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4.4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9.8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9.7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微风拂书》是作者周立民读书有所体悟而做的文章的合集。全书分为三辑:“七彩瓶”“万花筒” “五斗橱”。通过阅读和写作,作者找到了反抗虚无的方式。作者用文字筑起了巢,读者可能在其中得到这样的安慰:蜷缩的灵魂得以自我伸展,从现实中挣脱,望见另外的人生。
|
目錄:
|
不会飘落的叶子(代序)
第一辑 七彩瓶
他总是惦记着森林
打碎的瓶子
尼科连卡的手套
更多的死于漫不经心
记得那时风日好
书话?且慢!
未免有情
打翻了七彩瓶
与记忆重逢
妙不可言
守先待后,薪尽火传
夜读札记(一)
夜读札记(二)
第二辑 万花筒
裁便笺纸用的吗
肛肠科做的软件吗?
歌唱爱情的词儿都没了诗意
淡如水,又情深似海
书生或许会轻功
第三辑 五斗橱
随傅雷赏名画
为学不作媚时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开拓心灵的花园
呻吟声中的思索
触摸历史的真实
共享生命的阳光
不可救药的“旧”
《大公报·文艺》书评版带给我们的启示
枕涛夜读录
跋
|
內容試閱:
|
没有约定吧?今年居然接连出版关于高尔基的书。汪介之的《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版),帕维尔·巴辛斯基《另一个高尔基》(余一中、王加兴译,译林出版社 2012年7月),还有已经引起人们关注的金雁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北京大学出版社2()12年9月版),其中第二章《破解“高尔基之谜”》,作者用了60多页的篇幅谈高尔基。把三本书放在一起看更有意思。巴辛斯基和汪介之用了大量的史料意图展示出更为复杂的高尔基形象,尤其是巴辛斯基在探讨那个流浪汉“彼什科夫”是如何成为 “高尔基”的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他对高尔基的晚年和重要作品的解读稍嫌简略,而汪介之的《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就像为补充《另一个高尔基》而来的,他不但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这最后的二十年,而且非常细致地评述了《不合时宜的思想》《我的大学》《日记片断·回忆录》《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同时期创作。金雁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是一部清理和反思之作,它从不同的俄国知识分子的道路中探讨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和历史后果,对于高尔基,她的书中充满了这样的质问:“高尔基是圣徒还是犹大?他算不算俄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该书66页)她提出的问题虽然古老但总也绕不过去: “他一人身份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他是‘不明就里’地在思想上步入‘迷途’呢,还是由于个人形而下考虑发生的转变?”(该书13页) 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汪介之好像跳了出来,用《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来回答了她的疑问,毫无疑问,《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是一部辩护色彩很强的书,金雁的种种质疑,汪介之逐一反驳,比如,哪怕他肯承认高尔基有不足,也认为:“高尔基的全部不足、迷误和缺陷,只是他的认识上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所致,而丝毫不带有趋炎附势、卖友求荣、见风使舵、助纣为虐的性质,丝毫无损于他的人格光辉。”(该书398页)巴辛斯基则像一个和事佬:别急,别吵,让我来告诉你们,事情是这样的……这位俄罗斯新生代的学者在此书中不嫌琐碎地考察了可能形成“高尔基”的各个细节,苏联解体之后,这样的传记纷纷以破解什么之谜为能事,而巴辛斯基没有搅和在其中,而是以一个学者的严谨、以史料说话写出了这本厚重的大书。当金雁举起大刀讨伐高尔基人格底线溃退,汪介之在辩护“事实根本不是如此”之时,巴辛斯基却更为冷静地在向他们解释高尔基为什么如此,他说:“高尔基复杂的世界观具有惊人的两面性,心灵与理智在他的身上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这一切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他一面救助具体的人们,使他们免遭恐怖之害。另一方面他又力图从整体上为约瑟夫·斯大林辩护。就这样不断重复‘救助——辩护’的过程。这种情况不能不将作家引入精神上的死胡同。但是主要的是:无法因为这一精神上的死胡同去责备某一个人。”(该书610页)我不能不说,这是站得更高的看法。金雁在文章的开头就描述了一个多变的高尔基,却不去探讨他变化的原因,或者真的发生了变化吗?从研究鲁迅开始,中国的学者似乎迷信某一个人思想的某个转折或变化,而巴辛斯基这部书更多是剖析了高尔基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生命长河中的一贯性……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阅读,仿佛不同的学者在开着学术讨论会。有人说读书少的,脑子里就是别人的跑马场,无论是对于苏俄文学,还是高尔基,我都是一个门外汉,但却愿意伸长脖子看门里面的人吵吵闹闹。
P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