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全面介绍和评议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精审详核地分析了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鸣及距离。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有杰出批评家的话,我要排的头一个就是李长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长之先生以年龄论仅长我两岁,以学识论,实在应该是我的前辈。且不说他的学问,即以他读过的中国古典文史和英、德、法、日等外语的记忆、融贯和表达的能力,也是这种年龄的读书人所不易企及的。”
——已故著名书画家、学者启功
李长之在书评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诸多方面的见解,讲得也比较深刻,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众多书评家中,除了肖乾可以与之比一比以外,其他人是无法可与他相比的。
——当代文学批评家伍杰
(长之先生的书)体系严整,分析细密,论由己出,足以奠定他作为一个学者批评家的位置。
——复旦大学著名文学教授郜元宝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全面介绍和评议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精审详核地分析了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鸣及距离。
|
關於作者: |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20世纪30年代“清华四剑客”之一,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批评家。
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留有《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陶渊明传论》,还有《红楼梦批判》、《孔子的故事》、《韩愈》等。
|
目錄:
|
自序
第一章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一 伟大的时代
二 楚文化的胜利
三 齐学
四 异国情调和经济势力的膨胀
五 这个时代的象征人物——汉武帝
六 司马迁在这一个时代中的意义
附录 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
第二章 司马迁的父亲
一 世传的历史家并天文家
二 司马谈的思想之渊源
三 批评精神和道家立场
四 司马谈与封禅
五 伟大的遗命
六 天才的培养
第三章 司马迁和孔子
一 教育之效
二 司马迁对孔子之崇拜
三 司马迁在性格上与孔子之契合点及其距离
四 司马迁对六艺之了解
五 司马迁与《春秋》
六 司马迁在精神上受惠于孔子的所在
七 司马迁在心灵深处和孔子的真正共鸣
第四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上)——无限之象征
一 从耕牧到京师受学
二 东南和中原的大旅行
三 仕宦生活的开始——空峒扈驾和奉使蜀滇
四 封禅与北地之游——“无限”之象征
五 负薪塞河
六 父职的继续——司马迁之活跃与积极
七 太初历的订定和著述
第五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中 ——必然的悲剧
一 司马迁的性格之本质
二 好奇与爱才
三 司马迁与友情——司马迁交游考
四 武帝时代之严刑竣法
五 李陵案的原委
六 两个英雄的晚年
第六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下——《史记》各篇著作先后之可能的推测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一 伟大的时代
我们常听人讲“唐诗、晋字、汉文章”,这就是说每一个时代各有它的特别卓绝的艺术的。假若艺术活动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顶点的话,这三种艺术也可说都是那每一个时代的各别的精华了。在这每一种精华里,逢巧都有一个集中地表现了的伟大人物,这就是杜甫、王羲之和司马迁!
我们当然可以从各方面去看司马迁,但即单以文章论,他也已是可以不朽了!试想在中国的诗人(广义的诗人,但也是真正意义的诗人)中,有谁能像司马迁那样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眼光、丰富的体验、雄伟的气魄的呢?试问又有谁像司马迁那样具有大量的同情,却又有那样有力的讽刺,以压抑的情感的洪流,而使用着最造型的史诗性的笔锋,出之以唱叹的抒情诗的旋律的呢?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再没有第二人!
司马迁使中国散文永远不朽了!司马迁使以没有史诗为遗憾的中国古代文坛依然令人觉得灿烂而可以自傲了!司马迁使到了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活动永远常新,使到了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情感,特别是寂寞和不平,永远带有生命,司马迁使可以和亚历山大相比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显得平凡而黯然无光了!
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真的,我们只可能称司马迁是诗人,而且是抒情诗人!)让我们首先想到的,乃是他那伟大的时代。
我们说司马迁的时代伟大,我们的意思是说他那一个时代处处是新鲜丰富而且强有力!奇花异草的种子固然重要,而培养的土壤也太重要了!产生或培养司马迁的土壤也毕竟不是寻常的。
二 楚文化的胜利
按照我们的考证,司马迁应该生在公元前一三五年,这就是汉武帝建元六年。(关于这一节的辩论,我们放在这文字的附录。)这时离汉朝的初立(公元前二○六年)只有七十多年的光景,一切政治或文化上的规模还没有十分成为定型,所以司马迁也可以说多少还能够呼吸着“先秦”的学术精神或者气息的。许多大师的流风余韵应该对司马迁并不生疏,而活得较为老寿的人物像伏生、申公,年代更几乎和司马迁相接。伏生是秦博士,申公曾见过汉高祖,这恰是可以传递先秦的文化的人,和他们同年辈的人也一定还不在少。——这样便可以想象司马迁和先秦的精神之衔接了。
不过我们大可注意的是,汉的文化并不接自周、秦,而是接自楚,还有齐。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的乃是楚。这一点必须详加说明,然后才能了解司马迁的先驱实在是屈原。
不错,在公元前二九七年,楚怀王被囚于秦而死,但后来过了九十年左右项羽起来反抗秦,依然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才能号召。可见楚的势力——精神上的势力——之大了。当时陈涉起事也称为张楚,张楚就是张大楚国。楚国爱国的诗人屈原虽然在郢都被破(公元前二七九年)后不久就自杀了,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就正是像表现在屈原身上的楚人爱国的情绪似的,推翻了暴秦,报了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假若当作一种象征的意义看,是应验了!
就精神上看,楚实在是直接继续秦而统治着的,汉不过是一个执行上的傀儡而已。我们试举几件事情看:
第一,语言,汉代承袭着楚的语言。例如当时称公即是楚语,而司马迁为太史令又称太史公者,也是因楚语而然。(据朱希祖说,见其《中国史学通论》。)当时有所谓楚声,可知楚语有很大的势力。
第二,风俗习惯,有许多是得自楚的。例如中国古代是尚右的,楚人却尚左,后来中国人也尚左了,这关键就在汉。(可参看蒋锡昌《老子校诂》页二一一。)在汉时还有所谓楚冠,也很盛行。
第三,楚歌、楚舞,在汉代流行起来。不唯项羽会作那楚辞式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汉高祖,也会作楚辞式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到了汉高祖看到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不得立为太子了,便又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见《史记·留侯世家》。)
第四,从漆画的艺术看,汉之承继楚的文化处尤为显著。在许多年前,日本在朝鲜乐浪郡所发现的彩箧冢中的许多漆器,让我们看到汉代那样笔势飞动的人物画。可是在抗日战争发动的头几年,我国学者商承祚却在长沙又发现了楚国漆器,我们在那上面便看到同样的笔意飞动的人物画。——那精神是多么相像!
例子不必再多举了,楚人的文化实在是汉人精神的骨子。这种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呢?假若我们和周代的文化比,那就更容易了解。周的文化可说最近于数量的、科学的、理智的、秩序的。具体的例子像按爵位及事情性质不同而用的圭(有大圭、镇圭、躬圭、桓圭、琬圭、琰圭之别),像按器用不同而有一定比例的合金(《考工记》所谓“金有六齐”);街道吧,是像诗人所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小雅·大东》)。他们的精神重在凝重坚实,那农业社会的精神状态乃是像诗人所歌咏的农作物似的:“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大雅·生民》)这种凝重坚实的文化的最好代表可以看铜器,尤其是鼎。楚文化和这恰可以作一个对照。它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最好的象征可说就是漆画了。这两种文化,也可说一是色彩学的,一是几何学的。在周文化那里,仿佛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楚文化这里,却是像“青黄杂糅”的大橘林似的,鲜艳夺目。简单一句话,周文化是古典的,楚文化是浪漫的。就是这种浪漫的文化征服了汉代,而司马迁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至于楚文化何以在汉代有这样大的势力,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一些成为原因的事实来。第一,我们必须注意到楚的实力之大,苏秦所谓“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可知唯一能和秦对立的只有楚。第二,我们必须考虑到楚国的民气之盛,报仇心之切。我们看范增初见项梁时的谈话:“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立楚后也。”项梁听了他的话,才把楚怀王的孙子—— 一个牧羊儿——找了来,又立为怀王,以为号召。可见楚的潜势力了。第三,我们不要忽略楚国占地之广。自从两次迁都后,楚国已经扩张到了现在江苏的北部;在某一种意义上说,刘邦一班人已经是楚人,不要说项羽了。第四,在汉高祖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曾把楚的贵族昭、屈、景、怀迁入关中。这一方面固见出楚的势力仍不可侮,另一方面却也见出这是楚文化之直接对汉代的传递。大凡一个时代的文化,往往有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特点,这就是时代精神。汉代——特别是西汉的时代精神,就是浪漫情调,而楚文化者恰与这切合,自然为人所热烈吸取了。
假若再问何以楚国产生的文化是那样的?我们可以说经济力的膨胀乃是一个大因素。我们试看春申君客人的豪奢吧!“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史记·春申君列传》)再看《招魂》《大招》里的铺陈,那生活的豪华富贵更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所产生的文化一定是浪漫的,正如在农村的勤苦生活之下所产生的文化一定是古典的。我们用这同样的原因不唯可说明楚,而且可说明齐,又可说明一部分的秦,更可说明汉代文化的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