来说,部分的存在似乎先于全体,可是从哲学来说,应该先有全体,然后始有个体。例如房子中的支柱,是有了房子以后,始有所谓柱,假使没有房子,则柱不成为柱,它只是一件大木料而已。同样,人类在有了人伦的关系以后,始有所谓人,如没有人伦关系,则人便不成为人,只是一团血肉。不错,在没有社会组织以前,每个人确已先具有一团肉,可是我们之成为人,却因为是有了社会组织的缘故。道德境界的人,很清楚的了解这一点。
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他们对于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复无所谓死;他们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全体一一宇宙。科学家的所谓宇宙,系指天体,太阳系及天河等,哲学家的所谓宇宙,系指一切,所以宇宙之外,不会有其它的东西,我人绝对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天地境界的人能够彻底了解这些道理,所以他们所做的事,便是为宇宙服务。
中国的所谓圣贤,应该有一个分别。贤是指道德境界的人,圣是指天地境界的人。至于一般的芸芸众生,不是属于自然境界,便属于功利境界。要达到自然境界或功利境界非常容易,要想进入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却需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了解。究竟要怎样做,才算是为宇宙服务呢?为宇宙服务所做的事,绝对不是什么离奇特别的事,与为社会服务而做的事,并无二致。不过所做的事虽然一样,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就不同了。
我曾经看见一个文字学的教授,在指责一个粗识文字的老百姓,说他写了一个别字。那一个别字,本来可以当做古字的假借,所以当时我便代那写字的人辩护,结果,那位文字学教授这样的回答我:这一个字如果是我写的,就是假借,出自一个粗识文字的人的手笔,便是别字。这一段话很值得寻味,这就是说,做同样的事情,因为了解程度互异,可以有不同的境界。
再举一例:同样是大学教授,因为了解不同,亦有几种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留学回来以后,有人请他教课,他便莫名其妙的当起教授来,什么叫做教育,他毫不理会。有些教授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所以跑去当教授,是为着提高声望,以便将来做官,可以铨叙较高的职位。另外有些教授则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怀抱。有些教授则系天地境界,他们执教的目的,是为欲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在客观上,这四种教授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自有差别。
《中庸》有两句话,说圣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并不是帮助天地刮风或下雨,化育是什么?能够在天地间生长的都是化育,能够了解这一点,则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行动,只能说是为天地所化育。所谓圣人,他能够了解天地的化育,所以始能顶天立地,与天地参。草木无知(不懂化育的原理),所以草木只能为天地所化育。
由此看来,做圣人可以说很容易,亦可以说很难,圣人固然可以干出特别的事来,但并不是干出特别的事,始能成为圣人。所谓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就是指做圣人的容易,人人可为圣贤,其原因亦在于此。
总而言之,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
冯友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