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贾想1996至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贾想从1996年**部录像的拍摄到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导演,贾樟柯始终用电影去关注社会*普通的人群,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真实的表情,构筑自己独具特色的电影世界。全书文字风格坚定或迷惘,愤怒或幽默,更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良知的乡愁”的深切情怀。《贾想1996至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是对这一历程的回望和总结。其中不乏对电影的真知灼见,对中圜电影的批判和思考,也有创作的迷惘和喜悦、经验和心得,也体现了导演贾樟柯以电影抒写“良知的乡愁”的深切情怀!
|
內容簡介: |
贾樟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影编导工作,至今已逾十年。《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就是十多年来贾樟柯导演生涯的一个总结,收录了他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对于电影的思考,拍摄过程中有意味的瞬间,代表性的访谈,以及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全书以这些年所拍的电影为纲,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呈现出导演这些年来的思考和活动踪迹。透过或坚定或迷惘,或愤怒或幽默的文字,贾樟柯对电影的那份情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關於作者: |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片金狮奖;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的**导演”。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blog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1998年,其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国际电影界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片金狮奖,逐渐被国际公认为当代电影大师。至今为止,《三峡好人》一片已经获得超过40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外语片奖。
2007年,获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同年,担任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是有史以来担任这项职务的*年轻导演。2008年,获法国杜维尔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同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全球十大环保人物。
|
目錄:
|
序言 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小武》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林旭东贾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笔谈) 孙健敏贾樟柯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导演的话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任逍遥》导演的话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导演的话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贾樟柯左小祖咒作词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导演的话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侯孝贤贾樟柯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徐百柯贾樟柯
2006年,《东》
《东》导演的话
马丁·西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刘小东贾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2007年。《无用》
《无用》导演的话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蔡明亮贾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导演的话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达德利·安德鲁欧阳江河翟永明吕新雨贾樟柯
附:贾樟柯简历
|
內容試閱:
|
林旭东从80年代目击第五代导演崛起的全过程,随后认识
拍完《小山回家》后,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用7分钟的长度,全片十分之一的时间,而仅仅两个镜头去表现民工王小山的行走昵?我知道,对他们来说,这7分钟足足等于28条广告,两首MTV……我不想再往下计算,这是这个行业的计量方法,是他们的方法。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机会让我与别人交谈,我情愿用自己的方式说一些实话。
所以,我决定让摄影机跟踪失业的民工,行走在岁末年初的街道上。也就是在那段新旧交替的日子里,我们透过摄影机,与落魄的小山一起,游走于北京的寒冷中,这长长的7分钟,与其说是一次专注的凝视,更不如说是一次关于专注的测试。今天,当人们的视听器官习惯了以秒为单位进行视听转换的时候,是否还有人能和我们一起,耐心地凝视着摄影机所面对的终极目标——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们。
可以不断转换的电视频道改变了人们的视听习惯,在众多的视听产品面前,观众轻易地选择了本能需要。艺术家们一味地迎合,使自己丧失了尊严。再也没有人谈论“艺术的现状和我们的对策”,艺术受到了艺术家的调侃,许多人似乎找到了出路——那就是与艺术迅速划清界限。他们将创作变为了操作,在躲避实用主义者挤兑的同时,使艺术成为了一种实用。将一切都纳入处于职业规范之下,甚至不惜压抑激情与力量,艺术中剩下的除了机巧还有什么?
如果这种艺术的职业化仅仅以养家糊口为目的,那我情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业余导演,因为我不想失去自由。当摄影机开始转动的时候,我希望能问自己一声,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你真正的所思所感?
一时间,单纯的情绪表现成为一种艺术时尚。无论绘画,音乐,还是电影都停留在了情绪的表层而难以深入到情感的层面。在某部新生代电影MTV式的一千多个镜头中,创作者关注的并非生命个体而是单纯的自己,杂乱的视听素材编织起来的除了自恋还是自恋。许多作品犹如自我抚摸,分散的视点事实上拒绝与人真诚交流。艺术家的目光不再锐利,进而缺乏专注。许多人没有力量凝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专注情感就要直面人性。一些影片快速的节奏与激情无关,相反只代表着他们逃离真实的状态。因而,当我们这些更为年轻的人一旦拥有摄影机,检验自己的首先便是是否真诚而且专注。《小山回家》中,我们的摄影机不再漂移不定。我愿意直面真实,尽管真实中包含着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甚至龌龊。我愿意静静地凝视,中断我们的只有下一个镜头下一次凝视。我们甚至不像侯孝贤那样,在凝视过后将摄影机摇起,让远处的青山绿水化解内心的悲哀。我们有力量看下去,因为——我不回避。
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激动不已。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气,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无论舒展还是扭曲着的生命都如此匆忙地在眼前浮动。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当他们走过时,我闻到了他们身上还有自己身上浓浓的汗味。在我们的气息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彼此达成沟通。不同面孔上承载着相同的际遇,我愿意看民工脸上灰尘蒙盖下的疙瘩,因为它们自然开放的青春不需要什么“呵护”。我愿意听他们吃饭时呼呼的口响,因为那是他们诚实的收获。一切自然地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于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不再是自我放逐时的苦痛。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都能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疏散的阳光,或者几声沉重的呼吸。我们关注着身边的世界,体会别人的苦痛,我们用我们对于他们的关注表达关怀。我们不再像他们那样,回避生命的感伤,而直接寻找理性的光辉,我们也不再像他们那样,在摇滚乐的喧嚣声中低头凝望自己的影子,并且自我抚摸。我们将真诚地去体谅别人,从而在这个人心渐冷,信念失落的年代努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我们将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我们关注人的状况,进而关注社会的状况。我们还想文以载道,也想背负理想。我们忠实于事实,我们忠实于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