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蒙台梭利养育5岁孩子

書城自編碼: 271882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育兒/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 刘妍 编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12294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0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3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HK$ 79.2
租税转嫁与归宿
《 租税转嫁与归宿 》

售價:HK$ 107.8
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五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金融)
《 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五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金融) 》

售價:HK$ 49.5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 》

售價:HK$ 316.8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HK$ 97.9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售價:HK$ 60.5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HK$ 96.8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售價:HK$ 91.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0
《华人育儿百科》
+

HK$ 29.7
《蒙台梭利早教游戏训练1:0~5岁儿童感觉能力训练》
+

HK$ 39.0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

HK$ 39.0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

HK$ 39.0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

HK$ 39.0
《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編輯推薦: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
內容簡介: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 ”“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本套图书首次提出”蒙台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龄为线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重新解读,推出: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5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6岁孩子》
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需要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养育,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长。
關於作者: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她提出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捕捉儿童铭敏感期”等富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界亦有深刻的影响,深受父母们喜爱的知名教育专家、著名作者孙瑞雪、李跃儿等,其所提倡和传播的教育理念均来自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成书,并在美国出版,它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引入100 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编译:

刘妍: 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目錄
第1章?儿童的时代

1.纪律的习得与纪律感 2

2.缺乏纪律性造成的异常 14

3.服从的3个阶段 18

4.尊重儿童纪律性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33


第2章?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

1.儿童性格发展的特征 36

2.儿童是自己性格的塑造者 43

3.性格缺陷 55

本章小结 64


第3章?培养社会化小公民

1.什么在影响着儿童 68

2.社会秩序的培养 75

3.儿童的整体意识 83

4.让儿童的社会意识自然地发展 87

本章小结 94


第4章?警惕偏离正轨的孩子

1.神游 98

2.抵触 101

3.依附 107

4.占有欲 109

5.支配欲 115

6.自卑感 119

7.恐惧 126

8.说谎 129

9.如何纠正孩子的性格和道德 135

本章小结 140


第5章?学会爱你的5岁孩子

1.教育者的心理准备 144

2.不要娇生惯养 153

3.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163

4.爱孩子的智慧 173

本章小结 182


附 录

动作灵活性训练 186

图形认知训练 187

语言组织能力训练 188

自我表达训练 189

意志力训练 190

控制错误训练 191

服从意识训练 192

专注力训练 193

调节情绪训练 194
內容試閱
·1·

纪律的习得与纪律感

孩子从小就要学会遵守纪律,因为纪律是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团队精神。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会秩序,纪律都很重要。

任何人参观我们学校,都会对孩子们井然有序的纪律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班上有3~7岁的40个小家伙。在教学中,他们每个人都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在一个木头框架上给布系扣解扣;

有的孩子在打扫灰尘;

有些孩子坐在桌边;

有些孩子坐在地板的地毯上;

有些孩子踮起脚尖走动,发出轻微移动的声音;

有的孩子正在进行一项感觉练习;

有的孩子在做算术题目;

有的孩子在玩字母;

有的孩子在画画;

有时候会有高兴的喊叫声,孩子急切地喊着:“老师!老师!看!看我做的!”

这些孩子完全沉浸于手中的事情,他们互不干扰。



与此同时,教师也在安静地走着,走到叫她的孩子身边,通过这种方式,任何需要她的人都能感到她就在身边,而不需要的人则根本注意不到她的存在。时间静静流逝,很快就过了几个小时。没有任何话语。

孩子都沉浸于“工作”的巨大兴趣中,他们没有为争抢物品而争吵。这些小家伙被誉为“小大人”,或者就好像“正在沉思的法官”。如果有哪个孩子非常好地完成了什么“工作”,那他的作品就是其他孩子快乐和羡慕的源泉。没有人嫉妒他人的财富,有的只是一个人的成功让其他人都高兴,这样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3岁的孩子在7岁的孩子身边,静静地“工作”着,就好像他满意于自己的身高,而不嫉妒大孩子的身高一样。这一切都在平静当中进行。孩子看上去都很高兴,并满足于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而感觉不到对其他人行为的任何嫉妒。如果出现变化,教师希望孩子们集合起来去做什么,举例来说—

让孩子离开感兴趣的手头“工作”,教师所要做的,只不过是简单地用一种很低的腔调说话或做一个手势。这样,孩子们就会注意到来自老师的信息。他们都会用一种急切的目光看向教师,想要知道如何听从教师的命令。



这样的命令不是武断,而是亲切平等的,老师与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

不仅是教师,所有提出正当要求的人,只要是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他们要求孩子做些什么,都会对孩子那种对细节的关系、愉悦地服从,感到震惊。经常有参观者希望听正在画画的小朋友唱歌,只要他们的要求是得体而礼貌的,这个孩子就会放下正在画的画,去唱歌给客人听。而在礼貌地表演完唱歌后,他们就会立刻回到画画中。不过有时候,一些小一点儿的孩子,会在服从命令前,先完成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需要别人尊重他们的“工作”。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孩子是受到了压抑才表现成这样。

其实,事实胜于一切。只要看一看孩子是不是胆小怯懦;是不是幸福而自由;眼睛是不是明亮;对来访客人希望看他们作品这类请求是不是诚恳对待;接待访客和向访客解释事情时的态度等,就会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幼小的心灵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孩子是自己的主人。见到过孩子们摆放餐桌情景的人,都会感到非常吃惊:

一个4岁多的小侍者,将刀、叉和调羹拿上来,放在不同地方,然后他又拿出5个餐盘和玻璃杯。最后,他给每张桌子送上装满热汤的汤盘。在这中间,他不会犯一个错误,不会洒落一滴汤,也不会打碎一个玻璃杯。

在用餐期间,这些不起眼的小侍者,尽心尽责,专注地看着桌子,就餐者汤喝完后,立刻就会有人再添上。同样,如果有人想要下一道菜,侍者就会敏捷地收走汤盘。整个进餐过程,非常愉快。



一般4岁的孩子总不停大喊大叫、总是摔坏东西、需要别人伺候。联想到他们,所有人都会被刚才所描述的场景深深打动。这些孩子的表现很明显是来自于潜藏在人类灵魂深处能量的发展,这些孩子将来的人生质量会很高。

这些孩子的行为很有条理,生活也在深化和拓展。这种纪律是通过对孩子们进行艰苦练习实现的,这不是依靠教师而是依靠一系列发生在每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奇迹而实现的。这种纪律不可能通过命令、说教,或任何普遍适用的纪律措施来实现。

纪律需要通过自觉“工作”来发展

大家都知道:依靠训诫和劝告来实现纪律,不会起作用。在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许会有一定效果,但这样得到的纪律在遇到现实时很快就化为泡影。的确如此,真正的纪律来自内心的爱,爱的光明来自于对“工作”的倾心。

我们已经知道,在某一特定时刻,恰巧孩子正对一件“工作”非常投入,这可以从他的面部表情、注意力和对同样练习的坚持当中体现出来。这样,孩子就迈出了指向纪律的第一步。无论孩子正在做什么练习,系扣子或鞋带练习也好,洗盘子练习也好,感觉练习也好,他们都表现出纪律性。纪律并不是通过说教实现的,没有人“通过听其他人说教”就学会了自律。

静止不动,集中注意于远处低声传来的名字,接下来,认真协调好动作、不碰到桌椅,踮起脚尖来走路—这些都非常有效。同时,老师也可以施加一些影响,比如,重复“有关安静的课程”来使这种现象更持久。这些练习可以为个性、运动神经力量和心智的发展做准备。

一旦孩子形成“工作”习惯,老师就必须严格监督,练习要按照经验循序渐进。在努力建立良好纪律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严格应用方法原则。

纪律通常通过间接手段来实现,不通过指出错误改正,而通过自觉“工作”过程来发展。纪律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动作做准备。这种“工作”可以让孩子变得有条理,在孩子个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面前打开广阔空间。

孩子的“工作”不能是随意的,因此老师的工作就需要非常精确。孩子的“工作”必须是人类本能渴望做的,必须是人类潜在的自然倾向指向的“工作”,必须是使个人一步一步前进的“工作”。

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所表现的自控缺乏主要是一种肌肉纪律的缺乏。孩子们总处于一种不协调的运动状态:摔倒在地,做出各种古怪的姿势,发出大喊大叫的声音。通过这些表现,要看到潜藏在深处的:一种寻求建立协调动作的趋势,以后协调动作会逐步建立起来。

年幼的孩子还不能协调使用身体不同的肌肉进行运动,但他们最终会建立起多种运动。在成长的过程里,孩子正处于一个充满错误的试误阶段,他们要努力实现潜藏在本能之下的目标。孩子的意识也还不清晰,需要经历经验积累的过程,然后才会走向协调。对一个幼儿说“像我一样一动不动地站着”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命令也不能给处在进化中、想要建立起秩序的“个体心理—肌肉系统”以帮助,因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命令。

有利于培养纪律感的动作

给孩子教授所有的协调动作,并尽可能分析这些动作,一步一步发展这些动作:



●教会孩子安静。

●教会孩子静止不动的不同程度。

●教会孩子从椅子上面站起来或坐下的动作,走路,用脚尖走路,按照画在地上的一条直线行走,并保持平衡。

●教给孩子移动物体,将物体小心放下。

●教给孩子一些与穿衣服和脱衣服有关的复杂动作,比如,对系鞋带和扣扣子的动作进行分析总结。

对孩子进行教学时,要在幼儿每一项练习中对整个动作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静止不动和动作的完美连接是在“安静—别动—”这种习惯性命令当中产生的,但是教师的命令必须得体与恰到好处,孩子是通过这种练习学习自律的。而在此时,他们还缺乏对肌肉的控制。人们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惊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处在运动中,所以他们对自然情况就有反应。这种指向一定目的的运动,已不再呈现出无序,而会以“工作”的形式出现。这就形成了纪律,它代表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自律的孩子,已不再是开始时的样子。那时,他们只知道如何被动成为好孩子。

工作通常可以突破年龄的限制,让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大步向前迈进,实现真正的自律。孩子也可以扩大自主的范围,不再需要身边总有人告诫他:“安静!做个好孩子!”这样做实际上混淆了两个相对的概念:孩子所达到的安静和完善并不能被归结为懒惰,这种安静完全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是动作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说的完善人,指的是那些向着完善不断迈进的人。这种完善是由他们自身的自我发展和有序的外部行为构成的。这样的孩子是有真正素质的孩子。他们不是只听大人命令、专门听话的工具。在孩子的学习与锻炼中,外部行为是刺激内部发展的一种方式。这两种要素紧密交织在一起,就让“工作”发展了孩子的精神性。

在学习和游戏中,拥有更深精神发展层次的孩子则会做得更好。而当孩子将“工作”做得更好时,他们会更加高兴,更愿意继续发展精神性,这都是良性循环的实例。

习得纪律的好处

孩子不但学会了运动和有用的动作,还掌握了一种优雅的姿态。这时,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双手更美丽,姿态更富吸引力,整个身体更平衡。孩子学会了一种雅致,他们的眼睛变得更加真诚明亮、面部表情更加优美,精神生活的火种在孩子身上更加明亮。

很明显,协调的动作要比无序动作省力得多。这些却是一点一点自发发展而来的,并由孩子自己选择的练习来执行。

当儿童只以一种无序、割裂的方式运动时,他的神经力量就将处于紧张中,而得不到休息安静。

当孩子通过智慧进行运动时,儿童的神经力量就会不断增长扩大,儿童会获得一种真正的满足感,还有征服自我的骄傲感。



经过上述过程,幼儿会发现自己超越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他们周围,有一些指引他们的神秘力量。这是什么呢?可以称之为积极的智慧,来自别人有益的经验。这些都可以融合并应用到孩子的身上。

唤起儿童内心的纪律性

成人经常错误地认为,命令可以让孩子实现一种自主行动。这种强迫性的自主行动确实存在,成人将这样的孩子称为“听话的孩子”。成人的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偏见,他们之所以如此强调孩子听话,是因为在让孩子听话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

孩子在四五岁时,不听话甚至抵抗行为会非常剧烈,以至于很多成人都会感到绝望,几乎要放弃让孩子听话这种努力。

其实,内心深处的纪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而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就是我们的任务。这一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当儿童可以集中注意力关注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有了这种纪律性。这些具有吸引力的物体可以给儿童非常有用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有助于儿童对错误的控制。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使儿童的心理体现整体上的一致性,让他们变得安静、快乐,甚至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帮助他们做到宠辱不惊。儿童具有的征服世界的能力是惊人的,它展示出人类心理所具有的价值。而教育者的工作就是给儿童指出一条通向完美的道路,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帮助他们排除种种障碍……而教育者也有可能成为最大的障碍。假如儿童已经具有了纪律性,那就不需要我们的工作了。儿童可以凭借自身的本能去克服各种困难。

有些进入我们学校的幼儿,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就十分严重。他们深深地藏起自己的本性,形成一种防御的意识。我们已经看不到他们身上本应具备的安静、平和与智慧。他们表现出非常浅薄的个性,比如,行动懒散、表达不清、不服从成人的管教等。

儿童的智慧和纪律正等着我们的唤醒。尽管这些儿童受过压制,可并没有完全被打倒,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无法改正。与此同时,教育者也要记住,儿童的防御性反应和不良行为会阻碍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要想让儿童达到完全的自由,就必须排除这些障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精神空间和一定的发展机会。

这应该作为教育的起点。如果教育者不能区别纯粹的冲动和平静的心理产生的能力,那么他的行为就无法产生结果。教育者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就是区别出这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按照儿童的自由意愿进行的,但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区别出这两种行为的教育者才能够成为儿童真正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2·

缺乏纪律性造成的异常

我们将讨论3类缺乏纪律性造成的异常,并简单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一类:自主行动异常

这种类型常表现为动作不和谐或统合失调。有些行为笨拙的孩子或许还会做出具有其他特征的举动,比如,举止无礼,行动时有前冲或旋转的动作,常常大声喊叫等。可是对于诊断来说,这些行为没有多大价值。通过训练,我们能够让儿童的早期运动行为协调起来,使他们的自主行动异常情况相应地减少。教育者不需要一一去纠正在儿童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调表现,只需为儿童提供一种有趣的形式或者方法,使儿童能够正常发展协调运动就可以了。

第二类: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物体上

这样的儿童常常喜欢玩石块或者树叶之类的东西,而且爱跟这些东西说话。他们总是进行一些空想。他们长大以后,想象力更会天马行空。然而,他们的大脑越偏离正常的功能,他们就越会感到疲劳,最后甚至会被想象所俘虏。

不幸的是,很多人却觉得这种影响个性发展的空想能够促进心理的发展,认为这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想象力就是石头、树叶,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人的精神世界是在可以同外界和谐相处的完整人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想远离我们的现实世界,这种发展状态并不是正常的状态。空想会导致错误想法的产生,也不能让我们的思想和谐起来。人应该去关注现实的事物,空想却会对人类关注现实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空想就是精神依赖的器官的一种萎缩。或许教育者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具体的实物上,比如,让孩子去摆桌子,但这些方法都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消除这种不良症状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孩子进行协调的运动,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的世界。

我们无须一一去纠正儿童的各种不良症状,当儿童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渐渐地恢复健康,各种功能也会渐渐地正常发挥出来。

第三类:模仿的倾向

第三种类型跟另外两种类型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这种倾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人类的一种根本性的弱点,是一种心理的退化形式。因为儿童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能力,他们只能在行为中去模仿别人。这种模仿不是儿童的正常发展,对儿童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只会让儿童走下坡路。这时候,儿童就如同没有帆的船一样只能随波逐流。

一个孩子可能会做错事或者大吵大闹,比如,他会躺在地板上又笑又叫,其他的孩子也可能学他的样子,甚至表现得更严重。这样的行为将在儿童群体中传播,更有甚者还会传到这个群体之外。这种“群体本能”将会让大量的儿童出现反常的表现,做出违背社会常规的举动。这样的模仿行会将个体的缺陷传给其他人,从而造成整体的退化。这样的退化越严重,我们就越难将儿童拉回正轨。可是,当我们把儿童拉到正轨上来时,那些不良的表征就会随之消失。



·3·

服从的3个阶段

为服从命令,一个人不但要怀有服从的愿望,而且要知道如何去服从。

当有一条正确的命令要求孩子去做某种特定事情时,为了对服从进行准备和执行,应当让孩子通过练习间接地学会服从。

当孩子完成了直接指向某一特定目的的协调动作时,当孩子耐心地重复练习时,当孩子完成了他要做的事情时,他也正在训练着自己的意志力。

一系列的复杂练习中,孩子通过活动,也建立起了对自己的自制能力。其中一项自制能力训练是有关数学学习的。

当孩子抽到写有数字的签时,必须从自己面前拿走相应数量的物品。这个游戏看起来好像可以随便拿东西,实际上孩子只能根据签上相应的数字来拿。孩子总希望可以尽可能多地拿物品,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恰巧抽到0,那他就必须两手空空,耐心坐在那里。在“0的教学”里,还有其他有关小孩自制力的训练。当一个孩子被叫到老师这里0次,亲吻0下时,他必须静静地站着。在执行中,孩子也在努力学习服从命令。



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服从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表现,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特征。儿童的服从意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以一种自然的、不期而至的方式出现的。实际上,如果人类不具有“服从”这种品质,如果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没有获得这种品质,人类的社会生活将无法想象。

但是,大量事实也清楚地表明,人类具有了过剩的服从意识,这恰恰是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原因。由于我们缺少对服从的控制,这些服从以一种不受控制的方式呈现,是一种可以毁灭一个民族的服从。我们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服从,相反,服从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种极其自然的心理现象。

在对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儿童进行观察时,我们发现服从意识的发展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的观察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服从意识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其他方面的发展过程基本相同。首先,它们都受到“有目的”的冲动的影响,然后都进入意识的层面并且逐步发展,最终都纳入意识和意志的控制之下。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服从对于一个人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过去,人们认为服从就意味着:孩子服从父母和老师的命令,完成他们安排的工作。可是,如果我们对服从意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服从要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复无常阶段

服从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听话,有时不听话,看似有些反复无常。

服从不只是依赖于所谓的“好的愿望”。相反,儿童在服从的第一个阶段的行为只受有目的行动的控制。所有的儿童都是这样,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儿童1岁。在1~6岁,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甚至很少出现,儿童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具备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服从意识与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要服从某项命令,就需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具备一定的能力。比如,我们都知道命令一个人用鼻子走路是很荒谬的,因为从物理的角度讲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命令一个不会写字的人去写信也是很荒谬的。

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命令不符合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是不会服从的。因为儿童的心理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对于一个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他要想服从命令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不可能突然之间就学会服从他人的意志,也不可能突然就了解做某件事情的原因。

儿童的内心深处正在经历一种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分为几个阶段。处于这个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可能会根据别人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情,但是这只能说明他刚刚初步掌握某种能力。要想让儿童能够熟练运用这种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巩固。

在儿童首次获得运动能力时,这种情况就有体现。儿童在1岁大时开始尝试走路,但他会不停地摔跤,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不再摔跤了。当儿童完全具备走路这种能力时,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这种能力了。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儿童在这一阶段具有什么样的服从意识,首先取决于他具有了什么样的能力。可能儿童第一次服从了命令,但第二次又不服从了。很多老师都认为孩子这样做是故意的,所以总是对他们进行责骂,这种责骂很容易阻碍儿童能力的发展。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父爱教育理论是他最早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他提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儿童正在面临的困难表示同情,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宽恕和原谅等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界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但有一个问题是教育家无法宽恕也无法原谅的,那就是儿童的反复无常。他无法忍受一个孩子一会儿听话、一会儿又不听话。如果孩子第一次完成了他的命令,那他就认为这个孩子具有了做这件事的能力。裴斯泰洛齐就无法接受儿童的这种表现,他的父爱也在这时消失无踪。试想,连裴斯泰洛齐这样的教育家都不能忍受儿童的反复无常,更不要说其他老师了。



没有比在能力的形成期打击儿童的积极性更有害的了。如果儿童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连自己的意志都还不能服从,他们又怎么会去服从别人的意志呢?这就是儿童时而听话、时而不听话的原因。这个问题不仅会体现在儿童身上,在很多成人身上也会出现。比如,一位乐手可能在某一次弹奏时表现得很好,而在另一次演奏时却表现得很差。

这种时好时坏的表现不是他个人意志的原因,而是他还没有完全准确、熟练地掌握这首曲子。

所以,服从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会服从命令,有时不会服从。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服从和不服从是相伴存在的。

第二阶段:随时可以服从

服从的第二个阶段:儿童随时可以服从命令,在控制自己时不再有障碍。

儿童的服从意识已经得到了巩固,他不但能够听从自己的意志,而且也能够听从他人的意志。这是服从意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就像一种语言能够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一样。儿童可以领会他人的意图,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出来。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儿童的这种服从水平是当前教育界所期望学生达到的最高的服从水平,也是大多数老师最为关注的学生的基本能力。

但是,在自然规律的指引下,儿童的发展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所能达到的发展前景远比我们期待的更高,他们的服从意识还会发展到第三个阶段。

在服从的第二个阶段,儿童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刚刚获得的各项能力了,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还会向更高的层面发展。儿童似乎已经认识到,老师能够做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于是他们在心中对自己说:“这个人的能力比我强,他可以帮助我的大脑发展,让我变得同他一样聪明!”这种认识给儿童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这种可以从另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的发现激发了儿童巨大的服从热情,儿童会不停地等待老师发出命令。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儿童的行为与狗进行一下比较:

一条忠实的狗对主人怀有好感,并且会随时等待接受主人的命令。狗会注视着主人手里的球,一旦主人把球抛向远方,它就会跑过去追球,并得意扬扬地把球叼回来,然后再耐心地等待着主人发出下一个命令。它渴望得到主人的命令,并且能在服从命令中得到快乐。

第三阶段:急于服从

服从的第三个阶段:儿童好像急于接受和执行他人的命令。

我曾经听一位女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

这位女老师有10年教育经验,她把班级管理得非常好,也习惯于给班里的同学提一些建议。

有一天,女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把东西都收拾好!在你们放学回家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件事。”在她的话只说完了前半部分“把东西收拾好”时,孩子们就开始迅速地收拾东西,直到听到老师的后半句话才停下手里的动作。

孩子的服从意识表现得这么迅速,使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说话语序。实际上,老师在这种场合应该这样说:“在你们今天放学回家之前,把东西都收拾好。”



这位女老师说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这种迅速的反应促使她在说话前必须进行谨慎的思考。她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与我们普遍认为的“我们可以随意地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发号施令”相反,这位女老师觉得老师的这种权威地位给她带来了一种压力。

还有一次,教室里的学生十分吵闹,女老师想在黑板上写上“安静”这个词,提醒学生。她刚把安静的第一个字母写出来,整个班级就已经变得一片静默了。



我们的学校引入的“肃静游戏”也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方面的佐证,但这时孩子的服从具有了多种层面的意思。

在游戏中,我要求一个群体保持肃静。在这个群体中的所有孩子以高度一致的方式保持肃静,以一个整体对我的命令进行认同。

我们都知道只有所有人都保持安静时,安静的状态才能实现。只要有一个人出声都会打破这种安静状态。要想获得这样的安静状态,就需要所有人都要同时有意识地保持安静—群体意志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发现,随着游戏的不断重复,这种群体意志感也不断地增强,孩子保持肃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于是,我们又在游戏中加了“点名”这个环节。

当我们轻声地点到某个孩子的名字时,他要以非常慢的速度站起来,尽量不发出声音,其他孩子则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点到名。

我们可以想象最后一个被点到名字的学生要等多么长的时间!孩子的意志力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孩子对自己冲动和行为的控制能力。进行这种游戏的儿童,可以通过行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来锻炼意志力。在游戏的锻炼中,这些孩子所组成的群体会成为非常优秀的集体。我们发现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服从意识,因为服从意识所必需的所有要素他们都已经具备了。
当意志的发展进入了最后阶段,儿童具有了一定的服从能力,这种服从能力又促进了儿童服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时,儿童的服从意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论老师的命令是什么,他们都可以立即执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