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101.2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2.2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50.7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81.7
|
編輯推薦: |
★1988-2015初版至今27年,畅销至今27年
★被誉为“当代颇具灵魂的作家”、哲学家——周国平
★灵动而质朴的语言,撼动人心的人生哲理
★影响和改变千万莘莘学子、文艺青年对人生的思考
★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佳作典范,让你认识一个丰富而可爱的人生
★征服千万读者,带你与灵魂对话的“心灵之书”
★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多年的挚爱
★在所有探讨人生哲学的随笔文学中,周国平的书极其值得一读
★在所有周国平的随笔文学中,《人与永恒》极其不能错过
|
內容簡介: |
《人与永恒》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随笔集,也是出版后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深刻,文字优美而富有哲理。
|
關於作者: |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等。
|
目錄:
|
目录
作者的话 001
三版序 003
二版序 005
一版序 007
人 001
自然和生命 009
爱 016
孤独 026
真实 037
哲学 047
艺术 061
诗 071
美 082
人生 089
幸福和痛苦 100
超脱 110
幽默 118
读书 124
写作 133
天才 147
女人和男人 160
婚姻 172
感觉 181
态度 190
思想 197
信仰 204
精神现象 210
世态人情 225
死 238
时间和永恒 251
|
內容試閱:
|
作者的话
我的写作分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专项写作,即围绕某个主题,写一个比较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是学术著作和纪实文学两类。另一种可称为日常写作,亦包括两类。
一类是散文。或有感而发,或应约而作,写一些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随时发表在报刊上,现在也发表在网络上。每隔若干年,文章积累到了一定数量,我就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5个散文集,即《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 《善良丰富高贵》(2007)、《生命的品质》(2010;增补本,2012)。
另一类是随感。突发的感触,飘忽的思绪,随手记在纸片上,后来则是记在电脑的一个专门文档上。这样的东西以前是不发表的,现在会在微博上选登一些,也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我就加工整理,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4个随感集,即《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后更名《内在的从容》,2009)、《把心安顿好》(2011)。
其实,我最早出版的散文集是《只有一个人生》(1992),迄今已23年,其内容后来收在了《守望的距离》里。《人与永恒》的确是我出版的第一个随感集,迄今已27年。出最早的集子时,我何尝想到,它们会有后续,各带出了一个小小的系列。是的,小小的系列,20多年的日常写作,成绩不过如此,实在是应该惭愧的。
然而,更想不到的是,我的这些很平常的作品会受到读者如此热情的欢迎,20多年里不断地再版。其中,《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出了8版,《人与永恒》出了10版,当年的读者已经和我一同步入壮年乃至老年,而今天的年轻一代依然喜欢它们。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了。当然,我清楚并不是我的作品有多么好,我能找到的唯一原因是,我所思考的人生问题和精神生活问题其实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时代变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显得更为迫切了。
在图书市场上,我的作品有多种不同的选编本。但是,按照时间顺序结集的完整版本只有这个5册一套的散文系列和4册一套的随感系列,有了这两套书,我的日常写作的作品就一网打尽了。这或许是它们第n次再版的一个理由吧。
周国平
2014年12月9日
三版序
事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这本小书,是我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而那些随感,写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想要发表的,不料出版以后,成了我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许多年过去了,仍经常有读者热情地告诉我,他们是多么喜欢这本小书,都把它翻烂了,或者把其中的许多句子抄在了笔记本上。遇见有人问我最喜欢自己的什么书时,我也会脱口而出,报出这本小书。我自己喜欢它,是因为它完全是无意为之的产物,脑中闪过一个思绪,一点感想,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心态非常自由。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也获得了读者的喜欢。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本小书还具有一种纪念的意义。它是我出版的第二本书,稍晚于关于尼采的那本小册子。在那个时候,与我同时代的人一样,我沉浸在一种启蒙的氛围中,陶醉于思想的乐趣。我一面读和写尼采,一面写尼采式格言让自己读、让朋友读,真正是乐在其中。我从来都有随手记录思想片断的习惯,数那几年最为投入,于是有了这本小书。后来虽然仍在记录,但比起那几年就懒了许多,常常是忙于制作所谓正式的大块文章,怠慢了自发生长的点滴感思。仔细想想,我是怎样地抱了生西瓜丢了熟芝麻啊!
周国平
2005年11月29日
二版序
我无意像培根那样,一生中时时把自己的格言集带在身边,不断地精雕细刻。原因很简单:我不是一个格言家,这本书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过是我平时随手记下的小感想的一个汇编罢了。此次再版,只做了若干删节和较多增补,章目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扩充,因为从初版至今,毕竟四年过去了,手头又有了一些积累。十年的积累仅成这么一本小书,我发现自己实在算不上一个勤快的人。
周国平
1991年10月
一版序
这是我六年里随手写下的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没想到现在一下子摊在读者面前了。
我反正豁出去了。
有两样东西,我写时是决没有考虑发表的,即使永无发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写的,这就是诗和随感。前者是我的感情日记,后者是我的思想日记。如果我去流浪,只许带走最少的东西,我就带这两样。因为它们是我最真实的东西,有它们,我的生命线索就不致中断。
我的所感所思,不实际,也不深奥,多半是些空阔平易的人生问题,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之类。我的天性大约不宜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却极易受这类大而无当的问题吸引和折磨,欲罢不能。我把我的理解和困惑都写了下来。我的理解听凭读者处置,我的困惑只属于我自己。
由于这些随感是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归类放到一起,也许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我不想抹平这些矛盾,追求表面的统一。我想,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说不定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也就没有谜底。我的兴趣在猜谜,而当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谜底,却发现真正的谜底似乎又离我后退了一步时,我就觉得这谜更加有趣了。
我把书中第一个题目和最后一个题目合并为全书的标题——人与永恒。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又幻化出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或体验。当然,我不是在做玄学文章,书中收集的只是点滴感想。中国也许会出创建新体系的大哲学家,但我有自知之明,确信我非其人。倘若读者觉得我的某些感想不无道理,我的态度还算诚实,我的文字还算朴实,我就心满意足了。
周国平
1987年10月
人
1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一样,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存在的意义。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2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宝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境。寻求意义就是一次精神探宝。
3
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动物性,寻求生命的意义则是人的神性。但人终究不是神,所以,意义是一个悖论的领域。其中,生与死、爱与孤独是两项最大悖论。
4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5
在极其无聊的时候,有时我会突然想到造物主的无聊。是的,他一定是在最无聊而且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才造出人来的。人是他的一个恶作剧,造出来替他自己解闷儿。他无休无止地活在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上,当然会无聊,当然需要解闷儿。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领,当我无聊时说不定也会造一些小生灵给自己玩玩。
6
让我换一种说法—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它为自身的无意义而苦闷。人就是它苦闷的产物。
所以,人的诞生,本身是对无意义的一个抗议。
7
在希腊神话中,造人的不是至高无上的神—宙斯,而是反抗宙斯的意图因而受到酷刑惩罚的普罗米修斯。这要比基督教的创世说包含更多的真理。人类的诞生是反抗上帝意志的结果。
8
自由,正义,美,真理,道德,爱,理想,进步……这一切美好的词眼,在人类心目中是一种安慰,由一位神的眼光看来却是一种讽刺。
9
人这脆弱的芦苇是需要把另一支芦苇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10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11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12
既然我们人人注定要下地狱,我们身上怎么会没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呢?当然,每人通往地狱的道路是不同的。
有时候,我对人类的弱点怀有如此温柔的同情,远远超过对优点的钦佩。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
一个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为她有天堂等着她。可是,突然发现她有弱点,有致命的会把她送往地狱的弱点,我就依恋她了。我要守在地狱的门前,阻止她进去……
13
有时候,我会对人这种小动物忽然生出一种古怪的怜爱之情。他们像别的动物一样出生和死亡,可是有着一些别的动物无法想象的行为和嗜好。其中,最特别的是两样东西:货币和文字。这两样东西在养育他们的自然中一丁点儿根据也找不到,却使多少人迷恋了一辈子,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货币,另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热衷的劲头是同样可笑的!
14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15
鼾声,响屁,饱嗝……这些声响之所以使人觉得愚蠢,是因为它们暴露了人动物性的一面。
16
希腊人混合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中国人排除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
17
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18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19
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
20
人在失去较差的之时,就去创造较好的。进步是逼出来的。
21
人是难变的。走遍天涯海角,谁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改变的只是场景和角色。
22
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于是我们有了“怀才不遇”、“红颜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说法。
23
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24
肉体使人难堪不在于它有欲望,而在于它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疾病和衰老而失去欲望,变成一个奇怪的无用的东西。这时候,再活泼的精神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看着肉体衰败下去,自己也终将被它拖向衰败,与它同归于尽。一颗仍然生气勃勃的心灵却注定要为背弃它的肉体殉葬,世上没有比这更使精神感到屈辱的事情了。所谓灵与肉的冲突,唯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自然和生命
1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2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3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渺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4
“生命”是一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了。我们活着,可是我们并不是时时对生命有所体验的。相反,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是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
人们追求幸福,其实,还有什么时刻比那些对生命的体验最强烈最鲜明的时刻更幸福呢?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5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6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
7
情欲是走向空灵的必由之路。本无情欲,只能空而不灵。
8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9
最自然的事情是最神秘的,例如做爱和孕育。各民族的神话岂非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
10
生命与生命之间互相吸引。我设想,在一个绝对荒芜、没有生命的星球上,一个活人即使看见一只苍蝇或一只老虎,也会产生亲切之感的。
11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中西文化之争不过是绢花与塑料花之争。
12
文化是生命的表达形式。当文化不能表达生命,反而压抑生命的时候,生命的紧张感就增大。这时候,需要改变旧文化,创造新文化,以重新表达生命。但文化的改造不必从文化开始,有时候,直接表达生命的紧张感、危机感,这种表达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这里也开始大谈非理性主义了,但是,谈得何其轻松。我的朋友说得好:“非理性主义本来是要表达生命的紧张感,现在我们却拿来加上中国的老庄、禅之类,调成一杯可笑之极的鸡尾酒,获得自我陶醉。”
13
我骑着自行车,视线越过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停留在傍晚深蓝色的天空上。多么深邃的蓝色啊!我的灵魂仿佛不由自主地投入这蓝色的宇宙之海,潜向无底的深渊。天色愈来愈浓,我愈潜愈深,明知没有生还的希望,却仍然放任自己下沉。
橘黄色的路灯,红绿灯,在深蓝色天空的背景下闪着鲜艳的光芒。色彩的魔力,色彩的梦。色彩的力量纯粹是魔术和梦幻的力量,它刺激眼睛,使人想入非非,被光的旋律催眠,陷入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