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HK$
196.9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HK$
52.8
《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88.0
《
学会思考 批判性思维 思辨与立场 学会提问
》
售價:HK$
86.9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內容簡介: |
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科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本书是作者追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进展的结晶。由“唯物史观的理论反思”“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历史学的理论观照”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作者以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有益成果,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沉思考,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张艳国编写的《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注重理论思辨,创新意识炽烈,资料翔实可靠,语言朴实晓畅,是史学研究中一本有特色的*作。本书对于从事史学研究、历史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 史学概论”“史学理论”课程的辅助教材。
|
關於作者: |
张艳国,1964 年2 月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2008年12月起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现为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中国近代史创新团队负责人。现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社科规划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组长。获得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政府津贴专家、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序时间是对学术著作最好的检验
前言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一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历史考察
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特色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考察
一 自然历史过程:原始公有制向高级公有制复归
二 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在常规性道路与变异性道路上展开
三 自然历史过程论与“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尖锐对立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探析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
三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发展
四 简短的结语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
一 革命与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
二 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
三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
四 革命与改革,共同决定社会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代价问题的
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肯定“代价”的
二 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否定“代价”的
三 马克思主义是否认为社会进步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四 几点看法
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力与创造条件
一 “人民群众”与“英雄”各自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又相辅相成、相互激荡
二 “人民群众”与“英雄”都是历史运动的推动力量,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常常交织在一起
三 各种社会意志、目标和行为模式综合的结果,往往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恩格斯与唯物史观命题
一 用“唯物史观”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二 对唯物史观做出“最为详尽的阐述”
三 恩格斯晚年致力于丰富唯物史观命题的理论内涵
四 简短的结论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之路
一 史学界形成的广泛共识
二 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一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区别
二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联系
三 研究唯物史观,加强史学理论学科建设
“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究竟应该如何确定
一 历史过程论
二 历史主体论
三 史家主体论
四 史学发展论
五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概论逻辑体系建构比较分析
一 综合模式
二 理论和方法模式
三 认识论模式
四 史学理论体系模式
五 史学学模式
六 余论
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
— —兼评余树声著《历史哲学》的学术价值
一 黑格尔《历史哲学》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辨
二 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予以回应是一个时代性课题
三 余著走在李大钊开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道路上
四 佘著的逻辑结构
五 佘著的史家精神
六 余著的学术史定位
七 几点商榷意见
论历史学的学科个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 历史学的学科个性是什么
二 再论历史学的功用
三 从理论上探讨研究史学的素质要求
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一 史家责任感
二 史家使命感
三 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在统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演变
一 由述事史学向分析史学发展,由单向性、直观性史学认识朝着多向性、逻辑性方向演变
二 由分析史学向系统史学发展,由多向性、逻辑性史学认识朝着纵向深入、横向综合方向发展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转换
一 史学思维模式转换与研究方式改变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
二 合理的史学智能结构推进史学思维模式转换
历史的整体运动与史学的总体研究
一 社会历史进程表现为整体运动
二 社会历史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
三 对社会历史整体运动开展总体研究
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地理环境对区域性历史发展的作用,把人类文化分成东方与西方两种类型
二 东方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
论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
一 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评价的活的灵魂
二 把道德评价放置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