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內容簡介: |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对新媒体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最新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的特点、理论模型、类型,网民特征,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微观经营,手机媒体等。第二版新增微信、网络谣言及其管理等内容,对数据、案例等做了更新,反映了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适用于新媒体研究者、教育者、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专业各类各级学生,亦可用做在职培训教材。
|
關於作者: |
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研究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京电通、美国硅谷做研修与高级访问学者。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并且出版专著十余种。
|
目錄:
|
第1单元 新媒体理论基础
第1章 新媒体导论
第1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 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4节 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
第5节 关于新媒体的实证研究
第2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1节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 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 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 新媒体的类型
第1节 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 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 Web2.0
第5章 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第1节 搜索引擎
第2节 门户网站
第3节 垂直网站
第4节 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 博客
第1节 博客的特点
第2节 微博
第7章 微信
第1节 微信的发展
第2节 微信的社会影响
第3节 微信与微博的比较
第4节 中国微信发展的量化研究
第8章 社交网站
第1节 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 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 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9章 视频网站
第1节 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 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 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 新媒体管理
第10章 新媒体的宏观管理
第1节 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 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 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第4节 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
第5节 网络舆论的管理
第11章 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第1节 谣言的演变
第3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第12章 新媒体的微观经营
第1节 网络广告
第4节 电子商务模式
第5节 收费服务模式
第13章 新媒体中的著作权保护
第1节 新媒体中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2节 新媒体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第3节 “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
第4节 新媒体著作权的技术保护
第5节 韩寒百度之争
第4单元 新媒体的未来:移动信息传播
第14章 手机媒体
第1节 手机媒体的诞生与发展
第2节 发达国家手机媒体的发展
第3节 中国手机媒体的最新发展
第4节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第5节 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11章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谣言可以破坏人们之间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造成内耗。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变得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
第二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二、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
基于补充后的谣言法则以及上述对微博中“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谣言传播的个案分析,我们认为:(1)决定谣言的事件的重要性(i)是无法减弱的,因为事件特别是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关乎人类的生存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问题,所以重要性在事件发生后是不会人为降低的,在一定时间里它几乎是恒定的。(2)关于事件的模糊性(a)。事件发生后,由于人们对事发原因及相关背景一时之间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所以事件存在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人们对事件进行调查并深入其本质获得真实信息时,事件的模糊性才能降低。简单来讲,就是要依靠信息的不断注入来降低模糊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引起更多的怀疑时,那么事件的模糊性会不降反升,所以事件由模糊走向清晰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3)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政府机构和公众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衡,而这种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容易造成公众对事件的曲解和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感,也容易滋生出更多的谣言。相反,如果政府机构和公众双方能够在信息掌握上实现对称,那么谣言将失去存在的可能。
通过对谣言构成的三个因素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事件重要性无法改变和事件模糊性难以确定的条件下,信息的不对称性(ia)是消解谣言的关键因素。因微博所出现的谣言仍归属于网络谣言,据此,我们建立了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为主要因素的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见图11—1)。
从图11—1可以看到,首先,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说明了网络谣言的生成条件和传播、扩散路径。谣言的产生是和人类追求自身安全紧密相关的。任何有关人类生命、生活等安全的事情都有可能导致人类产生疑问和困惑,例如地震、核辐射、交通事故等,好事者则将这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猜测诉诸天下,共鸣者则奉为“良言”四处传播,于是谣言始成。人类对于生命转瞬即逝本能性的恐惧,以及对人身安全的高度警惕心理,造成人们一旦遇到谣言影响,便会相信谣言中透露出的信息,无形中又促进了谣言传播。网络的出现恰好加速了谣言的扩散。这里的网络不仅仅指互联网、手机,而且有可能指向社会网络这一更大的范围,包括微博等。
其次,该模型提出了依托网络消解谣言传播的三方力量,即政府机构、媒体和公众。如前所述,尽管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但由于新闻媒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实现信息对称的桥梁,故而这三方力量能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消解谣言的关键。如果三方合力能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那么公众就不会相信谣言,不会迷失自我盲目行动,相反他们会自觉地传播真实的信息,从而在真实信息的不断传播过程中消除谣言。
2011年3月的“谣盐”恐慌就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加快谣言传播的案例。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泄漏”恐慌在全国蔓延,绍兴、宁波、福州等江浙沿海城市开始出现抢盐风潮,不少居民纷纷奔走于各大超市抢购食盐以“备战”日本核辐射污染。出现抢盐潮的原因有二:一是传言吃碘盐可防辐射,二是谣传核泄漏污染了海盐。
其实,从科学与专业的角度看,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作用。而且日本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极少,再加上稀释作用,对中国沿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不存在污染海盐的问题。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民众缺乏核辐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这种专业信息的不对称在恐慌心理的催化下加快了谣言传播的速度。
最后,该模型依托网络,以传播学中对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研究为根本,构建网络谣言的传播、扩散和消解模型。与传统模型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型在充分尊重网络世界自由、平等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和注重消解谣言的疏导,并没有设立如何预防虚假信息传播的渠道或者变量。我们认为,在网络中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其他力量难以阻碍的,阻碍只能带来更多问题,产生更可怕的效应。网民在横行的谣言面前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即便一时受其误导,但在信息几乎实时传播的情况下,真相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瞬时被揭开,因此对网络谣言如何合理地进行消解成为本章讨论的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