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五册(总第九册) 鸟臀类恐龙

書城自編碼: 264056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生物科學
作者: 董枝明,尤海鲁,彭光照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776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4/26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3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小白学编织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1.3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3卷)·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第一册(总第》
+

HK$ 92.3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

HK$ 551.3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三册(总第十》
+

HK$ 366.3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一卷 鱼类 第一册(总第一册) 无颌类》
+

HK$ 199.8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一册(总第》
+

HK$ 236.8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七册(总第》
編輯推薦: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是我国凡涉及地学、生物学、考古学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及业余古生物爱好者的基础参考书,也可为科普创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参考资料。
目錄
总序 i
本册前言ix
本册涉及的机构名称及缩写 xi
恐龙类导言1
一?概述1
二?定义3
三?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7
四?形态特征13
五?恐龙的演化和灭绝20
六?中国恐龙研究历史24
系统记述28
鸟臀类 ORNITHISCHIA 28
异齿龙科 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32
天宇龙属 Genus Tianyulong 33
有甲类 THYREOPHORA34
大地龙属 Genus Tatisaurus35
卞氏龙属 Genus Bienosaurus 36
剑龙类 STEGOSAURIA 37
华阳龙科 Family Huayangosauridae 38
华阳龙属 Genus Huayangosaurus38
重庆龙属 Genus Chungkingosaurus40
巨棘龙属 Genus Gigantspinosaurus41
剑龙科 Family Stegosauridae43
嘉陵龙属 Genus Chialingosaurus44
沱江龙属 Genus Tuojiangosaurus 45
营山龙属 Genus Yingshanosaurus47
将军龙属 Genus Jiangjunosaurus48
芒康龙属 Genus Monkonosaurus49
乌尔禾龙属 Genus Wuerhosaurus 51
甲龙类 ANKYLOSAURIA54
结节龙科 Family Nodosauridae54
辽宁龙属 Genus Liaoningosaurus 54
中原龙属 Genus Zhongyuansaurus55
浙江龙属 Genus Zhejiangosaurus 57
甲龙科 Family Ankylosauridae58
天池龙属 Genus Tianchisaurus58
戈壁龙属 Genus Gobisaurus60
绘龙属 Genus Pinacosaurus 61
天镇龙属 Genus Tianzhenosaurus 63
克氏龙属 Genus Crichtonsaurus 65
新鸟臀类 NEORNITHISCHIA66
灵龙属 Genus Agilisaurus66
何信禄龙属 Genus Hexinlusaurus68
晓龙属 Genus Xiaosaurus70
鸟脚类 ORNITHOPODA71
盐都龙属 Genus Yandusaurus72
工部龙属 Genus Gongbusaurus73
热河龙属 Genus Jeholosaurus75
丝路龙属 Genus Siluosaurus77
长春龙属 Genus Changchunsaurus77
禽龙类 Iguanodontia79
兰州龙属 Genus Lanzhousaurus79
鸭嘴龙超科 Superfamily Hadrosauroidea81
锦州龙属 Genus Jinzhousaurus 81
薄龙属 Genus Bolong82
野鸭颌龙属 Genus Penelopognathus84
马鬃龙属 Genus Equijubus85
原巴克龙属 Genus Probactrosaurus86
南阳龙属 Genus Nanyangosaurus88
金塔龙属 Genus Jintasaurus90
巴克龙属 Genus Bactrosaurus91
吉尔摩龙属 Genus Gilmoreosaurus93
谭氏龙属 Genus Tanius94
双庙龙属 Genus Shuangmiaosaurus97
“原巴克龙”属 Genus“Probactrosaurus”97
鸭嘴龙亚科 Subfamily Hadrosaurinae 99
山东龙属 Genus Shantungosaurus100
小鸭嘴龙属 Genus Microhadrosaurus102
乌拉嘎龙属 Genus Wulagasaurus103
兰氏龙亚科 Subfamily Lambeosaurinae 104
牙克煞龙属 Genus Jaxartosaurus 105
青岛龙属 Genus Tsintaosaurus106
南宁龙属 Genus Nanningosaurus108
满洲龙属 Genus Mandschurosaurus109
萨哈里彦龙属 Genus Sahaliyania112
边头类 MARGINOCEPHALIA114
肿头龙类 Pachycephalosauria115
皖南龙属 Genus Wannanosaurus 115
小肿头龙属 Genus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117
角龙类 Ceratopsia 118
隐龙属 Genus Yinlong 119
朝阳龙属 Genus Chaoyangsaurus 120
宣化角龙属 Genus Xuanhuaceratops121
鹦鹉嘴龙科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123
鹦鹉嘴龙属 Genus Psittacosaurus124
红山龙属 Genus Hongshanosaurus 134
新角龙类 Neoceratopsia 136
辽角龙属 Genus Liaoceratops 136
黎明角龙属 Genus Auroraceratops137
古角龙属 Genus Archaeoceratops 138
太阳神角龙属 Genus Helioceratops 141
原角龙科 Family Protoceratopsidae142
原角龙属 Genus Protoceratops142
巨吻角龙属 Genus Magnirostris145
纤角龙科 Family Leptoceratopsidae146
诸城角龙属 Genus Zhuchengceratops146
角龙科 Family Ceratopsidae147
中国角龙属 Genus Sinoceratops148
参考文献150
英文老地名对比表167
汉 -拉学名索引168
拉 -汉学名索引171
附表一 中国恐龙动物群174
附表二 含中国鸟臀类****地层表175
附图 中国鸟臀类恐龙分布图176
附件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总目录 177
內容試閱
恐龙类导言
一?概述
“恐龙”一词可谓家喻户晓?现今,恐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已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本书中“恐龙”一词特指“非鸟类恐龙” 下同,除非特别说明 ?对“恐龙”一词的这一诠释,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古生物学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一次深刻变革,亦即系统发育系统学亦可简称为分支系统学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如果严格按照分支系统学的观点进行分类,一个分类单元必须是单系类群?既然研究表明鸟类是由恐龙中的一支演变而来,那么恐龙自然也就包括了鸟类?这就意味着恐龙并没有灭绝,现生所有鸟类都是它们的后裔?与此不同,分支系统学兴盛之前的综合演化理论学派的分类学家,则更强调生物各类群演化的不同水平或进化级 grade,把鸟类看作和爬行动物包括恐龙在内属于同一级别的两个不同的类群,即鸟纲和爬行纲?尽管如此,双方都认同只有一棵“生命之树 Tree of Life”的存在,只是对如何解读和命名这棵树上的枝杈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些持较**观点的分支系统学家提倡废弃传统的源于林奈的生物命名法规,而以新的“分支系统命名法规 PhyloCode”取而代之?这样,我们所熟悉的把生物归类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的模式将不再适用?目前,有关生物命名法规的争论还在继续,我们正处于一个章法不一的过渡期?本册志书对科及科以下的分类单元将基本沿用传统的林奈式分类命名系统,保留其惯用的名称,同时力求达到分支系统学对分类单元须是单系类群的要求,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四版的规范进行叙述?分类阶元地位尚无定论的科以上的类群不受分类阶元的限制,可泛称为“某某类”-ia,“某某形类”-formes,或某某型类 -morpha? 按较保守的估计,目前全世界已命名恐龙 800余属, 1000余种?这些恐龙发现于各大洲,包括南?北极地区的中生代地层中?它们大小不一:小的不足一米,体重仅约 220 gMicroraptor,据 Erickson et al., 2001推测,大的却可达几十米长,上百吨重,成为陆地上**的动物;形态各异:有的头顶布满各种角饰,有的身躯附着剑板或甲片,有的尾端变成骨锤或骨刺;食性复杂:有的肉食,有的植食,有的杂食;行为多样:有的独处,有的群居,有的育雏 , 具亲子行为;生殖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一窝蛋一次产就,也有多次完成的;而且占据了不同的生境:不仅是陆地的**统治者,有的还用四翼飞向了天空?我们不妨将恐龙想象成是一个像哺乳动物那样的大家族,千姿百态?事实上两者同时起源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只不过恐龙很快统治了随后的中生代,而哺乳动物则在白垩纪末恐龙灭绝后占据了新生代并延续至今?当然,恐龙的一支——鸟类依然统治了现在的天空? 关于恐龙是温血 warm-blooded还是冷血 cold-blooded这一命题首先由 Colbert等1946提出?在现生四足类中,哺乳动物和鸟类通常被认为是温血的,或恒温的homeothermic;而像鳄类和蜥蜴等爬行动物则是冷血的?变温的 poikilothermic?前者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较高的新陈代谢率,体内可以产生较多热量而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而稳定的水平,因此也被称为内温型动物 endothermic?爬行动物新陈代谢率相对较低,其体温主要是受外部环境调节,被称为外温型 ectothermic动物?传统概念中的恐龙在骨骼形态特征上与后者*为接近,因此也被归为冷血?变温和外温型动物?自 Bakker1972提出恐龙是内温型动物之后,这一时成了恐龙研究中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 Benton2005对赞成和反对恐龙为内温型动物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现简述如下? 1古气候和分布地区方面的证据****曾在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南部的维多利亚州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根据古地理复原,当时这些地区仍然位于南?北极圈附近,其气候虽然不会像现在这样终年为冰雪覆盖,但至少在极少阳光的冬半年仍会是冷冻天气?现在南?北极区生活的都是内温型的哺乳动物;因此,恐龙也该是内温型的?但是,有学者根据现生动物特别是鳄类体温变化的资料推导出,在中生代某些恐龙,即使是外温型的,在纬度 50.-55?以下其体温也可以保持在 30?C以上?同时在冬半年时生活在极地的恐龙可以迁徙至较低纬度的地方,以避开缺阳光和少植物的不利环境? 2捕食者 -被捕食者比率方面的证据根据对现生动物的研究,在内温型哺乳动物中捕食者 -被捕食者比率为 5%左右,而在外温型爬行动物中这一比率则为 30%-50%? Bakker1972推算出,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这一比率仅为 2%-3%,因此推测恐龙是内温型的?但有人指出,这一比率的计算方法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有人提出,对于大型的动物,不管是内温还是外温,这个比率都很接近,因此不能用来推断动物是内温还是外温型? 3直立与高速奔走方面的证据在现生动物中只有内温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直立并高速奔跑?恐龙与其祖先类群两栖类和早期爬行类动物等相比,能够直立,而且奔跑速度显著较高? Bakker认为这也是恐龙属于内温型动物的证据?但并没有确凿证据证实直立行走和内热之间的必然联系,更何况对足迹化石的研究表明只有较小的两足行走的恐龙才可能具有较高的奔跑速度每小时 35-60 km,大型恐龙大约只有每小时 10-20 km的移动速度,无法和哺乳动物相比? 4血液动力学方面的证据有人认为长颈蜥脚类恐龙必须要有像现生哺乳动物和鸟类那样的两房两室的心脏才能供给其头部足够的血量?姑且不说蜥脚类的头未必都是高高昂起的长颈鹿式的,冷血的鳄鱼的心脏也是两房两室的? 5骨组织学方面的证据许多恐龙具有像哺乳动物一样的哈弗斯系统 Haversian systems,但类似结构在现生外热型的爬行动物中也有发现,而且许多小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哈弗斯系统?许多恐龙具有纤维板状 fibrolamellar结构也被认为是内温型的证据?反对者认为,这只是快速生长的标志,而不能说明这些恐龙一定是内温型的? 6高生长率方面的证据现生爬行类一般都生长很慢,而内温型哺乳动物则生长很快?恐龙确实也生长很快?对骨骼的研究表明,很大的蜥脚类可以在 10-15年长成,其速率更接近鲸类,而比鳄类高很多?这也是恐龙被认为是内温型的证据?不过,这很可能与“惯性恒温现象”有关见下? 7羽毛方面的证据羽毛在部分恐龙中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应该是内温型动物的很好证据? 8体温变化方面的证据有人通过测定稳定氧同位素比率在暴龙 Tyranosaurus内部骨骼如肋骨和背椎和周边骨骼如肢骨和尾椎的变化推测恐龙身体内部温度比周边温度高约 4?C,并认为这样一种恒定的温差是由内温机制产生的?有人认为这大概也与“惯性恒温现象”有关见下? 9鼻甲骨方面的反证在现生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有鼻甲骨 turbinates,用以保留呼吸时空气中的水分,是内温型动物的特有构造?恐龙的鼻腔内从未发现过鼻甲骨,因此恐龙应为外温型动物? Benton2005认为, Bakker宣称恐龙全都是完全成熟的内温动物是错误的,但说恐龙全部是外温动物也是不对的?他认为在小体型和大体型的恐龙中都有一些可能已经是属于内温型动物的?在小体型恐龙中,那些带有羽毛的虚骨龙类就极可能是某种程度的内温型动物,虽然其体温不会像鸟类那样高?至于大体型的恐龙,很可能是内温型的? Spotila等1991认为大型恐龙的新陈代谢方式及其体温变化既不像典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也不像鳄类等爬行动物,而是非常独特的类型,也就是说,因为它们体型巨大不需要很高的像哺乳动物和鸟类那样的新陈代谢率和内温代谢方式即可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这种特殊的方式可以称作“inertial homeothermy ”可译作惯性恒温型,或“ectothermic homeothermy”可译作外温性恒温型,或“ Gigantothermy”可译作巨体恒温型?这里有两点我们要明确:**,并非恒温 -内温就比变温 -外温更“优越”,现生大量爬行动物的存在就是很好的证明?第二,中生代与现在的环境不一样,地球系统及其生物是在不断演化的,恐龙采取的生活方式不必?也不可能与现生动物完全相同? 二?定义 欧文观察研究了三件发现于英国的化石:巨齿龙 Megalosaurus Buckland, 1824?禽龙Iguanodon Mantell, 1825和丛林龙Hylaeosaurus Mantell, 1833,认为它们是爬行动物,但又与已知其他爬行动物不同,个体均较大,而且它们可以像哺乳动物那样直立行走?因此,欧文将它们归为蜥类爬行动物 Saurian Reptiles中的一族 Tribe或亚目 Sub-order,称作 DinosauriaOwen,1842?欧文对 Dinosauria原义的解释为“terribly large lizard or reptile”,是指非常巨大的蜥蜴或爬行动物,并无恐怖之意?据查, dino系源自希腊文“ deinos”,确为“恐怖的”或“可怕的”,“sauros”为希腊文“蜥或爬行动物”?按现在的观点看,当时发现的那三种恐龙的个体也并非十分巨大?按希腊原意,将其译作“**”或“巨龙”似乎也并不合适?现仍按老一辈科学家之意,译作“恐龙”见前言?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又有不少的恐龙新属种被发现和命名,对这些恐龙的分类也时有探讨?但只有英国古生物学家 Seeley在 1887年提出的将恐龙分为鸟臀类和蜥臀类的方案沿用至今?Seeley认为鸟臀类和蜥臀类是分别独立起源于所谓的“槽齿类” Thecodonts,因此恐龙并非单系类群?这一观点在其后近一个世纪内被普遍认同 von Huene, 1914;de Beer, 1954;Romer, 1966;Charig, 1976;而且不仅鸟臀类和蜥臀类是独立起源的,鸟臀类中的甲龙类,蜥臀类中的蜥脚类和兽脚类也有可能是分别独立起源于“槽齿类”中?因此,这一时期对恐龙的定义及其内涵并不符合现代分支系统学对单系类群的要求? Ostrom于 20世纪 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对恐爪龙和始祖鸟的研究揭开了现代恐龙研究的序幕 Ostrom, 1969,1972,1973?Bakker和 Galton1974明确提出恐龙是一单系类群,而且鸟类是兽脚类恐龙的一支?他们列举了许多骨骼形态学的特征,并推测恐龙像鸟类一样是“温血动物”,因此可以独立列为一个纲一级的分类单元?这一“标新立异”的观点立即遭到了强烈质疑 Thulborn, 1975;Charig, 1976?1986年,Gauthier**个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对恐龙各主要类群及其相关外类群进行研究,发现了支持恐龙单系性的 9个裔征? Gauthier这一结论随后被大量分支系统学研究所支持,恐龙的单系性遂被确立Brinkman et Sues,1987;Benton, 1990;Sereno et Novas, 1992;Padian et May, 1993?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系统发育系统学在生物学领域统治地位的逐步确立,试图把分类学建立在这一原理基础上的种种尝试和努力迅速开展起来? de Queiroz和 Gauthier1990,1992,1994首先系统地提出了系统发育分类学 phylogenetic taxonomy的概念和方法?其要义是要使系统发育成为指导生物分类的中心准则 central tenet,真正起到主角的作用 central role?他们提出,为体现这一理念,至少以下几点必须做到:①分类对象必须是单系的分支 clade;②分支乃历史实体 historical entity,原则上不能用基于林奈分类体系的,依据不断变异的特征 traits进行定义definition,只有以共祖关系 common ances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