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七辑——现象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書城自編碼: 267531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倪梁康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7028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42/287千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5
《德意志思想评论 第九卷》
+

HK$ 79.6
《德意志思想评论 第八卷》
+

HK$ 77.7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
+

HK$ 59.2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
+

HK$ 114.0
《思想与自身存在(德国著名哲学家迪特 亨里希揭示有关“自我”的》
編輯推薦: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內容簡介: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本书是“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丛书第十六辑,收录2013年9月21-24日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举办的“现象学与中国思想”年会论文。收录的原创文章从不同角度切入现象学与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比较研究,开辟现象学和中国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路径。另有高质量的国际现象学研究前沿译文。
關於作者:
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现象学研究所所长。
目錄
目 录
〖现象学与古希腊哲学〗
胡塞尔与柏拉图——现象学观念论的形成与论证 …………………………….. 倪梁康
乱伦与理想国………………………………………………………………………张祥龙
从希腊的技艺概念看科学的精确性、严格性和严肃性…………………………… 汪文圣
亚里士多德和布伦塔诺论意向性…………………………………………………..李忠伟
胡塞尔的特殊的数学柏拉图主义…………………………………………………何浩平
现象的两种意涵——从存有与生存的差异谈起……………………………….. 杨婉仪
自然与逻各斯——梅洛庞蒂晚期思想中的希腊遗产………………………… 王亚娟
〖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遗稿的拯救与胡塞尔文库的创立……………………[比利时]海尔曼范布雷达
有限化作为危机的深层结构………………………………………[德国]汉斯莱纳塞普
胡塞尔论回忆…………………………………………………[美国]约翰巴内特布洛夫
胡塞尔的身体现象学………………………………………………………[丹麦]丹扎哈维
胡塞尔之前之后的同感理论研究…………………………………[美国]玛丽安妮萨维奇
哲学和现象学的触发动机——兼议从文学作品进入现象学态度的可能性……..余 洋
〖硕士/博士论文精要〗
当我们说“同时”时,我们在说什么?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与彭加勒时间度量之对比 ……………………………王咏诗
“一切形式之形式”——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的目的论…………………徐立文
〖资料〗
2014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 吴瑞臣 编
编后记
內容試閱
胡塞尔遗稿的拯救与胡塞尔文库的创立
[比利时]海尔曼范布雷达
1938年4月27日,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患病五个月后于布赖斯高地区的弗莱堡辞世,享年近79岁。
同年8月15日,我本人来到了弗莱堡。我打算为胡塞尔身后遗留的文件编写目录并对它们进行研究,而且想了解他的教学活动的遗留影响。我当时27岁,而且刚刚在鲁汶大学的哲学研究所获得一个哲学的神学学士学位。此外我还在这所大学注册为大学生;因为我想继续我的学业,直至完成哲学博士的学位考试。
在1936年至1938年期间,我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胡塞尔哲学的研究。我于1938年6月在鲁汶提交的学位论文Lizenzarbeit以胡塞尔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为论题,除此之外还含有对他直至1914年的发表论著的详尽分析。这篇论文应当被用作一项关于现象学还原的更为广泛研究的引论,我打算以将这项研究作为博士论文来提交。我的弗莱堡之行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为这个博士论文打下必要的和必需的基础。
与其他关注胡塞尔1930年前后公开发表著述的读者一样,我也注意到,他一再提到他写下的未发表的哲学文本。他自己补充说,他曾让他的最后期的几位学生看过这些文本。如他所说,这些未发表的研究含有对理解其至今为止公开出版著作而言极为重要的文稿,并且会澄清一系列舆论界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我前往弗莱堡,以便能够接触这些未发表的著述,或它们中的一部分,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它们用于我的正在撰写的关于还原的研究。
然而在从鲁汶动身之前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一个完全另类的计划,对它的实施同样是我借弗莱堡之行才注意到的。这里所关系到的也是那些胡塞尔遗留下来的未发表手稿;但事情不仅在于:找到它们和研究它们,而且在于:在可能的情况下出版它们。
在哲学界众所周知的是,埃德蒙德胡塞尔是犹太血统。从中不难得出,希特勒政权会在德国阻止胡塞尔遗稿的出版。至于胡塞尔在1887年就已经受洗成为路德教会信徒,而且他在其长期学术生涯中始终远离犹太社团,这些都难以改变这个事实:他的遗稿处在针对各种犹太作者的著述所采取那些措施的范围内。尽管纳粹没有禁止以各种形式出售胡塞尔以前在哈勒尼迈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而且在德国图书馆中也还能够借到到这些书籍,但确定无疑的是,对他撰写著述的任何再版都是不可能的,遑论发表任何新的著作。同样确定无疑的是,在德国的任何官方机构以及以某种方式依赖于这样的机构的研究者都不可能考虑为出版胡塞尔的遗稿做准备。
此外我还知道,纳粹机构自1933年以来就已经将针对所有犹太血统教授所做的规定用在胡塞尔身上。他从大学教授的官方名单上被除名。他不被允许进入图书馆大楼。他被告知,他不能参加于1933年在布拉格和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哲学大会的德国代表团,而且即使他想以私人身份加入德国代表团,他的出境申请也会遭到拒签。除了所有这些以外,我还得知,胡塞尔自1933年起直至他去世都始终在日趋孤独的状态中生活于弗莱堡,只有少数几位朋友和同事还有勇气在他最后患病期间去看望他并最终参加他的葬礼。所有这些状况以及还有一些其他状况都在诉说着一种充分明晰的语言:毫无疑问,任何想要在帝国本身将这位辞世的哲学家的精神遗稿公诸于众的企图都将会得到官方德国的何种回答。
如我前面所说,或许在比利时出版胡塞尔遗稿的想法是在我从鲁汶出发的几天前才有的。我曾仔细地考虑过,是否能够在鲁汶的哲学研究所的出版框架内实施这样一种编辑出版工作。在这方面我曾求助于我的博士导师约瑟夫道普Joseph Dopp教授以及另一位老师路易斯德芮迈柯Louis De Raeymaeker教授。他们将这个计划呈交莱昂诺艾阁下Monsignore Léon Nol,必须由作为哲学研究所主任的他来做出决定。作为咨询的结果,我被告知,这个计划看起来原则上是可行的。我被要求借此行之机进行必要的考察,以便在当地收集出版问题的各种状况。我尤其还需要尝试,尽可能准确地设想遗稿的范围及其相对意义,以及它们的各个部分的可供出版的成熟程度。最后的和主要的一点是,我必须仔细地了解所有权人对待这个可能的鲁汶出版计划的态度以及了解与胡塞尔文献遗稿有关的法律状况本身:胡塞尔本人的要求和现在的所有权人的要求。
只要认识鲁汶哲学研究所的第二任主任、这位玛斯亚Mercier的继任者莱昂诺艾,只要听过他的讲座,那么在得知他毫不犹豫地赞成这个计划并且原则上愿意在研究所工作的框架内促成它的实施时就不会感到惊讶。他毕生都始终在强调和坚信玛斯亚为其建立的哲学研究所所奠定的那些原则。诺艾与玛斯亚本人一样是公认的对经院哲学进行改造的引领人物之一。但这种对某个学派的从属性在前者和后者那里都没有妨碍他们获取对近代哲学的经典人物的深入了解,并且以最贴近的方式去追踪当代思想的最重要运动。他们的态度始终忠实于玛斯亚为其研究所精心选择的格言:“新与旧”Nova et vetera。
在此精神中,自1906年起就在近现代哲学研究所担任教授的诺艾同样对胡塞尔于19001901年出版的《逻辑研究》抱有兴趣。还在其最早的讲座中他就让他的学生们注意这部著作的意义。他自己于1910年在《新经院哲学评论》Revue Néo-Scolastique de Philosophie, XVII, S. 211-233上发表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文章,在其中他赞同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逻辑规律解释的批判,并且承认在这部著作中包含的现象学分析的价值。如我们自己也可以确证的那样,胡塞尔绝未忽略这项研究的发表,尤其是因为这是探讨他的思想的第一篇以法语发表的文字。1939年我们很高兴地在胡塞尔的私人图书馆中发现了那项研究的特印本,这是诺艾寄给胡塞尔的,上面写有他给后者的题献。
此外,大约在1913年,诺艾曾鼓动他的最有才华的学生中的一位雷诺克莱默René Kremer,让他在自己的指导下撰写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博士论文。这位于1934年便英年早逝的克莱默由于战争的缘故在1919年才能够提交他的论文《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哲学》。在他的老师的启发下,克莱默打算对他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加工,并且将它出版,以此来申请哲学研究所的硕士学位,亦即任教资格。然而,世界大战以及由此而在比利时、尤其在鲁汶引发的反德情绪促使他放弃了这个计划。在战争期间他跟随其老师被迫到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居留了一段时间,并利用这个优势为他的著作《美国的新实在论》收集了资料,他以此书于1920年通过了硕士考试。而倘若1914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那么在诺艾指导下完成的第一个硕士论文或许就会是一篇致力于胡塞尔思想研究的论文了。
自1928年起,诺艾担任哲学研究所的主任,他在其1930年至1940年期间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强调现象学研究方向的意义,这个研究方向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里的发展已经闻名于世。如果在那些年里研究所的许多学生们将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对当代思想的这个方向上,那么那些讲座的影响当然也是原因之一。就我自己而言,我想在这里宣布的是,正是诺艾所做的关于现象学的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说明才引起了我对胡塞尔的个人兴趣。带着这些印象,我后来投身于对他的思想的研究。但从那些兴趣和这个研究出发,我陷入到一些迷乱之中,它们应当通过鲁汶胡塞尔文库的建立而得到最终的解决。由于诺艾阁下在对于胡塞尔文库之建立而言关键性的时刻1938和1939年并且直至他从研究所主任位置上退休都从未停止过给我们以宝贵的建议,并且赋予文库以最大的道德支持,因而我在这里绝不能沉默地绕过他本人在胡塞尔文库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发展中所起的极其根本性的作用。
当我1938年8月来到弗莱堡时,我得知哲学家的妻子、马尔维纳太太、婚前姓:施泰因施奈德,仍然健在,而且一直还住在她丈夫于四月前辞世时所住的房子里。纳粹政府知道如何将所有所谓非雅利安人置于真空隔离的境地,这种真空是如此完善,以至于需要通过我的几个弗莱堡方济各会兄弟的一系列调查和自愿的帮助才能够做出这个最为简单的确定。况且这里所关系的还是一位在1916年至1933年期间这所古老大学之荣誉的最重要承载人之一的遗孀,而且还是在胡塞尔刚刚墓葬不久。周一、8月29日,胡塞尔太太在家中接待了我。在请求她与我会谈的信中,我只是强调了我的意图,即撰写一份关于胡塞尔还原学说的全面研究论文。我只是含糊地暗示,除此之外我还会向她转告鲁汶哲学研究所的一个建议,同时我并未提到,这个建议与她丈夫未发表的著述有关。我告诉她,我是比利时人、神甫、方济各会修士和鲁汶大学的学生。在哲学方面,我补充说,无论如何我可以自视为高年级学生。
胡塞尔太太当时还住在位于城市边缘的美角街Schneckstrae上的漂亮而宽敞的屋子里,胡塞尔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与她丈夫一样,她也是犹太血统,出生于旧奥匈帝国。她是著名的中世纪希伯来手稿和犹太文学的专家莫里茨施泰因施奈德的亲戚。由于其犹太血统,她也与她丈夫一样被政府的反犹主义措施所涉及,并且自1933年以来便与他一样生活在孤独的状态中。较之于她的丈夫,她与朋友的关系更紧密,对社会生活也加入得更多,因而她对这种孤独的感受也比她的丈夫更深;而且更有甚之,她比他更清楚地知道,人的怯懦还会以何种方式参与到这种日益增加的孤立之中。然而她还是如此完善地控制着她的感觉,以至于许多人,甚至是家中最亲近的朋友,都几乎注意不到她的这些感觉。至少在外表上她还在可能的限度内安排其生活,做出最重要的决定,撰写大量的书信,与她选择的朋友聚会,并如此生活着,就好像没有纳粹政权一样,而且没有让人看出她是这个政权的一个牺牲品。在她身上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骨气和意志力。但使她在那些悲惨年代得以坚持下来的东西首先在于她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即对她丈夫的哲学使命之意义的信念。自胡塞尔于1938年去世,直至1945年他的精神遗产得到保存、对它们的学术开发最终得以确定之际,胡塞尔太太让其他一切都服从于对她丈夫遗稿的可能拯救和可能利用,以及由此而完成的对其哲学使命的实现。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义务,无论是她的日趋年迈的状况(她生于1860年),还是所有那些威胁着她的骇人危险,都不能阻止她完成这个义务。哲学世界首先要感谢这位饱受苦难考验、但从未屈服的女性,正因为她,现存于胡塞尔文库中的全部原本资料才得以保存和安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