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HK$
64.9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1.其实一开始你是拒绝的,后来还是答应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心理效应?拒绝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以不伤害人的方式拒绝别人?本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2. 不懂拒绝,憋屈自己;拒绝别人,特别过瘾。56种拒绝技巧,让内心善良的你学会从容拒绝。
3.做人除了说YES之外,还要学会说NO。人的价值,往往是靠拒绝体现的。学会拒绝,摆脱羞怯、违心、自卑、畏惧等心理,成为从容自信的交际达人。
4.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聪明人都习惯说不,拒绝让你更珍贵。
|
內容簡介: |
当你不敢拒绝别人时,只能憋屈自己,你希望得到安慰,却无人理会。你太好说话了,别人找你做什么事,你都答应;别人找你要什么东西,你都给。如此一来,你变得就没那么珍贵了。你忘了,人的价值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拿出拒绝的勇气,让你的心智变得自由,让自己先认同自己,让所有的不甘心都烟消云散。不要再让别人的事情折磨你,学会拒绝从当下开始。
|
關於作者: |
应卫强,擅长心理分析和人格探索,崇尚以简单直白的行为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让更多的人成为交际达人,是他毕生的追求。
|
目錄:
|
第一章 拒绝的勇气:当你不敢拒绝的时候,你在害怕什么
难道怕伤害别人,就要伤害自己吗
有原则的人,谁都敬他三分
看不惯就说出来,没有谁故意为难你
你那么好说话,无非是因为没立场
别傻了,没有人能决定你的生活
别人说得出口,你就拒绝得出口
力不能及的事,干吗要答应
示弱也是一种力量,没必要强撑
缺乏主见的人,从来都没有存在感
第二章心智自由:你能接受让别人主宰你的一切吗
别让陪审团葬送你的幸福
别小看自己,也别高估别人
这个世界谁也不欠你,你也不欠谁
与其假装淡定,不如正向面对
跟妥协唱一次反调,局面也不会变糟
一味胸怀天下,只会给自己添堵
不懂拒绝,你就等着被烦死
让你低到尘埃里的人,不如趁早放手
第三章认同自己:没有人能拿走你说不的底气,生活从来靠自己
过自己的生活,无须看他人脸色
隐忍要有限度,当心憋出内伤
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成长
向上吧,别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
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努力上进,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拿得起放得下,不为过去的事挂心
你被赶下台,是因为上台前就已怯场
没错,你只是输给了犹豫
做自己,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别活在未来,享受生活从今天开始
第四章从容拒绝:拒绝让你更珍贵,别让你的帮忙变得理所应当
很多事能复制,唯独生活要独树一帜
你没必要按别人的标准去生活
人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生活
别拿轻浮的心态对待感情
总是谈是非,就别怪被是非纠缠
人生要经得起诱惑
别跟易愤怒的人有过多牵扯
勿将希望倾心而出,寄托于他人
不主动争取的人,只能用尊严换取馈赠
第五章把握界限感:不威胁他人的利益,不放弃自己的立场
总是满脸堆笑,别人不一定尊重你
放下的是脸面,得到的是气量
坦率地拒绝,胜过违心地答应
说服也要给别人一个台阶下
给别人留点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退路
生活是自己的,不必向外寻找答案
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小心点,别让损友害了你
不多看不多听,安心守着自己的幸福
第六章 消灭不甘心:你吃的都是不懂拒绝的亏
别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
任何时候,你都有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做人要直率,忸怩作态没人爱
别扛着,有苦就要说出来
你愿意让工作占据你的生活吗
冷面孔也是一种威力
不属于你的东西,不值得你哭泣
任何时候,都不要背黑锅
隐私这种事,还是躲开好
别人的想法,改变不了你的心情
|
內容試閱:
|
有原则的人,谁都敬他三分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在电影幕布上一闪而过的话,却被许多人印在脑海里。
是啊,我知道熬夜不好,但一到晚上还是放不下手机,停不下电脑游戏;我知道吃垃圾食品不好,但每次吃零食的时候就把这些警告抛在脑后了;我知道该锻炼身体了,但每天闲下来的时间还是用在睡觉上了;我知道那么多的我知道告诉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之所以不能深刻地感知自己,大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很多优秀或者成功的人都是惜字如金的,他们每天都在埋头思考和做事,很少承诺,很少夸夸其谈,成功前他们是行动派,成功后是沉默派。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绝不绝不可是当面临实际情况时,还是为自己找上一堆借口,一如既往地妥协,解释给自己听,解释给旁人听。其实,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原则,似乎一切行为加上原则这个标签就会高尚许多,就好比古装剧里一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在劫富济贫时要加上替天行道的旗号一样。
这样,说着说着,原则在许多人口中逐渐成了一种口号,成了标榜自己的一种说辞。
而真正有原则的人呢?他们将原则记在心里,以行动去响应。
原则有大有小,遵守社会原则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原则可以很简单,比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原则也可以很随意,比如周末不吃面条。
只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它不是摆设,不是口号,不是借口。你的原则由你定,自然也由你自己遵守。
苛刻地说,生活中严格遵守原则的人并不多见,就我个人所见而言,这类人往往较之其他人更可信。
我对于原则问题并没有那么苛求。在饮食上,我希望做到按时吃饭,三餐正常,但周末想赖床的时候便直接省略早餐的情况也是有的。记得卞之琳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处敏感,小处迷茫。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对于原则的态度再适合不过了。虽然不算虔诚,却也在遵循着。
反观我身边的朋友们,一些叫嚣着减肥的,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些声称自己不喝酒的还是常常烂醉如泥;还有一些月光族,每每在月初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月坚决不乱花钱了,结果每个月的月末还是把钱花个精光。
在我们身边从来就不缺少始终坚持原则的人,对这样的人,有人羡慕嫉妒,有人盲目崇拜。我的上司老赵,他把坚守原则这件事做得近乎完美。
我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有三年打杂经验的底层员工,老赵彼时是我的组长,据说是从大公司高层跳槽过来的,自己选择从基层做起,这也就给了我攀附的机会。在他手下做事,我长了很多见识,可以说,是老赵将我从低谷拉了上来,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也一直影响着我。
做人得有原则,这是他说的。他比较沉默,寡言少语,按说这样的性格去跟客户洽谈是很不讨好的,但同一个项目,总是他的业绩最突出。记得当时还有另一个小组长,他和老赵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与老赵的沉默不同,那个小组长老张巧舌如簧,对付客户很有一套。不过时间长了,两组之间的业绩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他们组的许多客户在几个月后不约而同地转到了我们组,我以为老赵有什么杀手锏,总想找个机会打探一下。
一次,组内聚餐,老赵喝了些酒,有些醉意。我瞄准这个机会,向他打听客户的情况。老赵摆摆手,说:哪有什么机密啊。我告诉你,那些客户之所以转到我们这里,还是因为我们遵守原则,承诺过的话绝不抵赖,一定做到。不会因为今天出现这个情况明天出现那个情况就改变自己的承诺,这是原则性问题。你只有坚守原则,别人才会信任你。
听了这番话,我回想了一下老赵平日的为人。早在加入这个小组之前,老赵便立了几条规矩,说是绝对不能触犯。当时可能吓到了一些组员,但是后来大家见他平日里很好说话,一些小过错跟他说说也就过去了,这样一来,我们便都放松了。不过,一旦有原则性的过失,他处理起来绝不含糊。之前有一个资历比我老的员工,见老赵不大发脾气,有些事便开始自作主张。老赵知道情况后,警告了一次,后来见警告无用,便直接给他发了一封辞职申请表格。此后,我们组一些松散的组员便知道了上司的厉害,小组的整体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而我们的劲敌,他们那边的情况刚好相反。他们组的办公室张贴着一大张规范,但是时间一长,一些人见自己犯了错也没什么惩罚,就开始自作主张,我行我素。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忏悔是无形无声的,从此改过了,才是忏悔,否则就是,至少是,装腔作势。关于原则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大声说出来也罢,暗自默念也罢,都不如真正付诸实践。这才算得上原则,它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
力不能及的事,干吗要答应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小时候我以为自己能拯救全世界,长大后才发现全世界都拯救不了我。这句话的主旨是讽刺那些只会空谈、幻想,却没有能力付诸行动的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胜枚举,他们明明能力一般,却总是喜欢应承,喜欢大包大揽,似乎自己能解决所有的事,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的老同学小君就是这样的人。读研究生时,我和小君跟着一位老教授学微观经济。老教授从业数十载,对待学术极为认真,平时也不苟言笑,但他的为人却极为正直宽厚。平日里,我们偶尔犯了点小错误,他会口头训几句,然后再很详细地给我们讲清错在哪儿。当然,这样的错误下次决不可再犯。那几年,我跟着老教授,在专业和治学态度上学到了不少。
由于老教授的实力和为人,院里有不少项目的研究经费和活动名额都首先考虑他,我们身为他的弟子,自然也较其他人更胜一筹。
一次,院里有一个全额资助的出国留学深造名额,小君和另一位同学综合实力相当,又都是老教授的得意弟子,两人表面风平浪静,你来我往,私下还是免不了暗暗较劲,抓住每一个可能的表现机会。
那时候,院长作为受邀嘉宾要去参加一个经济论坛活动,还要在会上发言。因为有外国友人与会,因此发言稿要做成双语。那个会议非常重要,院长极为重视。当时,他亲自到我们平日做数据分析的实验室,拜托老教授帮忙找一个可靠的外语专业研究生翻译那份发言稿。
院长和老教授的这段对话我们都听见了,却也只是听听就算了。虽然我们这几个弟子的英语水平都很不错,但一是清楚这样的水平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还是有点差距,二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出了什么纰漏个人承担不起。
没想到,小君开口了,他信心满满地跟老教授推荐自己。老教授当时没答应,院长审视了小君一番,觉得还不错就答应了。
院长对老教授说:小君的英语实力我知道,上次英语口语比赛,他不是拿过第一吗?就让他翻译吧,而且这发言稿中涉及一些专业名词,让我们本专业的学生来翻译说不定更准确。
既然院长都开口了,老教授也就没有回绝的理由,只是叮嘱小君一定要认真,小君连连点头。另一位同是候选人的同学见眼前这番场景,嘴角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我们都知道小君如此急于表现的原因,其实他用这种方式争取机会也无可厚非。
然而,这件事还是出了意外。
小君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翻译那篇发言稿,以期做到尽善尽美。定稿后,他还特意请英语专业的师兄帮忙审阅。发言稿是没问题,问题就出在院长之前强调的专业术语的翻译上。那篇发言稿上探究的学术本来就是当下最前沿的,里面的专业术语小君大部分都见过,但也有一两个听都没听说过,英语专业的师兄更是没听过。小君本来想去请教老教授,但一想到老教授本来就不同意他来翻译,也没好意思去。最后上网搜了一些资料,对比之后,选了他认为最恰当的翻译。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
发言稿中涉及的一个经济学专业名词是以一位外国教授的研究团队命名的,而那位外国教授的竞争对手也极力宣扬那是以自己团队命名的名词。平心而论,这个经济学现象的发现,两位教授都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一场口水战之后,也没有一个定论,仍旧是双方各持己见。
而会议上,小君翻译的发言稿恰恰选了那位与会教授的竞争对手的命名方式。所以,会议结束后,那位外国教授特意找了院长,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个问题,直接质问他是不是故意的。院长半天才反应过来,解释之后又连连道歉,说是自己疏忽了。但我们院与这位教授学院的合作项目还是受到了影响,被一系列借口搁浅下来。
院长还没回来,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学院。小君当时有些不知所措了,而老教授本想责备他几句,见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还是忍住了,叹了口气便走了。
最后,跟小君竞争的那位同学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唯一一个留学名额。听说最后人选是院长亲自定的,公开宣布之前还曾找小君谈话,让他以后考虑事情要全面,别一个劲儿地想出头。
也许这件事说到底只能算小君倒霉,不过,转过来一想,若小君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这件倒霉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吧。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做事需要量力而行,帮别人做事更要这样,否则,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也许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但如果你有心无力的话,就不要急于应承;一旦你把别人的事搞砸了,最后收到的恐怕不是感谢,而是埋怨甚至憎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