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售價:HK$
91.8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功能途径论翻译---以英汉翻译为例》一书由理论篇和实践篇两大部分组成。理论篇评介了翻译研究领域中的语篇分析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途径;实践篇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英汉翻译实践及分析。该书从语言及翻译的功能出发,众览各家理论的长短强弱,论之有理,评之有据。全书构思严谨、视角独特、涵盖面广。作者长期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对理论的应用有着丰富的经验,书中提供的译例分析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美芳,澳门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硕士研究生课程主任,现为澳门译联副会长,中国译协理事及专家会员、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包括:功能翻译理论、语篇分析、媒体翻译、翻译教学法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2005)、《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合著);译著有《译有所为:功能途径阐释》、《图说香港电影史》、《牛津少年百科全书》(合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翻译研究论文几十篇。
|
目錄:
|
前言
代序
修订说明
理论篇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范畴与途径
1.0 引言
1.1 翻译研究的范畴
1.2 翻译研究的途径
1.3 小结
第二章 微观翻译功能:语篇分析学派
2.0 引言
2.1 韩礼德语篇分析模式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2.2 豪斯:以语域变量为基础的翻译评估模式
2.3 贝尔的“六位仆人”
2.4 哈提姆与梅森的语境分析模式
2.5 贝克:自下而上的语篇分析途径)
2.6 小结
第三章 宏观翻译功能:译文功能与翻译策略
3.0 引言
3.1 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3.2 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
3.3 纽马克:语言功能与翻译策略
3.4 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
3.5 弗米尔的目的论
3.6 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及功能加忠诚理论
3.7 小结
实践篇
第四章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分析
4.0 引言
4.1 英汉翻译语篇分析的重点
4.2 语篇体裁与语域分析
4.3 文化情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4.4 语言的评价意义与译者的价值取向
4.5 文本的衔接及其翻译问题
4.6 翻译情境与信息转换
4.7 图式分解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
4.8 小结
第五章 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
5.0 引言
5.1 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
5.2 翻译“李肇星先生赞辞”
5.3 功能决定形式
5.4 加注与编译
5.5 编译的理论与实践
5.6 术语翻译问题
5.8 合适的翻译
5.9 小结
附录:功能翻译术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语言功能切入翻译研究
(代序)
翻译离不开语言。
这既是说,若没有语言,翻译就无所依附,同时又是说,若没有千差万别的语言,也就不需要翻译。因此翻译与语言有天然的联系,要理解翻译必得理解语言。
语言是什么?语言学家对它作过各种描述,下有各种定义。我还是愿意引用许国璋先生的一段论述: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这里点明了语言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必有系统。系统则有自己的一套严密的规则。语言符号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人与人关系),一是认识和描述世界(人与客观世界)。这是许多语言学家都谈到的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但是,语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记载和传承上述基本功能之结果。这一记载、传承功能使人类的经验得以超越时代、跨越地域,使知识得以积累,社会得以进步;同时,语言由于这一传承,沉淀了更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使一种语言不仅在结构上规则上与其他语言相区别,更在语义及其内涵外延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使语言之间的转换—即翻译—更加困难。
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则性和功能性是所有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同时也是导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的原因。人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翻译的根本理据。但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在认知与描述时,在交流与沟通时,他要依照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则,而且由于传承的关系,文化会使他的认知与描述、交流与沟通都带上其特有的色彩。这些规则上的差异和表述上的色彩就成了翻译的障碍。仅靠心同此理显然是解决不了具体的翻译困难的。
我们说翻译离不开语言时,并不意味着翻译是语言的附庸,或语言可以完全离开翻译。本来,翻译与语言几乎是共生的,没有脱离语言的翻译。但我们不难看到,前面讲到语言的三个重要功能,若没有翻译,就难以充分展开。从交流和沟通说,没有翻译,人们只能在本地域而不能跟各地的人交流和沟通;没有翻译,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描述也受到局限,不能同他地域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交流和争辩;没有翻译,知识的传承范围有限,受益范围有限。所以,翻译可以说是语言功能的有益补充。
因此,正是在功能上,我们看到语言与翻译的紧密联系,看到对于翻译过程的描写和翻译现象的认识,需求助于语言理论和语言分析,看到从功能角度切入翻译研究的必然性。
这还只是从宏观上看语言与翻译的功能;要深层地切入复杂的翻译研究,还需从微观上细作分析,还需借助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著名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翻译是在原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寻求对应的转换;如对应关系的焦点放在词汇语法层,转换就可能偏向直译,如对应关系的焦点放在语句以上的语篇层,转换就可能偏向意译。但翻译的转换不能只考虑概念意义,还需寻求人际意义(如语言表述者的角色、态度、动机等)和语篇意义(如表达方式、修辞形式等),而这几方面意义又最终可能指向制约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要使两种语言同时在这几方面都达到满意的转换,是翻译永远的难题。
因此,基于功能语言学而产生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如早期的凯瑟琳娜莱思),翻译应视特殊需要,有其特殊的追求,即译文与原文可能会有不同的功能。后来的目的论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表述,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并将其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解释。我们也许不妨将上述研究看作是从内部和外部两种功能途径对翻译的切入。它们都有其对翻译理论研究的贡献。
但是以往我们翻译界在这一点上做的工作还很不够。我们考察过我国(包括港台地区)从前五年到前十年(即1995-1999)这五年间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所得3000余篇,涉及理论探讨的占四分之一以上,即七八百篇,其中从功能角度论述翻译的仅四五篇。如较早的有杨莉藜关于系统功能翻译学的两篇导论,刘英凯从功能语法理论的层次观看翻译,仲伟合等对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介绍,是比较初步的探讨。绝大多数文章是讨论翻译的性质、标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值等效,或从语用学、语篇学、符号学、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探究翻译,以及国外理论介绍和翻译学科建设。
令人欣慰的是,《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弥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缺憾。作者张美芳教授既熟悉功能语言学,又了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种功能途径切入翻译问题。在其理论篇中,她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翻译的微观分析,以德国功能派理论作翻译的宏观分析。她熟谙各派理论及其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以及各家理论的长短强弱,评之有据,论之有理,使读者能由此了解从功能的角度切入翻译研究有怎样的理论、原则、方式和长处。
作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借鉴的是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从其模式可以看到,语言功能在语言表层结构中的实现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连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要用什么样的语篇体裁,而语篇体裁的体现则决定于语境中三个重要的因素,即“语域”register分析中的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语旨、语式跟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这些是作者书中一再参引的分析模式,因为作者认为韩礼德的理论框架可以描述从社会文化环境到语篇体裁、语域、话语意义与语结构各种层次的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作者还将Beaugrande Dressler(1981)在《语篇语言学入门》一书中提出的语篇特征七个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与翻译理论家Roger Bell1991对此的解释加以比较。前者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这七项标准,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项标准没有达到,语篇就失去了交际性。Bell将其应用于翻译研究,作了下面这样的阐释:
(1) 语篇内的小句如何相接?(衔接性)
(2) 语篇内的话题如何发展?(连贯性)
(3) 作者讲话者为什么要制作此语篇?(意图性)
(4) 读者对该语篇的反应如何?(可接受性)
(5) 该语篇告诉读者什么?(信息性)
(6) 该语篇的功能是什么?(语境性关联性)
(7) 该语篇和其他语篇有什么联系?(互文性)
作者随即以Bell的问题举例进行检验(见书中第二章)。如此将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理论和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加以比较并以实例进行检验,在书中不止一处,颇有新意。
另一方面,作者不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理论阐述之后,书中“实践篇”即以英汉语翻译实例做进一步的分析,如以功能语言学观点,联系文本体裁和语场、语旨、语式等要素,分析翻译中的种种问题和疑难,对比了功能途径与其他途径在翻译研究上的不同之处,解释了以往理论所不易解释的许多翻译现象。例如第四章里以金庸文章提及的原文和译文为例,对双语转换后语场、语式特别是语旨的变化,细致地加以分析,体现了功能途径对于翻译问题的解释力。这样的实例在全书的后半部分里随处可见。
总之,张美芳教授这本新著构思严谨,前后照应,相互关联;以理论篇综述和讨论各种翻译研究的观点和特点,以实践篇分析和解释实际翻译过程以及译者策略等。书末还附有许多相关的术语及其中文译名,附有完备的参考书目。我们的翻译研究领域因此有了一本详论功能途径的著作,翻译理论爱好者和翻译专业研究生有了新的参考书,是可喜之事。
王克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