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一、本系列丛书在总目选编上,收入中国国学之精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精神有源的特点。
二、本书共选入十二卷,近六十篇,主要阅读对象为中学生。
三、本书编辑目的,在于陶冶青少年优雅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引导人生向善、向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人生有根、精神有源。
四、本书选编的篇章,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是历代家传户颂之篇章。以培养当代读书人仁德、忠诚、正直、亲孝、尊师、重学等素养为目的,具有时代意义。
五、本书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寄予了“仁义礼智信”的古代传统理念,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好选本。
六、本书依照阅读的逻辑及成长所需,先列“篇章大意”,再列“正文”“注释”“译文”,并依文中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长启示”和“品读思考”,全书最后列出“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和“读后感”。
七、本书“注释”“译文”部分,参考各家精妙、正确的注解,力争浅白、明了;“成长启示”则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配合时代
|
內容簡介: |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古文观止》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的境界,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删去了少量篇目,配以题解、注释及译文等,并辅以精美的插图,使之更具时代感。
|
關於作者: |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吴调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
总策划简介:
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
郭晓霞,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现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内蒙古教育》副主编。参与责编图书30多部,策划专题20多项。
|
目錄:
|
卷一
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
季梁谏追楚师
宫之奇谏假道
卷二
王孙满对楚子
季札观周乐
子产论政宽猛
卷三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叔向贺贫
榖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弓
曾子易箦
杜蒉扬觯
卷四
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卷五
史记
货殖列传序
卷六
汉书
高帝求贤诏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
路温舒
尚德缓刑书
后汉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诸葛亮
前出师表
卷七
李密
陈情表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卷八
韩愈
师说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柳子厚墓志铭
卷九
柳宗元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钴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卷十
欧阳修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苏洵
管仲论
苏轼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卷十一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卷十二
宋濂
送天台陈学序
刘基
卖柑者言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读后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
內容試閱:
|
卷一
左传
《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时改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用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其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使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左传》具有明显的崇德尊礼的儒家思想特征,但有着浓烈的“崇霸”思想,这又与儒家的“尊王”思想完全不同。
石碏谏宠州吁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三年》,主要讲述了卫庄公过分宠爱自己的儿子州吁,放任自流,不加管教的事件。卫国大夫石碏劝告庄公,疼爱孩子也要按照礼数道义去教导他,才能使他避免误入歧途、招致祸患。但是卫庄公并不听从劝告。
根据史料记载,隐公四年,州吁杀死卫桓公,自立为国君。这则故事深入地分析了溺爱孩子的危害,以及教子须有方的重要意义。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②。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③。其娣戴妫生桓公④,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⑤,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⑥:“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⑦,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⑧。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⑨,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①卫庄公:卫国第十二代君主,姓姬,名扬。齐:国名,姜姓。东宫:太子的居所,这里代指太子。得臣:齐太子之名。
②赋:动词,赋诗。《硕人》:《诗经·卫风》篇名。
③蚤:通“早”。
④娣:这里指妹妹。戴妫:“戴”和上文“厉妫”的“厉”,都是谥号。
⑤嬖(bì)人:旧时指受宠爱的婢妾。
⑥石碏(què):卫国大夫。
⑦义方:有关义的道理和准则。
⑧阶之为祸:一步步酿成大祸。阶,名词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⑨降:地位下降。
眕(zhěn):压制,压抑。
老:告老,年老退休。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夫人,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漂亮,只是没有儿子,卫国人作了一首诗,名为《硕人》,就是赞美庄姜的。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位夫人,名叫厉妫,生下一子名叫孝伯,但是早早地就去世了。她的妹妹戴妫后来也嫁给了庄公,生了桓公,庄姜
对桓公视若己出。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庄公十分宠爱他,他爱好玩弄兵器,庄公并不禁止。庄姜因此很厌恶他。
石碏劝告庄公说:“我听说一个人疼爱自己的儿子,会用真理、准则来教育他,使他不会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放荡、安逸享乐,都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种情形的产生,都是因为过分的宠爱和优待造成的。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确定下来,要是还没有决定,再纵容他就会埋下祸根,逐步发展成为大祸患的。受到宠爱但不骄横,骄横但是能安于地位下降,安于地位下降但是不怨恨,有怨恨但是也能隐忍克制自己的人,是很少见的。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凌辱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地位低的压制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道义的,这就是所谓六种悖理的事情。君主行事合乎道义,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哥哥关爱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情。不做顺应礼义的事而去做违背礼义的事,就会招致祸患。作为君主,应该竭力消除祸患,但如今反而加快了祸患的来临,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并不听从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有来往,石碏禁止他这样,他不听从。桓公即位后,石碏便告老还乡了。
小树经过不断修剪,方能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就要尊师重教,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教,及时改正错误,扬长避短,为成才积蓄能量。
1你怎样理解“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句话的意思呢?你赞同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2如果有父母、师长或是朋友明确指出了你的过错,你会怎样做呢?
季梁谏追楚师
本文选自《左传·桓公六年》,讲述了季梁劝谏随侯不要急于追击楚国军队的故事,从中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政治思想,为后世留下了非常有用的治国处事之道。
楚武王侵随①,使薳章求成焉②,军于瑕以待之③。随人使少师董成④。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⑤:“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⑥,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⑦,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⑧,请羸师以张之⑨。”熊率且比曰⑩:“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①随:国名,姬姓,在今湖北随州。
②薳(wěi)章:楚国大夫。求成:讲和。
③瑕:地名,春秋时期随地,在今湖北随州。
④少师:官名。董:主持。成:和谈。
⑤斗伯比:楚国大夫。
⑥张(zhānɡ):扩张。
⑦张(zhànɡ):膨胀、自大的意思。
⑧侈:狂妄自大。
⑨羸师:故意使军容表现出软弱的样子。羸,弱。这里用作动词,是使动用法。张:和上文“随张,必弃小国”的“张”的意思相同。
⑩熊率且(lǜjū)比:楚国大夫。
季梁:随国贤臣。
毁:毁坏、搞乱。纳:接纳。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大夫薳章去与随国讲和,(并命)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楚国大夫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三军,整顿装备武器,用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就会因恐惧而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我国,所以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自大,一定会抛弃其他小国。小国离散了,楚国就可以从中得利了。随国少师很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出很软弱的样子,使他更加狂妄吧。”楚国大夫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计策又有什么用?”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少师很受他的国君的宠信啊。”于是,楚武王故意毁坏军容,迎接随国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①,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②。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③,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④,粢盛丰备⑤,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⑥,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⑦,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⑧。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⑨。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①授:赋予,给予。
②淫:淫乱,暴虐。
③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正辞:言辞实事求是,不虚假,符合实际。
④牲牷(quán)肥腯(tú):祭祀用的牲畜毛色纯一、肥壮。
⑤粢(zī)盛:盛在祭器中的谷物。
⑥不疾瘯蠡(cùluǒ):没有沾染上癣疥病。
⑦醴(lǐ):甜酒。
⑧谗:诬蔑他人的坏话。慝(tè):邪恶。
⑨禋(yīn)祀:古代祭天神的一种礼仪。这里泛指祭祀。
少师回到随国后,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刚要答应他,季梁马上阻止他说:“上天正在眷顾楚国,楚军软弱的样子,恐怕是为了诱惑我们的,君侯何必这么着急出师呢?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
得道而大国暴虐无道。所谓的道,就是忠于百姓,取信于鬼神。国君考虑怎样使百姓获得利益,就是忠;祭祀的官吏祝祷时,言语符合实际,不虚假,就是信。如今,百姓在挨饿,君王却在纵情享乐,祭祀官吏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种情况怎能可以。”
随侯说:“我祭祀时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
季梁说:“百姓,是鬼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主总是会先使百姓安定,而后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祭祀上奉献牲畜的时候祷告说‘牲畜硕大肥壮’,这是说百姓安居乐业,饲养的牲畜都肥大而蕃盛,没有生病,备用的牲畜很充足;在进献黍稷时祷告说‘谷物洁净而丰盛’,就是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百姓和睦、年成丰厚;在进献甜酒时又祷告说‘清醇又美味的酒’,意思是说全国上下都有美德,没有违背良心的。所谓馨香,是说人们都有德行,没有谗言和邪恶行为。所以专心从事三时的农业生产,讲习五教,亲近九族,以此来虔敬地祭祀鬼神。这样百姓生活和睦,鬼神也就赐福,他们一举一动就会有成就。如今,百姓都有自己的心事,鬼神没有主宰,虽然君侯您独自祭品丰盛,这又会得到什么福祉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亲近周围的兄弟之国,这样也许可以避免灾难。”
随侯感到恐惧了,改而修明政事,楚国也不敢侵犯随国了。
随侯听取了季梁的建议,及时改正了自己的过错,避免了自己国家被侵犯。当有人指出我们的过错时,一定要虚心接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
宫之奇谏假道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五年》。鲁僖公二年,晋侯曾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本文讲述的是,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力劝虞公不要借道,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的历史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②。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③,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④,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⑤,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⑥,大王之昭也⑦,大伯不从⑧,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①晋侯:指晋献公。复:又。假道:借路。虞:国名,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②表:外表,外围。这里指屏障、藩篱。
③玩:轻视,忽视。
④辅车:面颊与牙床骨。
⑤宗:同姓,同一宗族。
⑥大伯:即太伯。其和虞仲都是大王的儿子。
⑦昭:与下文中的“穆”意思相同,古代宗庙里神主排列的次序,始祖居中位,以下分昭,穆两行,左昭右穆。
⑧不从:指不听从父命。太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兄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之奇认为太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晋献公为了攻打虢国又向虞国借路去了。(这时)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接下来虞国也一定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个野心不能被开启,这个侵略别国的敌寇也不能被忽视。借一次路已经(算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相互依靠,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的’,这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这种情况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们同姓同宗,难道会伤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周大王的儿子,因为太伯不听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又是帮助周文王执掌国政的大臣,对王室来说是有功劳的,他们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里。现在晋国既然连虢国都要灭掉,对于虞国还有什么爱惜的呢?再说,它对虞国还能比对桓、庄的后代更亲密吗?它爱桓、庄之族吗?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过,竟然成为被他杀戮的对象。这还不是因为他们对晋国有威胁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尚且要加害,更何况是其他国家呢?”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①。”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②,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③,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④。’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⑥。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⑦。”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⑧,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①据:依从。
②实:助词,用于前置宾语之后。
③黍稷(shǔjì):这里泛指五谷。馨:浓郁的香气。
④易:改变。繄(yī):是。
⑤冯:同“凭”,凭依。
⑥腊:祭祀名,岁终祭祀,始于周代。
⑦更:再次。
⑧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指晋兵屯驻在虞国。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必然依从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对人并不分亲疏,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之别,只保佑有德行的人。’又说:‘五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还说:‘百姓不用改变祭祀的东西,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像这样,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了。神灵所凭依的,就是德行了。如果晋国吞并了虞国,继续崇尚德行,用芳香的祭品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劝告,同意了晋国借道。宫之奇于是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并说:“虞国等不到岁末祭祀了。晋国这次就可以消灭了虞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虢国。晋国军队回师,驻扎在虞国,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消灭了,俘虏了虞公。
读史使人明智,使人自省。虞公昏聩愚蠢、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盲目地相信自己,有时候会忽略一些隐藏的问题,而他人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未尝不是对自己很有利的帮助。
|
|