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一部关于阿富汗毒品的专著,为阿富汗重建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內容簡介: |
阿富汗已经成为世界鸦片类毒品最大生产国。阿富汗原本不是一个毒品问题严重泛滥的国家,但是这种情况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被彻底地改变。由于战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毒品生产却异常发展起来,并首先在阿巴边境地区开辟了走私通道,毒品也开始成为各种力量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
本书是一部关于阿富汗毒品的专著,其内容对地区安全、世界毒品问题研究、中亚和俄罗斯的毒品问题、中国与阿富汗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参与阿富汗重建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杨恕,1947年9月生,河北省清河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2月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宛程,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中亚地缘政治、阿富汗与地区安全形势。
|
目錄:
|
第一章阿富汗毒品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大麻、鸦片与阿富汗()
第二节抗苏战争之前阿富汗的毒品状况()
第三节抗苏战争和军阀混战时期(1979—1994年)阿富汗
毒品问题的恶化()
第四节塔利班执掌喀布尔政权时期阿富汗的毒品状况()
第二章阿富汗重建后的毒品问题()
第一节阿富汗重建后的大麻与罂粟种植状况()
第二节阿富汗毒品滥用状况()
第三节阿富汗的制毒状况()
第四节阿富汗地方势力与阿富汗毒品()
第五节毒品问题对阿富汗重建的影响()
第六节阿富汗政府的禁毒政策及其成败()
第三章阿富汗毒品的走私路线()
第一节世界毒品市场概述()
第二节阿富汗毒品走私的南方路线()
第三节阿富汗毒品走私的西部路线()
第四节阿富汗毒品走私的北部路线()
第四章阿富汗毒品与中亚安全()
第一节中亚地区的毒品种植、毒品制造和使用状况()
第二节中亚地区的毒品走私者()
第三节中亚地区的毒品与犯罪()
第四节中亚地区毒品问题与腐败()
第五节中亚地区毒品走私与恐怖主义势力()
第六节中亚地区毒品走私与边界管理()
第五章阿富汗毒品问题上的禁毒斗争()
第一节美国在阿富汗的禁毒斗争()
第二节联合国的禁毒活动()
第三节国际禁毒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第六章阿富汗毒品问题形势展望()
第一节市场对阿富汗毒品种植的影响()
第二节对阿富汗毒品问题影响的非市场因素分析()
第三节阿富汗未来局势与阿富汗毒品()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阿富汗毒品的历史考察阿富汗并不是一个传统上的罂粟种植国,毒品加工厂在之前很长时间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毒品滥用在阿富汗也不是十分严重,更不用说跨出阿富汗的国门对世界产生严重影响。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禁毒政策对世界毒品市场的重新洗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直接影响了西南亚阿富汗的重要邻国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的罂粟种植和鸦片产量,但阿富汗依然没有成为毒品泛滥的国家。但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对阿富汗转变为毒品生产和走私大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之后,阿富汗经历了军阀混战和塔利班的统治,毒品问题不断恶化,阿富汗也沦为了国际恐怖主义大本营、毒品生产和走私以及国际难民潮的策源地。第一节大麻、鸦片与阿富汗阿富汗传统上种植的毒品是大麻,大麻在阿富汗的生长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大麻不仅生长在阿富汗,在世界上大部分温带和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植物学上,大麻分为纤维型和毒品型两种。大多数大麻都不含有任何有毒成分,这就是纤维型大麻。大麻又俗称“火麻”,它的茎皮纤维可以制成绳,也可以织成麻布,所以大麻又被称为“线麻”。大麻在植物学中属桑科,是一种极为强韧和耐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株一般高1—3米,它的茎直立生长,具纵沟,颜色为灰绿色,有短的绒毛,纤维含量很高。它的叶子为掌状互生或下部对生,小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4—14厘米。大麻的花为复单性,雌雄异株。雄花絮为长而疏散的圆锥花絮,雄花有五片花瓣、五个花蕊,雌花花絮为短穗状,每朵花外面有一个卵形包片,一个花被片,花被片为膜质,紧抱着子房。大麻的瘦果扁卵圆形,光滑而有细网纹。在阿富汗生长的可以制毒的大麻属于毒品型大麻,它是印度大麻的一个较为矮小、多分枝的变种。这种大麻的原产地在印度,现在在地球上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都有生长,所以它对土地和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低,极易成活。在阿富汗野生大麻很常见,但后来也逐渐被农民所种植,经过长期的劳动经验,阿富汗农民已经获了较高的大麻栽培技术。虽然,大麻的成活率极高,但农民们知道合适的栽培技术会增加大麻的产量。首先,他们会给准备种植大麻的土地施足肥料并对土地进行深耕,之后再整平就可以播种了。然后农民会仔细检查种子中有没有蛀虫或掺有杂草,如果有,农民会用筛子对这些东西进行清理,这样会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从而提高产量。一般大麻较为喜温,最为合适的播种温度是昼夜平均温度为8℃—10℃,所以一般阿富汗大麻的种植时期在春季。当种子播下后,只要进行适当的浇水、追肥和除草就可以保证大麻的收获。由于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而雄麻的成熟一般要比雌麻早30天左右,所以大麻的收获相当讲究,如果收获时间把握不准,很容易对大麻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一般是先收获雄麻,收获的恰当时间是雄麻花凋萎时。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被作为经济作物来栽培还是作为药用,大麻在很早就被人类所使用。据记载,公元前5世纪斯基泰人已经开始把大麻种子当作麻醉品来使用,他们的部落会围坐在火堆边,将大麻种子放在火堆中燃烧,他们闻着大麻种子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在这些烟雾的作用下,进行神秘的体验,并在这些体验的催动下尽情地歌唱舞蹈。大麻能够被当作麻醉品来使用主要是它所富含的一些生物碱在起作用。这些生物碱来自大麻树脂,而大麻花枝上的顶端、大麻的叶子、种子和茎中都含有大麻树脂。在大麻树脂中能够提炼出一种叫作四氢大麻酚的油状、非水溶性液体成分,这种成分在大麻中含量越高,大麻作为麻醉品发挥的作用就越强。此外,将大麻原植物放在溶剂中,再过滤出一些植物内含物质,然后再将溶剂除去,就可以得到大麻浓缩物,即被称为“哈希什”的东西,这种物质的毒性极强,所含四氢大麻酚是大麻叶的数百倍。大麻在很早就被人们证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其毒性也被人们所认识。中国古代著名药典《本草纲目》中就有大麻有毒的记载:“麻,辛平有毒,多服令人见鬼狂走。”关于《本草纲目》对大麻的描述,参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第1444—1453页。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大麻的毒性被进一步所确认。与大麻不同,鸦片的原生植物罂粟并不是阿富汗的传统种植作物,但罂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生长范围也同样十分的广泛。作为制取鸦片的主要植物,罂粟属于罂粟科,是一种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罂粟的株一般高60—100厘米,经人工培育后可以长到15米。它整株光滑无毛,具白粉,有白色的乳汁。茎为直立,没有分支。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叶为长圆形,叶的边缘曾羽状分裂或有不规则的锯齿。罂粟的花为单生,生在顶部,一般长有长梗。花蕾时常下垂,开放时直立,有大而美丽的花,一般直径8—10厘米,有绿色萼片2枚,早落,花瓣4枚,一般为白色、粉红色或紫色。罂粟的果呈长椭圆形或壶状,直径为4—6厘米,果在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则变为黄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纵纹。罂粟的种子很小,多数为肾形。罂粟是一种十分抗旱耐寒的植物,以至于它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如果作为收获鸦片的用途,则对气候、土壤和降水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种植鸦片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少要达到38厘米。而降雨量太大对罂粟的生长很不利,尤其是在罂粟生长初期的30—90天内过多的降雨会减弱罂粟生产鸦片的能力。马丁·布思著,任华梨译:《鸦片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罂粟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温带,这里温暖而湿度低,在罂粟生长的早期没有太多的降水,这样罂粟就具有较高的吗啡含量。生长在阿富汗的罂粟与长期生长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罂粟同样属于罂粟的一个南部属,它的生长需要一个干燥温暖的环境,生长期不能很长。罂粟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每日3℃—6℃的积温,最好是每日要有12小时阳光的照射。此外,罂粟对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合罂粟的种植,在有些土壤中即使罂粟可以成活,也会影响它的吗啡含量。例如,粘土就不适合罂粟的生长,它本身的水分很多,如果下过一场雨后,粘土会存积太多的雨水,罂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很快枯萎。一般情况下,在适当的土地上加以适当的耕作更利于罂粟的成长,因为在罂粟生长的初期,它的根比较脆弱,还无力在土壤中伸展。每年12月到第二年1月是阿富汗鸦片的种植季节。在这两个月内,一般妇女和儿童都要在田地里锄草、锄地和翻土。罂粟的种植是一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在罂粟种子发芽后,到了第二年的3月或4月,罂粟的茎一般可以长到60厘米。然后就到了罂粟开花的时期。罂粟花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4天。花瓣凋落后,罂粟的蒴果就会长出来。到了4月中旬,就是鸦片农收获鸦片的时候。鸦片是罂粟的初级产品,这种天然的麻醉品的收获技艺在很早就为人们所掌握。公元70年生活在阿纳扎布斯的迪奥斯科里斯在医学史上极富盛名的《药物学》一书中就有对鸦片收获技艺的描述。在迪奥斯科里斯的著作中,他这样描述道:“绘出他的收割乳胶的方法并无不当之处;有些人在把罂粟荚和罂粟叶搅拌在一起之后,用压榨机把乳汁压出来,并捣成泥灰,再制成药膏;这种药物叫作罂粟汁,比起乳胶的药性要弱,但是当提取乳胶时,人们必须等露水蒸发后,用刀子在外壳上划一个星状的轮廓,以便切口不要进入罂粟的荚的里面,在荚的侧面靠上部位划入一条直线,用贻贝壳来接滴下的罂粟汁,过一会儿再转向该罂粟荚就会发现另一滴凝结的罂粟汁,第二天还会再发现另一滴凝结的罂粟汁;这时必须把罂粟汁搅拌成灰浆,在把它制成锭剂之后就贮存起来。在割荚取汁的时候人应该尽量站远,免得罂粟乳胶沾到衣服上。”罗伊·波特、米库拉什·泰希主编:《历史上的药物与毒品》,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版,第31页。现代的罂粟收获和鸦片的采集与2000年前迪奥斯科里斯所描述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除了在收获鸦片的工具上比起2000年前有稍许进步之处外,整个收获的过程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鸦片的收获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只能由烟农来手工操作。与古代鸦片收获稍有不同的在于,现代烟农在收获鸦片时一般会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而即使是在现在,孟加拉烟农在收获鸦片时依然习惯使用一支锋利的贝壳,并用这些贝壳来切割罂粟的蒴果)。这种工具是一把专门的刀,由几个平行的刀片装在一个把手上组成。切割蒴果也是一项技术活,在蒴果上的切口要恰到好处,以便最大程度地接收从蒴果中流出的汁液。如果切口过深,不仅会使汁液流得太快而来不及接,从而造成浪费,而且会伤害蒴果内部组织,阻碍种子发育。如果切口过浅,则会使汁液流得太慢从而影响劳动的效率。采集鸦片的时间也因不同地域而有所不同,一些地域会在傍晚时进行,因为罂粟会在晚上自动分泌出鸦片来,而有些地域则会选择在晌午进行,经过太阳的强光照射后,也会流出鸦片。无论是选择什么时候收获鸦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劳动效率。在阿富汗,烟农一般会把采集好的鸦片放在罂粟的较为低一些的叶子上晒干。鸦片采集结束后,就是烟农制作熟烟土的过程。刚从蒴果中分泌出的鸦片是白色液体,这种液体在接触空气后会氧化从而变为暗棕色的有粘性的稠状物质。首先,烟农会把这些胶状的生鸦片拿到太阳下进行暴晒,经过自然的蒸发后,鸦片会变成蜂蜡似的暗棕色物质,由于这时的生鸦片比较柔软烟农就把鸦片捏成球状或块状加以贮存。经过一段时间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后,鸦片就会逐渐变硬。生鸦片中的杂质比较多,这是由于烟农在收获鸦片时会将泥土或蒴果的外皮不慎刮下混入鸦片中,所以还必须对生鸦片进行必要的过滤。这也就是把生鸦片做成熟烟土的最后一道工序,即煮鸦片。它的工序也比较简单,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过滤,就是把生鸦片放入滚沸的开水中,待鸦片整个溶化后,杂质由于质量较小会在容器中浮起,这时拿滤网就可以把这些杂质过滤掉。经过过滤后得到的是较为干净的液体鸦片,然后就开始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再次煮沸液体鸦片,这些液体鸦片经过煮沸和蒸发后,就会变成摆入市场可供消费的熟烟土。人类使用鸦片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目前,最早发现的关于人类使用罂粟的痕迹来自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瑞士湖边的桩屋村遗址。在这里科学家们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人工种植的罂粟种子和果实的遗迹,而经植物学的检验,这些种子属于鸦片罂粟。但这些罂粟种子和果实做何目的使用还在科学家们的推测之中。公元前34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当时生活在那里的苏美尔人已经懂得罂粟的种植了,这些世界上最早的务农者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罂粟,他们称罂粟是一种“快乐植物”。在公元前2000年,罂粟在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北非已经被当地的人们所熟知。在这其中,对鸦片的使用史有重要启发的是公元前17世纪亚述人对罂粟的记载。这些记载于亚述人药方刻写板上的历史记忆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罂粟果汁是作为药品被亚述人所使用的,它清晰地说明了这些鸦片的使用方法和采集过程。埃及人很早便从苏美尔人那里学习到了种植罂粟的技艺,所以有着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也不缺少对罂粟的记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埃及是人们最早发现鸦片的地方,而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鸦片的原产地。因为在当时古埃及的底比斯曾是著名的鸦片产地。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中,鸦片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价值,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它的药用价值。鸦片在希腊文明的初始阶段就在制药学和医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罂粟的种子富含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罂粟的果汁即鸦片还广泛地被用于安眠药和止痛剂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