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編輯推薦: |
★带着问题学习法律,以法律解决实务问题
★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法律解决问题的功能
★【主体法律】【实用问题】【关联法规】【实用工具】四部分,涵盖法律法规及相关解释标准文本,罗列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疑惑的、常见的问题并进行简单明了的解答,体例清晰,适合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工伤保险条例》的最新、权威文本,并对重点条文进行了注解;二是与该法相关的实用问答,帮助读者更直观、通俗地了解法律规定,解答法律问题;三是与该法相关解释、配套规定的文本:四是实用附录(包括流程图表和文书范本)。读者既能看到权威的法律文本,又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最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
關於作者: |
法律出版社专业出版编委会是法律出版社大众出版分社牵头组织的,包括理论界、实务界和出版编辑在内的,专门从事法律专业知识读物、法律实用工具书出版的编辑委员会。该编委会旨在关注读者的法律实践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图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
目錄:
|
工伤保险条例 (2010年12月20日修订)
实 用 问 题
第一章工伤保险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工伤?
2.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3.《工伤保险条例》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4.工伤保险费由谁负担?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认定
5.劳动关系在工伤处理中的重要性
6.怎样证明劳动关系?
7.没有书面合同,如何举证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8.如何运用符合要求的手机短信证明劳动关系?
9.企业能与未认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吗?
10.私自替班受伤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吗?
11.经用人单位同意替班受伤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吗?
12.提供短期劳务受伤算不算工伤?
13.“串岗”受伤是否属工伤?
14.出租车司机在运营中伤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15.保姆给雇主家收拾家务时受伤,是否按工伤处理?
16.家政服务人员工伤如何举证证明?
第三章工 伤 认 定
一、工伤认定的一般规定
17.什么是工伤认定?
18.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19.提交工伤认定的申报材料都有哪些?
20.有关证明文书如何取得?
21.申报工伤的主体与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22.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23.民事赔偿后,能否再申请工伤认定?
24.超过一年,是否还能申请工伤认定?
二、工伤认定的条件
25.未经劳动部门认定的能算工伤吗?
26.受伤地点与公司注册地不在同一个地点的,应该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27.工作时间擅自离岗遭遇车祸致伤是否属工伤?
28.是否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所有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
29.工作时间之前,在工作场所内从事预备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是否属工伤?
30.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是否属工伤?
31.因私推迟下班遭遇车祸受伤是否属工伤?
32.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是否属工伤?
33.不是上班必经路线遭遇交通事故致害是否属工伤?
34.工作时间去卫生间摔伤是否属工伤?
35.见义勇为引发工伤是否有因工要求?
36.清洁工在非指定清扫区域出车祸是否属工伤?
37.提前上班遭遇车祸受到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
38.在单位工作中的厮打能否认定为工伤?
39.在单位组织的旅游过程中受伤是否属工伤?
40.在工作中违章操作致害是否属工伤?
41.职工加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是否属工伤?
42.职工上班途中因无证驾驶而造成伤亡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43.工作时间从事非本职工作而受到伤害能否构成工伤?
44.出差私自改道意外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45.由于工作劳累过度患病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46.罪犯在服刑中受伤,如何举证是工伤?
47.下班途中顺路取款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48.上班酒后驾车身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49.有酗酒史的职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50.工人由于不安全因素受伤,如何证明是工伤?
51.休假期间返回单位工作时受伤,如何证明是工伤?
52.在职工食堂就餐发生事故致害应否认定为工伤?
53.工作间隙职工因自身过错发生事故致伤是否属工伤?
54.“老工伤”现在还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55.工作期间被他人打死、打伤应否认定为工伤?
56.下班后洗澡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57.职工因精神病导致“自杀”能否认定为工伤?
58.椎间盘突出如何认定为工伤?
59.上班途中被撞,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认定为工伤?
60.单位组织旅游途中发生意外,应否认定为工伤?
61.因为职业原因中暑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62.没有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吃住而居住在外,下班途中受伤可以认定为工伤吗?
63.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受伤,算不算自残?
64.因自己的违法行为死亡的,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
65.什么是劳动能力鉴定?
66.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67.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什么机构?
68.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是什么?
69.工伤职工如何鉴定劳动能力?
70.工伤职工旧伤复发,能否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71.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是否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章职业病的认定
72.患职业病应否认定为工伤?
73.认定职业病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74.对于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75.精神分裂症是否属于职业病?
76.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检查的,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77.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退休后被诊断或者鉴定为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待遇如何解决?
78.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证明不服的,该怎么办?
第六章工伤认定的程序
79.应该向哪个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80.配偶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吗?
81.职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吗?
82.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不属于工伤的,应认定为工伤吗?
8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工伤认定,应当以什么为依据?
84.工伤认定的时效期限是如何计算的?
85.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应该怎么办?
86.对工伤认定不服,职工可以提起诉讼吗?
第七章工伤保险待遇
87.哪些人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88.职工伤残等级应如何确定?
89.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工伤赔偿协议,能否以待遇偏低反悔?
90.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可以同时适用吗?
91.因工致残,能否请求支付精神损失费?
92.工伤休养期间,职工是否仍然享受年终奖等在岗待遇?
93.工伤复发,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94.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职工是否按国家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95.职工因工下落不明的,能否享受相应工伤待遇?
96.职工因工下落不明可享受怎样的工伤待遇?
97.是否所有康复性治疗的费用,都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98.进行康复性治疗的医院能否任意选?
99.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能否兼得?
100.工伤赔偿和侵权赔偿能否兼得?
101.人身意外保险能否代替工伤保险?
102.试用期内发生事故伤害,应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3.劳务派遣发生工伤,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4.已退休工伤职工死亡后,其直系亲属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从哪个渠道支付?
105.当事人因工死亡后,其公婆是否有权享有死亡抚恤金和经济补偿?
106.职工因工死亡后,其工伤保险待遇应如何分割?
107.企业破产时工伤保险待遇如何落实?
108.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应如何落实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109.被确认为职业病后,职工应当如何主张工伤待遇?
110.未上保险的农民工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111.工伤职工旧伤复发,能否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112.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怎样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113.退休人员返聘到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可否认定,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14.实习人员发生工伤事故,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章工伤事故救济及赔偿
115.职工被借调期间工伤的,哪个单位应承担工伤责任?
116.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如果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话,应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117.农村承包经营户请的帮工受伤,如何举证进行索赔?
118.劳动者与用工者是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关系,索赔途径有何不同?
119.《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人员就医方面有哪些规定?
120.企业未尽工伤申报义务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121.企业内部承包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122.职工在两个单位上班,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123.发生工伤后,可否解除劳动关系?
124.建筑工伤,包工头与建筑公司怎样承担责任?
125.农民工所在企业不给上工伤保险,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6.职工与侵权人达成赔偿协议,用人单位能否以赔偿数额过低来主张减少其应承担的工伤赔偿数额?
127.职工因他人侵权而受伤,用人单位进行工伤赔偿后是否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28.劳动合同中“工伤概不负责”的霸王条款是否有效?
129.非法用工工伤如何处理?
关 联 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节录)(2010年10月28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节录)(2011年7月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4月25日)
工伤保险经办规程(2012年2月6日)
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2011年1月1日)
工伤认定办法(2011年1月1日)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2014年4月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29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2015年7月22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22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2年10月29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4年1月1日)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1年1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复(1988年10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年7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年9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年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年7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年3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修正)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2013年12月23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
实 用 工 具
1.工伤认定申请书
2.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
3.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4.认定工伤决定书
5.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6.劳动能力认定申请书
7.职业病鉴定申请书
8.工伤认定流程图
9.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流程图
10.工伤保险待遇及其计算简表
11.工伤赔偿时效简表
12.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用表表样
1.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
2.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登记变动申报名册(表2-2)
3.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
4.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
5.社会保险验证审核表(表2-5)
6.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核定表(表3-1)
7.缴费工资申报名册(表3-2)
8.缴费基数确认名册(表3-3)
9.缴费基数确认情况汇总表(表3-4)
10.缴费基数承诺书(表3-5)
11.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明细表(表3-6)
12.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告知书(表3-7)
13.重新核定工伤保险费率申请表(表3-8)
14.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情况汇总表(表3-9)
15.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3-10A)
社会保险费申报(核定)表(表3-10B)
16.参加工伤保险人员补缴申报名册(表3-11)
17.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12)
18.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13)
19.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14)
20.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表3-15)
21.社会保险费还欠通知单(表3-16)
22.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表4-1)
23.工伤职工旧病复发治疗申请表(表4-2)
24.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表4-3)
25.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表4-4)
26.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表(表4-5)
27.工伤事故备案表(表5-1)
28.工伤职工登记表(表5-2)
29.工伤保险关系变动表(表5-3)
30.工伤医疗(康复)待遇申请表(表5-4)
31.工伤医疗(康复)待遇审核表(表5-5)
32.辅助器具配置费用核定表(表5-6)
33.伤残待遇核定表(表5-7)
34.一次性工亡、丧葬补助金核定表(表5-8)
35.供养亲属抚恤金核定表(表5-9)
36.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表6-1)
37.工伤预防费支出明细表(表6-2)
38.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申请表(表7-1)
39.工伤保险储备金专项用款申请表(表7-2)
40.工伤预防费专项用款申请表(表7-3)
41.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退票明细表(表7-4)
42.追偿(退还)工伤待遇审核表(表9-1,表9-2)
|
內容試閱:
|
本套丛书上市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继续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结合一些新的法律规定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意见,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
此次升级再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丛书的整体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精选、优化合并和增补,此次出版的专题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丛书的实用性更强。
2.对丛书的体例进行了优化调整。经过调整之后丛书内容分为“主体法律、实用问题、关联法规、实用工具”四个部分,体例更清晰,也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习惯。
3.主体法律部分增加了“条文注解”栏目,帮助读者对重点法条的理解。条文注解的内容均来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全国人大等相关权威部门对法律的释义。
4.实用问题部分更加强调实用性。此次修改既根据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对实用问题进行修正,又增加了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内容更丰富、问题更实用、解答更准确。条文注解侧重对重点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规定的延伸权威解读,实用问题部分侧重以通俗的语言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5.全面增补了实用工具部分,收录了常用的文书范本、流程图表,便于读者使用。
带着问题学习法律,以法律解决实用问题!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切实的法律帮助。由于编者水平、精力有限,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修订、再版时加以完善。
宝贵意见请发至邮箱:dazhong@lawpress.com.cn.
编者
2016年1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