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編輯推薦: |
1、思维改变人生,消除不安,你可以自由的活。 不安时代的生存哲学针对对性强,针对自己的不安和烦恼,用自己的力量来思考和判断并且做出行动,用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2、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不安,生活在充满不安的年代,哲学不是晦涩的理论,不是停留在书桌上的空洞学问,他是寻找大多数人能理解的共通思维方式,以及其中的本质。用哲学来分析不安,你在害怕什么,你究竟想做什么?别让不安左右自己的人生。
3、语言通俗,实用性强,解决如何在不安时代生存下去的问题,也是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哲学指导读本。
|
內容簡介: |
《不安时代的的生存哲学》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安的时代,身体的危机与对死亡的不安;破坏爱情与信赖关系的不安;
对存在价值的认可而导致的不安;
近代社会的自由带来的不安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焦虑。本书通过哲学的思维对困扰我们的四种“不安”进行思考,找出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不安的本质”。并和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来思考和判断并且做出行动,用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用轻松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内在的思考,不让对存在的不安左右自己的人生,而是将不安作为出发点,为了构建一个能够得到肯定的人生,直面自己的不安,去仔细地进行思考。自己究竟害怕什么,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仔细地检查自己的心灵。
在这个不安的时代之中,人人都能找到自由生存的可能。
|
關於作者: |
山竹伸二,1965年生于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98年凭借《追求自由与主体性》获得第十四届晓鸟敏奖。主要著作有《“真正的自己”的现象学》《“渴望得到认可”的真相》《看似晦涩实则通俗的哲学》,合著有《了解弗洛伊德思想》等。受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为大众撰写哲学类普及读物《不安时代的生存哲学》。
|
目錄:
|
序 生活在充满不安的时代
第一章 思考不安的哲学
第二章 身体的危机与对死亡的不安
第三章 破坏爱情与信赖关系的不安
第四章 失去对存在价值的认可而导致的不安
第五章 不安导致的心病
第六章 近代社会的自由与不安
第七章 有消除不安的方法吗?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思考不安的哲学
在我们对关于“不安”的哲学进行分析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指的是怎样的思考方式。
说起什么是哲学,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哲学就是追寻真理的科学。事实上,自从哲学在古希腊诞生以来,就一直围绕着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神是否存在,以及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自由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哲学所追寻的都是这样的真理。
但是,自从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并没有具体的答案,以及尼采通过许多的格言对真理进行激烈的批判以来,在哲学的世界中,追求真理的行为本身就成了被批判的对象。现在,并没有绝对的真理存在这一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哲学世界的常识。后现代主义和分析哲学等现代哲学很多都是以真理批判为前提的。
但是,即便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仍然存在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几乎所有人都达成共识的普遍性也是确实存在的。即便没有“绝对的正确”,但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普遍的正确,或者说普遍的正义是存在的。
如果连上述的普遍的正义都不存在的话,那么每个人就会以价值观的多样性为借口,使自己随心所欲的行为正当化。在当今社会也已经随处可见这种情况的征兆。“没有绝对的真实”、“价值观因人而异”之类的说法开始成为人们对自己随心所欲行为的解释。
确实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价值观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由生存的权利。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别人带来危害和不愉快”的基础之上的,否则的话,社会将会混乱,人们不知何时就会受到伤害,世界变得十分不稳定并且充满不安。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正确的基准,没有让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和规则,那么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共鸣,更不会对他人进行称赞。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和存在的价值失去信心,从而对实际存在产生强烈的不安。
因此,能够让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价值观和能够让绝大多数人都遵守的规则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必须得到普及。
哲学,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普遍性而诞生的学问。人类因为拥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宗教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争执,但是如果有一个能够让绝大多数人都遵守的规则,就可以调节人类之间的争执。正因为拥有共同的规则,人类才有可能共存。
哲学之所以追求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也正是出于上述的原因。
哲学对本质的探究
对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和规则的探究,很容易与对绝对真理的探究混为一谈,但是,如果将其看作能够让绝大多数人都接受的价值观,能够让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规则,那么这可以理解为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种价值观和规则并不是在人们达成共识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经过不断的磨合与修正逐渐完善的。
如果想要确立一个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正确”的规则,那么首先需要知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正确”的是什么,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个意义。在与他人达成共识的意义上,这可以被称为“正确”(正义)的“本质”。然后,根据这个“正确”的本质,在不违反其内容的基础上制定规则,那么这种规则就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如果将这种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称为“本质”的话,那么对本质的探究,就是哲学的核心。
最早提出对本质的探究就是哲学核心的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a。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认为如果能够离真正的知识越近,人生就会越幸福。而且,他认为要想尽可能地找到真正的知识,“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和很多青年人进行了对话。
比如说,苏格拉底曾经提问“什么是德”,对方提出了很多关于“德”的内容(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但是当苏格拉底重新提问关于这许多“德”之中的共同点,也就是“德本身是什么”的时候,对方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使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通过这种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出对方矛盾的方法(问答法),探明他想要分析的概念的本质。他所提出的“德本身是什么”这一问题,意思是能够让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德”是什么,也就是探究“德的本质”的问题。
当时有一群被称为诡辩家的善于辩论的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人通过“海阔天空”的辩论使相对主义逐渐兴盛起来。这对于追求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达成共识的具有普遍性原理的哲学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或许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才想要探究能够达成共识的“本质”吧。
关于苏格拉底的主张,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a的著作来进行了解,因此这些思想究竟应该归功于谁还有待商榷。不过,柏拉图本身也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他的“理念说”可以说是人类关于本质探究的首个重大成果。
柏拉图将本质称为“理念”,并且尤为重视“真、善、美”的理念(本质),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会通过善恶、美丑以及真伪来加以区分,并且对价值进行判断。可以说正是“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依据,塑造了世界的模样。
这样考虑的话,对“真、善、美”本质的考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哲学中本质探究的对象不只有“真、善、美”,还有“身体”“感情”“自由”“社会”“幸福”“死”“无意识”“语言”等等,许多概念的本质都能够得到判明。另外,为后世留下关于本质的优秀考察结果的人也不只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在历史上千古留名的哲学家们,都对本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考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哲学才拥有超越时代的普及性。
那么,关于“不安”的哲学又如何呢?关于“不安”,哲学家们都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呢?有没有哲学家完美地揭示出了“不安”的本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