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HK$
188.2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編輯推薦: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传统媒体面临受众人群流失以及影响力下降的局面。然而,传统媒体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声音,并拥有公信力强、权威性高等优势,并且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如何将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以及数字传播变得越来越迫切。
本书系统介绍了当前中国媒体形势下,如何实现多种媒体的融合与数字传播。全书从传播学发展概述,传播媒介,媒介融合,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传统报业的媒体融合转型之路,联合通讯的媒介融合与数字化传播实践六大章节,全面介绍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并充分利用数字传播,是广大读者了解新媒体的实用读本。
內容簡介:
本书从“媒体融合”和“数字化传播”的视角来切入,阐述当今媒体融合的机制、特点、历程等。自传播学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其传播思想、传播形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且对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新闻传播的生产流程、传播结构、管理体系、知识框架等也随之发生改变。作者在纸媒行业工作多年,对传统报业的发展现状和传播模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书着重探讨了传统报业的媒体融合与数字化传播。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从媒体发展角度看,传统纸质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可以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临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这是“联合通讯”应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關於作者:
毕书清,现任科技日报《中国科技财富》主编,记者、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无线报刊原版模式传播的发起创始人。十多年的新闻工作使其针对中国媒体发展现状及世界媒体传播格局,研发出中国媒体全球传播平台,在移动互联新闻传播方面技术超前领先,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致力打造联合通讯传播集团,引领中国新媒体未来传播方向。
目錄 :
目录:
Part
1 传播学发展概述 001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 002
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002
二、传播学主要学术派系 006
第二节 传统传播理论思想 016
一、中国传统传播理论 016
二、外国传统传播理论 020
第三节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023
一、跨文化传播学 023
二、发展传播学 026
三、国际传播学 027
四、健康传播学 030
五、新媒体传播学 032
Part
2 传播媒介 039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基本内涵 041
一、什么是传播媒介 041
二、媒介的类型及特点 042
第二节 传播媒介类型的演变 044
一、早期符号媒介 044
二、手抄媒介 045
三、印刷媒介 046
四、电子媒介 046
五、新媒介 047
第三节 传播媒介发展格局 050
一、西方传播媒介发展格局 050
二、我国传播媒介发展格局 058
第四节 传播媒介的特性与选择 062
一、传播媒介的特性 062
二、传播媒介的选择 070
第五节 媒体传播新媒介 072
一、新媒介的定义 072
二、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区别 074
三、新媒介的优势 077
四、新媒介的主要载体 082
第六节 媒介价值链 097
一、媒介价值链主要内容 097
二、媒介价值链创新发展 101
Part
3 媒介融合 107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内涵 108
一、媒介融合的界定 108
二、媒介融合的分类 112
三、媒介融合的模式 112
四、媒介融合的意义 115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发展状况 120
一、媒介融合发展背景 120
二、国外媒介融合发展现状 121
三、中国媒介融合发展现状 135
第三节 我国媒介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155
一、 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 155
二、媒介融合的认识误区 161
第四节 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建议 165
一、加强媒介融合的科学化管理 165
二、完善媒介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166
三、构建高校媒介融合教育及课程体系 168
四、提供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持 171
五、积极引导和培育媒体消费者 172
Part
4 新媒体数字化传播 175
第一节 数字新媒体 176
一、数字新媒体的内涵 176
二、数字新媒体的发展里程 177
三、数字新媒体的研究现状 180
第二节 数字新媒体的特征 183
一、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83
二、数字新媒体的主要优势 185
第三节 数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188
一、共生共存 188
二、交叉融合 189
三、共同信息传播 190
第四节 数字传播技术推动新媒介融合 191
一、前融合阶段:模拟传播技术时期的跨媒介协作 191
二、融合阶段:数字传播技术支持下的媒介融合 193
三、全面融合阶段:综合数字传播平台下的媒介形态统一 200
Part
5 传统报业的媒体融合转型之路 205
第一节 传统报业媒体融合的背景 206
一、理论背景 206
二、现实背景 209
第二节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12
一、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报业的挑战 212
二、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报业带来发展契机 214
三、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思路 217
第三节 传统报业媒介融合的发展模式一:报纸网站 224
一、报纸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224
二、报纸网站的相关模式 225
三、报纸网站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231
第四节 传统报业媒介融合的发展模式二:手机报 233
一、手机报的概念及特点 233
二、手机报的相关模式 235
三、手机报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237
Part
6 联合通讯的媒介融合与数字化传播实践 241
第一节 联合通讯产生的背景 242
第二节 移动新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现实意义 245
一、移动新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245
二、移动新媒体发展的现实意义 246
第三节 联合通讯的数字化传播功能 248
一、即时通讯 248
二、即时新闻传播 248
三、报刊原版阅读 249
四、图书数字化发行 249
五、历史资料查询 249
六、大数据分析应用 249
第四节 联合通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251
一、技术融合突破局限 251
二、内容融合发挥优势 251
三、渠道融合广泛传播 252
第五节 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 253
一、内容导向型发展策略 253
二、用户导向型发展策略 253
三、产品导向型发展策略 254
四、服务导向型发展策略 254
五、资源导向型发展策略 254
內容試閱 :
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形成,必然要有其社会和学科基础及需要。传播学的兴起与形成也是如此。首先,20 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其次,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立产业——传播业,这给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另外,传播学的形成还必须有科学发展做基础。到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科学革命,实则经历了两次思想革命[1]。人类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以及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扩展。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学说日益多样化,因此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具体而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具体而言,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有其较为深厚的社会背景。首先,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在战争时期,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加凸显出来。美国传播学的产生与两次世界大战密不可分。“一战”期间,同盟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与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等)在战场上展开厮杀的同时,在另一领域也展开了较量,即“宣传战”。1917 年美国正式参战后,威尔逊总统便下令成立了一个机构,即“公共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简称CPI),专门负责美国的战时宣传。它为了宣传美国参战的意义,向社会发布了大量有关战争的广告、宣传小册子、新闻电影等。协约国之间为了协调战时宣传,还组建了协约国联合宣传委员会,定期召开宣传工作联系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