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HK$
85.8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HK$
250.8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HK$
85.8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HK$
107.8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HK$
74.8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HK$
305.8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編輯推薦:
● 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社会新闻科学奖得主尼古拉斯·韦德关于人类进化三部曲之三
● 《黎明之前》姐妹篇,欧美畅销书
● 2014年度最具话题及争议性作品之一
● 《华尔街日报》《科学美国人》《科尔库斯评论》《出版家周刊》《新标准月刊》等中外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內容簡介:
本书建立在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惊人的新数据之上,仔细探讨了种族的遗传基础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
作者认为没有什么观点比认为一个种族优越于另一个种族更为危险和有害了。因为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关于种族之间生物差别的讨论一直被拒之于学术研究的大门外。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进化在史前已经止步。不论如何令人不安,这一流行的观点是不对的。作为一位长期在《纽约时报》上报道基因学新进展的资深科学记者,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列举了丰富的资料来证明人类的进化延续至今。因为各类人群几千年都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却又相互隔绝,在每个大陆上独立进化,于是产生了人类的不同种族。
關於作者:
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自然科学学士。曾担任《自然》(Nature)杂志副主编、驻华盛顿记者,华盛顿《科学》(Science)杂志记者,《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编辑记者(科学、环境及防务方向)。韦德现在是自由撰稿人、记者,写了三部关于人类进化的著作:《黎明之前》(Before
the Dawn: Recovering the Lost History of Our Ancestors)——用基因技术颠覆史前五万年人类进化史;《信仰本能》(The Faith Instinct: How Religion Evolved and Why It Endures)——分析宗教行为进化历史;《麻烦的继承者》(A Troublesome Inheritance: Genes, Race and Human History)——探讨种族和遗传之间的关系。
陈 华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学学士、天体物理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现在美国加州硅谷一家无线网络公司担任工程管理工作。阅读兴趣广泛,常阅读科学、人文历史方向图书,尤其喜爱具有知识深度、推理严谨及考证周密的书籍。译著《黎明之前》。
目錄 :
第一章 进化、种族和历史
常识告诉我们,种族既是生物的现实,又是一个在政治上令人担忧并有着致命后果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学会却不这么认为。该学会宣称“种族是个社会概念”,并警告说“把大众所理解的种族归根于生物学是非常危险的”。
人类进化的新观念
社会科学教条和进化
基因组学和种族差别
社会行为和历史
经济差距
第二章 对科学的扭曲
“帝国主义者运用达尔文主义来为镇压弱小种族狡辩。他们指出《物种起源》的副标题是‘适宜种族在生存竞争中的存留’。达尔文当时指的是鸽子,而帝国主义者认为这也可以适用于人……”——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人类种族的分类
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优生学
第三章 人类社会本质的起源
“人类行为的一致性确实存在,但它深藏在几千年不断积累的文化进化之中,在人类范畴之中几乎秘不可见。”——伯纳德·沙佩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人类的祖先变得社会化,模仿、推理和经验的规则就不断增强,会把我们在低级动物中所见到的本能行为改良甚多。”——查尔斯·达尔文
从黑猩猩社会到人类社会
人类独特的美德——合作
社会信任的荷尔蒙
控制进攻性
社会如何为适应环境而改变
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
进化如何产生不同的社会
第四章人类实验
“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比较,各个种族毫无疑问相差甚远 ……种族差别还体现在构成、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上。他们的精神特征也非常不同,更多是在情绪上,较少表现在智力上。”——查尔斯·达尔文
进化和物种形成
人类向全世界的迁移
进化压力
三向分离
五个大陆种族
第五章 种族基因学
“自私和固执的人们不会和谐,没有和谐性就会一事无成。一个和谐的部落才能够扩张并战胜其他部落。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假以时日这个和谐的部落又会被更为优秀的部落所征服。所以,社会和道德的品质会缓慢地进步,并传遍世界。”——查尔斯·达尔文
种族和变化集群
人类基因组中选择的印记
硬清除和软清除
种族的遗传结构
否认种族存在的论点
第六章 社会和体制
“人们还没有习惯于将一个国家当前的社会和国民习性与它的所谓历史,特别是它所经历的国家形成过程相联系。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发生在20世纪、19世纪、18世纪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有何干系?’然而在现实中,一个群体的当代问题与它的早期命运和恒久的发展息息相关。”——诺伯特·伊莱亚斯
大转折
从村落到帝国
人类行为的历史
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七章 重新铸造人类本质
“我们必须面对几百年社会历史中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事实——人们在生产力上的巨大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带来的经济和其他后果。”——托马斯·索厄尔
中国的进化变化
漫长的驯化
部落社会
摆脱部落制度和贫困
经济发展问题
智商和财富的假设
体制和国家的失败
中工业时期
第八章 犹太人的适应性
“犹太教的历史不只是一部反犹太主义的历史。毫无疑问,犹太人理应被定义成一个具有信仰、传统、神圣卷宗和道德素养的群体,这些素质使得他们忍耐了许多个世纪的迫害。”——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
读写能力的优势
第九章 文明和历史
地球上的所有非西方人逐步发现,他们必须应对咄咄逼人的欧洲人。西方上升到了在全球的支配地位,这是现代世界历史的主体。——威廉·麦克尼尔
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军事历史始终是对西方武力优势的研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
如果不充分地分析1500年之后与西方的关系程度,任何世界文明史都会漏掉最需要解释的基本点。简单地说,西方的崛起是近五百年来最重要的历史现象,它是现代历史的核心。这也许是历史学家最具挑战性的谜。——尼尔·弗格森
西方的活力
地理决定论
西方如何崛起
现代科学的起源
对开放性的奖励
对不同社会的适应性
第十章 种族的进化前景
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体制是“行为的稳定、宝贵和重复的表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促进集体行动。没有一系列清晰和相对稳定的规则,人类就会时时刻刻徘徊不定。这些规则经常由文化来决定,因社会和时代而变化,但创造并遵守这些规则的能力天生印刻在人类的大脑之中。——弗朗西斯·福山
进化影响历史?
了解种族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3)后记
译者的目的是把原著流畅忠实地呈现给读者。译者的乐趣是安静地在 后台看大幕拉开,倾听著者娓娓动听地讲解,细观读者如痴如梦地阅读。但在这本《天生的烦恼》译稿落笔之后,我不禁想要破例地说上几句。
在韦德先生的“人类进化三部曲”中,这是一本最具争议和褒贬不一的书。因为它涉及了一个长期以来不能说的种族故事。种族主义是人类最 邪恶的一面。这样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魂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灾难。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就是最近最惨烈的例子。在发誓决不允许种族主义重演的同时,我们把种族问题置于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框架之内。
读者会发现,韦德先生花了大量的篇幅,列举了众多遗传科学的最新 成果来证明种族具有生物基础,而不是一个凭空臆想出来的概念。如此这般仅仅为了证明种族的存在,对种族问题的研究之难可想而知。但对种族的理解有着多方面的益处,上至人文历史和社会行为,下到医学医药和犯罪侦破。为科学求证自设界限无疑是鸵鸟心态。以科学态度来研究种族正是人类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自己。
因为有了种族主义的政治背景,对种族问题的研究需要格外严肃和严谨。《天生的烦恼》把科学事实与合理推测截然分开。前五章主要阐述对人类基因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证明人类进化并没有停止在远古,而是在各个大陆上不同地域环境中为各自的生存而独立延续至今。每一个人口都为自身的存在而优化。从第六章起,基于这些科学研究结果,作者作出了 许多推测,从人类的社会行为到社会体制,以及基因进化在其中的作用。尽管在逻辑上合理,但这些推测大都还没有最终的科学证明,其原因是我们对影响社会行为的基因还知之甚少。即便如此,不过作者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巧妙的逻辑分析,加上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知识,这对于任何具有科学好奇心的读者而言,都是一种智力上的练习和享受。
尽管本书探讨了人类种族的差异,它同时不容置疑地展示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共同性。从非洲到大洋洲,从欧洲到亚洲、美洲,人类社会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为其生存而奋斗不息,由此也产生出绚丽多彩的社会和文化。了解了这种人类进化与人类历史的交织,我们更应以包容和积极的态度来拥抱今日的大千世界。
內容試閱 :
中国的进化变化
在中国,无法找到相应的数据来追寻社会行为的长期变化。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他们显然也会经历马尔萨斯压力。公元 1350—1850 年间,中国人口从 6500 万增加到了 4.3 亿。在过去,较高的婴儿死亡率和营养不 良都是马尔萨斯约束力,它限制了人口的增长。
中国在过去习惯把地产平分给儿子们,这更加于事无补。一个稍微富裕点的农民家庭可能会因此而变得贫困,因为每个儿子只能分得很少的地,必须重新起家。“在每一代人中,只有几个幸运儿能够崛起,更多人会沉落,处在社会底层的家庭会从世界上消失。”评论家罗恩·乌兹写道,“一个成功的家庭为了长期保持自己的经济地位,它的每一代人必须运用智慧、商业头脑、刻苦工作和极大的耐心来从他们自己的财产和邻居那里获得更多的财富。”
虽然许多贫困家庭消失了,但相反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这样的体制下,社会还算相当开明,官位考试制度原则上对所有成人开放。根据明朝(1368—1644 年)和清朝(1644—1911 年)的记录,占据最高职位的官员中,有 30% 来自平民。
这些对改变中国人的基因和社会行为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最为贫穷的 家庭会被除去,生存能力显然是一个很强的压力。那些工作努力、具有适当的社交能力、做出聪明选择的人可以在几代中从社会底层晋升到上层。有了高官厚禄,他们就能养育更多的孩子,而当后代降回到下层时,则可以传播他们的成功基因。
虽然考试阶层看起来人数太少,不足以改变众多人口的基因,但考试制度已经经历了许多代,而且当时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这个制度的雏形在公元前 124 年由吴国国王创建,经过多少代之后,它把上层社会的价值观传遍了整个社会,因为更多上层的孩子下降到了平民阶层。
然而,考试制度并不鼓励创新,考试内容只是基于对中国古籍经典和八股文的死记硬背。“这种由高级官僚集体出题的统一考试制度造成了态度和观点的一致性。”社会科学家托比·赫夫写道。这种体制最可能筛选出具有卓越记忆力、很高智商和忠心耿耿的人才。
每经过一个周期,中国人口在生存能力上都会不断充实。高智商也许是中国式马尔萨斯体制的结果之一,中国人在智商测试中常常会超过欧洲人(韩国人和日本人也是如此)。另一个结果也许就是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