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編輯推薦: |
◆20世纪*伟大的早教圣经,全球公认**秀的教育方法!畅销全球70年,37种文字出版,累计销售超过1亿册,数十亿妈妈以及孩子因此书而受益终生!
◆ 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名人:亚马逊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弗里贝索斯、谷歌创始人及现任CEO拉里佩奇、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指南!
◆蒙氏*精华的著作,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内在的精神驱动以及规律,揭开儿童成长的革命性观念。妈妈早教必读书!
◆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全力推荐: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这本书问世之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让蒙台梭利成为全球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向父母、教师介绍了蒙台梭利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地学习”。父母阅读本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
關於作者: |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著名医生、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她一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心智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分干涉,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目前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蒙台梭利终身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同时,留下了不朽的教育经典,包括《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儿童的自发成长》等。这些书被译成37种文字在全球出版,成为经久不衰的教育经典。
|
目錄:
|
【目录】
第 1 章 现代教育学和教学方法→ 1
第 2 章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起源→ 11
第 3 章 适合儿童的理想环境→ 22
第 4 章 平衡纪律与自由→ 39
第 5 章 如何给儿童上课→ 57
第 6 章 教儿童进行生活实践练习→ 69
第 7 章 合理安排儿童的膳食→ 73
第 8 章 用体操训练体格→ 77
第 9 章 儿童的自然教育→ 85
第 10 章 必要的手工训练 → 94
第 11 章 各种感觉训练→ 97
第 12 章 对儿童展开智力教育→ 136
第 13 章 阅读与书写的启蒙教育→ 153
|
內容試閱:
|
对儿童展开智力教育
在感觉训练中,孩子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如果重复多次练习, 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更完善、感觉更敏锐。 孩子的感觉最终要转移到概念或观念上,这是一个从具体到 抽象的过程,也是感觉练习转化为智力教育或说概念教育的一个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参与其中,给孩子以指导或引导。
教师要设法使孩子的内部注意力独立出来,使其集中在感知 上。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就要做到这一点,使孩子的注意力 集中在一个刺激上。
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教师要将孩子的注意力限定在教学目 标上。比如说,在进行感觉教育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孩子的注意 力,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刺激上。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教育者必须 引导孩子的自我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小对孩子的干预。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是我们的教育难点之一。 要在感觉练习中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教师要做的,肯定是 教孩子感觉的名称及准确发音。因为,要了解各种有关的概念, 认识事物的名称是首要的一步。
在这一环节中,很多时候,教师应准确地读出感觉刺激的名 称和形容词,并且不做任何解释和添加。 读这些词时,教师要发音清晰,声音洪亮,以便孩子能够清 楚地听到词的每一个音节。
例如,孩子进行触觉练习,当他触摸光滑和粗糙的卡片 时,教师说:“这个是光滑的,这个是粗糙的。”要用不同的声 音清晰而准确地重复这两个词:“光滑,光滑;粗糙,粗糙。” 在进行冷和热的教育时,同样,教师要说:“这是冷的,这 是热的,这是冰冷的,这是温的。”还可使用一些表示程度的词, 如“热,更热,不那么热”,以让孩子的感觉更敏锐。
对孩子进行概念教育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
第一,要使用物体或感觉刺激,就是说,要将物体或感觉刺 激呈现在孩子面前,以使名称和事物之间更容易发生联系。
由于儿童的独特特点,他在头脑中接受某个概念时,物体和 其名称必须结合在一起。这要求在教授名称时,除了名称不能添 加任何其他词汇。
第二,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测验,这样可以保证教学目标能得 以实现。在进行测验时,要限定于教授名称所引起的注意力范围 之内,不被其他无关的概念所干扰。
测试是为了了解孩子是否将名称和物体在头脑中联系起来, 考虑到遗忘与时间的关系,教师要让测试和教授名称课程之间有短暂的时间间隔。 教师可以问孩子“哪个是光滑的?哪个是粗糙的?”以考察 孩子是否记住了刚刚所教过的名称或形容词。
如果孩子掌握了名称,他就会用手指准确地指出相应的物 体。这样,教师就会知道,孩子已经在名称和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
但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名称,测试时他出错了,此时,教师不 要马上去纠正孩子,而是要暂停课程,过几天再继续这样的课程 内容。为什么不能纠正孩子?这是因为,如果孩子没能成功地将名 称和物体联系起来,唯一的方法是,要孩子重复感觉刺激的练习 和名称。
看到孩子不能成功地将名称和物体联系起来,我们就应该想 到,孩子此时的心理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没有能力建立两者之 间的联系。
如果因为孩子犯了错,我们斥责他,纠正他,就会让孩子生 气,这种不好的感觉会阻碍他继续学习名称。 相反,孩子犯错后,如果他的心情能保持平静,就能使孩子 的意识保持清晰,使接下来的课程顺利进行下去。
我认为,斥责孩子所犯的错误,会让孩子在记忆过程中做一 些无效的努力,这样做会让孩子泄气。教师的责任很简单,就是 尽最大可能避免让孩子做无用功或者承受各种压抑。
第三,如果孩子不再犯错,教师就可以激发他与物体观念相 应的神经活动,让孩子自己说出名称或形容词。 如,教师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说:“光滑。” 如果孩子发音不准确,教师就要教他如何清晰、正确地发音。
教师要向孩子多次重复正确的发音,但不必指出孩子错了,只重复正确发音即可,以帮助他改正错误的发音。 教孩子将学到的感觉概念进行推广,或者说,教他将学到的 感觉概念应用到周围的环境中,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单独进行 这种意义上的教学。 孩子在多次接触事物之后,甚至只是在感觉练习中接触了光 滑和粗糙的卡片之后,他就会自发地去触摸周围各种物体的表面, 并会说“光滑”“粗糙”等。
对普通的孩子,他们学习了感觉概念后,会自发地观察周围 环境,并将概念与事物联系起来,我们要学会等待这一行为的出 现,我喜欢称之为“探索精神的自然膨胀”。 对周围环境的每一次新发现,都让孩子快乐无比。这让他们 感受到尊严,感到满足,同时,这种尊严和满足会促使他们进一 步寻找新的感觉刺激,从而使他们成为自发的观察者。
事实上,这就是孩子将概念推广的一个过程。 对此,教师要充满热忱地对孩子进行观察,要观察孩子是通 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时候实现了这种概念的推广。 比如,有一天,我发现一个4岁小男孩正在庭院里跑。突然, 他停住不动,仰着头,长久地看着广阔无垠的蓝天,大声喊道: “哦!天是蓝色的!”
从没有人告诉过他天空是蓝色的,他只是在感觉练习中学会 了蓝色,他发现天空的颜色与感觉练习中的蓝色相同,这就是他 的一个新发现,“天是蓝色的”。 还有一天,我刚走进一所儿童之家,就有几个五六岁的孩子 朝我走了过来。他们轻轻触摸我的手或衣服,有的孩子说“这是 光滑的”,有的说“这是天鹅绒的”,有的说“这是粗糙的”。
其他几个孩子也走了过来,开始触摸我的手和衣服,同时有 些孩子还重复着这些词,表情十分严肃。 我被孩子们围着,无法动弹。有一位教师想要过来给我解围, 我示意她保持安静。我没有动,仍然安静地站在原地,这些孩子 们自觉的智力性活动让我感动。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方法很成功,而最成功之处就是: 让孩子自觉地进步。 这一天,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将感觉练习中学到的概念 自觉应用到了生活中,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
有一个孩子在进行过色觉练习后,用蜡笔给树的轮廓填色。 在画树干的时候,他却使用了红色的蜡笔。 我们都知道,树干不是红色的,教师发现了他的错误,想要 纠正他。我阻止了教师,允许那个孩子把树干涂成了红色。 事实上,孩子的这种表现对我们来说很有价值,因为它说明, 这个孩子还不是周围环境的观察者,他还没有发现树干的真正颜 色。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的观点和做法是,引导孩子继续进行色觉练习。 在院子里,这个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树干。色觉练习能巩固他 对环境中颜色的自觉性注意,如果他在色觉练习中牢固地掌握了 颜色,在某些时刻他就会注意到树干不是红色的,就像前面那个 孩子突然注意到天空是蓝色的这一事实一样。
后来,教师又让这个孩子进行填色练习。这一次,孩子选择 了棕色的蜡笔画树干,用绿色的蜡笔画叶子和树枝。 再后来,这个孩子把树枝也画成了棕色,只有叶子还是绿色。
要将孩子塑造成周围环境的观察者,我们不能只通过语言教导说“你去观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予孩子观察环境的能 力和方法,而方法的获得就要通过感觉练习。
这种做法是为了促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我们相信,如果孩 子经过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感觉能力,他就能进一步观察环境。周 围环境的多样性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继续这种心理感觉训 练。 我们都知道,如果给钟表上满发条,钟表就会自己持续地走 下去,不用我们反复拨动指针。
我们上面的那种做法与钟表的运行原理类似,只要我们给孩 子上满发条,他的自我教育机制就会自己工作起来,而不用我们 反复地教导、提醒。 不是教师的工作使得孩子自觉的心理发展持续下去,而是孩 子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得其心理发展持续下去。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我教育,让孩子自觉地发展心灵、 精神和个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 孩子自觉的心智性行为从感觉训练开始,并通过观察性智力 得到保持,这也是感觉训练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不要急于教育孩子将学到的概念应用于生活环 境。在给孩子提供了发展感觉的教学材料后,就要等待,等待孩 子在环境中自发观察行为的出现。
这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要懂得孩子的发展状况,知道何时、 如何给予他适当的帮助,帮助他发展个性行为。 教师还要了解不同孩子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实际决定采用何 种方式帮助他们,如有的孩子几乎不需要教师的干预,而有的孩 子则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可见,教师要尽可能地限制自己对孩子的主动干预,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准则。 在感觉训练中,为了练习孩子的触觉、感知觉等一般感觉, 我们会让孩子们玩一种叫“瞎摸”的游戏。所谓瞎摸,就是闭着 眼睛摸,以感知眼前的物体。 瞎摸游戏有固定的教学用具,其中最主要的教具是一个由几 层抽屉组成的小盒子。在进行瞎摸游戏时,我们会在抽屉里放上 天鹅绒、丝绸、棉布、亚麻布等布料。
游戏开始前,我们先教孩子们认识布料的名称,然后让他们 去触摸布料,感受布料的质地,是粗糙,是光滑,还是柔软,等等。
然后我们会蒙住一个孩子的眼睛,其他的孩子则在一旁观 看。我们将这些布料一一放在蒙上眼睛的孩子面前,让他用手触 摸,判断是什么布料、什么质地,如“这是天鹅绒”“这是光滑 的亚麻”“这是粗糙的布”等。 无论是被蒙住眼睛,还是只站在旁边观看,孩子们都显得兴 致勃勃。当我们给蒙住眼睛的孩子一些没有教过他名称的物品时, 那些观看的孩子就会显得异常激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触摸,等 待着他的回答。
闭着眼睛,用手触摸物品,可以感觉出它的形状、质地,进 而判断这到底是什么物品,这是瞎摸游戏的一个练习。用手托举 着物品,还可以感觉出物品的重量。这是瞎摸游戏的另一个练习, 物品重量测量练习。 此时,选用的教具是一些不同重量的木块。我们的要求就是: 把重一些的方块放到右边,将轻一些的方块放到左边。
我们让孩子坐在桌前,蒙住他的双眼,开始瞎摸游戏。我们 让他用两只手分别拿起一个木块,辨别轻重,然后根据我们的要 求把方块摆放好。
有时候,孩子会拿起两个重量相同的木块。此时,由于不确 定,他的两只小手会不停地掂量,或者将两个木块在两手间倒来 倒去。那些旁观的孩子就更加激动,聚精会神地盯着蒙着眼睛的孩 子,看他到底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他放错了,旁观的孩子们就 会非常着急或大声提醒他 ;而当这个孩子最终将木块放到了正确 的一边时,那些观看的孩子也会长长地出一口气。
福禄贝尔用硬币、立方体也做过类似的游戏。有时候,我们 也会效仿他,做类似的游戏,或者,干脆让孩子们区分各式各样 的干种子,如大豆、豌豆、玉米等。
这种游戏有助于孩子将物品与其特性联系起来,能帮助孩子 区别物品,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名称的学习。
孩子进行感觉练习获得感知后,要应用于对周围环境的观 察,以适应周围环境和生活。而要实现这种应用的目的,首先也 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认识各种感觉物体的名称。
语言的学习还包括名称的学习。由于学校缺乏对感觉名称的 学习训练,许多孩子难以区分“厚”和“大”、“长”和“高”等 词的意义。 我们设计了具体的教具和教学方法,以帮孩子建立起清晰而 准确的概念,并用适当的词汇与这些概念建立起联系。具体方法 如下 :我们可以使用认识维度的木块。
教师拿出等高的那套圆柱体,将它们在桌子上一一排开。然 后把最粗的和最细的圆柱体拿出来,放在一起对比,让孩子感受 它们的不同,再分别告诉孩子“这是最粗的”“这是最细的” 。
之后,教师握住这两个圆柱体,把底面展现给孩子看,让孩子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最后,教师重新将这两个圆柱体垂直放置在桌子上,这是为 了说明它们高度相同。此时多重复几次“粗的——细的”。
孩子熟悉后,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拿起最粗的那一个圆柱体, 或者递给老师最细的那一个圆柱体,以此测试孩子是否理解了这 两个概念。
为了巩固概念,教师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重 复这两个概念,以便看他是否真的掌握。 熟悉了这两个圆柱体后,教师再用其他圆柱体教学,直到所 有圆柱体都被使用过为止。 然后,教师把所有圆柱体都拿出来,随手拿起一个,要求孩 子递给教师比他手中这个粗一点的或细一点的圆柱体。
第二套木块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教师将所有的圆柱体都垂直摆放在桌上,然后把最高的和最 矮的指给孩子看,并拿起它们,让孩子看它们的底面。 使用这套木块,可从两个对比最悬殊的圆柱体开始,如最高 的和最矮的,依此把所有的圆柱体都分析比较完,同时,及时向 孩子重复物体的感觉名称,如“高的,矮的”。
在使用第三套木块时,教师一边按顺序摆放,一边把最极端 的两个指给孩子看,即第一个最大的,最后一个最小的,并说“这 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 摆好后,教师再将这两个圆柱体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去观察 它们的高度、底面。之后,可以按照前两套木块的认识方式,帮 助孩子把所有的木块都学习完。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 及时向孩子重复物体特性名称,以便孩子掌握相应概念。
圆柱体如此,棱柱、木棒和立方体的学习方法也都如此。设置教具时,相同长度的棱柱体有厚有薄,相同厚度的木棒有长有 短。而立方体则体积、高度和长短都不相同。这些概念都可以在 这一教学中帮助孩子掌握。
练习做得越多,孩子对这些概念的掌握就越牢固,应用起来 也就越熟练。孩子们会将自己和同学比较一番,说:“我是高的, 他是粗的。” 孩子们两三个并排站着,互相打量周围的人,衡量自己和别 人之间的差别。如果和自己并排站着的是大人,孩子的眼里就会 露出更惊奇的神色,因为他和大人的高度有巨大的差异。
在木块形状的练习中,当孩子能熟练辨别平面几何图形时, 教师就可开始教授这些形状的名称。 这样做时,以两个对比强烈的图形开始会比较容易些,比如 方形和圆形。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遵循塞昆提出的有 关三阶段的一般原则。
当然,我们只能教最常见的一些图形,如正方形、圆形、长 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 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们可以让孩子观察每条边的长 度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的四条边却有长有短。由此得出 结论 :正方形只有大小之分,而长方形则有长短、粗细之分。 这些说起来复杂,但使用教具就一目了然。比如,将正方形 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一个方向,它依然能够放入原来的框架中; 而将长方形旋转的话,原来的框架就不合适了。 用旋转的方式,还可以用来区别椭圆、卵圆和圆。 圆怎样放置或者旋转,都可以放到原来的框架中。 椭圆旋转90°,无法放进原框架中,可如果转180°,就 又能放进原框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