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我之所以推荐陈言的《词和天下》, 不是因为它有俞天白这样的大作家题词,也不是因为它有吴新福这样的小文人作序。我之所以推荐《词和天下》,只是因为它的纯粹。这纯粹,如闲云万里收微雨,如清水一泓拾落花。这纯粹,是俞天白和吴新福都没有的。这纯粹,足以“和”了天下。——吴新福
|
內容簡介: |
本书搜集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100多首,并在重要诗词之后附有相关短文,记录了作者在追求和探索诗词创作道路中的点点滴滴,收获和成长。作者潜心钻研古典诗词的这些年,埋身于原本枯燥乏味的白纸黑字间,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知洒下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却也收获颇丰,寻到了人生的乐趣与归属。在领略前人经典浑厚的古典文学精华之外,也跨越了天时地利的限制,结交了无数同道中人。此书旨在把个人的感悟与心得分享给更多人,让诗词文化在当今得以复兴,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
關於作者: |
陈言,本名陈云军,1992年3月生于江苏省溧阳市。年少离家,境遇孤苦,流寓浙中,始有小成。曾在私立学校任教,现供职于义乌市知名社团,任文艺刊物责任编辑。工作之余,研修中国古典文学,醉心于平仄之间。有数十首诗词作品发表于《枣林》《乌伤茶事》《古今文学研究》等报纸杂志,荣获各级文学奖项多次。
|
目錄:
|
第一辑
八犯玉交枝·雨中栀子
浣溪沙·青尺之思
解语花·冬晨感怀
喝火令·泛舟鄱阳湖有感
望海潮·秋吟
凤凰台上忆吹箫·春节后见李花有感
蝶恋花·答与寂寞
蓦山溪·李帅
疏影·及春
多丽·梦与现实
永遇乐·洛阳秋感
莺啼序·初春有感
临江仙·香
第二辑
声声慢·七夕节后有感
沁园春·文艺与生活
木兰花·梅子闲趣
长相思·农情
钗头凤·秋意
江城子·讨茶翁
疏影·春思
雨霖铃·离索
梅影·中秋
沁园春·有感婚宴
氐州第一·贫与富
声声慢·巷陌见蔷薇花有感
九重春色·杂思
戚氏·厦门海上月色
双带子·七言回文四首
清平乐·夜读大红袍
第三辑
卜算子·缘
凤凰枝·冷暖之间
念奴娇·兴衰
高阳台·秋思
丹凤吟·相思有感
离别难·英雄儿女情
传花枝·故乡的秋
南乡子·发
凤凰台上忆吹箫·义乌党校见木兰花开有感
忆旧游·往日忧思
临江仙·无暇之思
卜算子·石桥禅
清平乐·无感
沁园春·测变
虞美人·夜醒
鹧鸪天·试转仄韵
一剪梅·雨中花
如梦令·雨洗尘埃
如梦令·春晨早醒
如梦令·静夜思
如梦令·年华
六州歌头·不是词人
声声慢·岁月枯荣
高阳台·二小
水调歌头·无情物
临江仙·见木槿花
蝶恋花·阿嫂
鹧鸪天·青山愁
鹧鸪天·黄月季与白蝴蝶
鹧鸪天·烟酒于你
第四辑
词说
附:诗词习作五十首
后记
|
內容試閱:
|
八犯玉交枝·雨中栀子
霓彩灯琼,珍珠雨幔,生命拆如纸折。白衬衣翻棱角袖,袭我一身澄澈。怎奈风住尘香,诗骨难禁,孑然慵世于缘说。向众里风流处,那般情热。
来往客路擦肩,人行我定,置之旁物虚设。蓄势待发还自缚?待何时、破茧成蝶。想如此、平常些许,意存高远不深涉。尽日把、闲愁抛却,视生死如脱。
义乌的五月,是个多雨的季节,即便雨滴像珍珠般串接成帘,都遮挡不住义乌这个不夜城的本真,五彩缤纷的霓虹,染色的雨珠洒落在我窗前的栀子花上。洁白的栀子花,如我此刻身着的白衬衫,挽起的衣袖和翻开的衣领,棱角分明,与沉浸在大雨之中的不夜城形成鲜明对比。似乎美丽与脆弱一直成正比,看栀子花蕾渐拆,一朵朵鲜活的生命绽放出富有层次感的如同纸折的花瓣,在风雨中显得柔弱不堪。
赏析
诗歌合为事而作,词之价值与否,在于其能否言事、能否于字外留白及教人认知,这才是词人魂脉所在。本词是作者寓居义乌的现实感受,属文字里程中再登阶梯之作,与前期的清丽相比,带有更多对生活的体悟与探求,气韵更为蕴藉绵长。
词首对雨水如珠帘却仍旧灯火辉煌城市夜景的描摹,为思维发散创造出一种理所当然的环境。以至于下句虽急速跳跃到对栀子花瓣翻折如白衬衣袖的描写,也并未显得突兀。作者由狂雨中易受摧折的栀子联想到现实环境对自我精神的影响,感叹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脆弱,怅惘清骨如栀子之香能否经得住现实的侵袭,而后发出人生如旅、来往皆客的慨叹。其间对停滞不前的几度迷茫几多思量,将个人体验普遍化,使得读者与作者在空间上同频共振。而后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不断求索探证,在趋于大势与秉持自我品质之间进行选择并坚定信念,更显得一脉相续。
全词用笔开合跌宕,选词畅白而内容编排幽深娴熟,更兼末尾所表现的对待现实的旷达,颇有东坡“后赤壁赋”之风,令人读之不紧拍节相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