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3.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
★哈佛大学知名学者、网易公开课主讲人,全新力作重磅上市
作者吉尔莱波雷JillLepore,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负责哈佛大学历史文学项目。同时,作者还是《纽约客》特约撰稿人,本书正是作者在《纽约客》专栏文章集结而成,*后一章更是亲自采访撰写的对未来展望。
此外,莱波雷也是个水平不错的演讲者,网易视频《哈佛大学公开课:立大志》系列当中,就有她主讲的一集,所讲内容就是本书当中的主题“人生是一场游戏”。
与其他深居象牙塔的学者不同,莱波雷一直活跃在舆论前言,无论2012年《时代》主编扎卡里亚涉嫌对她抄袭因而停职,还是2014年她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的骂战都引来了十足的关注。
作者凭借本书英文版本TheMansionofHappiness曾获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非小说类作者奖。
★将人生比作游戏,观点新颖,风趣幽默
把人生视为一场可以玩好、也可以弄糟的游戏,这种观点在东方和西方都由来已久。即使在今天,游戏公司仍然不断推出类似的产品。
游戏将人生各个环节设置成桌面游戏的一
|
內容簡介: |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
人生是一场游戏,游戏棋盘就是你的旅行地图。
在人生的这场游戏当中,有奖励也有陷阱。有一千种方式来闯关,你可以自己选择。
出生是游戏的起始,死亡是游戏的终结。大部分关于生与死的问题,都没有答案,特别是这三个:生命从何而来?生命有何意义?死亡时会发生什 么?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每个人都在尝试。
这是一场从摇篮到坟墓的冒险,你对永恒怎么看?你对金钱怎么看?你的将来是怎样?
这是你的游戏,下一关会是什么?答案……由你决定。
《人生不需要走直线》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一个来自德国的盲女大学生萨布瑞亚,这位2岁就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女子,但是却从未放弃,在周围所有人对她的怀疑与否定中放弃了原本平稳,在六十岁就能领取养老金的优渥生活,艰难行走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将境遇惨淡的西藏盲童带到拉萨,带进她创立的第一所盲童学校。
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那些濒于崩溃的孩子们重拾做人的尊严,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梦想。
她相信,梦想真的能够让无边的黑暗变成一个彩色的世界。
她相信如果人们愿意相信生命中的意外,坦率面对未知,那么生命中所遭遇到的一切困境都将变得非常容易。
|
關於作者: |
作者: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哈佛历史及文学项目主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莱波雷写作叙述能力高超,知识背景深厚,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她也是网易视频《哈佛大学公开课:立大志》系列的主讲人之一。
2013年,莱波雷凭借本书英文版The Mansion of Happiness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非小说类作者奖。
萨布瑞亚田贝肯(Sabriye Tenberken)
德国人。1970年出生,2岁失明。她靠着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借鉴布莱叶盲文,编写了一套藏语盲文程序,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还是公益组织“盲文无国界”Braille Without Borders,简称BWB)及西藏第一所盲童学校的创始人,藏语盲文的发明者。
2000年,萨布瑞亚获得国际女星俱乐部所颁发“诺格奖章”。
同年,她获得德国政府颁发的金鹿奖,这一奖项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有作为者,代表德国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
2001,荷兰驻华大使贺飞烈赶到西藏,代表荷兰女王授予萨布瑞亚夫妇爵士勋章。
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授予苏珊总统勋章。
2006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
2009年,获得了“让政府更美丽”的称号,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目錄:
|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
人生不需要走直线
|
內容試閱:
|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
小白鼠大军,占据了科研第一线
“我们应该称这些小水泡为卵,因为它们从外形看和鸟巢里的卵很相似。”1672年,荷兰解剖学家瑞格涅德格拉夫(Regnier de Graaf)这样写道。当时,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哈维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东西,但其实他发现的不过是我们现在称为“卵泡”的东西。在格拉夫之后,过去被称为“女性睾丸”的东西被重新命名为“卵巢”。哈维看上去似乎最终获得了胜利。但这位在 1657 年中风去世的老人,一直担心人们会把自己当成疯子。
“人不是从蛋里诞生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在 1683 年坚持认为,“而是从男性种子的微生物里诞生的。”他亲眼见证了这一幕。显微镜是 1591 年至 1608 年间在荷兰发明出来的,而荷兰人列文虎克是世界顶尖的显微镜制作大师。他没有受过解剖学方面的训练,但他通过显微镜看见的东西,使他敢于在致伦敦皇家学会的信里向“你们的哈维和我们的德格拉夫”的权威发起挑战。他观察了蜜蜂的复眼和跳蚤的头部,还把自己当作特别的实验对象。他用显微镜观察了“自己拔下的眼睫毛”,自己的唾液和脸上的汗珠,还观察了精子(他煞费苦心地指出,精子样本是在性交时取得的,而不是靠手淫得来的),发现了其中的“微生物”。它们会游动,有头有尾。他认为,它们就是微观的人。在那之后,解剖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男女在生殖过程中做的贡献。从哈维到列文虎克,尽管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女性不是像盖伦想象的那样,将生殖器官翻进体内的男性。女性不像男性一样拥有睾丸,而是像母鸡一样拥有卵巢。
女性提供的不是种子,而是卵子。霍布斯认为,原始的自然状态中没有天生的统治者——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国王,也没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男性。当男性同意接受别人的统治时,才进入了政体。但女性没有同意接受男性的统治,她们不属于这个政体。
因此,女性不是低等的男性,也不是政体中的低等成员,而是根本不属于政体内的成员。卢梭写过:“在和性无关的事情上,女性就是男性;而在和性有关的事情上,女性和男性在每个方面都有联系,但在每个方面都是不同的。”但究竟是怎样不同呢?为
哈维的《动物生殖》题诗的人说得再好不过了:
……
《人生不需要走直线》
1.我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我得停止享受生活,只是因为我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六十岁的人吗?
“搭乘CA936班机前往北京的旅客,请到B号登机门登机。”
这不是我第一次前往中国旅行,也不是我第一次单独旅行。即便如此,我还是从我的朋友圈中听到极为不同的想法和责难。
“这种旅行太疯狂了,你不是认真的吧?”泰瑞曾这样说。他是西藏学的博士候选人。接着他用一种极为法式的大男人口吻补充道:“女孩啊,女孩!可不能让你就这样独自幻想,你一定需要男性的陪伴!再等三个月,我就陪你到拉萨。”
另一位同学则在我向他道别时放声大笑:“盲人穿越西藏,这听起来就像好莱坞的电影。”
然后,一位同学的母亲还担心地问我是否得到父母的允许,而那时候我已经二十六岁了。
克里斯多福,我当时的男友只问道:”你到底想用它证明什么?到底有谁逼你要独自完成这所有的事?你能不能先完成你的学业,然后我们可以一起生活,也能一起旅行。”克里斯多福曾经和我一起到过中国一次。一个月后他飞回德国,我又停留了两个月,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巨大国家的一小块土地上旅行。一开始我的确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在没有明眼人的陪同下应付这样的旅行,但是很快地我便发现,如果人们愿意相信生命中的意外,坦率面对未知,一切会变得非常容易。我学习到了自由、没有计划和时间表,去做任何当下在我脑中出现的想法。
回到家中以后,我怀念旅行时的那种独立自主。在德国这里,好像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不论是朋友们友善的建议,或是教授们信心满满的推荐。但是,我却有一种感觉,我再也没有可以呼吸的空气。我想把一切抛在身后,于是着手计划新的旅行。而这一次,我不仅仅是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是要实现我许久以来的愿望──在西藏高原的某处替盲人盖所学校。
“很好,你这样做,”克里斯多福挖苦地说,“你离开这一切,留下我一个人,全都是为了你那自私的旅行。”
我几乎就要感觉自己的确做错了,但随即为自己辩护:“那么是什么把你留在这里呢?去收拾你的东西,把工作和所有的东西抛在身后!”
起初克里斯多福没有回答。一位叫作盖洛德的朋友站在他那边说话:“萨布瑞亚,你不知道安定代表的意义。你将会知道照顾一个家、一个家庭和一份固定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等到你六十岁时,也会知道,你究竟完成了什么。”
这种像个老师般说教的谈话总会让我大发雷霆:“我得停止享受我的生活,只是因为我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六十岁的人吗?”
但是,盖洛德确实碰触到我内心里的一点什么。因为有时我也会问自己,我是不是选对了路?也许我该读个什么比较“稳当”的科系,为自己开创更好的就业机会才对。
为了了解那里盲人的生活状况而独自前往西藏,也许真的很疯狂——通常人们会派遣一整个研究小组来进行这样的工作。而为了保险起见,至少每个理性的人都会让旅行社去安排这样的一趟旅程,是什么让我一再成为独行者?
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确定答案是什么。但是有一个梦,在我每次面对高度压力时都会做的梦:我站在沙滩的边缘,望向海洋。天空晴蓝,海洋宁静而深黝。阳光闪耀,海滩上挤满人群。突然,我看见在远处的地平线,形成了一面深蓝色的水墙,无声而缓慢地往沙滩上卷来。所有的人全都跳起来,向着我奔来,但我却往水墙走去,我感到我是如何地紧绷而专注,同时又对可能来临的事如此着迷。最后,水墙抵达了沙滩,此时它已高得可怕,遮蔽了半个天空。当张力到达了顶点,它翻转了下来,从我上方席卷而来。在那当下我察觉到那面水墙的重量根本不如我所预想的那么沉重。相反的,我感到自己轻盈而坚强,充满了能量,我有一种感觉:所有我想要做的事都可以达成。
“搭乘CA936班机前往北京的旅客,请到B登机门登机!”
“这已经是第二次广播了!你现在该走了。”我的父母已经有一点紧张,但是他们被我影响,相信我能克服这一切。我的母亲甚至还被我愉快的兴奋所感染。她了解那种感觉,那种离开这里,将一切抛在脑后的感觉。当她还是个年轻的女学生时,曾经前往土耳其两年,在安卡拉读伊斯兰艺术。那时候,为了丈量塞尔柱清真寺塞尔柱(seldschukische Moscheen,指的是十世纪塞尔柱人在土耳其所建立的塞尔柱帝国时代的寺院建筑),还着男装和建筑系的学生旅行穿越东安那托利亚高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