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HK$
54.8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HK$
43.8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HK$
74.8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HK$
43.8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HK$
87.9
《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售價:HK$
53.9
《
湿胖2
》
售價:HK$
61.6
《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陈学溶先生是竺可桢先生弟子,中国气象学界耆老,对中国气象学史掌故了如指掌,叶文钦先生称其为气象史志活字典,本书为陈先生**的口述自传,对中国气象学学科研究和中国气象学史研究意义重大。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签名本)(全三册)(附精美书签+植物旅行示意图)一套属于你的**。
《征程 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英对照)英国自然杂志倾力推荐图书,带你探索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硅谷启示录》惊世狂潮+怦然心动(全2册)
《爆笑科学漫画》物理探秘+化学妙想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陈学溶的口述自传,以陈学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广泛涉及中国气象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
|
關於作者: |
陈学溶 1916年出生,江苏省南京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三届气象练习班。南京气象学院研究员,南京竺可桢研究会副理事长,《竺可桢全集》特邀校审。曾在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及其所属的泰山日观峰气象台、西安头等测候所等从事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业务;后在中国航空公司重庆珊瑚坝机场、印度加尔各答达姆达姆机场和上海龙华机场的航空气象台从事航空天气观测、国际航线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解放后,先后在华东气象处、中央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南京气象学院工作。他为写作《竺可桢传》、收集和研究中国现代气象资料、校审《竺可桢全集》,为写作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史迹和研究专业史,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
目錄: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韩启德
总序二 白春礼
总序三 周 济
代序 陈未翔
导 言
**章 家世
紫芝堂陈氏
仓巷祖宅
祖辈、父辈与同辈
第二章 艰难求学路
私塾与小学
考进首都中区实验学校
少年时代的恩师——江菊人
上高中时的穷日子
第三章 第三届气象练习班
北极阁与气象研究所
报考练习班
听竺可桢先生讲课
1934 年的讲义残本
毕业照上的这些人
第四章 初习泰山顶
分配工作
到泰山测候所
竺师来视察,山上话风雨
发文章,入学会
日观峰气象台的故址与故人
再登泰山
第五章 气象研究所内迁
担任天气预报助理
坚守与撤离
从南京到汉口
再迁重庆
第六章 西安头等测候所
筹建缘起与人员派遣
疏散到汉中
重回西安
和阿垅住在一起
为返回重庆的波折
第七章 参加高等文官考试
气象局与“气象科”
报考与初试
受训与复试
“党证”与梦魇
第八章 在“中航”服务的战争年代
中航公司与“驼峰”航线
在珊瑚坝机场建立气象站
在加尔各答的工作与生活
中航的待遇
汀江机场
相识结缡刘婉章
躲过此生一大劫
上海龙华机场气象台
变局中的选择
中航气象员重聚南京
繁忙的 1959 年
第九章 在华东气象处的折腾与收获
领过“八一”帽徽的留用人员
吕东明网开一面
吃“中灶”与入“另册”
预报寒潮,幸遇罗漠
“中小尺度系统分析的开端”
第十章新 中国民航气象管理事业的开拓与建设
进京先遭“杀威棒”
“撇清”与阿垅的关系
在民航气象科“行走”
起草《民航气象服务规范》
目睹“反右”众生相
繁忙的 年
赫鲁晓夫专机平安落地
下放劳动与精简出局
第十一章 重回江苏
台站业务管理,参与预报会商
率先完成“江苏省农业气候区划”
拜谒竺师谈“积温”
与饶局长下棋
“反动则有之,权威倒未必”
五七干校杂忆
审查结束
第十二章 龙王山下苦探“梅”
守望在实习台
参加河南“75·8”特大暴雨研究会战
参加河南“·”特大暴雨研究会战
花甲之年的攻“梅”梦
用十四年资料写出的一篇论文
天气气候研究室
梅雨消息三十年
第十三章 投身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史研究
《竺可桢先生在北极阁》
《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奠基》
文章落实处,铺路做小工
存真纠错,为文不让
在“修史热”中四处奔波
我与中国气象学会一
与叶文钦的交往
我与中国气象学会二
蜗居之内天地宽
第十四章 人物漫忆
涂长望 黄逢昌 朱文荣 石延汉 黄厦千 郭晓岚 ?戚启勋 高学文 许鉴明 程纯枢 李宪之 徐近之 ?池国英 盛承禹 刘联华 -
第十五章 晚年的精神家园
施雅风先生登门来谈《竺可桢全集》
“特邀校审”十三年
病缠身,书萦怀
百岁遐思
附录一 陈学溶年表
附录二 陈学溶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采集工程札记
|
內容試閱:
|
我的爷爷(代序)
我的爷爷陈学溶,在 98 岁高龄受到国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学界年龄**的长者身份留下一生重要的史 料。资料采集与传记编写历时两年,在项目即将结束之际,我受采集小组之 托写一写孙女眼中的爷爷,殊荣所致,万不敢辞。虽然提笔写爷爷对我来说 是难之又难的情感历程,还是可以在这里勉强记下不足为外人道的几件小事。
我出生时爷爷已届古稀之年,家中孙一辈堂表兄妹四人,我是*小的一个。幼年的印象里,爷爷总是和“糖”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小,承欢膝下也总是家中大人**逗弄的一个。家里吃饭有一张红木色的大方桌,我的个头踮起脚来还只能勉强摸到桌的边缘;爷爷总是拿一块椰子糖或山楂片,算好了距离摆在桌面靠近边角处,任我艰难地踮着脚探来探去,往往快摸到了还要把糖果往里再推上一点。这个游戏百玩不厌,我也常被逗得气呼呼,可也傻乎乎地抵挡不住椰子糖的诱惑。直到我的个头一 天天长高,慢慢可以踮起脚来看见糖果的方位,后来更是可以攀凳上桌, 椰子糖摆在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不倒我了。于是游戏又被变换了玩法。爷爷 把糖果牢牢攥在手里,在我面前虚晃一枪引起注意,诱我使尽吃奶的力气掰开他手指才能拿到。印象中只记得,爷爷力气好大,每一颗糖果都是一 番无比艰难的搏斗;我也逐渐学会了掰拳技巧,一个个手指从边缘掰起, 方向和巧劲都很重要。爷爷的手指障碍从三指加到四指乃至全部五指,等 我上了中学,力气彼消此长,我掰开爷爷的拳已经毫不费力了。那怀旧的 椰子糖对我也不再有太大吸引力,可为应景还要装模作样地掰一下。不知 何时,爷爷终是发觉我已不再是那个拿不到糖就要急得哭的小孩子了。上 大学后,回家机会益少;每次风尘仆仆地到家,放下行李,**件事便要 向爷爷报个到,顺便摸走几个小零食。结了婚**次带先生回家,伏案的 爷爷抬头看见我们,还是很高兴地问“要吃什么?”然后立即吩咐大姑妈 搬来零食罐让我们挑。零食罐往往掐着我们到家的日期被屯满,我们在爷 爷那儿如果没拿到什么山楂啊枣儿的走,也会有点口腹之外的小失落。随 着大姐、二姐相继生子,爷爷那儿的糖果罐,估计已经是在为曾孙女 们准备的了吧。
在我学会攀凳上桌的年纪,还发展了一项爱好,听爷爷讲《东周列国 志》,尤其是《伍子胥过昭关》。晚饭过后,母亲、姑母们撤走碗筷清出桌 面,大姑父奉上一盘削成小片的梨子,上面还细心为爷爷插好牙签,便到 了我听故事的时间。从书架上抽出《东周》,我“点播”“伍子胥”,大家 又吃惊又好笑“怎么又是这一段”,然后爷爷就用一口南京方言的白话给 我讲伍子胥怎么被费无忌陷害,怎么带着太子建逃亡,怎么在昭关下一夜白头,怎么拜相吴王,直到怎么鞭尸楚平王报父兄之仇。少年好动,我听故事时是很难老老实实坐在板凳上的;更何况故事听了很多遍早已烂熟于胸,听着听着便会忍不住攀上板凳爬上饭桌。故事会结束时往往我已盘腿 端坐在爷爷面前,以致常被打趣为一盘“菜”。印象中如《水浒》《三国》或是《东周》的其他故事也讲过,但统共都不如《伍子胥过昭关》讲得多: 这个故事即使没有讲上一百遍,三五十遍总是有的。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 么我总是点播这个故事,也不记得自己为什么要爬上桌去;或许爬上了桌 才可以看见讲故事的爷爷的脸,而伍子胥过昭关这个故事充满着玄幻、智慧 和正义,那满头白发的伍子胥,应该就和满头白发的爷爷一样又聪明又厉害 吧!印象中爷爷就是我知道的*厉害的人,什么故事都知道,历史的年代也
都记得一清二楚,辅导我奥数题目还都会做。后来中学英语练听力,《美国 之音》广播里我听不懂的,爷爷都可以很清楚地给我一句一句写出来。这个 印象如此之深刻,到现在我还偶会向我先生炫耀,“我爷爷*厉害了!”
小时候因为是全家呵护的中心,不免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爷爷向来 脾气比较好,宠我格外多一些,也时常喜欢拿个枣儿啊糖的逗弄逗弄,所 以和爷爷捣蛋的机会也比较多。平时比如和爷爷争个糖啊,偷偷把开着的 书合上啊,手心手背打不到就赖皮啊等等,爷爷从来没有生过气。记得有 一次盛夏,爷爷在里间伏案劳作,我蹑手蹑脚地潜过去,突然从他背后拿 出大蒲扇一扇,想吓他一跳来着。殊不知爷爷正在修改一篇文稿,用老式 的方法需要从一大张透明幻灯片上把小方块字一块一块剪下来再贴到底稿 上,桌上正整齐排列着不少剪下来的小贴片。爷爷已经屏息凝神工作了一 上午,我这么突然一扇可好,小贴片飞得满桌满地。爷爷一下就急了,瞪 起眼睛喝了我一声,我也吓得赶紧落荒而逃,躲在门外不敢进去。闻听此 事,连姑妈都慌了神,因为爷爷做的是精细活儿,一上午的功夫全部作废 不算,扇飞的小贴片如果找不到还得另想办法补救。我吓得不敢再进门, 躲到后来还是爷爷先找到我,为他吼了我先向我赔不是,解释过他生气的 原因,再拿糖安抚了大哭的我才罢。从此以后我懂了分寸,在爷爷工作的 时候格外小心不敢再胡闹。伏案工作的爷爷也日复一日,从写文章,到一 字一字校对大本大本的《竺可桢全集》,到编写《余热集》《中国近现代气 象学界若干史迹》,少有间断。二十几年的印象里每次回家爷爷都是在工作, 心无旁骛,偶尔高兴了也会哼哼小曲。青年人不易留心时间的流逝,爷爷 和家也好像觉得会永远在那里;我只在不经意间注意到爷爷的背又弯了一 点,手又瘦了一点;老花镜渐渐不够用了,加上放大镜,小放大镜又换作 大放大镜。现在回到家,轻轻地唤一声伏案的爷爷,待他高兴地抬头,悄 悄用另一只手从背后把他放大镜藏在身后,闲聊完毕爷爷低头发现工具 没了,我再装作不知情,爷孙俩嬉皮笑脸地玩闹几个回合才罢。大学回家 有时看到爷爷伏案劳作辛苦异常,面前的书稿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字,我 还半开玩笑地吹捧他:“这么辛苦啊!歇歇吧?厉害哦!”爷爷便会笑呵呵 地用南京话回答,“没得你厉害咯!清华大学,了不起!”后来来美国读博士,又骄傲地换成“哪有你厉害呢,啊?清华大学高材生,加州大学博 士,乖,不得了!”每每此时,我便要汗颜,因为学历不过是能读书加一 点小聪明而已,若论不懈的坚持与细致,我实在差爷爷太远。
爷爷的藏书很多,我常囫囵吞枣地翻看,遇见喜欢的就拿回家放在床 头随时翻阅。记得常驻床头的几本书包括《水浒》《红楼梦》,上面都有爷 爷的小字批注,抄写的金圣叹批文或甲戌本修正。除此以外停驻时间*长 的是一本《杨绛散文》,其实当时我并不知杨绛先生为何人,亦不知默存 就是钱钟书之字,可翻来覆去读着满口余香,竟也爱不释手。少年之时, 更多是读故事,杨先生写猫,写早年的生活,写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运动中的 经历,读来或趣味盎然或催人泪下;随着年岁渐长,越多被文字后的情怀所 动。十几年中慢慢读懂了中国老一辈的文人在面对世事变幻时,竟能保得如 此一份豁达而不失幽默,内敛却又洞若观火。掩卷,心中是一片恬淡清明。 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本散文集是爷爷听闻《干校六记》的好口碑特意让爸 爸找来的。爷爷自己在运动中的经历,即使问起也讲得不多;偶尔聊上几 句,那份淡然的口吻让我想起杨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
因为不经意间熟读了《杨绛散文》,竟然还让我在爷爷面前有了一次 小露脸的机会。小学毕业顺利升入爷爷的母校南京一中,爷爷奖励我一套 书,我便点了心痒已久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爷爷兴冲冲地陪我走到 儿童医院旁边的先锋书店去买,厚厚的四大本 60 元,再走三四站路回家。 我为人生中**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大部头兴奋不已,全然没注意到爷爷的 体力;走到一半穿过南大校园时,他终于要求在梧桐树下的石凳上歇一会 儿。我扶着爷爷用自带的海绵垫坐好,心中蓦然升起一个念头——爷爷老 了。印象中的爷爷,还是那个几年前带着小不点的我上九华山,那个高大 挺拔、健步如飞,军人般无所不能的爷爷呢?这是我**次意识到,爷爷 的体力变得不如我了。在夏日梧桐树的阴影下,爷爷跷起二郎腿,小幅地 摇晃着轻哼一首歌,顺便和我开开玩笑,“你也要看《约翰·克里斯多夫》, 呵!你晓得这是谁翻译的呀?”这个我知道,忙得意地答,“傅雷!”爷爷 继续追问,“你知道傅雷是谁嘛?你说他儿子是谁?”其实我原来并不知道 傅雷是谁,但拜杨绛先生《记傅雷》一文,我隐约记得里面有一个儿子叫
阿聪,还有一个却不记得了,便硬着头皮蒙道,“叫傅聪!”这一下,轮到爷 爷吃惊了,“哟!你还真知道嘛!不简单!”我像作弊蒙混过关的小学生,赶 紧吹嘘了几句就把话题岔到别处。大学之后读到《傅雷家书》爱不释手,这 才真正知道了傅聪是谁,傅雷又是怎样一位大家;那套简装版的《克里斯多 夫》也陪伴了我的青春,助我认识人生挚友,助我窥见另一个精神世界,让 我成为现在的我。这么多年来,只要想到傅雷,想到《约翰·克里斯多夫》, 便会回忆起那个夏日的梧桐华盖,和在爷爷面前蒙混过关的小得意、小慌张。
大学之后离家益远,大表哥也远赴新加坡攻读博士,每年过年的时候 全家从五湖四海聚拢到爷爷脚下,热闹竟只增不减。年夜饭过后,兄妹四 人齐聚,在姑妈叔叔等挤眉弄眼的暗示下,好戏就要正式开演了。打头阵 的一般是哥哥,凑到爷爷身边嬉皮笑脸地做出捻钱的手势,“公公,有一 个红色的东西,今年放在哪里啦?”爷爷便装出不知所云的表情:“啊?什 么红色的东西?”我们几个小的脸皮也薄,扭扭捏捏,在爷爷身边揉肩捶 背,直到大姑妈出来解围点破,“在问你要压岁钱呢!”爷爷就做出大吃一 惊的表情:“啊?还要压岁钱啊?今年想着你们都上大学了,是大人了,没 准备啊!”这一下可炸了锅,大家一拥而上,各种辩解、求情、撒娇、蛮 憨,爷爷也都机智地一一挡回,我们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有人撒娇,有人 告白,有人冲锋陷阵,有人旁敲侧击。个中唇枪舌战几十回合,纯是一场 口才与智力、俏皮与耍赖的比拼,更让围观的姑妈叔叔们笑得乐不可支。 中场爷爷有时还会放几个烟雾弹,佯装回屋,结果拿回来几包红纸包裹的 云片糕,引发哄闹一片;偶尔讨红包一方一时口拙词穷,大家埋头苦思之 中,小堂姐突然涨红了脸,凑到爷爷耳前一字一句大声说道“祝爷爷福如 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于是大家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爷爷也笑 得眼泪鼻涕手帕齐上。闹腾一个多小时后,还是大姑妈出来收场,假装不 经意间翻到了红包让爷爷辨认,爷爷再做出心痛的表情,“哎呀怎么就给你 找到了!”于是几个小的一拥而上,乐不可支地又是作揖又是滚在怀里揉 搓,直到各自磕头领走红包,大年夜的饭后节目才算告落。来美之前*后 一次在家过年,饭菜一如以往丰盛,气氛却稍有落寞;孙辈们嬉笑着讨 要红包,我心中暗感不知以后何时才有机会回家过年满堂欢乐;领红包时,叩头,泪落。 旅美已近八年,中间每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大姐二姐陆续结婚生
子,爷爷也奇迹般地闯过重症胰腺坏死的鬼门关,重又坐回桌前日日审稿 写稿,把时间、稿费和名利一概置之度外。每每打越洋电话回家,问到 爷爷一切安好,心里便多一份安定。前阵子 99 岁的爷爷又玩起了新花样, 用上了 iPad,还申请了微信,不禁让我莞尔——其实爷爷向来是个跟得上 时代的人呢。想起大学时爸妈为我终身大事没有着落百般催促,倒是爷爷 慢悠悠地和我谈话,“这些事是急不得的,慢慢找,错了也没关系,没什 么不得了。”爷爷此次身列受邀参加老科学家资料采集项目中的一员,也 算为自己平淡低调的一生留下了点儿笔墨纪念。虽然项目开头他还稍有抗 拒,担心自己被过度拔高有悖一生行事;成稿之后,于吾等孙辈却也感到 一丝庆幸。爷爷生平很多经历我只零星听过,可前后左右都对不上;拿来 初稿先睹为快,才知道原来如此。
爷爷的一生是低调小心的一生,在孙辈眼中,他也是慈祥俏皮、业务 上文化上功底厉害到深不可测的一个爷爷。于我私心里,爷爷对我还有一 个深厚的影响:因为他,我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文人”二字。他 们平和、谦逊、谨慎小心,洞察世事、洁身自好,心态开明,精神安定。 治,则奋发向上;乱,则退以修身,保得内心一方净土光明长存。我旅美 多年,处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世事纷乱,也悲伤过,也愤怒过,也感 叹过;周围夜郎自大者有,妄自菲薄者亦不少。迷茫中想到如爷爷般的老 一辈中国文人,心里便会多一份清明,多一份平和;如此的文化必不灭, 如此的民族必会走向光明复兴。
谨以此文兼祝爷爷百岁期颐之寿。
陈未翔 2015 年 1 月于美国洛杉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